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经常处于混战状态。当时袁氏兄弟割据河北,辽东太守公孙康,偏安一隅。公孙康明白,一旦中原混战结束,袁绍就会转而北向,吞并辽东,因此他对袁氏久存戒心。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曹操从容地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袁熙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康,公孙康出于对当时局势的考虑,留下了袁氏兄弟。公元207年,曹操攻下了乌桓,有人劝说曹操进攻辽东,灭掉袁氏兄弟,曹操却自信地认为公孙康一定会把二袁的人头送来,于是并没有攻打辽东。当时,公孙康正担心曹操会以袁氏兄弟落脚辽东为借口而兴师讨伐,想不到曹操并无此意,于是他马上想到除掉二袁,一则去除心头大患,二则可以讨好曹操。果然不出几天,公孙康便呈上了二袁的首级。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消灭了二袁,安定了辽东。
为什么曹操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件大事呢?主要是因为他巧妙利用了二袁与公孙康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拿定了主意,“以静待哗”。如果他轻易进攻辽东,公孙康与二袁势必合力抵抗,而久战疲惫,必将成为强弩之末,胜败难料。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是我们常说的战略战术。不仅在军事,在政治上它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川益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派能人去镇守。张方平曾奉朝廷之命调任益州太守。正准备起程上任时,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依部川的首领四处散播谣言,说壮族首领依智高在南诏正蓄积粮草,大队人马马上就要来侵犯四川。益州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朝廷接到益州的急报,火速派兵前去支援。与此同时,朝廷又命令张方平尽快赴任,主持四川地区防御事务。张方平接到命令后,便连夜赶往四川。途中,他仔细打探消息,又经过几日仔细思考,总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众侍从忙问原因。张方平说:“南诏离四川有两干余里,道路艰险,自古飞鸟难逾。并且南诏各族之间语言不通,又没有隶属关系,难以统一指挥。如此看来,定是有人在散布谣言。”侍从们都认同此理。
在考虑妥当后,张方平遣回了援军。进入四川境内后,他又发出命令告诉四川的少数民族:“如果南诏的依智高来犯,我定会派兵抵制的。只要是良民,朝廷都会给予保护。但若要胡说八道、乱造谣言,不论是谁,一律杀头!”接着,张方平把正在修筑城墙的士兵们全部遣回,然后秘密派人去邛部的少数民族里找一个能说汉话的人。恰好当地正逢上元节,张方平下令益州城四门大开,通宵不闭,任人自由进出,观看彩灯,不受任何盘查。百姓们见此情景渐渐没有了当初的恐惧,安下心来,四川重又安定下来。不久,派到邛部少数民族的人找到了一个懂汉语的良民。张方平向其问明原因,果然是有人故意制造混乱。于是下令将最先散播谣言的人处斩。至此,益州之乱得到圆满解决。
张方平在听到那个坏消息后,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委,并遣回援军,大开城门,最终稳定了民心,平息了混乱局势。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两、济南、淄川共7个诸侯王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正月,吴王刘濞、楚王刘戌联兵向西进攻。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廷的梁国,包围了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重创梁军,并于崤函间(今陕西潼关至河南灵宝一带)设下伏兵,阻止汉军东出,形势危急。景帝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兵30万平叛。
周亚夫率军行至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采纳赵涉建议,改变行军路线,避开崤函间吴楚伏兵,绕道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两北)进军洛阳,然后派兵回头从后侧袭击吴楚联军设于崤函间的伏兵。继而移军荥阳(今河南荥阳县),再从荥阳出发,从北侧越过正被吴楚重兵围困的睢阳,袭占了敌军后方重镇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之后,又出奇兵长途奔袭淮泗口(今江苏淮阴县西),切断吴楚联军的水上粮道。梁王因睢阳吃紧,多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始终屯军昌邑不动。梁王上诉到景帝那里,景帝遣人转告周亚夫,周亚夫仍不发兵。此时,数十万吴楚联军久攻睢阳不下,粮道被断,又不得西过,处境被动,其出兵时的勇猛之势便大为削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转而进攻昌邑,企图与汉军主力决战。
然而周亚夫仍然坚守不出。吴楚军采用声东击西计对昌邑城实施强攻,又被汉追击在城西北角打得大败。2月,叛军粮尽,士卒饥疲,气丧志颓,被迫退兵。周亚夫遣精兵乘机大破叛军。楚王刘戍自杀,吴王刘濞仅收得残兵数干乘夜逃脱,后窜至东越被诛。
周亚夫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未经大的强攻苦战,以很少的代价,便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吴楚7国之乱。其奥秘何在?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的“以静制动”。他绕开崤函伏兵,置危城睢阳而不救,吴楚兵临昌邑而不战,这就避开了强敌的锋芒;他首歼崤函伏兵,以奇兵断敌粮道,又坚壁昌邑,避免决战,养精蓄锐,拖疲叛军,这就大大加强了自己,削减了敌人的气势,然后乘机反攻,大获全胜。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做事一定不要急躁冒进,要稳住阵脚。因为急躁冒进往往会导致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而运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策略,能更有效地观察和把握对方的动向,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在人际交往中,灵活地运用这一点,可以使事情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那些明察秋毫的才智之士往往能静观细察,掌握局势。他们总能在紧要关头沉着冷静,认真思考,不冲动行事,而是静观其变。最终,事情总是朝着他们所预想的结果发展。
急躁冒进往往会导致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而运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策略,能更有效地观察和把握对方的动向,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