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拿不准时,他就会犹豫、思考、观望。孩子的早教问题就是这样,很多家长拿不准到底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因此他们采取观望态度……
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教呢?有些家长说“那是必须的,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说“我看未必,不对孩子进行早教,孩子一样聪明快乐地成长”,有些家长说“我不知道早教好不好,先看看再说吧”……
在一个家庭,妈妈说“早教是必须的,一定要让孩子上”,爸爸说“没那回事,不接受早教,孩子也不会差”,奶奶说“应该早教,别人的孩子都接受早教呢”,爷爷说“别跟别人学啊,自己做主吧”。总而言之,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接受早教,很多家长都处于拿不定主意、徘徊不定、驻足观望的状态。这一点在刘女士家里得到很明显的体现。
刘女士怀孕的时候,就经常看早教方面的书籍、电视广告,当时她就向老公说起买书的事情,可是老公认为那些不靠谱,不然也不会在电视上打广告,叫她不要轻易相信。后来刘女士在网上下载电子书,然后打印出来,有空就看,还把里面的经典例子讲给老公听。渐渐地,老公有些动摇了。
当孩子出生后,刘女士把购买早教产品的想法告诉老公,老公不再那么拒绝了,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随你吧!”可是早教产品(包括书籍、影碟)很贵,刘女士做不了主,就问老公,老公不冷不热地说了句:“你要是觉得值,就买吧!”
孩子一岁半之前,刘女士花了很多精力照顾孩子,对孩子进行早教训练。老公从来不参与这些事情,他只是有空的时候和孩子玩,和孩子闹。孩子快到两岁的时候,刘女士见周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当地的早教班,于是也心动了。当她征求老公的意见时,老公表示反对,但是她不听,还是把孩子带到早教班去了。
第一天去早教班,花了50元钱试听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孩子根本没静下来,东跑西跑的,这时刘女士感到花50元钱听课没什么收获。等她带着孩子从课堂出来时,早教老师不停地跟她讲上课的好处,说让她不要耽误了孩子。这时候刘女士犹豫了,没主意了,于是说先考虑考虑……
起初只有刘女士的老公对早教不认可,采取观望态度,后来刘女士带孩子上了一节早教课,也变得犹豫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家长对早教持观望态度,之所以这样,是有一些原因的。
早教机构收费高,经济方面有压力
现在孩子上早教比上大学还贵。虽然父母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但是在无法肯定早教的效果之前,让他们交出一笔数额不菲的早教费,他们还是会犹豫的。以深圳市为例,上一节早教课费用80~260元不等。很多机构还推出优惠卡,但必须办长期早教卡才有优惠,而每张卡价格高得惊人,甚至在万元以上。
面对这么高的费用,家长能没压力吗?家长陈女士表示,她的家庭收入一般,一下子拿出一万来块钱确实有些舍不得,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咬咬牙吧。而认为早教不值、家庭状况差些的家长,就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他们想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通过早教是否有变化再作定夺。
早教老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早教机构中的师资力量如何呢?很多家长不清楚,不敢肯定,这也是实际情况。目前国家认可的唯一的早教资格证书是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可是很多早教老师并没有专业的资格认证书。虽然上岗前早教机构会对老师进行培训,但这些培训的效果是难以考量的。有些早教机构甚至招聘那些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面对这种现状,家长怎能不犹豫?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价格昂贵的早教课,到底教什么呢?家长张女士表示,她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上完课后才发现,早教课上老师就教孩子玩,比如跳个舞、玩个球、分享一个故事、爬大型的教具。许多早教机构宣称他们的课程融合了国际先进早期教育理论,例如“意大利蒙台梭利教学”等,但是这些系统的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真的发挥功效了吗?家长对此不敢确定,怎能不观望?
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存在漏洞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并非是单纯地这样想,而更多的是因为平时上班比较忙,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自己既省事,孩子也能找到玩伴。而早教机构也没有强调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这些观念上的误差直接导致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和交流,使孩子缺乏爱的感知力。
早教机构缺少审批监管机制
有位母亲在某论坛发帖表示,她的孩子上早教班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不喜欢,没什么效果,就去要求退款。早教机构答应退款,按照合同上一节课只需要交80元,但是到了退款的时候,对方却按每节课 150 元扣。
那么,早教机构难道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吗?有记者采访了一位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教育部门从来没有审批过早教机构,大多数早教机构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由此可见,早教机构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都难以得到保证,这也是家长不敢轻易相信早教机构的原因之一。
在让孩子接受早教之前,家长需要记住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对孩子进行长期教育远胜过早期那种功利性的教育。要知道,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