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经济学家可能错了:为什么他就不会是那个拣到钱的人呢?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他丢掉这次机会。可是如果你再想一想,这个错误也许不是什么大损失。
一个人幸运地捡了一回钱,从此他牢牢盯住地面,当然,他再次捡钱的机会要比别人多一些,可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就像“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如果某种行为,只可能带来孤立的、不可靠的收益,那么它就不是一条可走的路。
捷径还是歧途?
如果只是想在路程上占些便宜,没多大问题,最坏不过是发现此路不通,退回再走而已。可是我们头脑中的捷径思维却可以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
所谓捷径思维是:只看到了结果,没看到过程。一个信奉捷径思维的人,就像那个要盖空中楼阁的富人,不知道没有根基,楼是建不起来的。
幻想文学和武侠小说里满是这种思维——如果没有这种东西,这类文学就活不下去。其中有两个模式,一个可以叫做“天上掉馅饼”,如孙悟空的蟠桃金丹,一下子叫他变得长生不老,百毒不侵;另一个叫做“坏事变好事”,这类幸运儿即使遇上麻烦,也总是因祸得福:同样是孙猴子,叫人扔进炉子,炼了49天,反成了火眼金睛。这样的幸运儿即使不能说没有,肯定也不多见,那么我们该不该冒险赌上一把呢?
看看我们有多大胜机?人类知识在不同领域的进展是极不平衡的,比起两千年前,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之大有目共睹。可是在道德人心上却成就不多,至今我们奉行的大多是历经数千年沧桑的古老法则,这也许说明我们早已发现了人世间永恒的道德真理,或者说,在这方面,可供我们耍的花样本来就不多。
同一套花样已经玩了几千年,你还指望什么新东西?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又有多少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湮没无闻,少数钻到空子的幸运者,也提醒了其他人亡羊补牢。还要这样做吗?
美国有一个千面骗子,他先后装扮过精神病医生、哲学教师、神父、外科大夫、经理人和监狱看守。此人智商惊人,在哪一个行当都像个行家里手。他仅靠翻医学书籍就可以为病人做复杂的手术,并因此成为报刊上的英雄(滑稽的是:他也正因此露馅),他的一生都在冒名顶替和被人揭穿之间循环。他这样做可能就是为了省一点循规蹈矩的辛苦和时间,可悲的是,如果他在任何一个位子踏实做下去,就可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可赶上“这拨儿”了
赚钱要从娃娃抓起!一个搞不清是日本还是美国人的家伙让国人开了窍儿。好多人买《富爸爸》带着点“我要读书”的焦灼和悲愤,一方面给自己补上这一课,另一方面也叫自己的小孩别再耽误下去了。
不光是这本书叫我们回到苦难童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讨论《谁动了你的奶酪》,台上台下,坐的都是中国最重量级的大老板。看着即使不是全国最聪明,但肯定是最有钱的那一部分人,都小学生一样总结这本小册子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还那么一本正经,总觉着有点滑稽。这是个好寓言吗?可能吧,可是大伙怎么不这么一本正经地讨论《塞翁失马》或者《狐假虎威》呢?
钱在说话——这就是这两本最火的书火起来的唯一原因。
我们不该作出一副跟钱有仇的嘴脸,无论谁,都想多赚点钱,都想住大房子,想让老婆孩子过得更好点儿,也不必讲钱不能代替友谊爱情美德幸福的大道理,应该承认,今天公开谈论这类书,比起过去的口不言钱是个进步。
令人反感的是那股子欣喜若狂、目光炯炯、张牙舞爪、可赶上“这拨儿了”的劲儿。这股劲儿我们见过好多次了:“第三次浪潮”那会儿、“成功学”那会儿、“学习的革命”那会儿,还有到处有人圈拢你“听课”那会儿。思考也好,思潮也好,人生理念也好,不弄得像赶大集一样就不够意思,真像进了保健品市场,你不补点钙、补点肾、补点羊胎素,简直就活不下去了。
是呀,啥都该补,如果你真缺。不过在补这补那之前,最该先补补脑子。那点儿道理你真不懂?非得什么小老鼠告诉你?一个听过传销课的人后来回忆,那其实不叫洗脑,而是听课那帮家伙脑子里根本没东西,于是给他讲个发财的小故事就热血沸腾,给他讲讲爹妈养活你不容易就泪流满面,讲讲大伙该团结、友爱就能搂在一块像总算见着了亲人。
其实,谁都不是刚从保育箱里蹦出来的,道理总懂得一些。是一种幻梦在起作用。这其实也不是新鲜玩意,它是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是孙猴子的仙桃金丹,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和“独孤九剑”,是一切不劳而获而叫你受用无穷之物。我们信这东西,我们指望这东西,我们真的离不了这东西。
这几本书能给你什么?它给不了你钱,给不了你才华,它改变不了你的处境,噢,你说对了,态度。米卢都说了,态度决定一切。可是怎么改变?如果叫你更勤劳、更坚强,当然不错了,可是你要是能更勤劳坚强一点的话,你就早不是今天这模样了。还是招了吧,你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咒语,一条捷径,一种有效又不叫人逮住的作弊方法,一颗大力丸。恭喜你,你要失望了,这东西就连写书那些家伙都没有。要是世界上没有信他那一套的傻瓜,他靠什么发家?如果这些书真的改变了你,那也恭喜你,很可能你不会更有钱,不会更成功,但你会变得更讨厌。
这些话杀风景,而且其实不必说,因为“这拨儿”就要过去了。不过别怕不热闹,明儿还来“一拨儿”呢。不知道明天那“一拨儿”是什么,更不知道在这一拨儿一拨儿之间,有多少涛生云灭的发财梦,有多少急功近利而一无所获的人生。
真实版本的“皇帝的新装”
你当然知道“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但你未必知道,类似的故事真的发生过,而且发生过多次。
1820年秋,一则消息震惊了英国伦敦上流社会:某一遥远国度的神秘特使请求向乔治四世陛下呈上波依斯王国国书,并宣布波依斯尊贵的君主格雷戈尔陛下不日将乘船亲临大英帝国。
格雷戈尔一世按预定日期到达,抵达场面可谓盛大。国王坐在一辆油漆得光可鉴人的华丽马车上,拉车的六匹马全是清一色的黑马。马车后跟着整齐划一的马队卫士,卫士们的头盔装饰着华丽的羽毛。人人大饱眼福,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格雷戈尔国王宣称波依斯王国位于南美东海岸一个未遭现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17世纪末由欧洲拓荒者们开拓成殖民地。那儿土地肥沃,群山覆盖着密密实实的红木和雪松,地底下埋藏着铜矿。更妙的是根本不存在移民者和土著人之间紧张的种族关系,而正是这种紧张的种族关系曾毁了西方的许多殖民地。移民和土著互相帮助,和平相处。
不过,格雷戈尔国王说,眼下波依斯王国到了紧要关头,因为它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有必要与本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往并寻求更多的移民。因此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与英国建立正式的政治关系,并为英国的生意人提供海外投资的机会。
对南美地理一向不甚清楚的乔治四世只好求教于他的智囊团。可智囊团的成员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这个名声很大的小国一无所知——这年月在南美洲这种小国常常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向英国海军部进行查询。虽然海军部对此也知之不多,却认为任何建立南美联盟反对西班牙的行动在政治上都是可取的。因此在恰当的时候,乔治四世郑重声明英国对波依斯王国及其附属国予以外交上的承认。“为表达英国的善意与友谊,特授予格雷戈尔国王骑士封号。”
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出口市场,被解雇的熟练工人数量持续增加,需要更多的地方容纳这些剩余劳动力形势令人乐观。
几周内,英国各地的书店和烟草店便都有制作精美的波依斯王国的风景、建筑和首都的雕刻作品出售。对王国绝佳的投资机会进行宣传的小册子被派送到商界巨头、银行家、报刊编辑和政府官员手中。描绘对移民美好前景的手册也在英国大部分工业区内分发。国王本人亲自带卫队巡游各地,并面见大城市的市长、出席会议以推销他的王国,他甚至雇用流浪歌手在街头、酒吧和旅馆里为他的王国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