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有些表现并未被人们所关注,但它们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儿童睡觉时的姿势。这里我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15岁的男孩曾因为这样的幻觉而深受困扰:当时的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死了,他的鬼魂来到这个男孩面前,要求这个男孩组织一支军队向俄罗斯进军。我们在深夜走入他的卧室,发现他的睡姿就好像拿破仑指挥若定的样子。第二天我们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的姿势仍然与夜间军人的姿势十分相似。从中可以看出,在他的幻觉和清醒状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和他聊天,并试图使他相信皇帝依然健在。他对此却不愿意承认。我们了解到,他在咖啡馆做服务生的时候,别人总因为他身材矮小而嘲笑他。我们问他是不是有人和他采用相似的走路姿势,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他回答说:“我的老师,麦尔先生。”由此看来,我们的猜测并没有错,如果我们将这个麦尔先生想象成为另一个小拿破仑,我们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这个男孩向我们透露,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他很喜欢他的老师麦尔先生,并会模仿他的一言一行。总而言之,这个姿势浓缩了这个男孩的全部生活。新环境可以测试出儿童准备性如何。如果儿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就会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去。如果他对新环境准备不足,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认为自己无能并产生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使儿童的判断力发生扭曲,并使他在新的环境中作出不真实的反应,即这种反应并不符合环境的要求。也就是说,造成儿童在学校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无效,还有儿童准备上的缺失和不充分。
我们对新环境进行研究的原因在于它是使儿童发生转变的因素,它将儿童在对新环境准备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体现了出来。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新环境看作对儿童准备性的测试。
根据上述情况,这里再讨论一下附录I中的问卷。
1.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果一个母亲说他的孩子在入学之前一直都表现得很好,那么,她告诉我们的要多于她实际所理解的。换句话说,孩子对学校的生活很不适应。假如这个母亲的回答是“过去三年来这个孩子表现得一直都不怎么好”,那么这依然是一个不充分的回答。我们必须要了解三年前孩子的身体或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孩子丧失自信的通常表现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孩子在一开始所遭受的失败通常并不会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它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个致命的打击。我们要清楚,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是否经常因此遭到责骂,这种低分和责骂对于他追求优越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孩子也许会认为自己没用而自暴自弃。尤其是当父母也习惯对他说“你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或“你注定会在监狱里结束一生”时,孩子更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有些孩子在遭受失败后反而大受鼓舞;而有些孩子则会从此一蹶不振,必须对这种因失败而灰心丧气的孩子不断进行鼓舞和激励,对于他们要温柔,耐心和宽容。
2.在问题出现之前是否出现过一些明显的迹象?或者说,在环境变化之前儿童准备性的缺失是否出现过一些迹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这孩子太邋遢”,这就是说他的一切都是由母亲来帮忙整理的。“他总是十分胆怯”,这说明他对家庭有很深的依恋。如果可以把一个孩子形容为孱弱,那么我们猜测可能他生来就有生理问题,或由于身体虚弱而受到过分溺爱,或因为其貌不扬而不被重视。存在这个问题也可能意味着小孩由于身体发育的缓慢而被怀疑患有轻微的智力障碍。即使这孩子后来的情况有所好转,他也仍然会感觉到被过分保护和被限制。这种感觉会成为他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的一种困难。如果这是一个胆怯粗心的孩子,那么我们可以相信,他之所以会这样是为了寻求和确保别人对他的关注。
如果这个孩子表现得非常笨拙,教师就一定要了解他是否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成长于女性环境之中的那些男孩会尽量避免和其他男孩交往,并会受到其他男孩的嘲笑和愚弄,也经常被当作女孩子来对待。他们自己对女性的角色已经很习惯了,并会在后来历经非常激烈的心理冲突。由于这些孩子忽视了男女性别器官的差异,因此这些孩子会认为性别是可以改变的。然而事实上,他们最终会发现根本无法改变他们的身体构造,所以他们就会形成他们向往的那种性别的心理倾向(男孩有女孩心理,女孩有男孩心理)并以此作为一种补偿。这些心理倾向会在他们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上有所体现。
有些女孩非常讨厌女性职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在她们看来不具备任何价值。这无疑是我们的文化中存有的基本错误的一种体现。对于有些职业,男人拥有特权,他们排斥女性,甚至在今天这种传统仍然存在。我们的文明明显对男性有利。男孩的出生往往比女孩更受欢迎。这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都是有害的。女孩用不了多久就会受到自卑感的困扰,而男孩则在过高的期望下承受过多的心理压力。女孩的发展会受到某些限制,尽管有些国家比如美国不再有明显的对女孩的限制。然而,就算在美国,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关系方面也没有达到一种真正的平等。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在儿童身上所反映出来的人类整体精神。接受女性角色难免要面对重重困难,所以也经常招致反抗。这种反抗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不服管教、固执倔强和懒惰倦怠,这都与追求优越感的心理有关。当这种迹象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时,教师一定要弄清楚她是不是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不满。
这种对自身性别的不满会向其他各方面扩展,这样一来,生活对他们来说往往会变成一种负担。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说想去一个不分性别的星球生活。这样的错误观念可能会导致各种荒谬行径,甚至会造成完全的冷漠、犯罪和自杀。对具有这种思想的孩子缺乏同情或加以惩罚,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这种欠缺感或不充分感不断加重。
如果能审慎而自然地教育这个小孩,让他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异,认可男女具有同等价值,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幸发生。父亲一般在家庭中处于优势地位,他拥有财产,制定规则并向妻子解释规则,他指导自己的妻子并拥有最终决定权。家中的男孩也试图在他们的姐妹面前显示自己性别的优越,并嘲讽、批评她们,以此让她们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不满情绪。心理学家认识到,男孩的这种行为通常来源于他们自身的一种虚弱感。能做什么和或许能做什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些认为女人直到今天也没能做出伟大成就的观点是毫无价值的。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个女人被教育和教导去创造伟大的功业。男人总是把缝缝补补的活交到女人手里,并试图使她们相信这就是她们的本职工作。尽管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但直到今天,在我们对女孩所进行的教育中,也没有体现出我们对她们寄予了厚望。
一方面,我们并没有为女孩提供做出非凡业绩的准备性,有时候甚至还会对此加以阻碍;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因她们成就低微而对她们大加批评。这是一种短浅的目光,并未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不仅仅是父亲,就连母亲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男性具有某种天生的优越性。不仅如此,她们还把这种观念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她们对自己的孩子说,男性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男孩可以要求女孩顺从,而女孩也应当顺从。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知道自己的性别,知道他们的性别是无法改变的这一事实。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有些女孩会形成对男性权威和优越感的憎恨。如果这种憎恨过于强烈,女孩就不能接受自己的性别并尽可能地模仿男性。在个体心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对男性的抗议”。男女发育畸形或发育不全等第二性征出现的问题也会使他们在长大之后完全按照解剖学上的男女体质特征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怀疑(女孩身上呈现出男性特征,男孩身上呈现出女性特征)。这种怀疑通常与其虚弱的体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女性相比,身体构造稚嫩、发育不全等状况在男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在男性身上出现这种状况,他就会被认为具有女性特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男人实际上可能更像一个小男孩。身体发育不全的男人常常会感到一种痛苦的自卑,因为在我们的文明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是身材魁梧、成就卓越、超越女性的。同样,一个发育不全或不够美丽的女孩也经常会厌恶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文明过于强调女性的美丽。
一般都把性情、脾气和情感看作人的第三性征。人们通常会认为敏感的男孩会像女性;而把从容、自信的女孩形容为像男性。这些特征绝不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在回忆时,都会说他们在童年时就是这样,他们在长大后也觉得自己童年时就表现得十分古怪、另类,行为举止与女孩(或男孩)很相似。后来,他们按照自己对性别角色的不同理解而长大成人。问卷中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性发育和性经验达到了什么程度。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让孩子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是可以的。应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来规定父母和教育者们怎样向孩子解释与性有关的事,因为一个孩子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并接受这种解释是无法预知的,同时这种解释会对他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也不得而知。一旦孩子提出与这方面相关的问题,在我们向他们做出解释之前,应充分考虑这个孩子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不提倡过早地向孩子解释这方面的问题,虽然这并不一定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问卷中还有一些问题涉及收养和过继的孩子,这也是比较棘手的。这样的孩子一般会认为良好的对待是理所应当的,一切苛刻、严厉的对待都是由他们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造成的。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的父亲十分依赖。当一段时间以后父亲再婚时,这个孩子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完全不能和继母友好相处。有意思的是,甚至在某些孩子的眼中,他们自己的亲生父母被看做继父继母,这种态度中包含着对亲生父母的不满和抱怨。在许多童话中,继父继母都被描述为性格歹毒的角色,他们因此而声名狼藉。这里顺便要指出,儿童的最佳读物并不是这些童话故事。当然,并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们读这类书籍,因为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很多有关人性方面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童话故事读物中应该附上恰当的评论,不应该让他们阅读那些描写暴力场面和扭曲幻想的童话故事。有时候为了使儿童克服温柔的情感而变得坚强粗犷, 人们会借用那些有关强者做出残忍行为的童话故事来锻炼儿童。这又是一个源自英雄崇拜的错误做法。男孩子认为表示同情就会显得自己缺乏男子气概。如果不滥用或者误用温柔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当然,每一种情感都有被误用和滥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