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讲卫生、不挑食等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讲卫生、不挑食的同时,自己却乱丢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吃饭的时候嫌弃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合胃口。殊不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讲卫生、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自己就应该先做到,这样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妈妈去接放学的儿子时,见儿子随地乱扔垃圾,当即教育了儿子一番。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她教育完儿子,就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然后直接带着儿子走了,垃圾依然留在地上。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能挑食,自己却在吃饭的时候没精打采,抱怨道:“哎,整天吃这个菜,难吃死了。”“怎么又是西葫芦炒鸡蛋啊?”
父母发现孩子不讲卫生、挑食,仅仅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一边教育孩子要这样做,却一边用不良的行为否定自己的话。叫孩子不要随地丢垃圾,自己却把烟头扔在地上;叫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却饭前便后不洗手;叫孩子别挑食,告诉孩子每个菜都好吃,自己却挑三拣四。这种言传身不教的做法,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孩子怎么做之前,父母用正确的行为给孩子示范。比如,父母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这种习惯,然后结合口头教育,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当然,还有很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遵循言传身教的原则,具体表现如下。
注重在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榜样
在生活中,讲卫生有很多细节性的表现,比如,早上起床刷牙、洗脸,饭前便后勤洗手,不乱丢垃圾,勤换鞋袜,不随地吐痰,等等。可是很多父母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饭前便后不洗手有什么关系呢?往地上吐一口痰又有什么呢?结果他们不去做,却把孩子误导了。其实,这些小细节对于成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父母如果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多注意一下,就能做好孩子的榜样。
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
有些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比,当他发现别人做得比他好时,就会努力地做得像别人一样好。
有个孩子不讲卫生,晚上睡觉前,妈妈要求他刷牙,他却问:“为什么要刷牙呢?”妈妈告诉他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防止虫子吃掉牙齿,他却说:“虫子咬我,我也咬它。况且我的牙齿好好的,不刷牙也没关系。”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随孩子去。
可是有一次,妈妈无意中说到隔壁的一个小孩很讲卫生,她的孩子当即问道:“真的吗?”妈妈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其实你很多方面都挺好的,如果你能刷牙,那你会更出色。”这一招很灵,儿子乖乖地刷牙了,从那以后,儿子一直很自觉地刷牙。
这个故事说明可以拿别人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作良性的比较。孩子之间可以进行良性的比较,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促使孩子进步。这一招可以用在培养孩子讲卫生、不挑食的习惯方面。
制造和谐的进餐氛围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论其他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上兴趣班等,更不宜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教育孩子,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因为恐惧、担忧、难受等负面情绪而影响食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吃饭的时候专心地吃饭,和孩子闲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营造快乐的气氛,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孩子才会乐于进食,从而减少挑食的可能性。
努力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孩子不爱吃某个菜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担心孩子饿着了,然后给孩子准备其他的食物。相反,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个菜很好吃,全家人都爱吃这个菜,吃了之后身体会更加强壮,而且今天只有这个菜可吃,不吃的话就会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可以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坚决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很多时候,孩子挑食是因为家长不必要的提问,比如,不少家长总习惯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呢?”这些问题实际上给了孩子挑食的机会。孩子会觉得只要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父母就会给自己准备,当他觉得某种食物不好吃,就会找借口不吃。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家长最好少问或不问孩子喜欢吃什么。
经常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吃饭的时候,家长应表现出极大的食欲,比如,吃饭时对餐桌上的食物赞不绝口,说:“真好吃,我太爱吃这些菜了。”孩子长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会主动模仿,从而养成积极进食的习惯。
对孩子进行巧妙的诱导
当你发现孩子挑食时,要善于诱导孩子吃掉他不爱吃的食物。比如,孩子不爱吃鱼,但爱吃萝卜,妈妈可以把鱼和萝卜合在一起做一个菜。最初的时候,多放萝卜,少放鱼,以后慢慢增加鱼的分量,使孩子逐渐接受萝卜中的鱼。这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原来你是喜欢吃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