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所得到的都有所不同,但是却并不是得到多的就一定比得到少的快乐。羊皮卷道出了此中的道理:懂得知足的人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有人常常抱怨很多,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够丰盛,自己的衣服不够漂亮,殊不知,其实他已经非常幸福。只要你知道满足,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试着检查一下你自己,你会发现幸福和快乐离你是如此的近。如果你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就比几千万人都要幸运。因为,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如果你从未尝受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那么你的处境就要比其他五亿人要好;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和强暴的危险,那么你就比其他三十亿人更幸运;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钞,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界上8%的幸运儿;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你就比世界上75%的人都要富裕。这样的如果还可以举出长长的一大串。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学会去感受幸福。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爱,首先忘记所有人对你的不好;去跳舞,不管是否有人关注;去唱歌,不要想唱得是不是十分动听;去生活,就像这个世界是天堂。你若能够这样做,一定比生活在真正的天堂还要幸福。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从心底与人比较,都曾经羡慕过别人,也都曾因自身不足而自卑过。其实,只要我们肯用一种平实、冷静、客观的目光来回视自己,或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所拥有的竟是如此丰富——比如说善良、积极、乐观还有感恩等等。
一旦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有”,就更容易引发“满足”,而“满足”带来的“快乐”会让幸福感包绕着你。要知道,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到哪去找快乐。如果说快乐是一种本能的话,那么能够掌控这种本能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不快乐的人,多是由于自身对自己的消极暗示。用自己的手在自己的心上给自己打一个结,让自己疼痛,给自己苦恼,把自己推挤到一处幽暗的死角,却渴望旁人给予解救。而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他仍是最快乐的人,只因为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满足。别人顿顿山珍海味,而我餐餐青菜萝卜,但我吃得心安、吃得健康;别人位居要职,而我平平凡凡,但平平凡凡一样耐人寻味;别人雍容华贵,我只是朴实无华,但也有人欣赏赞美;别人名车代步,我有单车一辆,却也心安理得、平安自由;别人的爱人浪漫英俊,我的爱人却健康体贴,给予我真诚的疼爱……别人永远是别人,我们或许看见了别人表面的光鲜,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别人没必要与你倾谈。只有你自己才懂得,现在拥有的是多么的经不起失去。
心中常知足,常乐也!人活着,一定要有点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质和骄傲,任何人的成就,必定是努力耕耘得来的,唯有你自己的一切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何必过多去关注别人的东西呢?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而我们所能拥有的满足绝不会少于任何一个大人物。只要活得有尊严、活得自在、活得满足,快乐便会永远与你同在。诚如亚伯拉罕·林肯说的:“多数人因他们决心快乐,因而得到快乐。”何不从现在起,试着感受周围的幸福,让自己从此快乐起来呢?
如果不学会知足,那么你只会永远活在惆怅之中。没有工作的时候,想有一份工作就好了,有了工作又想要一个职位和高薪,一旦有了高薪又开始想当老板。看着路上那么多奔跑的轿车,你一直在郁闷“为什么就没有一辆是自己的呢?”即使有了汽车,说不定你转而又想:“天上飞着那么多的飞机,什么时候也买它一架就好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总是这样想,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约束,眼光永远盯着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能不产生烦恼吗?相反,如果你能用另一种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的机会。”自然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态,从而随时感到一种愉快和满足的幸福。
古人也倡导“布衣桑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清雅。知足的人,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满足时,懂得理智地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样的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一个人如果总是把目标定得太高,心存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失望。而失望可以淹没一个人的激情和士气,或者一时或者一世。因此,知足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才能保持一种虚静平和的心境,才不会将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大学》曰:“止于至善。”就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而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消极态度,这才是羊皮卷中所提倡的“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