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筐鸡蛋中,甲鸡蛋已经独自呆了好久,没人理睬,感到很寂寞。而乙鸡蛋却“门庭若市”,苍蝇蚂蚁围着转。甲很嫉妒乙那么受欢迎,它不甘心自己那么寂寞,便去请教别人,被告知只有有缝的鸡蛋才会受到欢迎。于是它拼命滚动,使自己裂开了一条缝。果然也引来很多的苍蝇朋友,甲非常高兴。时隔不久,它变臭了。但后悔已晚,它被主人无情地抛弃了。
这个故事想要讲述的道理显而易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你要耐得住孤独,要远离虚荣。
虚荣的人注定孤独,因为他们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了。他们喜欢生活在别人的赞赏和恭维下,把自己交给别人评判。而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会感到多么孤独!他(她)剩下的只有虚荣心和孤独感了。
虚荣和面子对我们果真有这么重要吗?大多数人如此重视面子,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呢?德国有位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教授马特斯说:“中国人的面子,就是一种角色期待,中国人是作为角色而存在的,而不是作为人本身存在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马特斯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仔细分析,他这句话的意思和“面子让中国人失去了自我”没有任何区别。实际生活中,面子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甚至还有人因为面子而丢掉了性命。所以,真正的活出自我,是从甩掉虚荣的那一刻开始的。
“自命清高”的人过于重视所谓的面子,因而也就失去了人生其他可贵的东西。等自己知道后悔莫及的时候已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放下面子,是一种巨大的勇气,是一种坚定的自信,是一种坦然的大度,是一种真诚的宽容,是一种丰厚的获得!有许多的人都非常相信那一句“士可杀,不可辱。”特别在自己需要求助的时候,更是力求自己做到“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容忍着、生活着。说到底,就是自己放不下面子而已。把自己的面子当作是最大的,没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了,因而自己也就时时事事都为了那一张“脸皮”而活,那就生活得十分悲哀、凄凉、痴傻了。有时,适当的放下自己的面子又何妨呢,你总不能一生一世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放下面子与虚荣才会使得你绝处逢生、脱离苦海。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面子、讲虚荣的人比比皆是。有许多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死要面子”,不肯向他人虚心学习请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机遇白白的拱手相让给了别人,虽懊悔得捶胸顿足,可是“面子”已经成为“吃里爬外的变色龙”了。放下面子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有一个年轻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就南下广东打工谋生了。他初来乍到广州这样繁华的大都市,没有亲朋好友的引荐与帮助,独自四处奔波想找一份工作,老天爷没有因为他的一无所有而特别的恩赐于他。他在广州的立交桥底下住了半年,白天去捡垃圾变卖一点可怜的金钱之后就买一包快餐面泡水来充饥,晚上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因此他总是面黄肌瘦。
有一天深夜他辗转反侧的睡不着觉,他觉得自己要想在广州立足,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勤奋的学习才行。于是,他就有一种不要“面子”而时刻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求知欲,他向收破烂的大伯询问怎么收购“废纸烂铁”的生意,大伯看他那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就告诉了他如何收进与卖出。不久他就到另外一个地方做起了收买废品的生意,由于他做买卖都比别人公平合理,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短短的几个月之后他就有了笔不小的收入,让他欣喜不已。
后来,他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不同职业的人,他虚心的学习,慢慢地就懂得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还购买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课本自学,也有其它的商业、文学与艺术的书籍。这样,他就慢慢地变得精明强干起来,不论在商场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他都做到真正的“不耻下问”,久而久之,他就在广州站稳了脚跟,钱赚了不少,知识也增长了许多,他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仅有小学文凭但却有本科生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他奋斗了3年的时间,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公司,每天他都有好几万元的利润进账。
当记者前来采访他的时候,有记者问他:“当初你既没有小学毕业,也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助,你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他听后就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自己敢于‘放下面子’,认真地去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也同样会功成名就的!”是啊,这是他对放下面子的铿锵有力的最漂亮的解答!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委曲求全,完全无视自己的“面子”而将人格与尊严抛得一干二净,我们要做一个能屈能伸、运筹帷幄的人。不拿面子当自己的“挡箭牌”,不因虚荣而给自己无谓的烦恼,做一个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谈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