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
天尊贵,地卑下,这是由乾与坤的位次确定的。卑下高贵依次排列,尊贵低贱也就确定了。运动和静止有一定规则,刚健和柔弱由此划分。人按共性聚在一起,物按类别相区分,吉祥和凶险由此产生。它们在天上形成不同的天象,在地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变化和发展由此显现。所以,刚健柔弱互相摩擦碰撞,八个卦象互相交叠激荡。用雷霆来鼓动它们,用风雨来滋润它们,日月交替运行,寒暑相继变换,天的规律成为男性象征,地的规律构成女性象征。天成为创始,地养育万物。天以平易显现智慧,地以简明显现功能。平易就容易被认识,简明就容易被遵循。容易认识就使人亲近,容易遵循就会有成就。亲近可以持久,成就可以光大。持久能陶冶人的品德,光大能成就人的功业。懂得了平易简明,就理解了天地间的道理。理解了天地间的道理,成功就包含在它里面了。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
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民性。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它表现出来就是仁,隐藏起来就是用,鼓动万物,不与圣人共同劳神忧虑,它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业绩达到了顶点。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生成物象就叫乾。仿效乾而完成物象就叫坤。穷尽卦爻而预知未来就叫占问。承接更新叫事。阴阳交替不可把握就叫神奇。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愠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交。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文】
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那么圣人的意图就不能表现出来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是为了充分表达意念,设置六十四卦是为了充分表达真伪,加上文辞是为了充分表达要说的话,使卦爻变化相通是为了充分显示有利之处,激励人们是为了充分显示它的神奇。”“乾卦”和“坤卦”集中体现了《易》的内涵吗?乾坤确定了秩序,《易》的原则就以它为基础。乾坤毁灭了,那么就无法体现《易》的原理。《易》的原理体现不出来,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止运动了。因此,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推演运用叫做通,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所以,卦象是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模拟它们的外形面貌,反映事物的特性,因而叫做卦象。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它们的普遍联系,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加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因此称为爻。极尽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这是卦象的演化,激励天下万物运动的,是卦爻辞的启示。互相联系并适度调节,是变化的结果。推动万物运行,是变通的结果。对它们心领神会的是人,默默成就它们,无言中确立信赖,是德行显现的结果。
【原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拆,以待暴客,盖取诺《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师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
古代包牺氏统治天下,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察鸟兽斑纹和地貌特征,近处取法人体,远处取法物形,由此开始创立八卦,用来沟通神灵的旨意,区分万物不同的情况。开始编结绳子而织成网,用来狩猎和打鱼,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出现,砍削木头作成耜,弯曲木头作成耒,把耕地锄草的便利教给天下的人们,这大概是取象于“益卦”。规定中午时分开市贸易,招引天下民众,汇集天下财物,互换货物后散去,各人得到所需的物品,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出现,继承革新,使民众不感到倦怠;神奇改造,使民众适应变革。易就是指走入困境后要变革,变革才能通畅,通畅就能持久。因此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吉利,没有什么不利。黄帝、尧、舜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和“坤卦”。挖空木头制成船,劈削木头制成桨,船和桨的便利,是为了沟通江河阻隔而到达远方,有利于天下民众,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驾牛驭马,运载货物去远方,为天下民众提供便利,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设立一道又一道门,敲梆巡夜,以防范盗贼,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砍断木头制成舂米的杵,在地上挖窝当舂米的臼,使万民得到好处,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在弯木上加弦作成弓,削尖木棍作成箭,弓箭的好处,在于威慑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远古时人们住在洞穴,活动在野外,后世的圣人修建宫室,改变了人们居住活动的方式,上有栋梁,下有四壁,用来遮避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古时候埋葬死者,用柴草厚厚裹起来,埋在荒野里,不堆土筑坟,不载种树木,服丧的时间没有定数。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野葬,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远古时在绳上打结用来记事,后世的圣人用文字竹简来替代,文武百官用它们来治国,平民百姓用它们来了解往事,这大概是取象于“夹卦”。
【原文】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译文】
《周易》说:“人来人往,实现了赚钱的愿望。”孔子说:“天下的人想些什么、考虑些什么?天下人同往一个地方,却走不同的路,想法一致,思路却不同。天下的人还想些什么、考虑些什么?太阳去了,月亮就来,月亮去了,太阳就来,日月交替推移就产生了光明。寒冷退去暑热就来临,暑热退去寒冷就来临,寒暑交替推移就形成了年岁。往就是退缩,来就是伸展,退缩和伸展交相感应就产生了利益。软甲虫收缩身体是为了求得伸展,龙和蛇的冬、眠是为了保存自身。精研义理达到神妙境界,是为了实际应用。利益是用来安身立命,以提高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就是我所不知道的了。穷究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变化,就是最伟大的德行”。
【原文】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拚,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译文】
孔子说:“小人不把不讲仁义当作可耻,不把不讲道义当作可怕,看不见好处就不努力,不受威吓就不知戒惧。惩治小错而使他们警惕大错,这是小人的福份。《易》说:‘足上戴着刑具,遮住了脚趾,没有灾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名誉。恶行不积累,不足以毁灭生命。小人认为小的善行没有好处而不去做,认为小的恶行没有害处而不消除,所以恶行积累起来而无法掩盖,罪过大得无法消解。正如《易》说:‘脖上戴着刑具,遮住了耳朵,凶险。’”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
孔子说:“危险可以使地位安全稳固,消亡可以使生存得到保障,动乱意味着安定的出现。因此,君子安稳时不要忘记危险,存在时不要忘记衰亡,安定时不要忘记动乱,这样,自身安稳,国和家也有了保障。《易》说:‘危亡啊危亡,国家命运像系在柔弱的桑枝苞草上一样危险。’”
【原文】
子曰:一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
孔子说:“‘乾坤’两卦是理解《易》的门径。乾表示阳刚之物,坤表示阴柔之物。阴阳的特性相结合,而刚柔各显出特点,《易》据此区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通达神灵造化的内涵。卦象所取的名称,复杂而合于规范。考察卦爻辞所列事类,都是衰亡之世的事情吧?《易》揭示过去,知察未来,显明细微,阐发深隐之理,进一步确定名目,辨明事物,陈达事理,判断吉凶,十分完备。它所列举的事物细小,所代表的事类很大。它的旨意深远,文辞高雅,陈述委婉中肯,事例明显深刻。由于人们犹疑不定,《易》以此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明辨吉凶得失的预兆。”
【原文】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出。
【译文】
《易》的产生,应当是殷商衰亡、周朝大业兴盛的时候吧?是在周文王同殷纣王斗争的时候吧?因此它的文辞表现出了危惧的色彩。心存危惧能带来平安,掉以轻心会造成倾覆。《易》包含的道理十分广大,各类事物都没有被遗漏。危惧意识贯穿始终,目的在于求得没有灾祸。这就是《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