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6300000007

第7章 热气腾腾的温暖(2)

姥姥说,花馍馍之所以这么讲究,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手艺不应该消失,应该传下去。有板有眼,一针一线,都是时光的凝结,犹如大海有生命力的潮状呼吸,连同曾经儿时的那些阳光、土地,还有记忆深处的歌谣、趣事,都应该随着岁月的沉淀被永远铭记。姥姥这一辈的人,继承了先人的质朴传统,言传身教,留给了她的儿女们。

十多年前,姥姥家搬进了闹市区,人也渐渐年老,姥姥已经不做花馍馍了,和面的大缸送给了母亲,现在摆在我家的阳台。母亲时不时拿出来擦擦,她曾经对我说,这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手艺活,是吃食,是活下去的技能,将来也要传给我,不管我是否使用,都应该留着,那不仅是一口缸,而且是一份传承。

母亲也会做花馍馍,但是总也做不好,步骤完全按照姥姥所教,但和面时总有差池,不是碱大就是碱小,碱大了馍馍会发黄不好看,碱小了会有一股酸味。母亲请教姥姥,姥姥说是手不同,每个人的手法不同,哪怕一样的步骤,做出食物的味道也不尽相同。现在社会发展迅速,楼下就有百年的老店,可以定做花馍馍,花样也很多,但在我吃来,却总少了一种原始的面香,和一份质朴的感动。

曾经我又回到老房子,站在不远处的铁路眺望那一片已经远离十几年的故土,这样古老的中原土地,满眼的荒芜和堆积的杂草,不远处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有老人牵着小孩默默走过,耳边是簌簌的冷风,他们不会想到,在离着他们十几米外的高处,有一个故人这样默默地看着他们,仿佛在看当年的自己。

天地之间以一种沉默的语言,为我展开了一幅苍凉的油画,雁群飞过,留下声声鸣叫,我眺望着那些土地,好似和内心中重重的心事重叠在一起,是我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感受,我终于理解姥姥曾经对我说的话,步步回首,无法回头。

再没有比这更充沛的情感了,这是北方的故土,是姥姥的面容,是无法逃避的旧时光,我们的世界,和那些生活在这世界中的人们,都是一首记得又忘记、得到又失去的儿时歌谣。

05

姥爷去世后,姥姥身体大不如前,春节前脑梗复发,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我和母亲隔一天去看望她一次,给她按摩,陪她说话,喂她喝水。姥姥总是感叹多年之前的旧事,感叹现在活得不如人,不如早点死了好。我们百般劝阻、耐心宽慰,母亲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他们内心的苦,我都深深看在眼里。

时间是多么残忍,它维系着所有的过往和悲欢,也默默指引我们进入命运的茫茫安排,只是我们的宿命,同样时刻背负着无奈,我们感受沉重,我们承担痛苦,我们在一次次的分别和变迁中,慢慢也走上了同样的终点。

姥姥让母亲从柜子底拿出一个红木盒,里面装着一只银镯子,上面布满了划痕,一看就是老银制的镯子。姥姥说,那是我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嫁妆,一辈辈传了下来,本来要给你妈妈,但一直保留到现在,虽说镯子传女不传男,但现在孩子少也不讲究,就送给你了,你要好好留着。

我郑重其事地接过镯子戴在了手上,并决心随时带着,将来传给自己的孩子,告诉他这些故事。姥姥欣慰地点点头,微微笑了。我们都知道,最后无论是谁,都会化作一捧黄土,彻底回归。但是,也不要忘记,不忘昨天的来路,认清今天的去向。

我俯下身问姥姥,说了这么久的话,饿不饿,想吃点什么?姥姥想了想,唉,特别想吃过年的花馍馍啊。一时间,我和母亲面面相觑,姥姥又自顾自地说:但是估计也吃不到了,下不了地,老咯,做不了咯。母亲连忙宽慰,“妈,回头我就去给你做,改天就给你送过来。”姥姥笑了,“妈也是随嘴一说,你这孩子也是太孝顺,没事,妈不想吃。”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轻声地问:“姥姥,曾经你给我唱的儿歌,我最喜欢的你还记得吗?再给我唱一次怎么样?”姥姥微微一愣,轻轻叹口气,“怎么能忘记啊,这可是你太姥姥教的,死也忘不了。”

那一天,窗外的阳光犹如多年前灿烂,姥姥躺在床上,但怀抱里已不再是年幼的我,时间或许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物是人非,但留存于时光中的那些爱,和在爱里长长久久的陪伴和记忆,却会随着岁月历久弥新,永不消逝。

我和母亲站在床边,和着姥姥的声音一起轻轻地哼了起来——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唱的什么戏,娃娃戏。没脸的娃娃就要去,去了舅舅没吃的,提上篮篮讨饭去。讨的饭也少了,气得舅舅走了。舅舅舅舅你回来,含回两根毛柴来,毛柴里有孤尔子,咬了舅舅的指头子。

——全文完——

注解:

1.垫脖子为山西晋中地区特有的面食,专为小孩子所制,仅为一种习俗仪式,多地已不再讲究。

2.毛柴为平遥方言,意思是柴火。

3.孤尔子为平遥方言,意思是老鼠。

4.文中所有习俗及歌谣版本众多,全国各地不尽相同,根据地域有所变化。

好吃,我就替您多吃点儿

文/十三

前一阵子《爸爸去哪儿》热播,有一集让孩子们去跟老乡要食材,王诗龄一手菜篮一手母鸡,闪亮出场,我娘指着电视冲我大叫:“看!这不是你吗!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

因为我小时候也是个黑萌胖子,所以我娘觉得我跟王诗龄像,这一点都不稀奇。但她进一步提到我童年的小镇生活,倒让我心有所动。关于念小学前与姥姥、姥爷在小镇上共同度过的几年,我写过或长或短的文章加以纪念,却仍然漏掉了许多重要的细节。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姥姥是百科全书式人物,她会记得每一个节气有什么样的民俗,该做什么吃,并提前备好食材。因为这样充满安全感的童年经历,我曾对世界怀抱爱意。在小镇的几年,姥姥身子骨硬朗,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年轻人都追不上。每每出门买肉、买菜、扯花布或棉花给子孙絮棉袄棉裤,她都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身俨然的素色衣服,拉着我的小手,一路给我讲熊瞎子、傻媳妇和傻女婿的故事。

我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吃的火热追求,所以记忆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当我回忆起小镇生活,吃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对过年的记忆,就是姥姥、姥爷把两块平时擀面用的面板并排放在炕沿上,然后合力抬起半扇猪肉,啪地搁在面板上——那是我最早亲历的解剖现场,它宣告着舅舅、舅妈、哥哥、姐姐和我的父母很快就会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此欢聚一堂,在那时候的我看来,传统的中国年无疑是一场香喷喷的狂欢。夏天,姥姥把黄豆熬制到她才能拿捏的程度,再塑成规则的长方体,筑墙似的一块块垒起来静待其发酵,最后制成全家人可以敞开肚子可劲吃一年的大酱。除此之外,姥姥还会熬糖做糖葫芦,捏面兔子,用黄泥糊住地瓜在灶坑里烤出香飘十里的味道,以及包粽子。

关于包粽子,我娘又有许多话要说。她感叹我小时候曾经多才多艺,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比现在出息多了。据说我曾给全镇的老年秧歌队领舞,扭得风情万种、花枝乱颤;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幼儿文艺骨干,回家我还能放下身段帮我姥包粽子,而且包得又快又好。遗憾的是,对此我已全无记忆,现在谁给我一片竹叶、一堆糯米,只会令我一筹莫展。

1993年,姥姥和姥爷搬出小镇来到城里。物资的极大丰富使许多东西不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比如棉衣棉裤、糖葫芦和烤地瓜。何况大家的嘴都越来越刁,没人有胃口在过年的几天鸡头酸脸地吃掉半扇猪肉。这样说来,我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包粽子达人,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不少次,姥姥人脑万年历般地记得某个节气,要是在小镇上,她一定已经张罗停当了各种细软,可她现在生活在儿女的家而不是自己的家,她不再是女主人了,这使她不能贸然行动。于是,在早饭的饭桌上,她小心翼翼地说:“我想去市场买点江米和竹叶,再买点枣,包点粽子——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那个年代,端午节并不是法定假日,而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上班族来说,不能休假的节日实在乏善可陈。所以,她得到的反馈通常是:自己包太麻烦了,没必要,去市场买几个意思意思得了。

那么我娘口中提到的我包粽子的段子应该也发生在小镇上,在我6岁之前。我只能通过想象和记忆还原出这样一幅画面:姥爷把胖墩墩的我抱起来,像放半扇猪肉一样放在炕沿上,只不过可怜的猪是开膛破肚躺着的,我是完好无损坐着的。姥姥把折叠桌搬过来,贴近我放了,再在桌面上摆上洗好的竹叶、泡到火候的江米和红枣。三个人高低错落着坐下,姥姥手把手教给我,这儿怎么捏一下,那儿怎么包一下,最后怎么收口,又怎么把线系好。我那么小,很难马上掌握要领,一定出了不少糗,又掉了米在桌上,弄得他们又好笑又心疼。好在我不是很笨,最终还是能弄出个大概其的粽子样而不是包子样,讨得他们的欢心。

在南方上大学的几年,让我认识了肉粽这个新朋友。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胖子,我在饮食上没有任何的地域歧视,什么甜豆浆咸豆浆、甜粽子咸粽子、甜月饼咸月饼的争论,于我如浮云一般——管它甜的咸的,只要是香的就是极好的。厦门中山路上的黄则和花生汤店曾是我的天堂,虽然那里总是人山人海,我依然要突破重围点上一份糯米鸡、花生汤、叉烧包以及红烧大肉粽,一直吃到扶墙而出才罢休。

在姥姥人生的最后几年,姥爷已经走了,夏天的午后,姥姥把小马扎放在院子里,坐下晒太阳。她身边卧着家养的肥花猫,眼睛眯成一条细线,也在晒太阳。姥姥伸出满是皱纹的手,左手搓搓右手,右手搓搓左手……念大学之后的一个暑假,我从南方回来,去城郊的房子看姥姥,一推门,便撞见她这样坐着。

在那个暑假,姥姥因为肾病在做透析,生命于她已如风中之烛。我在她身边坐下,假装不知道她的境况,跟她说在南方的种种见闻。我故意夸张语气和动作,终于逗得她咯咯笑起来,懒洋洋的花猫被惊扰,不耐烦地蹿到房顶上去了。姥姥听我说到肉粽,表示不可置信:“净扯。那玩意儿能吃吗?还是红枣粽子正宗。”我解释当然是能吃的,而且非常好吃,“下次回来我给您带几个尝尝。”

一听这话,她眼中的光黯淡了,而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什么。她撩起衣襟给我看透析袋,两行眼泪无声地滑过她沟壑纵横的脸。“姥是吃不着了……你一个人在南方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惯,以后要觉着啥好吃,就替姥多吃点儿。”

姥姥在那个暑假去世了。弥留之际,她已经无法认出妈妈和舅舅,双眼紧闭,嘟囔着莫名其妙的话。我犹豫再三,把当时男朋友的照片拿出来给她看——在这之前,她几次说大概看不到我结婚了,神情伤感。她一只手攥着照片,另一只手指着窗台,窗台上有她的老花镜。舅妈帮她戴上老花镜。姥姥认真地端详那张照片,许久都不说一句话。舅妈问她:“你知道这是谁吗?这是谁?”

姥姥吃力地挤出两个含混的字:“对……象……”

2008年年初,我离开南方,最后一站是杭州,早上的飞机。天还没亮,我在酒店门口的便利店打包了两个肉粽,上了机场大巴。2009年端午,我正在北京出差,去住地附近的便利店打包了肉粽,权当是过节了。2010年端午前夕,我娘内退在家,赋闲无聊,突发奇想要包粽子,并真的践行了,可惜技术一般,看似并没有得到姥姥的真传,自此家人对粽子更加兴味索然。去年端午,我缠着男人带我去超市买了速冻粽子,甜的咸的一大堆,回家兴致勃勃地煮了,可味道完全不对。

我的心理预期落了空,不爽地嘀咕:“太难吃了!不应该是这个味的!”接着,我索性变身怨妇机关枪,新仇旧恨一起报:自从姥姥和姥爷不在了,我再也没吃过正宗的红枣粽子,没见过有机糖葫芦,更没啃过满嘴流油的大猪骨头棒子,没蘸过迎风香十里的黄豆大酱,没穿过真正保暖的针脚细密的棉衣棉裤。这就像伯牙绝弦,我姥走了,就再没有真的好吃又干净又能应节气的东西了。你看这个速冻肉粽,这么难吃,也好意思叫肉粽?我姥没的那个夏天,我拍着胸脯跟她说肉粽有多好吃,她不信,我说下次我回来给您带啊!你说这个肉粽这么难吃,真是……真是辜负了我姥说的如果好吃就……

男人听得不耐烦,正想回几句嘴,却见我已伏在饭桌上哇哇大哭起来。

浆水面

文/李林寒

现在想想,在夏日里,能吃上一碗漂着辣子油和韭菜花的炝锅浆水面,实在是美事。

面,当然得是手擀面,薄厚均匀,软硬刚好。面可切成韭叶面、裤带面或菱角面。要是切成韭叶面,得吸溜着吃,切成裤带面,得吃出动静,切成菱角面,得小口咂摸着吃。

酸菜浆水,不分家。一大缸酸菜,须有酸菜有浆水,才有滋味,才圆满。酸菜大多用青绿的包菜(甘蓝)或者芹菜来腌制,母亲有时还会放些野苦苣,等腌好竟有特别的清香味儿。

辣子油和韭菜花是吃浆水面上好的佐料,红绿搭配,十分诱人。自家的辣子面,盛上半碗,撒上些蒜末食盐,烧好油,一浇,刺啦一声,香辣味就扑出来了。而韭菜择好洗好,切丁,放碗里,撒上些食盐,同样烧油,浇上,油泼韭菜的奇香也就出来了。做这两样,烧油的火候很重要,你就瞧油在锅里被烧得团团转,生了烟火气,即可。火候过大,滋味就变了。

同类推荐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四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四辑

    本书旨在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热情地赞扬真善关,深恶痛绝地讽刺揭露伪恶丑,意在使每一位读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寓言的真谛;而且每篇结束都有相应的寓意点拔,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如果没有归途

    如果没有归途

    阿鹏叔将自己的生活、旅途、主张,通过梦境、恰好、素昧、如面着四个部分娓娓道来。他说,人生总有新的命题,出现在你顺流而下或逆风而行的时候,像是不可拒绝的任务,接受、执行、毫无余地,不等人回神。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外企到私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国企铁路工人到有声杂志创办者,他习惯于为自己贴上一个个标签,再逐一撕下;他自觉自己是个拧种,但从不后悔。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程。如果没有归途,我们是否终将后会无期?
热门推荐
  • 重生怜女金命

    重生怜女金命

    原本以为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小命,可谁成想竟然在另外一个女孩身上重生,虽然她什么都不会,但是她却拥有最可贵的亲情,随着命运齿轮的转动,她变的耀眼,拥有最贴心的爱人,终究成为珠宝设计师中最闪亮的星星。
  • 九域风云志

    九域风云志

    神州九域,万物共生,浩瀚天地,生生不息。无人知晓九域从何而来,也不知将往何处而去,这世间的事总有说不清的理,总有道不明的迷。传说这片大地上的万物皆出自混沌之气,但时过境迁,这数万年演化下来,万物之间已然泾渭分明,其行其言其思皆已大为不同。世间总有阴阳交替,对于这片大地上的生灵来说,相互之间的争斗总是无可避免,铁与血的斗争、英雄的史诗颂歌从来不曾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断绝。当然,所谓的英雄或许是嗜血的魔头,而遭受唾弃的罪恶或许是不卑的象征。如梦如幻般的神州,总有吸引你的地方。一位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孤寂中,感叹万物沉浮;寂寥中,看淡世间幽事;无言中,走向金戈铁马!
  • 子食故事

    子食故事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人的一生仿若花开花落,来去匆匆。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苦痴痴念念,纠缠不清,甚至有些逝者化鬼依然。善哉,劝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透视仙医在都市

    透视仙医在都市

    王者归来!纵横都市!
  • MC:零维度空间

    MC:零维度空间

    知道Minecraft是从何而来的吗?知道notch为什么要创造这个游戏吗?末路之地从何而来?红龙又是谁?Minecraft游戏难道就是notch的记忆吗?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发现那个秘密吧······你好,我叫白冰尘······
  • 修真实记

    修真实记

    弱肉强食的修真世界;独树一帜的修炼体系;千奇百怪的灵器法宝;玄妙无比的功法秘术;晦涩难懂的符箓阵法;闻所未闻的妖兽精怪;……一次巧合之下的相遇,出生平凡的他踏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修真世界,在这里人心难测,强者为尊。走向巅峰不过是触不可及的幻想,如何活下去才是亟待面对的事情……
  •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醉瑶江湖缘

    醉瑶江湖缘

    醉瑶江湖缘,讲述他和她的故事。她,二十四世纪古武传人,金牌杀手,一次意外穿越使她变成了他。本以为不会再与她相见,却没想到……
  • 王道学院

    王道学院

    万年的古城,万年的学院,是什么使它没落,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所异能学院。有那么一群人,有那么一些事。一个暴力的巨人,一个梦中的天使,一个重力的王者,一个平凡的小道士,一只阴魂不散的狐狸,雷的掌控者?黑暗的主人?一位孩童魔样的校长。这是一个7+1+1的故事,请注意,天才的右边,就是疯子!
  • 彼岸没有你

    彼岸没有你

    “她结婚了,新郎不是他!”如今,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速食时代,有几人还记得当年的初心?又有几人还为对方保留着那颗盟誓初心?我们都迷失了,却毫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