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有的时候,孩子犯错不是有心的,而是因为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大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在批评孩子时或之后给一个台阶,让孩子借梯而下,以达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转移孩子不良情绪的效果。
身边案例(一)
水为什么会流出来
轩轩特别喜欢用杯子接饮水机里面的水,觉得很好玩。这会儿他趁妈妈跟客人说话的时候,把水接了一杯又一杯,摆了满桌。这时妈妈看见了。
方法运用:
妈妈知道轩轩又在趁大人不注意倒水玩了,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是当着客人的面,也不好严厉地批评孩子。她决定给孩子一个台阶,等客人走了再跟孩子“算账”。
妈妈大声地问轩轩:“这水是你给阿姨和妈妈准备的吗?宝宝真懂事,不过我们喝不了这么多。不用倒了,喝不了浪费多可惜。留下两杯,你把剩余的倒在装凉开水的大杯子里。”
轩轩高兴地按照妈妈的话去做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轩轩特别乖巧,自己在一边安静地玩耍,直到妈妈把客人送走。妈妈看到心情不错的轩轩,决定不批评孩子了,跟轩轩聊起天来:
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倒饮水机里的水?饮水机又不是玩具。”
轩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按按钮水就流出来?”
妈妈:“我也说不清楚,对,找出饮水机使用说明书,那上面有构造图。”
轩轩:“谢谢妈妈!”
妈妈:“为什么谢我?”
轩轩:“因为今天我玩水,你没有批评我,还当着阿姨的面表扬我了!”
一起“研究”了饮水机之后,轩轩再也不把饮水机当玩具了。为了满足孩子对水的好奇,爸爸还跟轩轩一起做了好几个有关“水”的小实验,如,用饮料瓶、吸管自制袖珍简易饮水机,把水放到冰箱速冻成冰;当水煮开时,观察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等等。
妈妈暗自庆幸:幸亏那天给了孩子一个台阶。有时,真的不是孩子的错。
知心话语:
幼儿好奇心强,对于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引起事物变化的事情特别感兴趣。饮水机用手一按就能流出水来,让孩子觉得很好奇,所以小孩子都喜欢在饮水机里倒水。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可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安全、有趣、知识性强的玩水机会,孩子自然就不会再玩饮水机的水了。
身边案例(二)
疏导
皮皮和丫丫一起玩。刚开始两个小伙伴很友好,过了没多久,两个孩子因争玩具发生了“战争”,结果皮皮把丫丫打哭了。妈妈赶紧把皮皮带回家并严肃批评了他。皮皮很不开心,一个人赌气躲在房间里生闷气。
幼儿心理解析: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因为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所以孩子之间便会经常发生“战争”。
孩子打架受到批评以后,他虽然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并不敢确定大家是否原谅了自己。为了维持自尊,孩子一般都会跟大人僵持一段时间,这时他发现他的行为已经被原谅或者“遗忘”了,孩子的心情才会彻底释然。
方法运用:
孩子犯了错误,有时需要严肃地批评。孩子受到批评闹情绪也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在批评之后,成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孩子一个台阶。以免让孩子的情绪总是处于不良状态中。
皮皮妈妈看到“火候”差不多了,认为该给孩子一个“阶梯”了。她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温和地对皮皮说:“皮皮,等一会我们一起去江边散步,你快点准备一下。”或者“丫丫刚才打电话来了,她已经原谅你了,你还愿意跟她做好朋友吗?那以后可不能再打她了,只要你改正缺点,妈妈一样喜欢你。我们一起给她回个电话吧!”
“好像有客人来了,快去开门。”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欣然接受这个“台阶”让自己下台。
知心话语:
在批评完孩子之后,适当给孩子一个台阶,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能缓解不良的情绪,如何把握好分寸和火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艺术。
温馨提醒
“借梯而下”法一般运用在批评孩子之前或之后。如果在批评之后运用,要注意掌握时间的分寸,不能批评之后立即给“台阶”,而是要等孩子冷静下来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再给以台阶。
专家支招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国家一级作家。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关于孩子的自尊有如下观点——
我们有些家长,常常以为孩子是没有或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会顾及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他们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对这次教育的印象越深刻,越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然而,他们不知道,能够约束人心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这需要孩子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同时也需要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那么无论今后受到的教育多么优良,他心理的阴暗和残缺也是很难弥补的,人格上也会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这是很需要我们警醒的。山野农夫对他的牛都知道附耳细说,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摘自《好父母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