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流言置若罔闻,只是暗中处死了慈安身边的一干宫女及几个太医,然后十分镇定地为慈安办了丧事,从此独揽朝政大权。
又一个傀儡
同治帝刚去世那年,慈禧指定醇郡王奕三岁的儿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的生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胞妹。慈禧对自己儿子尚有些看不过眼,对这个小外甥更是轻蔑至极。光绪天生胆小,四岁的他是哭喊着被带进紫禁城的。当时,他小便失禁,带着一身尿骚气走进皇宫。慈禧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骂了句:“一个白痴。”几天后,光绪皇帝被扶上雕龙宝座,面对满朝文武的跪拜,一时间又吓得大哭起来。慈禧十分不耐烦,又一次骂道:“白痴,白痴皇帝!”
此后,慈禧再也没有把光绪放在眼里,继续我行我素地操纵朝政。从这时起,她使用了清朝历代太上皇的名号,自称为“老佛爷”,以标榜自己的至高权力。
光绪十五岁亲政,慈禧宣称退位,但仍把持大权。朝中一切用人行政,仍要经由慈禧的懿旨批示,方能施行。
又过三年,光绪十八岁,举行大婚典礼。他的一个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为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徽号“隆裕”,妃子分别是珍妃、瑾妃。光绪不喜欢姿色平平的隆裕皇后,而对貌美又活泼的珍妃十分中意,因而常常与珍妃如胶似漆地腻在一起。慈禧见状,不高兴了:她选自己的侄女做皇后是为了控制光绪帝,光绪对皇后的冷漠,不正相当于间接对老佛爷表达不满吗?
珍妃因为得宠,被娇惯得不知所以,行止就不检点起来,屡次干政,并涉嫌卖官。慈禧岂能放过这机会,很快以“习尚浮华”为罪名,迫令光绪下旨,把珍妃降为贵人,幽禁起来。
在大把权力和财富的供养下,慈禧形成了她特有的享乐习惯。自从安得海死后,太监李莲英就成了慈禧身边的头号红人,每天贴身侍候慈禧,并负责慈禧起居饮食娱乐等大小事务。慈禧越到晚年,对吃喝享受方面就越考究,御膳房虽然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厨工,她还不满足,又从各地采办“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做成了全国最好的名菜名点,供自己享用。御膳房得随时为她准备各种点心,而每日的正膳,照她规定必须得上一百碗不同的菜肴,另有两次“小吃”至少有二十碗菜。用餐时,慈禧一个人坐着独享,每餐尝过的菜至多不过三四种,剩下的待她用餐完毕,便一齐撤下。这些菜或当即倒掉,或由宫女、高级太监等依次取食,其中十有八九还是完完整整的。
1894年,慈禧的六十寿辰快要到了。这日,慈禧懒懒地从床上起来,像往常一样让李莲英给她着衣梳妆。“小李子,你这梳头的绝活真不愧是宫里第一,下手不轻不重,舒服得紧。只可惜我是真的老了,头发梳得再光顺也比不上人家大姑娘。”慈禧一边看着镜子一边叹道。
“谁说的?老佛爷福气大,保养得好,最近又逢喜事,人是越来越年轻了,皮肤简直像十七八岁的女孩子一样细嫩。”李莲英嘴上说着,手里的动作丝毫不停。
“你就一张嘴甜,会惹人开心。对了,说到喜事,我叫你办的事怎么样了?”慈禧问。
“禀老佛爷,军机处那边开始不肯把办海军的军费挪出来为老佛爷修颐和园,还讲什么军不强则国败,国败则受蛮夷欺侮。奴才就说,这银子可以慢慢筹,可老佛爷的六十大寿等不及,费了好大的一番工夫,才让他们拿出银子来的。”李莲英从容不迫地报告着,“老佛爷放心吧,钱都筹到了,接下来修园子这事由奴才亲自监管,一定会让老佛爷满意。”
“嗯,小李子,什么事让你去办,我就一百个放心了。”
原来,为了隆重地庆贺这次寿诞,慈禧决意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改称颐和园,在园内摆宴席受贺。除此之外,自大内至颐和园,路上要设彩棚经坛,力求风光排场。慈禧经常去颐和园走动,看着一代皇家宫苑渐渐恢复往日的雍容隽美,心中十分惬意。她认为这就是她功绩和辉煌的见证,可以留给后人,世代瞻仰。
然而就在这时,境外出了乱子。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同去镇压。起义军撤退后,日本军队却赖在朝鲜境内不肯走,还蓄意挑起事端,胁迫朝鲜政府中断一切有利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最终日本不宣而战,一面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一面由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拉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
接到战报,朝廷乱成了一团,大臣纷纷上奏,有的建议狠狠回击,有的建议寻求外国庇护,有的则建议求和,还有的则明说当今国事危急,希望慈禧取消六十寿辰庆典。
慈禧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缓缓说道:“庆典不可取消,至于日本那边,美、英、法等国一定会出面调停,他们不会进一步扩大战争。恭亲王,你全权负责联络各国大使,只要他们肯出面调停,无论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臣领旨。”奕出列,把头埋得很低。群臣一片哗然,但慈禧拂袖而去,根本不再理睬其他。
然而,慈禧的设想落空了,西方列强希望在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全部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日军一路疯狂进攻,渐渐逼近临海,战事越演越烈。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上书,再次奏请停止寿辰庆典以及修复颐和园工程,慈禧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被迫改口上奏:“启禀老佛爷,今国事紧急,日本海军已经逼近,应该尽中华之力与之决战,老佛爷寿辰不能停,但其他修葺工程可以暂缓。”
一些主战派也纷纷上奏,奏请老佛爷停办“景点”,移做军费。连一向唯唯诺诺的光绪皇帝也站在了主战一边:“启禀老佛爷,当今国事要紧,如果我朝再不抵抗,中华危矣。外国列强索求无度,就像一个无底洞,是怎么也填不满的。一味妥协,只会招来更大的野心家,无休止地对我中华蚕食鲸吞。老佛爷请三思。”
慈禧怒不可遏:“你们有几斤几两,五次三番要求打仗?!今日之事,全是外交失误所致,你们不想想怎么停战和解,却反倒要把争端扩大!等大清全境卷入战争,该如何收场?何况本宫六十寿辰乃是喜事,在这节骨眼上打仗该有多不吉利!本宫心意已定,寿辰依旧进行,至于日本那边,全力求和,日本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所有的条件,务必在寿辰之前谈好。如果再有人胆敢反对,一律推出午门斩首!”说完拍桌退朝,只留下目瞪口呆的群臣和光绪皇帝。
然而,日本与多年前的英法一样,并不是小恩小惠就能打发走的。日方根本不理会慈禧太后的乞和,继续大举入侵,清军海陆军先后溃败。慈禧一面派翁同龢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事宜,一面下令全国继续寿辰庆典。
十一月七日,大连湾被日本占领。这一天正是慈禧太后的生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却不为所动,依旧在颐和园受贺,大宴群臣。
日本拒和后,继续扩大战争,大清北洋水师不堪重击,节节败退,终于全军覆灭。慈禧完全丧失了抗敌的信心,次年四月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与日本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向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开放四处商埠,并对日本居民和货商提供多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