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8400000056

第56章 院系调整六十年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已整整六十年了。这次“院系调整”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至深且巨,直到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盘”仍为六十年前的“格式化”所决定,当然有发展、变化,但并无实质性改变。六十年前定下的这种格局,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已经严重不适,因此人们对教育体制的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愤怒越来越严重、强烈,这一切都说明,现在已到高等教育体制、结构“重新格式化”的时候了。

1952年的院系调整看似突然,其实有深刻的政治、社会、思想的远因。中国的高等院校与现代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现代教育制度”一样,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大学的学制、院系组织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均仿照西方大学,大学教授与领导也大都具有在西方留学的经历。不仅如此,大学有国立、私立还有外国教会办的大学。然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教育等上层建筑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西方的大学体制当属“资产阶级性质”,因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以苏联为楷模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了批判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外,还有一些无耻的中国人也在提倡。”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他更明确说道:“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这两篇文章当时影响甚大,甚至得到不少并不完全赞同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好评,不过当时可能很少人能将其与中国共产党今后具体的文化(包括教育)政策联系起来,认为只是一种抽象的原则。

新中国的成立并非一种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简单的政权更迭,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天翻地覆”的改造,“全能型”统治模式建立。在这种模式中,“国家”管理、掌控一切,“社会”不复存。社会职业被简化为工人、农民、干部。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只能是国家行政机构中的一部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都属“干部”。因此,将被视为旧文化、受“帝国主义”影响最重的大学(教会大学更是毛泽东所说“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统统改造成国家政权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教师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党的“干部”就是必然的了。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专门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国家大法”为院系调整提供了法理依据,也表明了这种调整要偏重工科、农科。所以,新中国刚刚成立实际就开始了院系调整。1949年底,教育部召开了为新中国教育“定调”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的教育应该是反映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按照“专政、斗争工具论”,会议着重讨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问题,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就在1949年底,百废待兴,万事待举,南方尤其是大西南的军事行动尚未结束之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就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开院系调整的先声,亦可看出执政者对院系调整之重视、之急切。

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要在统一的方针下,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和某些科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根据国家建设规划,将公私立高等学校通盘规划,同类系科归并或组建成专门学院;集中人力财力,扩大工科、师范和综合大学理科的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具体步骤是:由工业院系的调整进而到对其他院系的调整;从学院的调整进而到对科系的调整;从重点地区、重点院校的调整进而到对高等学校的全面调整。其精神实质是将旧大学“抽象”“广博”的模式改造成“具体”“专业”模式,将“通才教育”改造成“专才教育”。这次会议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和其他一系列法令法规特别强调了教育部负有领导全国大学的责任,并为院系调整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法令、政策基础。

院系调整不仅是教育直接为经济服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专政、斗争工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需要。1951年5月,毛泽东在《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强调要“采用整风方式,对留用人员和新吸收的知识分子普遍地初步地清查一次”。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明确了对学校尤其是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组织清理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人人“过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经历的第一次“急风暴雨”式的运动。通过“组织清理”,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

与“思想改造”“组织清理”几乎同时,1951年11月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召开,揭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的序幕。1952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7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院系调整。这次调整是根据苏联大学体制,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削减原有的综合性大学,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到1952年底,全国3/4的院校完成了调整。调整前占全国高校总数近30%的六十余所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如燕京、辅仁、齐鲁、东吴、圣约翰、之江、震旦等全被撤销、解散,并入其他学校)。曾居现代大学体系中的综合性院校大幅度减少,由调整前的近50所减为14所。从学科上看,工科大大加强,文科严重削弱,社会学被取消,法学、商科也大大受损。从地域上看,东北、西北的高等教育得到改善,但原本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北京、上海、武汉等也进一步加强。

院系调整结束后,1953年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部,国家对高校的党、政、财、考试、招生、分配、教材、教学过程等都实行了全面控制。到1955年4月止,全国性的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基本照搬苏联的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相当多的课程按规定直接采用苏联教材。

这次以高度行政化为手段的调整,使原来的多元办学主体改变为一元办学,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办学模式,大学丧失了办学、教学和学术的独立自主性,严重束缚了学者的创造性。这次调整使大学由“通才教育”变为“专才教育”,文、理、工分割,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幅度减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工具化”。这次调整最终完成了大学成为一个整体性全能社会中行政系统中的一个“行政单位”,现在被人诟病甚深的“官本位”,其实是这种社会结构的必然结果。这次调整大学是“专政、斗争工具论”的实践,反过来又强化了大学的“工具论”,大学已不是自由探求真理、研讨学问的精神学园,所以,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大学都首当其冲,成为激烈的“阶级斗争”阵地。

(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28期)

同类推荐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宣威奥运

    宣威奥运

    本书介绍了中国运动员奋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备战奥运、进军奥运、奋战奥运。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魔纹印界

    魔纹印界

    黑发的少年,神秘的血统,神秘的能力,曾经繁荣的家族一夜之间被神圣教廷屠戮一空,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强横索伦科自由领,领主和他又是怎样的关系?少年的成长,真相一步步揭开,最后他将何去何从?夜幕中,骑士们割开自己的手腕,用鲜血染出绛红色的大旗,在第二个黎明,他们要将这些赤羽连同自由和平等的意志一起插遍这个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曾经赢弱的少年跨上赤红色的战马,手拄长剑要去拯救天下苍生,要去守护一个和平的世界,可是当他回首的时候,他的马蹄下已经踩满了弱者的累累白骨……
  • 灭世修罗

    灭世修罗

    魔君之后,却要重生于最低俗的凡尘,修炼之途,夺造化逆天命,手足之情兄弟之义,却要在天道上决绝!传说中,维持神魔之间势力相当的煞神刀和伏魔剑分别由二百尊佛像和二百尊魔雕镇压,却不知因何种原因竟双双倾向于神的一方,天地间迎来一场浩劫。在这亘古不见的天地动荡之中,一位青衣少年站在了天地顶峰,为神魔开路,手持一把银色神弓,五彩光芒汇聚,一箭出,天地尽皆变色!名流世家宁有种乎?面对这冷淡的修真界,他的目光变得冷漠···
  • 拽公主的恶魔殿下

    拽公主的恶魔殿下

    帮派列表:公主帮:郭妍月(帮主),余文姿,冯小含,常优子,凌媛琪,严谨彗,余敏琪王子帮:(此帮乃兄弟帮,无帮主.)郭梓豪,郑俊允,赵磊,金圣贤,元勋,元承千手帮:闵微(帮主),蒋箐箐,韩滋,童素晶,柳荷娜,赵冰雪,冯若娜冷帮:冷言心(帮主),童侦殊,叶书芫,顾桑昔,郗雅瑶,张茗俞,申正浩,扬晨智
  • 玄界妖侠

    玄界妖侠

    六界大战也被称作破界大战,大战之后,一个特殊的玄界形成,人们称作一一一新世界,而一个不知道自己过去和将来的少年闯荡其中,他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他心中的江湖情怀...
  • 异世九州录

    异世九州录

    九州风云起,九鼎横世出。欲将苍穹定,鼎聚九州极。华夏兵王带领一个特种兵班,重生于异世九州。那里强者为尊,亦有江湖道义;那里杀戮冷血,亦有侠骨柔情;那里风起云动,亦有快意恩仇。且看兵王在九州的拼搏崛起与爱恨情仇...
  • NO!都是方的

    NO!都是方的

    在《MC》的世界里,魔兵、人类,在互相伤害,人类二十大强者建立二十个大城市,不断扩大领地,扩大实力,打败him的力量,让现实世界不收到him的入侵。但him的阴谋,真的那么简单吗………………
  • 超数据时代

    超数据时代

    思维与信息的碰撞,精神与数据的结合。穿越到500年后经历过大破灭的超数据时代,韩夜发现超数据时代竟然会降临各种危险的人或物品,甚至于城市。而这些竟然是500年前动漫、电影、游戏中的。从此韩夜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末日之重生战争

    末日之重生战争

    地球突然爆发传播性病毒,人口锐减,同时面临不知名食人生物侵袭,人类不得不往人口稀少的内陆逃亡,一个普通的学生徐昊,看他如何带领人类战胜病毒和丧尸,重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