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平帝时,王莽通过玩弄权术,掌握了朝政大权。当时的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汉平帝,以便使自己成为权倾朝野的皇亲国戚。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立女为后的圈套。
于是,他先建议太后为汉平帝立皇后,这正中太后下怀,太后立即应允。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相把自己的女儿选报上来。王莽又对太后说,自己无功无德,女儿也才貌平常,所以就不要让他的女儿参选了。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为王莽的至诚所感动,答应了王莽的请求。
王莽的谦逊行为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同情。王莽的亲信、属下趁机依照王莽的意思纷纷上奏说,王莽德高望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选立皇后之事,不应将他的女儿排除在外。太后本来就认为自己的做法有失公允,再加上这帮人的撺掇,便动了心。就连太后也觉得王莽之女很特别,最后决定将王莽之女迎进皇宫,册封为皇后。
反过来讲,如果王莽直接就举荐自己的女儿做皇后,不仅会遭到拒绝,而且还有可能会被认为居心不良。那样的话,别说得势了,不被降罪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他设计圈套,等太后主动有了册封他女儿为皇后的意思之后,再命亲信们煽风点火,趁势出击,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东晋时期,皇帝司马绍十分信任有胆有识、博学多才的温峤,并让他参与朝廷机密大事。
当时掌握朝中军事大权的将军叫王敦,正企图谋反。他见温峤有才,便请求皇上把他调去给自己当左司马。温峤意识到王敦的谋反倾向,并对其进行劝说,但王敦根本不听。温峤见王敦反心已决,于是不再劝阻,反而帮助他出谋划策,这使王敦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常把一些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
王敦的心腹干将钱凤足智多谋,而且疑心很重,温峤怕生出是非,常常想办法拉拢他。在取得了王敦主仆二人的信任后,温峤借机回到了都城,将王敦的大逆不道告知了皇上。司马绍便命温峤带兵去剿灭王敦。公元334年,温峤率军打败了王敦叛军,王、钱二人均死于乱军之中。
温峤对王敦先是好言相劝,王敦实在不听,他就顺其自然,而且还帮助王敦出谋划策,反过来协助温峤造反,然后伺机脱身,最后终于消灭了王敦叛军。整个过程无不体现出温峤的大智大勇,手段真是深不可测。
公元前700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
楚国一位大夫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向他问诱敌之法。他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这位大夫说:“大王放心,绞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
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山,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柴出现时,突然袭击,果然夺得不少柴草。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第六天,绞国士兵像前几天一样去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了,吓得没命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但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欲擒故纵,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它不屑一顾。世间之物,苦苦寻觅时不见踪影,不经意问却奔涌而至,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世间之物,其行止如影子,你追逐它们,它们就奔逃;你逃离它们,它们就穷追不放。不屑一顾则是最精明的策略。有这么一句箴言:千万不要用笔来自卫,因为下笔就会留下痕迹。这样不仅没有惩罚的效果,而且白白让对手扬名。那些卑鄙下流的小人本来就没有建功扬名的能力,却十分狡猾地与伟人作对,借此坐享大名。如果杰出的人物不加以理会的话,许多人本来会湮灭无名。漠视是最好的报复:把他们埋葬在虚妄的土壤里。那些厚颜轻妄之徒企图火烧当代与历史传颂的奇人伟事来成就自己的不朽。对付流言飞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置之不理。你愤怒驳斥反遭祸害,反唇相讥则会白白自贬身价。如果有人想和你媲美,应该感到高兴,尽管他们的言辞可能使完美蒙上一层阴影,但无论如何无法将它涂黑。
欲擒故纵,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它不屑一顾。世间之物,苦苦寻觅时不见踪影。不经意间却奔涌而至,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世间之物,其行止如影子,你追逐它们,它们就奔逃;你逃离它们,它们就穷追不放。不屑一顾则是最精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