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6800000012

第12章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2)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没有这份智谋。在小利面前,贪心过剩,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功的人,由于权力和影响超出常人,人们对你一般都是有所求的。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当然会对你曲意逢迎,投你所好。如果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最后的结果必将丧失以前所有的一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一切有志者对唾手可得的名和利都要慎之又慎。

富贵本是身外之物,不仅带不来拿不走,而且会惹来横祸。因此,真正精通世事的人都懂得在最关键的时候弃财保命。

汉朝末年,群臣叛乱,诸侯割据,汉室已名存实亡。一次,汉献帝被叛军软禁在长安。

后来,在一帮大臣的帮助策划之下,汉献帝找准一个机会逃了出来。可是叛军不久就发现了他,并且马上派兵紧追不舍。

眼看叛军即将追上来了,怎么办呢?献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随身老臣董承建议献帝及其随从将随身所带之金银财宝全撒到路上。献帝依照董承的建议行事,让车上所有的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珠宝等物统统扔到路上,最后连皇后的首饰等都扔掉了。

追赶献帝的士兵看到一路上金银财宝纷纷跳下马来,发疯般地一哄而上,抢夺财宝,而将追赶献帝的事扔在了一边,随行军官们的大声斥责也丝毫没能吓住他们。

就这样,汉献帝保住了性命,安全地逃到了洛阳。

枪打出头鸟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智士,因其才能出众,技艺超群,行为脱俗,招来别人的嫉妒、诬陷,甚至丢了性命。

周公因谤而离朝,韩信遭诽受竹刀。于是,避招风雨就成为一些智仁之人处世的技法之一。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意思是说,善于防守的人,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形可窥。与人交往,也要谨以安身,避免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避招风雨的处世方法,初看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通过少招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国苟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功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善于谨以安身,避招风雨。

曹操曾高度地评价苟攸:“公外忌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对曹操、对同僚,他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有一次,荀攸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

他为曹操“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誉之为“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功勋却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

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伐吴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

姜是老的辣

“有些人在谈话方式上,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非真心与别人讨论问题,仿佛语言形式比实质内容的价值还高;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盛气凌人之程度令人生厌。这两种人一经识破,就难免成为笑柄。”

上面是培根讲过的一席话,他是就谈话艺术问题而言的。如果我们细加品味,培根所抨击的“有些人”很难把老人包括进去。若用年龄来圈定一下,划在里面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未到“不惑”之年的人。血气方刚,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言过其实,这是某些青年的“常见病”。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场合下,听众中反应最强烈的首先是老年人。有时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青年人这种“常见病”,简直深恶痛绝,不可容忍。

这就引出了我们所要说的话题:在老人面前,青年人如何抑制自己特点中那些属于缺点的部分,以及与老人特点完全相悖的方面,不至于使这些令老人难以接受的“特点”,毫无顾忌地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一点,对于我们主动与老人搞好关系十分重要。

从青年人这一方来说,要让老年人喜欢自己,日常交往就应避免引起老人反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事实上,生活中让老人引起反感的现象却很多。有些青年的无礼、恶作剧、狂妄自大等,使“耳闻目睹”的老人恼怒,甚至在事后很久还议论纷纷。所以,青年人必须从理智上发出警告,严格检查和医治自己的“常见病”,不然,就很难和老人处好关系。

在青年人容易引起老年人反感的常见病中,最有害的是狂妄自大。少年壮志,敢想、敢说、敢做,这可以说不是缺点,而是青年人性格中积极和闪光的一面。但在少数青年身上,人为地把这“光”闪得过于耀人眼目,以致少年壮志成了狂妄自大。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说来很典型。

据传,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年轻人,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屋内杂乱,龌龊不堪。当时薛勤便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的反问,明显地透出对陈蕃的自命不凡产生了反感。是的,一个懒于或不屑于去“扫地”的人,他真的会去“扫天下”吗?即使他真有这样的“意愿”与“壮志”,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在今天,像陈蕃这样在长辈面前故出惊人之语的青年人并不鲜见,这怎么能使老人不反感,又怎么能沟通两代人的思想感情呢?因此说,“少年狂”最好不要“狂”到长辈的眼皮底下。

不要自视清高

爱当别人的老师是人的通病。有知识的人,所谓才子,更喜欢这样,喜欢对人评头论足,喜欢对人指指点点,喜欢揭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就是在身份悬殊的情况下,场合不适的情况下,人也敢僭上冒犯他人。

除了知识分子、才子如此,寻常百姓也不例外。稍有这样表现自己的地方,便会大加夸张,毫不放过。如我们老爱抓住别人的口误,大肆张扬,在书中发现了一两个印刷错别字,也会十分自豪地把它们标示出来,以显示我们的才学,对于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我们也许一窍不通,可是我们对之却能安之若素,不致脸红,独独对我们能够发现的他人的一点瑕疵,肆意批评。这种难得律己,好为人师的德行十分不好,既容易开罪于人,又学不到任何东西。

从人的心性上来看,人都自视甚高。据此可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老师。

你硬要当他们的老师,只会让人生厌,别无他益。但是我们却天生喜欢让自己尴尬,喜欢扮着老师的面孔吓唬他人,教育他人,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的事,我们却偏要做呢?为什么我们自己也不喜欢的事,却要强加于人呢?老祖宗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一般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老师。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他人更讨厌和嫉恨你冒充他们的老师。

①我们很浅薄,却自以为很高明,结果,浅薄的人自告奋勇地批评高明的人,让人且怒且好笑。

②我们是对的,但在那种场合,不合适指出别人的短处。如对方是领导,正在作报告,又如,我们是客方,对方是东家。

③我们是高明的,但因身份的差异,不能指出对方的错处,如下级对上级,臣民对皇帝。

④他人极需要荣耀的时候,如在女朋友面前,等等。

同类推荐
  • 南洲翁遗训

    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日本最后的武士。《南洲翁遗训》是西乡隆盛的语录汇编,也是西乡哲学的精髓体现。在这本遗训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敬天爱人”。这个理念后来影响并成就了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成为稻盛哲学的主体内容和他重要的经营理念。
  • 墨子清谈

    墨子清谈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读历史学谋略

    读历史学谋略

    本书对中国谋略家传统进行了最彻底的整理:从先秦到明清,从吕不韦到李鸿章,都有详述。将中国谋略家的发家学、旺家学提炼为“智学”,将老板与谋略家共进之道命名为“智者七道”。
  • 语言的力度(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语言的力度(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作用,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到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反之,语言能力弱,信息就不能很好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交流出现中断,甚至中止,交流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别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 三十六计与顶尖创业

    三十六计与顶尖创业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三十六计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经过历史的打磨,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战争中使用。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本书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试图给读者一点安身立命的忠告,一些人生经验的总结,并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实践,使生活、工作中少走难路,少犯错误,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感觉喜欢就爱了

    感觉喜欢就爱了

    从花季年龄的少女,少年们,一步步走入社会成为个个阶层的强者。曾经发生在学校的那些美好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的回忆,让他们深深的留恋。恶作剧,扮装,恋爱,闯祸,哪一项都未曾逃过这几个人的手掌。踏入社会,几人的关系还是那么铁,但之间的关系似乎朦胧的在改变,终究是因为什么呢?是爱吗?
  • 诗神帝

    诗神帝

    又名《诗笑回眸》世人尚武,皆知:修武者,健体强魄;武之小境,修身养性,延年长寿;武之大境,灵魂不灭,或能成仙。一巅峰武者曾超越境之界限感悟:武尚有极境,灵魂亦世界,大容天地间,或是神明。试问:是你的灵魂去感知了你的存在和这个世界,故感未知;亦或是你感知的万物连同你自己本就在别人的灵魂里,其实已然。这是一个极限武者的天地世界,此乃神之墓地。这是一个传说的哥,一人独抗众人,一人独挑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哥的传说,一个人拥有一个群人,一个国度和一个时空。武者九介,乱世凡尘,登介入尘,武法仙神。一个现代穿越的诗者+一个原本平凡的人+一个异界君王遗子+上古天地源石圣人转世=诗神帝。
  • 别忘记你还有我们

    别忘记你还有我们

    友谊万岁!青春万岁!她们曾谁都不理谁,我行我素。可短短的三年时间究竟是如何让她们成为无话不说、最要好的好朋友呢?友谊的开始?朋友间的离别?
  • 无法终结的一切

    无法终结的一切

    世界末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望,神降临给世间一场灾难,怪物从天而降残杀吞噬人类,另外一个种族也破土而出,他们吞噬人的血肉,被叫做鬼族,他们有特殊的力量与智慧,也参与了这场人间浩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杀掉所有人类,人类顽强抵抗,他们用一种名为咒具的武器,坚守最后的家园
  • 天行浮生

    天行浮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城市里外的青春

    城市里外的青春

    小小的城市承载了我的青春过往,或爱情、亲情、友情,一切好像梦一样的真实可是岁月的轻轻碰触一切尘埃落幕
  • 武学风云

    武学风云

    武林风云,变幻莫测;庙堂之上,人心几多。阴谋、阳谋,诡计、暗算,是就此沉寂还是找寻光明?
  • 主宰之上

    主宰之上

    骁龙,身份是什么,为了寻求答案闯斗破,斗主宰成为宇宙之中的最强者,只为知道自己的身份
  • 降夜

    降夜

    我们之所以觉得岩壁上的花很美,是因为我们就站在岩壁上的缘故。不必害怕因为我们就像花一样,脚步并没有向外踩出去。“说到底,望生塔上的歌永远都不会停。”“是啊,就他们一样,不会停。”……Autumnnight(秋天的夜晚)Ps:耐的住等待的朋友们可以往下看,第二卷尾声后会很精彩……Q群:102402829,需验证身份(限书迷)。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