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非常重视控制的时候,任何一点点风险都会引起莫大的焦虑。你深恐失去影响力之后,别人就不再爱你或看重你了。你认为只要强大就是对的,只要一切在掌握之中就是好的。而主宰欲强的人很少处理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他们的行事大部分是象征式的,做一件事就代表了另一件事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是“适当地控制”。
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到底能控制什么呢?几乎没有什么事物能被彻底控制,尤其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更是不可掌握的。
你可以控制金钱、财产,也就是东西。你能够占有它们,主宰它们,但是如果你的行动太僵化,就有失去的危险。像是人或情绪,就更不是你能完全掌握的。你也许可以试着处理情绪问题,但是你不可能硬生生地拿走一种情绪,它会再回来,要求宣泄,而那种宣泄也许就完全不是你所能掌握的。情绪生来是要被表达的,那是它们的本质。当痛苦的情绪被抑制得太久,就需要更多的气力来压抑它们,直到最后,它们就把那个受苦的人锁在他自己的炼狱之中。
那你还能控制什么呢?你不能控制爱,你不能控制明天,你不能控制昨天,你只能真诚地活在此时此刻罢了。
完全控制的相反并不是完全不控制,不过是自由罢了。能够体验自己的心绪,肯定自己的良好心性,而既然你是好人,你的情绪,即使是不好的情绪,也不是绝对不好的。情绪只是你对生活经验的情感反应而已。自由地表达情绪,没有僵化控制欲的干扰,那正是完整的生活的必经过程。
不幸的是,除非这些人先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否则他们企图掌握的外在世界总是随时有掌握不住的危机。一个人要想成长,要想自由,多少总得体验一些惊惧、一些痛苦和一些愤怒。
匹夫之勇与冒险狂
丰富的生活充满冒险的机会,但是绝不该是单凭莽撞的匹夫之勇就能算数。冒错误的风险比根本都不冒险更糟。虽然有些大胆的投机分子偶有成功之机,但是那种风险完全依凭机会,而不是靠冒险家本身的实力,所以所得的成功概不可靠,他能肯定自己的法子也惟有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了。
谈到匹夫之勇,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容易陷进一个又一个困境,然后不顾一切地冒一个又一个险。他们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尚无法界定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是强是弱,是男是女,是小孩还是成人。他认为可能否定他自己的迹象都是一种威胁,他非要化解这种威胁不可。年轻人常喜欢表白自己的情绪,想要证明他们不是自己疑心病的本相。慢慢地,他们或多或少地冒了一些险,终于树立自己的形象,生活的经验也教会他容忍一个不是完美的自己,接受一些他从前并不喜欢的属性。
所谓长大,就是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仍然相信自己是很好的。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成人仍然没有克服年轻时的恐惧,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一直没有成熟过。事实如此,很多所谓的成人也不过是步入中年的少年罢了。他们对自己仍旧一知半解,可是却得以成人的资源恶化他们的问题,杀伤力比以前更要大得多。他们等于是具有成人力量的孩子,盲目追求爱情,因为他们不爱自己,所以不会从经验中学得任何教训,也因此永远长不大。他们铤而走险地追求权力,但是却永远不满足;他们热烈追求别人的尊重,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喜欢自己。他们仍然需要把行动置于己外,仍然像年轻人那样盲目地冒险,不一样的是他们现在必须负起成人的后果了。
还有些人对于冒险像上了瘾似的,这是因为恐惧与危险都是刺激的事,足以完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不了解人的尊贵,人应该有所为而为,知道自己的目标,也知道自己为了目标应该付出的努力,不至于盲目浪费精力。这些不自觉的冒险家有着自我毁灭的冲动,他们的冒险和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冒险是大异其趣的。他们的冒险别有目的,可能是想输,想遭受惩罚,想得到别人的注意,或者甚至只想撒开手,留下不可收拾的残局,让别人来帮他们善后。
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那些年轻的战士惊吓过度,就会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借此忘记他们的恐惧。那些老是自愿担任危险任务的飞行员也是如此。这些敢死队之所以冒许多不必要的险,很可能是希望装作没有什么好怕的,就可证明的确是没什么好怕的。
有冒险狂的人通常都有些想要掩饰的情绪,他们想要掩饰的情绪越强烈,所形于外的勇气也越大。那种情绪可能是任何一种情绪。不过最普遍的应该是恐惧和罪恶感。寻求刺激的冒险家也许声称他们只是想要官能的极致感受,不过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逃避痛苦罢了。他们希望能够在刺激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暂时遗忘那个令人不快的现实环境。
人是缺乏决断力的动物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时有漩涡,时而平缓,时而湍急,你在河流当中,可以选择较安全的方式,沿着岸边慢慢移动,也可以停止不动,或是在漩涡中不停打转。另一方面,如果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则也可以游向危险的河中央,突破重重险阻难关,直奔目的地。
该游过去还是停下来呢?人的一生总会面对无数这一类的抉择。胆怯害怕变化的人宁可留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而勇敢积极前进的人,则会将困难当做磨炼而加以接受,向河中央游去,投身于未知的世界。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二者拉开了距离,前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成功。
不敢置身危险中的人绝无法获得成功,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则。既然成功与失败的几率皆相同,失败后还可以再来一次,你何不赌上一赌!
人是一种极缺乏决断力的动物。比方说在餐厅用餐时,便常为了点菜而迟疑不决,是这道好呢还是那道好?最后,左顾右盼看到邻桌客人所点的菜“和那桌一样的……”像这种人一定不在少数。
很多人在面临非做决定不可之时会突然胆怯起来。在大公司上班的人能积极做决定、主动负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即使做成决定也只是他工作职责的一部分而已)。
英国一位著名企业经营顾问建议求教而来的企业家:“用掷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一些小问题。”他认为,许多“二选一”的问题,事实上彼此间无太大差异。因为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关键性或重要性,所以选择哪一种都无所谓。
这位企业经营顾问更进一步地建议:
“许多人都以准备得不够充分或资料收集得不够齐全为借口,而拖延决定时间。此时,最聪明的方法是,先下一个暂时性的决定。当然这不是延后真正该做的决定,也不是仓促暧昧之下所做的决定,而是先将问题予以表面化,分析方案的正负损益,再彻底地衡量,之后便可决定一个真正适合采取的对策。如果在行动之前,仍然没有更新更好的对策,而且又找不出任何可改善此一决定的理由时,那么这个暂时性的决定便是最好的决定对策。”
宁可做过,不要错过
只有动手去做,才会发现能力,发现机遇。你没有推一推门,怎么就知道一定走不进去呢?
“宁可做过,不要错过。”它提示我们在生活与事业中要有一种积极进取、果敢自信的态度。当你在事业追求中面对一个“可能”的时候,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有一个“机遇”到来时,要果敢地迎上去,抓住它,要充满信心,竭尽全力去做。因为行动是争取机遇、实现追求、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当你一次次“做过”以后,你定会感到:啊,我真幸运,我能拥有这样的成功,真是没想到。当你一次次“错过”以后,你不免叹道:唉,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试一下该有多好!
有时,一些错误可能会使我们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危机。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人品质、胆识和能力的时候。别忘了,“危机”是由“危险”和“机遇”构成的。
危机是你最大的盟友,如果你知道怎样利用它的话。假如你希望利用危机,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必须有目标,准备冒险去获得。在一片无秩序中行动的好处,就是别人还处在没有组织、困惑或混乱的状况中。
混乱时会带给你别种情况所没有的出头机会。此时,别人的领导权正面临最低潮的时候,这是你表现出权威感,在最讨人喜欢的情势中呈现自己意见的最佳时机。假如你注意到导致目前问题的事件,现在你就需要分析情况,让人家知道你的价值。
值得做好的事,就值得做得很糟
许多追求成功者被一个问题给绊住了:要怎样才会知道哪一条路是正确的?他们对于做错决定这件事变得极度关切,深恐选错路径。恐惧及不安全感是贫穷者的老调。而你,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体,在能力的发挥上是毫不受限的。要选哪一条路才会通向财富是不重要的,就算你做了一个不尽理想的抉择,你还是可以把自己拉回来——以增加的经验及知识来重新再来。把失败的恐惧抛之脑后,无所谓失败,只有迟来的成功。短暂的失败表象没关系,继续下去。你可能听过这句话,现在是实践它的时候了:半途而废者从来没有赢过,而一个赢家绝不半途而废。
你可能在任何一项投资中输掉钱财,这也就是你在玩金钱游戏时可以抓住的机会。假如你能在每次输赢中学习到一点东西,便可以反败为胜。多数人一辈子都在重复犯同样的错。把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当成宝贵的学习经验,并且小心,决不要重蹈覆辙……那么你的每笔投资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成功。
有一条“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不值得做得很好。看起来似乎是全然消极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它的副定律就是:任何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得很糟——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做好它。你不可以把玻璃磨得吱吱响,但可以把小提琴拉得很难听,因为你有一天可能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