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发展不但要求领导者会“招人才”,更要会“用人才”。领导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用人才”的能力,依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长、性格和能力,将人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用到公司的事业发展中,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领导者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
领导者在用人时应该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要给予人才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努力做到使每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只有这样,人才才会绝对信任领导者,投桃报李,为领导者尽展其才华。
考察一个人的才能,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不为耀眼的文凭和浮夸的语言所惑。有的领导者不愿意看到员工们的缺点,认为一个人的缺点会削减他的能力。其实不然,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完全暴露自己的缺点,是一件好事。这也是识别人才的大好时机,
领导者要尽量掌握员工的特点,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理安排。那样,石头也罢,金子也罢,统统都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
当今社会,更多的公司领导者认识到了人尽其才的重要性,并用之于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领导者丰田喜一郎充分信赖销售专家神谷正太郎,让其不受任何约束地工作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事实证明,丰田喜一郎是正确的,神谷正太郎无愧为一个销售天才。他为丰田汽车公司的飞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尽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他对丰田始终非常忠诚。人尽其才的用人准则在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证明。领导者们应该加以借鉴和应用,以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促进公司的发展。
要有启用比自己强的人的胆魄
英国有个政治学家叫帕金森。他写了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其中谈到,官场上有一种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级递减’,一流的找二流的当员工,二流的找三流的当员工,愚蠢的员工多多益善,精明的员工往往被拒之门外。”后来,这种病就被叫做“帕金森病”,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故事。
建安五年春,袁绍厉兵秣马,准备率十万大军攻伐曹操。袁绍的谋臣田丰认为此举不足取,便对袁绍说:“现在徐州已破,曹操军队锐气大增,不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袁绍头脑发昏,哪里肯听。田丰再谏,袁绍发怒了:“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田丰仍在劝诫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将田丰投入大狱,率兵出征。结果,官渡一战,袁绍被曹操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归。
这时,狱吏来见田丰说:“与君贺喜!”
田丰说:“何喜可贺?”
狱吏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田丰很了解袁绍的为人,他笑道说:“吾今死矣。”
狱吏很吃惊:“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丰说:“袁将军外宽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回来,果然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将田丰杀了。
在我们现代社会,像袁绍这种容不得员工比自己强的领导者其实是大有人在的。比如,有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调入自己的部门,担心自己的地位保不住,被人取而代之,于是想方设法去排挤这个人。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要处心积虑地去压制员工,而是要想方设法,怎样让这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效忠于自己。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菲亚特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10大汽车公司之一,在世界汽车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的冲击下,也陷入了困境。它连年亏损,无法进行再投资,被迫将13%的股票卖给了对外银行。面对这种困境,菲亚特集团领导者艾格龙尼家族大胆起用强过他们的维托雷·吉德拉,任命他为汽车公司总经理,将公司全权交给他独立经营。
吉德拉管理才华出众,平易近人,具有不屈不挠而又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领导者正是看中他的这些优点而邀请他来任职的。
吉德拉上任后,果然出手不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他首先对公司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又对公司的机构以及劳动人事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上述改革使菲亚特公司一改“老牛拉破车”的局面,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但是,这只是为公司的腾飞提供了条件,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还在于吉德拉带领菲亚特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用先进技术全副武装起来的新型轿车“昂罗”,才使菲亚特真正改变了命运。“昂罗”汽车带动整个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4年终于使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00多万辆,跃居欧洲第一。吉德拉本人也由于经营有方而闻名,被人们称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霸主”。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在于领导者善于使用比自己强的人。郭广昌作为复星的董事长,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专。“身无长技”反而给了他最大的“特长”,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这就逼得郭广昌必须要学会用人。
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自己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公司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公司的成败。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更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在公司内部激励、重用比自己更强的人,就能让公司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竞争力。
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那些生怕员工比自己强,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地位,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唯才是用,用人可不按常规出牌
一个领导者,如果仅仅把有才干的人选对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打破常规来选人、用人,而且要准备好怎么样管理这些人。优秀的领导者是可以把有才干的人的潜能变成优势,变成优秀的工作表现的。
卫青是一位出身僮仆的著名将帅。从社会地位低贱的僮仆,成长为统率百万之众,叱咤风云,并成为彪炳史册的将帅,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究卫青的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历史的际遇,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正好是汉武帝的宠姬和皇后;有时代的造化,汉武帝时代大规模抗击匈奴的战争为卫青的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而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间的默契和配合,更是卫青得以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卫青的成名可以说是汉武帝用人政策的成功的典范,卫青的才能和修养又成为历代人才的表率和榜样。
卫青的父亲郑季,曾在平阳侯曹寿府中任职,与婢女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而在郑季与卫媪私通的时候,他已经有妻儿了。卫青少时回到父亲家中,郑季的妻子和子女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把他当做奴仆来对待,让他穿下人的衣服,干下人的活。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官,碰到一个钳徒,他给卫青相面,说卫青有贵人之相,官至封侯。卫青根本不敢奢望及此,他笑着说:“我现在就是个奴仆,只要主人不鞭打我,我就满足了,哪里还会痴心妄想,成王成侯呢?”
等到卫青长大后,他又回到平阳侯府中,做了骑从。建元二年春,他的同母姐姐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陈皇后的母亲长公主出于妒忌,想杀害卫青。汉武帝听说后,反而召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后来又升为太中大夫。
卫青因外戚的身份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但这种裙带关系并不能保证他安享尊荣,更不能使他成为彪炳史册的军事统帅。时代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正是奋发有为的汉武帝时代,为卫青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年,汉朝统治者致力于休养生息,稳定国计民生,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采取守势,通过和亲的方法,与匈奴各族保持友好关系。至汉武帝时,国力大大增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无法继续忍受屈辱的和亲政策。于是部署大军,抗击匈奴。汉武帝用人从来不墨守成规,在抗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中,他起用卫青为将帅。元光元年汉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卫青率领大军出征上谷,一路上卫青英勇杀敌,斩敌无数。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勇猛,特封他为关内侯。元朔年间,卫青连年率兵出击匈奴。元朔二年,他率军出征云中,迂回至陇西,俘虏敌人数千,俘获牲畜百余万头,驱逐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河南境地,此后汉政府于此置朔方郡。汉武帝论功行赏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元朔五年,卫青再率苏建等军出征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众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近百万头。汉武帝于是拜他为大将军,益封八千七百户,其子卫伉、卫不疑和襁褓中的卫登,皆得以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