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不仅能补“拙”,更能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从现在开始,让你变成一个“勤”一点的人吧!
20 几岁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懒惰,有很多正值 20 几岁却在大好的时光里混吃混喝,好吃懒做。他们不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总是有说不完的借口来为自己解脱。其实,我们不妨看看任何时代的人,和没有付出也没有收获的人生比较,付出多且得到的也多的人生要有意义得多。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句话不仅局限在事业上,也能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
20 几岁常常会对这句话怀有疑问,比如反问自己:“我现在做的这件事,对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做了不也是徒劳无益吗?”
并不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就容易获得成功,只有那些勤奋刻苦,并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成功面前。
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我们经常听老师向我们念叨此话,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句话更要谨记在心。
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年轻人并不太多,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真少!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如此?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去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 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 16 个小时,那就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你很快就会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从普通员工中脱颖而出。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别说脱颖而出,恐怕连保个饭碗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饭碗!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在一个公司里,一个始终做到“勤”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样,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位员工付出努力,勤奋刻苦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奋态度会为你的发展铺平道路。
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习惯。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
为了达到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提升也好,你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勤奋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如果你是有志于成功的人,每天都应该把这个问题在自己的心中问上几遍:“我勤奋吗?”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了升迁,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这都是我刻苦努力的结果。”
与之相反,懒惰是成功的天敌。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不能够靠自己生存下去?认真地问自己,不要给自己放宽条件。如果现在觉得称还做不到,那么你必须不懈努力,勤奋刻苦,用自己的勤奋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旦你觉得要靠自己活下去,那么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但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
许多成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在这个世界上,投机取巧是走不出成功之路的,偷懒更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你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遇与天资外,真正离不开的还是一个“勤”字。
“勤”不仅能补“拙”,更能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从现在开始,让你变成一个“勤”一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