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不再卖石头!
这是长兴县李家巷镇党委、政府于2004年底作出的决策。
该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达3亿多吨,是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基地,素有“石城”之称。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李家巷人靠卖石头起家,成就了当地首批有钱人和一代企业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见顶”。
“当时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十分艰难的,等于把一只现成的饭碗给打破了。”近日,镇党委书记赵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经过多年经济徘徊,也让我们李家巷人不再浮躁。”
“向调整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在沉思中清晰了前行的方向,矢志把主攻工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项目兴工,突出大、好、高、新项目,全力推进结构大调整。
4年过去了,李家巷镇调结构这一仗战绩显著:
———上百年历史的石灰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最盛时的53座石灰窑如今只剩14座,而老的烧制方式早已完全改造;
———大小7座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引资7亿元、2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浙江长兴水泥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年生产能力360万吨,是过去产能的6倍;
———62家耐火企业全部推倒烟囱,现有的43家企业完成升级换代;
———4800多台喷水织机今年开始了为期3年的“升级期”,现已淘汰500多台,进口德产精编机70余台,为打造“中国精编强镇”起步。
“连续3年,全镇技改投入以40%的比例提增,今年前11个月已投入7个多亿。”赵卫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块石头,目前的价格在20到100元,经过深加工,高档的超细活性重质碳酸钙达到上千元,全镇石料深加工企业150多家,这两年安徽等地的石料已开始流进‘石城’。”
其实,上世纪90年代,李家巷镇就开始了打破建材业一统天下的尝试,当时三大镇办企业之一的金鹤集团创办了一家丝绸厂。这也成为该镇发展轻纺业的起步。“由建材业一棵树到树木成林,由粗放式到精细化,又由高污染到清洁化,李家巷调结构的硬仗,都是这几年里完成的。”赵卫平说。
由长兴白水泥厂转制而组建的长兴新明华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是该镇一家明星企业,也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公司董事长王晓世本人就是以经营石矿起家的,扛榔头的大汉学起绣花活,可以想象他的转身实属不易。从2001年到2004年,王晓世拆掉了企业“镇山之宝”的3座机立窑,并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为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他们对企业部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精细化工车间;又利用腾出的80亩土地,和德国客商投资建设20万吨轻质碳酸钙生产线。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明华”的一条年产8万吨超细碳酸钙生产线,设计有二氧化碳废气和氧化钙废渣的回收装置,可用来生产氢氧化钙,部分氧化钙废渣还可用于生产白水泥。现在企业内外水流清澈,空气清新,原来的排污企业俨然已经转变为治污利废的环保企业。
“通过与浙大、上海交大、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合作,我们终于把过去的一家建材企业变成今天以生产轻质碳酸钙、医药中间体为主的新型企业。”回顾昔日巨变,眼前生机勃勃的厂区,这位镇上资深的企业家不胜感慨,“现在看来,我们这条是被逼出来的新路算是走对了。”
李家巷现有的570多家企业,有不少企业都是像“新明华”一样完成了转身。当然,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尤其是大地新材料、国和新材料、宏业高科等外资企业的落地,一改“石城”过去灰尘满天的景象。
今年3月28日,是李家巷人为之兴奋的一天。落户该镇工业集中区,总投资逾8亿元,一期投资5畅8亿元的长兴玻璃有限公司首条日熔化量800吨级超厚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一次点火成功。
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长兴玻璃日熔化量800吨超厚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为省重点工程,主要生产厚度为4毫米至25毫米优质超厚浮法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钢化玻璃及中空玻璃等。5月8日正式投产以来,目前生产线产量稳定,每月产量在42万重箱以上,月产值达3300万元。
他还透露,第二条生产线已经开工建设,部分供电系统、原料系统、供油系统和供气系统已经完成,熔窑桩基工程已经完成1550万工程量。全部投产后,将使该公司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
“这个项目的建成投产,是我们镇工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取得突破的标志。”一同采访的该镇“老工业”、镇经济发展办主任董永强告诉记者,“目前新型建材已完全取代了过去数十年积累下来的老建材,加上新型纺织、机电、箱包等产业的兴起,历经多年的大调整,我们李家巷的工业可以说已经更名换姓了。”
据悉,今年1~11月,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0畅69亿元,同比增长28畅6%,完成自营出口7447万美元,同比增49%,财政收入19443万元,同比增27畅1%。“在经济处于大调整的年份,这样的一张成绩单可以打个‘优良’了,关键是这些年的结构调整调出来的。”董永强风趣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