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乡安吉,一场名为“中国美丽乡村”的乡村革命,试图探索一条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的新路子,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仅仅十多年前,安吉还是个贫困县。竹乡人困中思变,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经营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的科学发展理念,选择了“生态立县”的道路。
2006年,安吉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最近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授予我国人居领域最高大奖“中国人居环境奖”。更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开始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一个和煦的秋日,我们走进竹乡。一个个村子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山水之间,一幢幢古朴典雅的小楼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灰瓦、白墙、木制门窗,庭院里绿草如茵,花香扑鼻,院墙一角,山泉在竹筒中静静地流淌? ?
“在这儿当农民真是福气啊!”眼前的一幕幕风景,任谁都会心动。于是,我们决定访几户农家,体验一下竹乡农民的新生活。
刘建勤:一个老农的“四季歌”
坐落在山沟沟的横山坞村,十多年前穷得叮当响。村支部书记郑云法记得很清楚,1992年,他被选票从自己的企业“拉”回村,当时村里欠账80多万元,差不多户均两万。1999年,横山坞村被划入安吉经济开发区的版图,村里集中财力建造标准厂房出租,每年仅租金就获利近百万元,又通过产业规划布局,建了一个以黄花梨、白茶、大棚蔬菜为特色的农业观光园? ?
横山坞富了,也美了,成为安吉首批美丽乡村“精品村”。
郑云法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家,洁净、漂亮的农家小园。户主叫刘建勤,今年56岁了,身板硬朗得很。他家共5口人,除了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和3岁的小孙子。
“一年忙到头,家里收入年年创新高。”言谈中,老刘乐呵呵地和我们聊起了他一年四季的活计。
春天忙春茶。过了春节,老刘就坐不住了:清理仓库、修整茶机、除草、除虫,联系外地的采茶工? ?
种了几十年茶叶的老刘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吉白茶产销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茶树成了摇钱树,春茶价格赛黄金啊,做不做准备,收入要相差上万元。”
老刘家有50多亩茶园,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他给记者算了一下,他们家单靠一季春茶,纯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占了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春茶采收一结束,老刘一家并不得闲。除了茶园,他家还种了20亩黄花梨,忙好茶园之后忙梨园,修剪枝条、除草、施肥。
今年遇上气候多变,黄花梨还是为老刘家带来了五六万元的收入,尽管赶不上白茶的效益,但作为安吉最早、最大的黄花梨贩销户,老刘对黄花梨今后的增收能力依然充满自信:“梨园收入将来不会比茶园差的!”
老刘的自信,来自安吉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安吉举全县之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老刘告诉我们:“随着村里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起来,2009年,我家的梨园迎来第一批观光采摘的客人。”去年底,老刘和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旅行社达成协议,成为游客接待点,“今年来梨园的游客超过3000人。”这样,一个夏天,老刘的主要精力放在梨园。
横山坞村是安吉环境最好的村庄之一,但担任村民组长的刘建勤并没有就此满足。跟各村民小组一样,农闲时分,他会和村民一起,美化村庄环境。现在,走进横山坞村,就连墙脚旮旯都可以看到绿树红花,仿佛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来村里的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就会更好。”他说。
陆建萍:城里媳妇变成“渔美人”
走出大山,我们到了安吉东部平原紧挨西苕溪的溪龙乡新丰村。这个村是个纯农业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粮油与水产,这两年虽然没有西部山村那么名声响亮,但变化也不小。
村干部告诉记者,新丰村这两年的改变与一个叫陆建萍的杭州媳妇有关。我们直接找上了门。
“苕溪的生态鱼游进杭州、上海、苏州等大都市,我的愿望实现了。”在与西苕溪一堤之隔的鱼塘边,陆建萍向我们讲起了她扎根苕溪岸边养鱼的故事。
今年40岁的陆建萍出生著名的“淡水鱼之乡”南浔区菱湖镇农村,90年代初嫁进杭州,与丈夫一起做生意。
2007年正月里,陆建萍到安吉走亲戚,特别钟情竹乡良好的生态环境,便与自己的亲友聊起想到乡下发展的愿望。经过亲戚的牵线搭桥,她看中了位于苕溪之畔的这块生态之地。
“与商业相比,农业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但这并不代表从事农业产业发展没有前途。”2007年3月,陆建萍只身一人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推土整塘,开始“渔民”的生涯。当年5月,第一批鱼苗下塘。
3年过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陆建萍已从城里媳妇变成了西苕溪的“渔美人”。她在新丰村拥有300亩鱼塘,养殖鳜鱼、鲮鱼各20万尾,黄颡鱼50万尾,白条鱼50万尾,总投资500多万元。
“按照目前市场上特种鱼的行情算,一年至少有50万元的收入吧!”陆建萍乐滋滋地细数鱼塘的发展,“等这季商品鱼出塘之后,场里计划增加新的特种水产品种,研究饲养太湖花鲴、黑鱼,开发南美白虾养殖技术等,丰富品种,提高效益。”
这两年,随着安吉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名气越来越大,陆建萍在杭州的朋友陆续来这里游玩,并赶到她这儿吃上一顿新鲜的水产品。受此启发,去年初,她又筹集资金在鱼塘边建起了一个吃鱼、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鱼庄。
让苕溪的生态鱼“游”进大都市,这只是陆建萍当初创业时的想法。“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品牌的打响,我们也改变了初衷,开始做让都市人追鱼到竹乡的文章。”陆建萍告诉我们,她计划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将自家的渔场打造成西苕溪最大的“渔家乐”,让杭州、上海、苏州等大都市的市民陆续“游”到这里。
储茂清:离乡的村民回村了
走进大山深处,这里是安吉县最西南的章村镇。
镇党委书记张孟蛟告诉我们,章村已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有5个成了“精品村”,这些年精心打造“浦江源”、“畲族文化”、“高山菜”三张品牌,成为“无工也富”的典型。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当年走出山门的村民这两年都回来了,回家当农民。”张孟蛟言谈中透露的信息,让记者很感兴趣,当即决定进村寻访。
来到龙王山脚下有“黄浦江源第一村”之称的长潭村,据说这个村靠“卖风景”出了名,坐拥龙王山风景区,全村办了20多家农家乐,床位400余张,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
村口有一家门面气派的农家乐,叫“双鱼堂”,有意思的是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根艺展示馆。镇里的宣传干事小干告诉我们,“这家的主人叫储茂清,是当年第一批走出去的人,2007年返乡继续创业,养娃娃鱼,办农家乐。”
48岁的储茂清自称是“安吉最早做根雕的人”,还曾拿过两个全国性大奖。1997年,储茂清携妻离开了家乡,来到40多公里外的县城,办了家根雕企业,最多时雇了20多工人,生意很不错。
2007年,储茂清离开了打拼10年的县城,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妻子舍不得,留在了县城。
“其实,那个时候开始重视乡村建设了,一条条公路都打通了,本来二三个小时的路程,这下半个多钟头就到了家,加上旅游热了,人流多了,在家照样能做事。”说起当初回家的原因,储茂清这样解释。
一天,镇里一位领导找上门来,建议他在发展特色观光农业上动动脑筋。这让储茂清想开了,突然想起了山里面那个废弃的萤石矿洞。
这个深约百米的山洞是四五十年前开挖萤石形成的,经过考察,储茂清感到十分满意,随即找到村里协商买下了这个山洞,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2008年年底,储茂清从陕西、四川引进2000多尾子二代娃娃鱼,在这个山洞里安了家。
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子二代以上才可以开发利用。当时具有养殖开发资质的人很少,每公斤的价格高达4000元左右。
经过近3年的精心饲养,储茂清的宝贝们都长大了,大的有五六公斤。一些商人闻讯赶来收购,可他死活不卖,这两年不知拒绝了多少客户。
其实,他有自己的打算。“我也想再开农家乐,可又不想开那种快餐式、养老式的饭店,得有个性、有特色,我养殖娃娃鱼,既可观赏,也可食用,这样一来,全县我独此一家。”
2009年,储茂清建起了“双鱼堂农庄”,能一次性容纳500人就餐,并有100张住宿床住。农庄建好之后,他主动邀请游客去他的洞里探秘,以此来聚集人气。
如今,储茂清的2000多尾娃娃鱼,加上他的山洞、农庄和根艺展示馆,资产已达到上千万元。更重要的是,娃娃鱼给他赚足了人气,农家乐开业半年来,营业额已经超过260万元。
(原载2010年第21期枟今日浙江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