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蒙娜丽萨》背景是山野,区别于通常的肖像画,但它还是属于肖像画,其用室内光的明暗之法来塑造形象属于正常的话,那么在大自然中,在有自然光的情况下,仍以明暗之法来表现主题、刻画物象就值得我们研究了。可见明暗之法的表现力、生命力和画家们的钟爱程度。比如19世纪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该画表现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件:1816年,法国的远航帆船“梅杜萨号”,由波旁王朝任命一个昏庸、根本不懂航海技术的贵族担任船长,导致该船在西非遇险沉没。船长和少数官员驾小船逃命,余下150余人在一只木筏上漂泊了12天。没有食物,没有淡水,加之风浪的冲击,大多相继死去。只剩下15人,最后遇到“阿耳戈”号帆船而脱险。法国政府为推卸责任,大事化小,只对船长给以降职处分,作了简略报道。后获救的人中,一位医生将这一事件揭露,社会舆论大哗。就在政府失职的地方,艺术家感觉到了自身的责任,于是籍里柯拿起画笔要表现这人间惨景。
籍里柯为绘制好这幅画,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到医院观察死者的表情,把尸体放在海水中观察色彩的变化,并做了一只木筏,亲自到海上漂泊,以获取真实的体验。这些都为其画好画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籍里柯在构图上也是下了功夫的,用典型的金字塔形构图,人们聚集在桅杆周围,躯体拼命向上伸张,动作与上升的海浪十分吻合,高处的一个人挥舞着一块红布,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作为人的力量。籍里柯在用光上,虽然描写的是大自然里的物象,但并没有显出自然光或阳光的透彻和直白,而是选用了西洋绘画经典的褐色调子,使用了反差并不强烈的明暗处理,以“明”来表现船员肌肉的质感和生命的挣扎,以“暗”来表现次要的东西,如船帆、桅杆、筏木、海水等,来营造凝重的气氛。画家在最高处设置了一位黑人船员,与天空的亮光背景形成明暗对比。总之,这幅画明暗光的选用和分寸恰倒好处,很好地营造了令人动容、摄人魂魄的悲剧效果,厚重和深沉地展现了生命的主题。法国历史学家弥列什曾这样评价这幅画:“籍里柯独自一人凭自己的力量把船引向未来。法兰西本身、我们本身在《梅杜萨之筏》上被表现出来了。”试想,如果在光影上选择自然光的透明的照射,人的身体上水珠反映着太阳光的光泽,到处一片清晰,连暗处都呈半透明状,那画就会轻浅单薄,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暗之法的力量和美学价值了,可以看出籍里柯作为大师对明暗光影的认知力、感悟力和驾驭能力了。
对光的追求。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不满足传统的艺术理念,不满足于学院派在室内临摹、素描、研究明暗光影,提出要到室外去作画,要真切地感受、表现光的变化。他们就是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理念是强调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直观感受和印象,强调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直观感受的瞬间性。在他们看来,被描绘的对象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媒介,题材、事物本身只是光色的附庸,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毫无意义。绘画给人的是感觉,而非深奥的思想。在这思想指导下,印象派矢志不移地在艺术形式上对光和色进行着探索和追求。他们尝试着把光和色直接与美学沟通,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一种对“外光”的描绘。印象派的主将马奈就直言不讳地说:“一张画的主角是光。”他们这种对自然光的执著追求,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带来绘画艺术的重要变革。
印象派绘画摆脱了情节、题材的束缚,甚至摆脱了具象的束缚,他们不去准确地勾勒物象,而将写实的功夫体现在表现光上,常常以细碎的笔触去再现光的颤动感和变化感,在这光后面的物象就是不清晰、不具体的了。印象派的绘画在近距离观看会显得很零乱,不知画的是什么,而要离开一定的距离,画面便清晰起来,光的感觉也出来了,光中的物体、光中的色彩都出来了,而且很真实、很美。我们看看莫奈的《睡莲》就会对印象派绘画有个大致的了解。
此画是莫奈《睡莲》组画中最有名的一幅。画中描绘了田田的莲叶、盛开的睡莲,还有水中的倒影。虽然画中颜色堆积,但水中树的倒影、水面莲叶和花前后层次分明。特别是波光粼粼,光影闪耀,很深邃,质感很强。
你要细看,该画笔法纵横不羁,油彩任意涂抹,构图奔放自由,看不到传统绘画逼真的写实。但就是因为光的参与,光的变化描绘的准确,一切不确定的东西,诧异间在我们的感觉里具体清晰了起来,睡莲和池塘在我们眼前触手可及,而且清晰炫目,充满浓郁的诗意。
把阳光弓画中。在法国巴黎市郊的枫丹白露森林的进口处,有个叫巴比松的地方,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这里定居,形成画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以真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以求获得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明亮起来的效果,以揭示自然内在的生命,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这就是绘画史上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他们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印象主义。
巴比松画派作为现实主义画派,依然坚守着写实传统,而它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光线的准确极致表现。把阳光引入画中,在纯净、自然的光线下,色彩也随之变化,不再是褐色的古典色调,而是更加鲜艳、生动、真实。
康斯坦?特罗容是巴比松画派成员之一,他擅长表现明媚的阳光、空气的氛围和运动的镜头,而且特别喜欢表现沐浴在晨光中或夕阳下的逆光景象。《去耕作的牛群》就是表现了晨光中一位农民驱赶着一群牛走在田野里的景象。画中阳光感很强,早晨的太阳从画外面照射下来,明亮透彻,天空的云彩因与太阳的远近不同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地面在阳光下高低起伏,轮廓清晰,质感很强。小草叶片上反射着阳光,颇有立体感,十分逼真。欣赏着这幅画,我们似乎能感到阳光的温煦、空气的清新、田野的湿润和牛的喘息声。如果没有画家对阳光十分精湛的表现技巧,此画就没有这么明亮、真实和田园诗般的意味。
也许是巴比松画派打开了一扇门,让此后的画家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与自然同在的阳光,之后的许多风景画家,坚持走在这条路上,以手中的画笔,以心中的情思,逼真地描绘着诗意的自然,真实地刻画着能让自然美丽起来的阳光。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佳作,而且有不少令我们叹为观止的精品。美国画家阿尔弗雷德·汤普森·布里奇尔《盖尔海湾的落潮》就是一幅看后让我们吃惊的画作。
画家长期在美国和加拿大东部海岸线搜寻他需要的风景,专心致志地观察海浪和海边的景色。此画表现了画家表现海景的卓越才能,但我认为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表现阳光的技巧。画中对广阔环境下那种阳光强度的表现十分准确,天空的白云在阳光中白得有点刺眼,落潮中的大海,平如丝绸,反射着阳光,倒映着白云,岸边的岩石和青草也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有质感,更加鲜嫩。我们在叹服画家卓越的对油彩的把握力和表现技巧的同时,不禁对面前这幅因阳光的充分、逼真表现而变得纯净和透彻的画喜爱起来。
5.审美在情节里蔓延——油画的叙事美
从美术发展史看,不论中西,在古代都尤为重视人物题材,绘画都富于故事性,如以宗教、神话、帝王将相等为内容的绘画。而风景、花鸟等只是作为背景,起辅助、烘托作用,后来它们才逐渐独立起来。中国山水、花鸟画在宋元以后渐渐成为主流,人物题材、故事性绘画反而衰落了。而在西方,特别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派绘画出现前这一段,人物题材、故事性绘画始终受到艺术家的青睐。虽然其间也出现过荷兰风景画、英国风景画和法国风景画的潮流,但人物画、具有叙事功能的绘画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些传统绘画,重视艺术与文学的结合,让文学故事凌驾于艺术形式之上,让主题充满文学趣味;重视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设计,富有戏剧性,读来饶有兴味。这类绘画由于人物比较多,叙事性很强,又有丰富的画后故事,因此增加了绘画的拓展性和纵深感,使绘画丰富、开阔、大气,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弓丨人联想,耐人咀嚼。欣赏这样的画常常会有一种饱满、丰实、印象深刻又余味不尽的美感。
西方油画的叙事之美最根本的是其通过人物、情节的设置,传达了画家的思想和情感。风景画和静物画也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但相较叙事性绘画则要逊色些。
追求精神和情感是一切艺术的使命。绘画从它产生的时刻起,就有强烈的精神和情感目的。西方写实绘画更是始终坚守着这条底线,画家在构筑绘画的叙事性中,借助人物和情节灌注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附丽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同时也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同观众心灵握手的平台,从而使绘画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内核、广泛的历史性和强大的审美冲击力。
西方传统油画中,具有叙事美的画作太多了,俯拾皆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伊凡雷帝杀子》、《最后的晚餐》、《梅杜萨之筏》、《自由领导人民》等等都是叙事绘画的佳作。我们这里再举一幅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意外归来》来看看。这是画家描写一个革命者从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突然走进家门那一瞬的情景:那是一个安静的下午,一家人已经习惯了男主人不在身边的生活了。这时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一位因为革命被沙皇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若干年的男子回来了。系白围裙的女仆想必到这家里的时间不长,她为自称是男主人的男子打开门,好奇地看着男人走进屋;女主人吃惊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一手扶着沙发的靠背,一手撑着圆桌,腰都没有直起来;坐在摆放着乐谱的钢琴旁的女子,应该是大女儿,被惊动,停止了弹琴,扭头观望;桌边的两个孩子,男孩已经反应过来是父亲回来了,面带欢快的微笑,而小女孩大概父亲被抓走时尚不记事,满脸疑惑,注视着来人。
归来的革命者则风尘一身,步履沉重,目光忧郁,表情坚毅。
列宾就抓住这意外的、惊喜的也是动人的瞬间,运用他写实功力深厚的笔,告诉给我们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也是一个时代。他对人物动作的准确安排,对人物表情的精确刻画,对事件场景的真实再现,融含了大量的画外内容,比画幅呈现给我们的要多得多。我们在欣赏列宾高超的油画写实技巧的同时,心灵总被绘画丰富的叙事所慑服、所震动,这就是叙事美的能量和效果。
当然,传统油画的审美不止上述几个方面,还有构图、线条、肌理、笔触等等许多方面,艺术家在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每一种可能,他会让美或显或隐在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空间里。可以说,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美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正是这无处不在的、具体的美,组合成整体的美,组合成了它的独特和经典。欣赏者面对一幅作品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判断、审美经验、审美想象和审美智慧,发现其中更多的美,以获得更大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