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年龄较小,认识、理解事物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为了让孩子的幼小心灵不受伤害,有时为了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有时为了让孩子“言听计从”,大人都可以适当地利用善意的谎言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这就是“善意欺骗法”。
身边案例(一)
神奇魔水
宝宝喜欢喝饮料,不愿意喝白开水。妈妈知道饮料是不能代替白开水的,但是说了不少道理,宝宝就是不听。
方法运用:
妈妈倒了一杯白开水,端到宝宝身旁,宝宝一看把头一扭。这时妈妈不紧不慢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小食品袋,煞有介事地打开一个小口往杯子里倒了一些,然后跟宝宝神秘地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袋子里装的可是神奇的东西,现在这个水已经变成了神奇魔水了,喝了它,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棒。这个东西可珍贵了,每次只能用一点点,就连爸爸我都不舍得给他喝呢。快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就这样,宝宝乖乖地把“神奇魔水”喝了下去。
知心话语:
为了吸引宝宝多喝白开水,成人可以跟孩子一起选个喜欢的杯子,喝水的时候,在杯子底放一棵葡萄干或者小樱桃,吸引孩子把水喝完。或者在杯子里放一颗话梅干、一点橘子粉等,改变一下白开水的味道,逐渐让宝宝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
身边案例(二)
模拟打电话
幼儿园周五要举行亲子绘画大赛,小朋友的家长都陆陆续续到了,明明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老师,因为工作忙不能按时来参加。比赛就要开始了,明明还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他焦急不安,催促老师赶快给妈妈打电话。
方法运用:
老师把明明叫到办公室,假装拨通了号码跟明明妈通话:“明明妈,你已经在路上了?路上塞车?知道了。你让我先给明明当一会儿妈妈?好的。等你来了,可以先悄悄躲起来看一看,明明肯定能给你一个惊喜,他会表现很棒的。”放下电话,老师跟明明商量:“你听到了,妈妈在路上塞车,要晚一些来,我们能不能给妈妈一个惊喜,让她看到明明表现很棒?”明明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示理解,爽快地跟老师一起参加了活动。
妈妈来时,明明高兴地拿出自己的画给妈妈欣赏。老师当着妈妈的面对明明进行了一番称赞和鼓励。妈妈对老师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试想,如果不是老师善意的谎言,也许明明在这次活动中从头至尾都会在期盼和抱怨妈妈的情绪中度过。
知心话语:
有时,善意的“谎言”,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安慰,消除孩子心中不良的情绪,还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找回自信。
身边案例(三)
小狗回家了
毛毛和妈妈在路上遇到一只可怜的流浪狗,他们决定把小狗带回家,还给狗取名叫笨笨。毛毛可喜欢笨笨了,经常同妈妈一起给小狗喂饭、洗澡;晚上吃过晚饭,还经常带着它去散步。没多久,毛毛就跟小狗笨笨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毛毛从幼儿园回到家,发现小狗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找到。原来,小狗笨笨自己跑出去玩,不小心被汽车撞到,死掉了。妈妈犯愁了,这件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毛毛呢?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怎样让他接受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突然离他而去的消息呢?
方法运用:
为了不让毛毛的在情感上承受太大打击,妈妈可以采用“善意欺骗”法跟孩子解释:
“毛毛,笨笨一定是想妈妈了,跟妈妈回家去了。昨天我看到一只大狗在我们家门口转来转去,冲着笨笨汪汪汪不停地叫,笨笨也对着那只大狗拼命叫。看来那只大狗就是它的妈妈,它来找自己的宝宝了。”
毛毛委屈地说:“那它也不能不告诉我一声,就走了呀?”
妈妈接着说:“笨笨昨天跑到你房间看你,可是你睡着了。我们应该为笨笨高兴才对,它终于回到妈妈身边了,离开妈妈多难过呀!你说呢?”
妈妈还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狗妈妈和狗宝宝的照片装在信封里,告诉毛毛笨笨来信了,说它现在每天跟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让毛毛放心。为了留个纪念,笨笨还特别和自己的妈妈照了“化妆照”。如果想笨笨了,就拿出照片看一看。
知心话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超出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如果如实相告,可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阴影或者伤害。这时,成人可以花些心思编织一个合乎情理的善意谎言,或许可以使孩子欣然接受“事实”。
温馨提醒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以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为主。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策略可以运用,但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善意欺骗法”在运用时,一定要适事而用,适人而用。
专家支招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高级教师,家教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家庭教育、教师观念更新等。出版家教著作逾150万字。下面是他的育儿经验——
我的孩子小时候,我们从来不给他零花钱,理由是“你爸爸妈妈没有钱,我们是穷人”。孩子相信这是真的,就不会随意向我们要零花钱。
偶尔去商店,看见喜欢的玩具,孩子仰着小脸问妈妈:“咱家有钱吗?”妈妈说:“没有。”我当然也随声附和。这样,孩子打小就认定了我们是穷人。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我的孩子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要想变成一个有钱人,只有将来凭自己的本事去努力争取。他的学习成绩从初二以后一路领先。如今他挣钱了,一个月的工资比我这老头的翻好几番。
长大以后,他才知道爸爸、妈妈并不像当初所说的那么穷。我们本来有能力让他买名牌在同学面前显摆,但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并没有那么做。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您说晚了。我不小心已经把家里存款的底细都让孩子知道了,孩子已经惦记上这些钱了,那该怎么办?”
也有办法。就告诉孩子:“我确实有存款,但这些钱不是你的,你无权支配。只有将来你自己挣来的钱才是你的。”孩子指望不上家长、剥削不了家长的时候,才会自己努力去奋斗。
摘自《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