登陆注册
8049600000015

第15章 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4)

显而易见,哈耶克所言的这种知识,第一个特性就是它所具有的“分散性”或“分立性”,这是因为哈耶克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整合了的社会知识,也不存在那种把全部知识都化约成“科学知识”的知识,所存在的只是无法加以组织的为无数个人所特有分立的知识:尽管在“今天,谁要是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全部知识的概括,简直就是异端邪说。但是稍加思索就会知道,当然还存在许多非常重要但未组织起来的知识,即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它们在一般意义上甚至不可能被称为科学的知识。但正是在这方面,每个人实际上都对所有其他人来说具有某种优势,因为每个人都掌握着可以利用的独一无二的信息,而基于这种信息的决策只有由每个个人作出,或由他积极参与作出,这种信息才能被利用”。这里需要再一次强调,知识的这种“分散特性”所关涉的还只是知识的一种存在状态,而未能涉及知识本身的内在性质,关于后者,我们将在下文讨论。

其次,上述那种关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情势”的分立的个人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发现的”或“可传播的”和“可以阐明的”知识,因为在哈耶克那里,这种知识主要是一种独立于“知道者”且常常隐含于各种形式制度之中或为其他行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所以行动者本人未必一开始就拥有这种知识,但是他们却能够经由学习等手段而掌握这类知识;而这也就意味着,行动者对这类知识的把握和传播,实是以一种“知”或“有意识”的方式达致的,因为行动者知道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所知道的东西并且能够阐明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哈耶克此时所宣称的关于“特定时空下的情势的知识”只是一种吉尔伯特·赖尔意义上的“知道那个”(knowthat)的知识,而非他所指出的那种“知道如何”(knowhow)的知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是哈耶克宣称的这种知识具有“知道那个”的知识的品格,所以他在此一阶段的研究中也就更关注个人所拥有的实质性知识的问题,进而在考虑如何协调分散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只能强调对知识的量的追究,哈耶克对此曾极为明确地指出:关于制度的效率问题,“主要取决于我们可望在哪一种制度下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知识,而知识的充分利用又取决于我们怎样做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是将所有应被利用的但原来分散在许多不同的个人间的知识交由一个单一的中央权威机构来处理呢,还是把每个人所需要的附加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以使他们的计划能与别人的计划相吻合”?

从逻辑上讲,只要哈耶克经由“分立的个人知识”概念的提出而开始质疑主流经济学处理知识问题时所采用的实证主义的方法,只要哈耶克因此而采取主观主义的知识观和社会科学中方法论个人主义的进路,他就不仅会对社会的非同质性保有高度的警醒,进而考虑知识的构成问题,而且还必定会主张不同情形和环境中的不同行动者拥有着不同量的实质性知识,进而探究这些行动者发现和传播这类知识并增进这类知识的发现和传播所依凭的机制问题,而这个问题则实实在在与哈耶克所试图回答的有关社会秩序如何维续和发展自身的问题紧密相关。

实际上,哈耶克在1936年《经济学与知识》一文中就已经初步意识到了发现和传播这类知识的问题,一如他在当时所指出的,“所有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乃是,存在于不同的心智之中的零星知识的结合,是如何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即如果人们要经由思虑而刻意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么它就要求指挥者的心智拥有一种任何单个个人所不可能拥有的知识”。但是,哈耶克于此时的论述虽说触及了这个问题并且还有可能开放出有关增进这种知识发现和传播的机制的问题,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一个问题,因为哈耶克尚不具有相应的概念工具和理论对它进行审视。即使一如上述,哈耶克于1942年发表的《科学主义与社会研究》和《社会科学的事实》这两篇论文虽说都明确发展了1936年论文中所提出的主观论题,但因论题的限制,也未能对知识的发现和传播的机制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究。只是在1945年发表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的论文中,哈耶克才真正开始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据此,我们有必要对他在该文中所做的论述进行比较详尽的征引:

“如果我们可以同意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适应具体时间和地点情况的变化问题,那么我们似乎就由此推断出,最终的决策必须要由那些熟悉这些具体情况并直接了解有关变化以及立即可以弄到的应付这些变化的资源的人来作出。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让此人首先把所有这些知识都传递给某一中央机构,然后该中央机构综合了全部知识再发出命令这样一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只能以非集权化的方法来解决它。因为只有后者才能保证及时利用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之具体情况的知识,但是,‘在场者’又不能光依据他有限然而又直接的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来做出决策。所以,仍然存在如何向他传递他所需要的信息以使其决策符合更大范围经济体系的整个变化模式这样一个问题”,或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根据统计资料制订的中央计划,由其本质决定,是无法直接考虑这些具体时间和地点的情况,因而中央计划者必须找出一种方法,让‘在场者’来做这种基于具体情况的决策”;因此,“人们赖以制订计划的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各种途径,对任何解释经济过程的理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哈耶克看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机制就是他所谓的市场“价格体系”,甚至可以把它与传播信息的“电信系统”(telecomsystem)等而视之,因为“如果我们想理解价格体系的真正作用,就必须把它视作传播信息的这样一种机制。……价格体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是,它运作中的知识很经济。……把价格体系描述成一种……电信系统不只是一种隐喻”;SamuelBrittan在讨论哈耶克的社会理论时也指出,“哈耶克强调说,市场乃是传播分散于无数人之手的信息的手段。……市场系统乃是一种‘发现的技术’,而非一种配置众所周知的资源的分式”;这是因为“通过价格体系的作用,不但劳动分工成为可能,而且也有可能在平均分配知识的基础之上协调地利用资源……并因而能自由地利用其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且从根本上来讲,“在一个关于相关事实的知识掌握在分散的许多人手中的体系中,价格能协调不同个人的单独行为,就像主观价值观念能帮助个人协调其计划的各部分那样”。

哈耶克在型构他的知识观和发现和传播这种知识的机制以回答他所提出的“自生自发秩序”的问题的过程中所做的论述无疑要比人们想象得更繁复,我们在这里至少可以指出下述两点:第一,尽管哈耶克当时主要把“分立的个人知识”视作关于特定时空下的情势的那种实质性知识,但是我们由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对其间可能存有不同性质的知识根本没有意识,因为早在《经济学与知识》一文中哈耶克实际上已经指出,“在这个意义上的知识比通常说成为技术的东西要广,并且我们这里所谈到的知识的分工比劳动分工的含义要多。简单地说,‘技术’仅仅指一个人在他的行业中所使用的知识,而同时,为了能对社会变化的过程说出些道道,我们就必须懂得一些更深一层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人们不直接使用的有关行为选择可能性的知识。需要补充的是,在这里知识只在所有的知识都是预见的能力这一意义上,才与预见是一致的”。哈耶克的这段论述显然表明他已经意识到了作为一种技术的知识与作为知道一系列事实的知识之间的区别,然而由于他所提出的“分立的个人知识”这个概念的特性,使他未能在社会理论的建构过程中运用这一区别,也因此,更为准确地说,作为技术的知识的含义在哈耶克当时的社会理论中不仅相当狭窄,而且在他的社会理论中的位置也相当低下。

第二,就哈耶克有关个人行动者之间发现和传播知识的机制的讨论而言,我们也同样不能因哈耶克对作为“电信系统”的价格体系的强调而简单地断定他对深隐于经济社会内部的发现和传播知识的其他机制毫无意识。在1945年发表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论文中,哈耶克在强调价格体系的作用时实际上也已经意识到了植根于规则、习惯和制度之中的知识,以及这种规则、习惯和制度在发现和传播知识方面的作用;就此而言,哈耶克甚至还征引了Whitehead的话来阐明他的观点,“所有的习字帖和大人物演说时反复引用的说法——我们应该养成思考我们在做什么的习惯,是一个大错特错的陈词滥调。事实恰恰相反,文明的进步,乃是通过增加我们无须考虑便能运作的重大活动的数量来实现的”,并且进一步指出,“这在社会领域极为重要,我们不断地利用我们不理解的公式、符号和规则,并通过这种利用,使我们能够得到那些我们个人所未掌握的知识之帮助”;即使在讨论价格体系的时候,哈耶克也敏锐地指出,价格体系本身也是人类的一种偶然发现,实是人类未经理解便学会运用的发现和传播知识的机制。哈耶克的这些论述不仅表明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诸如“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这样一种性质的知识的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触及了发现和传播这些知识的一般性社会行为规则。哈耶克指出,“他们关于可以选择的知识乃是各种情势在市场上发生的结果,亦即诸如广告等活动的结果,而且整个市场组织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满足传播购买者行事所依凭的信息”。哈耶克在这里所强调的“整个市场组织”极为重要,它不仅表明他意识到了有许多知识的发现和传播是无法由电信系统单独承担加以完成的,而且还表明他初步意识到了电信系统之外的一些其他机制也在促进知识的发现和传播。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大约从1936年至1945年的这段时间中,哈耶克经由“分立的个人知识”这个概念的提出而确立的“知”意义上的知识观所具有的限度——在结果的角度上可以说是他的极端主观主义知识观的限度,致使他于此一期间的论述只能关注到个人知识的主观性质和分散性质,或者说,致使他在意识到了技术知识与事实知识的区别、甚至触及了默会知识的状况下也只能在理论逻辑上把关于“特定时空下的情势”的分立的个人知识作为一种含括不同种类知识的总称并含混地将这些不同的知识种类放在一起进行处理,更是无力洞见到“默会知识”这种特殊性质的知识在解释自生自发秩序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当然也无法运用这些知识间的差异去反思他自己原有的研究对象和“知”意义上的知识观。只是到了1952年,哈耶克在回答“为什么行动者主观拥有的观点与客观世界相符合”或“为什么行动者以相同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时发表的理论心理学专着《感觉秩序》(SensoryOrder)中,才第一次表明他意识到了吉尔伯特·赖尔关于“知道如何”的知识与“知道那个”的知识在性质上的区别以及这种区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甚至只是在1960年发表《自由秩序原理》一书时才论及迈克·博兰尼的“默会知识”观。

最为重要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哈耶克经由“分立的个人知识”概念的引入而确立的“知”意义上的主观知识观,只能允许他认识到那些为行动者“有意识”运用的增进知识的发现和传播的诸如电信系统、广告、人际关系等机制,但是却在知识论的基础上把那些为行动者并“非有意识”运用的大量的一般社会行为规则从研究对象中切割了出去,而这些机制本身不仅是发现和传播大量知识所必需的,而且还是电信系统这种机制本身得以植根于其间的社会网络基础;换言之,由于哈耶克提出的“分立的个人知识”这个概念以及由此确立的“知”意义上的知识观所存在的限度,一方面致使他在意识到个人知识首位性的同时只能把发现和传播知识的问题基本上归结于这样一个问题,即分散的个人知识是如何为他所认为的电信系统和其他形式制度所发现和传播的,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只能一如当初那般对价格体系的作用做夸大的宣称,“我担心我们那种以几乎每个人的知识都几乎是完全的假设来处理问题的推理习惯,使我们看不清价格机制的真正作用,并使我们以错误的标准来判断其效力。……即使并非每个人都能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相处得如此融洽,以致他们的利润率总是保持相等或同样的‘正常’水平,这仍不失为一个奇迹”,而另一方面则致使他在初步意识到知识的复杂性质并开始认识到仅价格体系本身并不能充分增进复杂社会中不同行动者间进行协调所必需的知识发现和传播的所有要求的同时,也依旧无力对比价格体系更宽泛更基本的发现和传播知识的其他替代性机制(一般性社会行为规则)进行详尽的探讨。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热门推荐
  • 以心铸剑

    以心铸剑

    轩辕帝,为救人民,甘愿动用禁咒,不惜修为全废,千年之后,被一个叫灵谷的小村庄里面的人捡到,后来这个村子发生什么一些怪事
  • 狂世之灾前传

    狂世之灾前传

    我写了一个小短篇《鬼人》作为引子,讨论了一个人类世界的设定。我觉得其实自己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到底是谁?自我的意识在很多时候会异常,甚至失去控制。而当这种失控降临得太快,以至于无法做出足够准备,就马上开始用生死考验人性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怎样的行动来应对。2020年的秋季,人类真的开始经历这种狂世之灾。
  • 网游之三国

    网游之三国

    一款名为《天纵》的游戏改变了世界,本来在游戏中混得并不如意的凌峰,一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年前的游戏开服前十天……谁说历史名将就一定是最牛B的?谁说系统势力是无法撼动的?谁说这天下一定就是姓司马的?谁说堂堂中华夺不了海上霸权?……………………………………………………………………………………………………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情愿为你

    情愿为你

    袁飞是一个杀手,这一天他等了三年。三年前,罗学仁将一颗子弹射入他父亲袁天忠的后脑,把另一颗子弹铆进了袁飞的左胸。父亲没能跟他道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袁飞意外地活了下来。三年里,被子弹穿过的地方时常疼痛,但袁飞都忍了,在杀手权叔的训练下,他学会了喝冰水,也学会了冷静……
  • 邪王盛宠:逆天七小姐

    邪王盛宠:逆天七小姐

    她,冷月曦,是现代的王牌杀手,却因同伴的背叛而穿越回了古代,当上了废材七小姐。废材?让你看看什么叫绝世天才!遇白莲花庶姐,装可怜?她冷月曦陪你装;遇恶奴,虐得你生不如死!可那个整天跟在她后面的妖孽王爷怎么回事?某妖孽王爷:“曦儿,累了吧?为夫给你揉揉。”“……滚!”“不嘛不嘛,为夫喜欢待在曦儿身边。”某曦满脸黑线,过了会,某王爷就被踢出了房间。
  • 九世轮寻:宫主大大追妻忙

    九世轮寻:宫主大大追妻忙

    轮回者,他们没有感情,他们的性格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场场浩劫的来临,身为轮回者的她,却爱上了异族。为他逆天改命,轮回的媒介被时空的乱流击碎。时间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一切依旧进行,当浩劫再次来临的时候,她能挽留住自己想守护的人吗。脚下的土地犹如落叶般纷飞消逝。“还是失败了吗......哈!一切都被我亲手葬送掉了!”她坐在染红了的大地上,发出的低笑犹如困兽最后的挣扎。最后一切却依然都会到最初的地方。“你好,我的名字,叫月。”“月,我记得你哦。”【作者保证,若不完结,绝不弃文,请放心入坑,前面的文笔可能不太好,有空会尽力修改的,望多多支持哦】
  • 随机应变的口才艺术

    随机应变的口才艺术

    本书借助实例向读者展示随机应变口才艺术的魅力,从中学会各种应急口才的技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从开店的选址、开业策划到店面设计、商品管理、日常营运等十四个方面,对店铺经营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指导投资者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开始成功创建、经营一家赚钱的旺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