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引起了国际化工界的注目,本来已经颇有名气的侯德榜,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
在美国,侯德榜被推为“制碱顾问”,大大小小的工厂技术人员络绎不绝地来登门求教。
1943年10月22日,是侯德榜和“永利”的同事们最高兴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喜讯从纽约穿过崇山峻岭,越过无际的大洋,传到了五通桥和新塘沽。电文如下:
“英国化工学会最近特赠侯德榜先生和苏联工程师阿·巴赫以名誉荣衔。典礼于10月22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大厦举行。中苏两国大使均应邀出席。英皇乔治六世特命坎伯尔爵士代表授予证书,仪式隆重。此次授衔深得学术界重视,为中国工程界之光荣。”
听到此消息,“永利”的同事们奔走相告,非常高兴,决定为侯德榜所取得的崇高成就举行一个隆重的庆祝会。
英国化工学会是全世界的化学工业的权威机构,具有崇高的威信,能得到这个荣誉,对于一个化学工作者来说是无上的光荣,而且侯德榜是第一个得此殊荣的中国人,为中国人争了气,也是中国人的光荣。
想一想,在当时的中国,战争使人民无一天安静的日子。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会因遇到从空中落下来的炸弹而丧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侯德榜仍然取得了这样崇高的荣誉,这该是多么不容易,多么可贵啊!
1943年12月18日,新塘沽永利川厂的大饭厅中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悦。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里,永利川厂的同事和黄海化工研究社与侯德榜一起战斗过的同仁们,正在为侯德榜获得的桂冠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
年已花甲的范旭东,闻讯也不顾跋山涉水之苦,远道从重庆赶来;黄海社的几位老同志也专程赶来赴会;有的甚至走几个小时的路程步行而来;到会的不仅有化学界的知名人士,还有其他一些熟悉侯德榜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多达2800多人。
当主持人宣布庆祝会开始后,范旭东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款步走上讲台。范旭东今天身穿西服,精神矍铄,仿佛年轻了许多。走到讲台中央,他说:“祝贺侯德榜博士得到世界荣誉,我们都异常高兴。这在中国化工史上应该是最光荣的一个节日。”接着范旭东总结了侯德榜在“永利”的三大成就:揭开苏尔维法之谜;建设硫酸铵厂;第三项便是新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最后范旭东说:“中国化工能够跻身世界舞台,侯先生之贡献,实当首屈一指。”
接着,曾与侯德榜一起留美的同学,头发已花白的孙学晤博士激动地说:
“今天在这里,是我平生最快乐的一次。”他只用了简短的十个字向大家揭示了侯德榜成功的秘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在同一天,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高耸入云的伍尔沃思大厦的第51层的永利办公室里,明媚的阳光斜斜地从窗子射到侯德榜的办公桌上。这里虽地处市中心,但由于楼层很高,大城市那种人与车的喧嚣声在这里听不到。侯德榜正在专心致志地伏案工作,案头堆满书籍和一页页的建设十大厂的蓝图。要在战后的中国建设十大化工厂的蓝图是范旭东最先提出来的。之后,范将蓝图寄给在美国的侯德榜,侯德榜看后心潮澎湃,决心要为中国的化工建设再出一分力。他按照范旭东的指示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跑遍美国的各大图书馆,查询有关的资料,拜访了许多知名的化工专家和经济学家,该做的工作都做了。而今侯德榜正在阅读十大厂建设的有关资料。他时而目光离开书本射向窗外,陷入冥思苦想中;时而拿起笔来在纸上疾速地写下什么;时而又离座到旁边的书架拿来一本书,在寻找着什么有用的东西。他似乎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和自己的存在,更没有意识到今天对于他来讲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被授予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名誉会员的荣衔。一切都与往常一样,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偶尔听到他翻书的声音和离桌踱步的声音。这一点点的声音似乎更加衬托出屋中的安静。
忽然几声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这才把他从深思中拉了出来。他急忙去开门,原来是他侨居美国的华昌贸易公司的总经理、挚友李国钦,还有当时在美国的“永利”的同事们。李国钦一进屋便握住了侯德榜的手:“老朋友,恭喜你呀!取得了这样崇高的荣誉。”接着,一起来的“永利”的同事们也分别向他道喜,侯德榜对此表示了感谢。接着,他顺手拿起放在书架上用来招待客人的香烟,递给了李国钦和随行的其他人。李国钦笑着说:“侯博士,你的烟是不是又是干燥了的?上次我的美国朋友来拜访你,你递给人家一支名牌烟,可是由于放的时间太长,烟已干燥,抽得他直咳嗽,可你还是让人家再吸,弄得他哭笑不得。”
侯德榜很惊讶:“真有此事?”说得在场的人全笑了起来。原来,侯德榜这个人没有吸烟的习惯,每当别人赠送他烟,他都用来招待客人。由于他不知道烟里的学问,故常常给人家抽干燥而呛嗓子的烟,而侯德榜本人却未意识到。这次经李国钦挑明,他才恍然大悟。
后来,他们向侯德榜提议,要求为侯博士召开一次隆重的庆祝会。侯德榜连忙说:“现在正是国难当头,我们肩上的担子沉重,我想庆祝会还是免了的好。我很感谢大家的好意,我将更感谢大家用辛勤的劳动和优异的成绩来表示对我的祝贺,我希望在我们十大厂计划实现后,我再同大家一起积功同庆!”
在场的朋友听到侯德榜这样说,深深感到:中国化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对每个中国的化工工作者来说,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同时又加深了对侯德榜的钦佩之情,佩服他在荣誉面前仍旧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固步不前。这一点对于当时许多美国人来说,印象都是相当深刻的。
有一次,侯德榜在接受美国的新闻采访,记者在说到他所取得的崇高荣誉时,他却平静而谦虚地回答说:“科学领域的客观规律迟早会被人们发现的。联合制碱(即侯氏制碱法)的研究工作欧洲也在进行,不过我们多做了一些工作,比较早些发现罢了。”
采访结束后,一个美国大学生郑重地向他发问:“侯博士,一个潜心科学的学者,在成功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侯德榜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印度爱国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那个学生听到这,似乎明白了个中道理,他满意地向侯德榜深深鞠一躬,握手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