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2800000054

第54章 方圆处世顺其自然(12)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形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在对环境、对自己都长久的感到失望与不满的情形下,人容易产生自卑、疑惧和对环境的戒备及内心的紧张。

对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有必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就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苛刻。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下,我们都应该要求自己上进,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确、要胜利、要超然;但是在这一切要求之上,还必须有另一种要求来使它平衡,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轻松平淡”。

对富贵看得淡。富贵就不足以动心志;对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足以动心志;对生死看得淡。生死就不足以动心志。像这样就可以随运而行,因顺而住,随处而得。随遇而安;可以一无所有,逍遥自在。

对金钱、名誉、地位要保持理性

华盛顿之所以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一方面是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一方面是他不恋权势,适可而止的领导风范。华盛顿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将满时就想激流勇退,但朋友们都劝他留任,他们都说,只要华盛顿继续领导美国,“南北双方将团结一致”。1792年,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选举中再度当选。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后,华盛顿看到国内形势大好,国家经济走势稳定,政府机构体制完善,同欧洲特别是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发展顺利。因此,他决定隐退。尽管当时美国朝野上下要求他再次竞选连任的呼声很高,但华盛顿坚决拒绝接受第三次总统候选人的提名。1796年12月,约翰·亚当斯当选为美国第三届总统。1797年3月4日,亚当斯在临时首都费城宣誓就职,仪式结束后,华盛顿离开了办公室,去老家安享晚年。

《小窗幽记》中说:“身居高官享受厚禄的人,在权势头上要保持几分山林雅趣,来缓和淡泊一下过分热衷名利的激进思想。”老子说:“始终保持丰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励锋芒,欲使之尖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玉,很难永恒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遂则应隐退,此乃天理。”它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位显赫后,人事会停滞,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此时应立即辞去高位,退丽赋闲,即“退一步海阔天空”。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汉高祖剖符行封时,因张良一直随从画策,特从优厚,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张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张良“欲从赤松子游”,追求山林雅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有诗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此长。”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如同沧海一粟,应当随时随地参照自己所处的环境、时代以及各种客观、主观的条件,随时知足,随时知止。不然就会危乎险哉,白白增加许多的苦闷与烦恼。

庄子说:“鹪鹩巢林,仅图一枝;鼹鼠饮河,仅图饱腹。”老子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他人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老子又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相比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过分地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敛积财富,必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向往着高官厚禄,幸福荣华,又有几人能不恋红尘,见好就收。“功成身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商鞅就是因为在紧要关头不能做到激流勇退,触犯了原来是他强有力的靠山的秦孝公,晚年遭到五马分尸的极刑,使一世荣华,顿时化为乌有,死后仍骂声不绝。据《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孝公疾起,传位商君,商辞而不受。”这是孝公生前故意传位,以试他心,可见商鞅在志得意满时即见疑于主子。这时他本应主动“功成身退”隐遁避险。另有赵良引用“以德者荣,求力者威”之典故力劝商鞅隐退,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为然固执己见。最终,孝公将他驾空,政敌也伺机报复,当孝公一去世,曾经反对他主持变法的顽固派们在新王即位后,纷纷策谋陷害他,新王终以谋反罪对他处以极刑。商鞅之所以惨遭毒手,是他太不识时务,只知进,而不识廉知耻,故而引起众怒,不死将何?

至于隐退与否,因人而异,最后理想的结局,当属“功成身退”、“告老还乡”能保平安,此乃“天之道”也。历代用人者也都倾向于录用“知退者”,因喜退者识廉知耻,忠心弥坚,极少生事。

自古以来,凡在进退上处理不当者,都会使一生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永年。

功成身退的人是智者

一个人的事业、功绩发展到顶峰时,应该知道怎样去妥善对待,正确处理。即使不激流勇退,也要避祸有方。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这可以从历史上历代君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看出。因此,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战功,一定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而惹来灾祸,只有功成身退的人善于明哲保身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一个人不论拥有如何完美的名誉、节操和遇到任何好事,不要一个人独自享受,要分一些给别人,否则轻的会招致他人忌恨,重的会惹来杀身之祸。可是,不论遇到怎样的耻辱行为和名声却不可完全推诿给别人,一定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尽管表面上有点不光彩,但却能显示出他的光明磊落的胸襟。只有具备这些德行的人,才能算一个最完美而又清高的人。

刘邦初定天下,封萧何为宰相,一时之间,有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惟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萧何:“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增封你为宰相,掌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戒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增封,献出自己的财产做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心中的疑虑。”萧何仔细一想,认为有理。于是,他照着召平的建议去做,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输前方做军费,高祖果然高兴。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带兵亲自去讨伐。留在后方的萧何则全力抚慰百姓,巩固民心。有人见他这样投入,勤勤恳恳,非常担心,就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人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是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打听你的动向,惟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从今天开始就要破坏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萧何细一思量,认为他有理,便昧着良心,没收百姓土地,扰民、乱民,使百姓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当然也下降了。更妙的是,萧何故意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贪图小利,使刘邦看他胸无大志而放心。然而刘邦哪里知道,这是萧何采用了避灾自保的策略。

王翦被秦始皇封为大将,统帅兵马六十万,继李信、蒙恬之后,再次兵讨楚国。秦始皇亲自送他到灞上,王翦临行前请求赐给他极多的良田屋宅,始皇说:“将军已出兵,何必忧愁贫穷呢?”王翦说:“当大王的部将,即使有功亦不能封侯,故趁大王现在信任我的时候,臣要及时求赐园地以作为子孙的产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到了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给良田。有人说:“将军的请求,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话不对。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武装士兵,全数交付我,我不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以稳固自家,反要让秦王怀疑我吗?”这就是王翦自保的策略。

李靖曾《题六和塔》诗说:“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去卧林丘。”一个人能体会到“高处的危险”,自然能居安思危。溢满思退,就能知足知止,淡泊藏用。知足知止,就能不骄不矜,无得无失。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历代之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功败垂成。稍有成功,事业稍大时,便自满得意,骄矜无忌,贪得无厌,树敌无数,惰怠荒废,随心所欲,不知谨守不失的道理。要想谨守不失,全在于知足知止。知足知止,就知道创业的艰难,就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庄子借北海之神的口气说:“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一定明了而随机应变;明了而随机应变的人,不会受到外物的伤害。道德崇高的人,火不能烧他,水不能淹他,寒暑不能损伤他,禽兽不能伤害他。这不是说人有意去触犯有害之物,而是说明察安危,对祸福的来临冷静对待,谨慎进退,所以无法加害他。因此说,不要用人事毁灭天然,不要用世事毁灭天命,不要因考虑得失而为功名做出牺牲。牢记这些道理,就达到了反归真性的境界。”

一个人物质上的欲望越少,精神上拥有的自由越多。如果我们把一切的物欲、名位等等得失放开看破,使自己安于淡泊俭素不求闻达的生活,心情自然就安静了。

同类推荐
  •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中外名家言行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言行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 找到你成功的运气

    找到你成功的运气

    运气并不是多么神秘莫测,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可捉摸。它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捉迷藏的淘气小精灵。你必须知道如何寻找它、捕捉它、等待它,知道投其所好,才能揭开它的本来面目,看到它对你灿烂的微笑,最终俘获其心。
  • 气场决定格局

    气场决定格局

    记得行内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机制,三流企业靠人才。”已经形成气场的企业,对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通过营造企业气场对经营进行管理的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情境管理,也叫情境领导。的气场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和吸引力之所在,是他身上无与伦比的光环。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以无数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及一语道破真谛的点评形式展开,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成长,在书香中体会,进而肃立塑造更加高尚的灵魂,开创更加完美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一品少主

    一品少主

    二十年前,他于襁褓中被人收养,十年苦练,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谓英雄出少年。十岁那年,他一头扎进雇佣兵团,十年泣血拼杀,修罗之名震慑天下,公子之称令人仰慕。今天,他身处华夏,守护一纸婚约,娇妻逐渐养成中;她们为他争先恐后,面对各色莺莺燕燕,他分身乏术......风之将起,男儿当磨刀霍霍上阵杀敌,马革裹尸还;胆敢犯我华夏天威者,杀无赦!待谜底揭晓,心结解开时,他蓦然回首间,只看那灯火阑珊处,她容颜依旧。
  • 穿越之大清年妃

    穿越之大清年妃

    一场穿越让她来到他的世界,一句承诺让她化身年府小姐,一次错爱让她遍体鳞伤,一份真情却在患难与共之间悄然滋生!只因他一句“你是爷的女人”,使她甘愿在他的世界,在这个无处不在波澜暗涌的内宫停驻脚步!为了成就他的大业我可以等待,也许我只能等待,只是“情”的代价太沉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道侠情缘

    道侠情缘

    田家因一本《万道》秘籍壮大,建立田府,恶霸一方,修得恶犬满堂。田府中有一下人,相貌过人,聪慧耐忍。正因嫉妒他的相貌,小少爷赐他田丑名号。田家得一本秘籍崛起,这本秘籍也给他家带来了灭门之灾。那晚田府通天光火,只有田丑一人携秘籍脱逃。田丑卖傻十年,总算等得契机。但他携秘籍而逃,杀手很快追来,眼看命在旦夕,还好得侠士出手相助。结果更多杀手穷追而来,侠士干脆把他带回“道石派”中保护。田丑总算落得安身,觉得与“道”字有缘,改名谢道。杀手之中有一小姑娘,绰号小精怪。凭着与道石派尊者孙爷关系,追上了山。。。谢道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侠客,但他的性格却让他使着侠客行径。就因他这性格,结交了不少朋友,甚至小精怪最后也认了他做哥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庭版三国

    天庭版三国

    穿越了,也有了一个天庭农庄,但曹青压力山大!曹操:贤弟,愚兄这里断粮了,看在典韦被你抢走份上,随便补偿个几万石吧!刘备:恶贼!三发四次抢我发妻,看在备身无分文份上,赏个地盘吧!孙坚:贤侄,不要再来挖墙角了,大小乔已经被你抢走了,再挖,我的俩个儿子就要打光棍了!曹青:以上都是通通胡言!天地良心,本人一向公正廉明,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大小乔:夫君,奴家最近皮肤又不白了,想吃蟠桃了。典韦:主公,狗肉还有没有了,俺老韦又没力气上阵杀敌了。曹青:你们等着,我这就给你们取去。【PS:已完本七十万字书唐,人品有保证,无需担心。】
  • 在那里等你

    在那里等你

    第一次遇见你的地方,你离开了我不离开,在那里等你。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全家福养生菜

    全家福养生菜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认为根据四季节气的变化,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生活上、饮食上,也要随着节气相应变化,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这就是中医“因时”养生的观点。不仅如此,老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不同人群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也是中医的养生观点之一。将中医“因时养生”、“因人养生”的观念,与家常美食相结合,融入营养、饮食、养生知识,再加上节气故事,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本《全家福养生菜》,贯穿春夏秋冬四季,适合一家三代使用。这样一本集饮食、养生、文化于一身的养生菜谱,为您的家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一份来自编者的祝福!
  • 余生一梦

    余生一梦

    承认你是我余生的一场梦,但是请我让我永远地活在这梦里吧,这梦里有你。
  • 封棺诀

    封棺诀

    一叩棺门开,二叩妖尸来。炼尸一脉自此开启,尸修异途通向何处,请与惑之名一起化身妖尸,共赴魍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