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着长三角杭宁城市带的脉动,我们回到湖州。
此行的收获,不只是一组“来自杭宁城市带的报道”,更有意义的是从中体会着杭宁城市带展翅欲飞的发展趋势。正如一位学者解说,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地区不渴求发展,问题是除了主观努力,重要的是必须遵循规律、把握趋势、抢抓机遇。我们无意拿湖州和其他城市作比较,只是试图通过“跳出湖州看湖州”,以事实寻求一种答案。
———采访感言
这一回,一向感性的湖州人,激情中有着更多的理性:
“把湖州放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来谋划。”
“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建成长三角的节点城市、交汇城市、枢纽城市,加快实现湖州在长三角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湖州人以创新破难的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上下同欲,追逐新的目标。
顺势应时的战略取向
“走在前列,率先崛起。”
湖州人这样的思考和选择,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湖州是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多年以来,一直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自身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去年12月30日,市委书记徐福宁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首次引进“杭宁城市带”这个概念,提出了湖州作为杭宁两大城市间唯一的省辖市,顺势应时,加快发展,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作出贡献。
徐福宁对湖州的发展目标作了这样的描述:“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这是他担任湖州市委书记后,经过近二个月的密集调研,并与他的同事们反复研讨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经市委全会讨论通过,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今年1月27日,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湖调研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再次提出“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要求湖州“认清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在这条边的发展中担当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浙江大学陈建军教授提出“两个趋势”:一是长三角地区继续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要素资源集聚的主要区域,二是长三角沪宁、沪杭两条边现阶段呈现了集聚和扩散均衡化的趋势。他说,这为杭宁带和湖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江浙部分专家认为,纵跨江浙两个经济大省的杭宁线,通江达海,空间广阔,经济科技文化实力雄厚,生态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杭宁城市带的迅速崛起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趋势”。这在江浙两省已达成共识。
提及湖州在杭宁城市带的角色,黄萌市长多次提出他的观点:“湖州是加快杭宁城市带开发建设整体联动发展的战略支点。”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促进的结果。杭宁带的发展离不开湖州的崛起,湖州的崛起离不开杭宁带的发展,就像一条街的兴旺离不开大店的带动,整条街旺了,自家的店面自然也旺起来。”湖城一位商界老板这样说。
3月22日,浙大陈建军教授等10多位专家来湖调研,认为湖州提出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定位,“切合长三角区域发展趋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
“湖州战略已引起高层领导和上级规划部门的重视与认同。”市发改委主任李建平前天对记者说。据他透露,国家发改委最近在杭召开了长三角区域规划工作会议,杭宁城市带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和江浙沪有关负责人讨论的热点,并达成共识。
最近,浙江大学长三角区域和城市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提出了最新研究成果枟关于实施“湖州崛起”战略拓展浙江发展空间的建议枠,很快引起了省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认同,习近平书记、吕祖善省长、章猛进常务副省长、王永明副省长先后作了重要批示。
国内第一位呼唤“杭宁城市带崛起为长三角镶上‘金边’”的学者,南京市建委研究室高级经济师陆玉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开头便说:“请允许我真诚地向湖州市领导致以崇高敬意。”他认为,“湖州作出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决策,将对宁杭城市带发展起着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创新破难中率先崛起
“苏湖熟,天下足。”
湖州人对于自己的过去一向津津乐道。占有南太湖肥沃的土地,靠天风调雨顺,靠人精耕细作,在过去上千年的农业文明社会里早早过上富庶生活。
岁月无情,在向工业化前行的路上,“百坦”的湖州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别人拉开了距离。
“多年了,湖州人在自负与自嘲之间摆动,急一阵又闷一阵,关键还是自身的定位不准。”本市一位社科工作者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湖州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是发展的一个基础,但不是直接的条件。”曾来湖州讲学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教授认为,“发展经济需要冒险、开拓、开放、竞争,需要重利,而传统文化恰恰是重义轻利,看重仕途,追求有地位。”他认为:“从政府到企业,到普通的市民,都必须更新观念,多一些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激活内在实力。”
阵痛过后是新生,湖州人再次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自身的发展坐标。
徐福宁用15个字概括了湖州的比较优势,即:“地方好、文化厚、生态优、基础稳、社会和。”
湖州人依然十分清醒的是,尽管这些年湖州经济社会各项重要指标的增长率比较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思想观念、经济总量、城市化水平、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张颢瀚教授也认为,“湖州是杭宁城市带的核心部分,但目前还没有核心地位。”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这些差距,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的难点。”
面对机遇与挑战,今年1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各县区、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家近百人专程赴镇江、扬州、泰州学习考察。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始了一场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
最近,市委理论中心组举行了为期3天的读书会,提出了湖州要进一步以创新破难的精神和能力,力求在“杭宁城市带”加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
据李建平介绍,围绕新的战略目标,我市各项研究论证工作正在深入细化,发展规划体系正在调整完善。湖州崛起的最大优势是区位与生态,“生态立市”已成为全民共识。目前我市正加快交通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支撑体系,彻底改变“空间距离近、时间距离远”的状况,让区位优势成为发展优势。市民关注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克服种种困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增长点。”李建平说。围绕加快形成“长三角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继续打造“长三角大都市圈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供应中心”,快速构建“长三角休闲旅游中心和长三角内外区域物流中心”等,都已被摆上突出位置,目标是加快产业建设,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湖州要率先崛起,在杭宁城市带中间发挥带动作用,必须依托长三角,借助杭宁城市带,利用区域性市场,以交通优势来凸现地理优势,以产业优势来凸现生态优势,以开放优势来凸现人文优势。”张颢瀚教授以长三角发展为视角说明湖州的选择是对的。
聚精会神,众志成城。眼下,湖州人正满怀发展的激情,正如徐福宁所言:“走在前列,率先崛起,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形势所迫,群众所求。”
(原载2005年6月2日枟湖州日报枠,为“来自杭宁城市带的报道”系列的结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