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不外露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是它们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会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的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方法。
安禄山做杨贵妃的干儿子就是个例子。还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勣,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勣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所占据的郡县土地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一起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勣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勣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勣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如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缞经,与旧僚使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大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勣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勣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如同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士”,都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
从此李勣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勣采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自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最易表现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这是“藏巧于拙”做人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用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渡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与人平等
个性是一个人之本,人有个性始有魅力。个性表现得越充分,个人魅力越大。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生就的眉毛、长就的相),也有后天的因素(学习、教育、训练)。但是,不恰当地张扬个性,对人并非有益,尤其是在社会众生中,其危害更深不可测。
社会是个什么地方?社会是一片是非之地,虎狼出没的地方。人际关系微妙、复杂,社会灾险不可穷估。从根本上说,社会是消弭个性的。个性,即是与社会和他人为敌。试想,你行你素,你率性潇洒,人家怎么会痛快呢?对你的亲人、朋友或那些较宽容的人来说,也许他们还能接受你的这种个性和行为,但是对社会大众来说,你无疑是犯众了。
在人群中富有个性,这样不好。你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中,赤裸裸地毫无遮掩,这无异是把肉放在了砧板上,让人家想怎么剁,就怎么剁,这不愚蠢无比了?是的,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你把自己暴露在你毫不知晓的各色人等面前,你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你不知道他们在怎么想,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将怎样做,你毫无遮掩,使自己置身在他人的十面埋伏之中。
如果你知道他们是些拿枪使刀的人、耍弄权谋的人、心怀叵测的人、小人、蠢人、宰狗杀猪的人、街上耍赖的人、心很黑的人,你的感觉又将如何呢?难道不会汗毛倒竖,内心发虚吗?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凶险和厉害,青年人尤甚。他们爱我行我素,我讲我话,率性而为,极力标榜自己的个性,欲与他人不同,而且似乎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那些很个人化的东西。这样,他们便把自己张扬成了诸如嬉皮士、卡通一代这样的人物,个人很过瘾,有时还能成为文化和艺术,不亦美哉!不过,并非全都如此得意,因个性十足而吃亏上当,遭人宰杀的更比比皆是。三国时的才子祢衡就是一例。
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二十来岁时便跻身在名士权贵之中。而且祢衡很瞧不起那些人,把他们视为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祢衡眼下,举世无才。
汉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举荐祢衡,大将军曹操欲召见他。祢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出言不逊。曹操心中不快,最后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以此来羞辱他。祢衡也因此更嫉恨曹操。
一次曹操大会宾客时,让祢衡穿鼓吏衣帽,击鼓助乐,祢衡竟当众裸身击鼓,以羞辱曹操,扫他们的兴。曹操对之深以为恨,但曹操聪明,不愿杀祢衡而脏了自己的手。他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不久,祢衡又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了刘表。刘表也聪明,不杀祢衡,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
祢衡在黄祖那里,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祢衡竟当众顶对黄祖,骂他“死老头,你少啰嗦!”
黄祖气极,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祢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祢衡的杀身之灾,全因他的才气和性情所为。人有才情,本是天赐良物,正好周济人生。祢衡却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于人才,权柄重于才情,最终唐突权贵,以身涉险,终被人杀。这是极使个性、才情而不得善终的一个典型事例。
从祢衡只知个人使性,不知顾念他人来看,祢衡的所谓才智是十分有限的。才智,除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外,也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审视、知晓和防范,以至利用。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以一己之小暴突世界之大,最终横遭不测。
从根本上说,社会是消弭个性的。跟他人在一起,要收敛个性,不要只图自己想干想说,好干好说。要多站在他人角度,想想他人又会怎样想、他人又会怎样说、他人将欲怎样做,这样才不致四面树敌,让自己丧于他人之灾的浪潮之中。记住,别人都站着的时候,你不要一个人坐着!不过,这样成熟而富有城府地处世为人,也会失去了很多性情上的乐事和人生的潇洒,这也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要讲城府
为人处世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韬光养晦来自于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像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样兀立于世人的视线内,让人摸不透,却又不可小觑之宏伟、高大,其强大的威慑力使小人难以进犯。要做之事莫轻易讲出,等到事情成熟之后再公之于众,使人无法掌握透视你的线索。
汉景帝时,郎中令中有个叫周文的人。最初,他是文帝的御医,后来被任命为太子的私人医生。太子即位,即汉景帝,周文被升为郎中令。
周文办事很有“韬晦”之策,他言谈十分谨慎,每当景帝问他对于臣子们的意见时,他总是说:“请你自己判断吧。”从不说牵扯大臣们命运的话。
周文衣着十分朴素,虽身为郎中令,却总是穿些补丁衣服,肮脏的裤子,故意弄得很邋遢,让人对他既怜悯又信任。景帝连寝宫都让他随便出入,甚至做房事时也让他在旁边侍候。
后来,他从长安迁居到阳陵,景帝送给他不少东西,他都一一辞谢,以防别人看了对自己眼红。诸侯和群臣送去的东西,他也一概未收。
因为如此的“憨厚”,武帝即位后,仍把他作为先帝的宠臣而加以器重。不久后,他因病告老还乡,带着俸禄隐居起来,直到寿终正寝。
在那个风雨时代,作为皇帝身边的宠臣,能像他那样经历三朝而不倒,又能平安地颐养天年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与人打交道,各种凶险和变数难以预料,多些城府才能处世老道,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示弱并非弱者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弱示人。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呢!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示弱能表现一个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上给积极进取者以鼓励。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效果,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它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下,有意以己之短,衬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如果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愿事业上的强者都能学会示弱!
等待时机
任何一位薪水阶层人士,都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如何能尽快获得晋升?但近年来,注重家庭的人愈来愈多,有的人已开始不注重公司里的升迁问题,认为家庭能够美满、快乐最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更有助于补贴人生的幸福。
另一方面,目前的时代和过去不相同,由于僧多粥少,使得升迁的机会大大降低。前些时候,只要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便可以保证升迁到某种职位。但最近则不可能如此简单,一般的情况,无论是否是一流大学毕业,顶多只能升到部门经理,何况是二流大学毕业的当然更不容易获得升迁。于是,原先抱着满腔热忱指望升迁的人也开始觉悟,即使努力奋发向上,也常常是徒劳无功。
虽然有一些公司视学历如敝屣,只是注重实力,不注重学历,但这种方法多少也有一些弊端,容易使感情因素占了上风,使公司对个人能力的评判变得更加不合理。
云锋是一个有想法的薪水阶层人士,他信奉“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训诫,经常很有决心地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董事长的宝座。”
他这种想法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想在将来达到什么愿望,都应该先有坚强的决心,然后树立绝对的信心,并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虽然说他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不过他也很努力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当然,他更不会忘记对上司的奉承与服务。但因为云锋过早地暴露了野心,冒犯了同事之间相处和竞争的辩证关系,把自己树成了每位同事的对手,因而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问他:“你对于当董事长,果真如此有信心?”
“是的,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当上董事长!”他挺起胸说。
“可是,要当董事长必须获得足够的选票,也必须有那种命运!”
“选票?命运?”他很怀疑地问。于是朋友告诉他,有位很熟悉财经界的餐厅女老板所说过的话,她说,有能力和有人缘,这是升迁的基本条件;但人的命运很难预测,有时候认为这个人顶多只能当上部门经理,但结果当上董事长,这种例子相当多。有一次她指着前面的啤酒上端说:“很多人一旦爬到这般境地,便无法再爬上去。这必须要看当事者有没有那个命,看同事们是不是抬举他,上司是否提拔他。”
他说这些话时,真是感慨万千。
“命运与同事的支持和上司的提拔?”他若有所思地说。
朋友最后又真诚地告诉他:“年轻的时候不要太贪心、太急躁。同时,年轻就成名,也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注目而遭到嫉妒,反而对自己不利。还是暂时将雄心大志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再行施展。”
“我懂了。”自从那一次之后,他就完全改变态度,不再把“我一定要……”这句话挂在嘴边,结果使得过去疏远他的同事,渐渐对他表示好感。这是因为,在他努力想获得升迁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激进,缺乏一份缓冲的幽默感,故使人对他敬而远之。
此后朋友又问他:“你仍然决心当董事长吗?”
他只是笑而不答。朋友发现,经受一段挫折之后,他果然学乖了。
锋芒太露易遭暗算
古人说“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就是说修理房屋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井水者先干涸。有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来自我保护。
上古有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与别的鸟相比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它所奉行的就是明哲保身术。
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汉朝兴起的时候,功臣受到封爵的有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初定,所以大城名都散失的户籍、逃亡的人口很多,可以计算到的户口只有十分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邑不超过一万户,小侯只有五六百户。经过几代以后,人民都回到故乡,户口增多。
萧何、曹参、周勃、灌婴之辈,有的增到四万户,小侯的封邑也增加一倍,定足和大侯一样。他们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创业精神,专门干淫邪的事情。到武帝太初年间,只过了百来年,后来仍然为侯的只有五人,其余的都犯了法,丧了性命,亡了国家。这是因为他们都不认真地遵守法令,因此,无论你有多大成就、势力,守法是唯一能使你保证平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