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德国。如果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国。
他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的清醒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为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难道是有别的企图?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这时他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为什么当初俾斯麦赞成和平,而后来却主张战争呢?因为他意识到普鲁士的军力赶不上其他欧洲列强的实力,并不适合发动战争。如果战争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他渴望权力,对策就是持和自己意愿相反的主张,发表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言论,瞒骗众人。正是因为俾斯麦这席谈话,软弱的国王才任命他为大臣,他才得以迅速爬升为首相。一旦他获得了权力,就用武力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政治家之一,他善于权谋。在主张和平这件事上,没有人怀疑他的居心,如果他宣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就不会有日后德国的统一。
利用言不由衷放出误导的讯息,从而成功地隐瞒了自己真实的目的,得到了自己希望的一切。这就是掩藏真实意图产生的巨大威力。
袒露之心犹如一封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而潜藏隐秘的城府,无论巨大的还是微小的沟壑均可在其中沉淀深藏。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能够保持缄默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谨慎行事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节制,要做的事不要讲出来,讲出来的事不要照做。
许多人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面前,把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全盘托出。他们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认为谈论个人感受与未来计划是自然而轻松的事,因而控制不了自己。其次,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展现自己的美好本质,其实这并没有错,但是要考虑到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诚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一把钝器,只能让你受尽折磨,你的诚实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冒犯。
若想获得人们的好感和敬重,就需要注意你的言辞,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意图,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讲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揭露别人的真相。
隐藏自己的意图,能让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主动权。人性中有一项简单的事实——人类的第一直觉永远来自外表。表象常常被人们当成事实,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表象比事实更重要。
表面上支持一项违背个人意愿的主张会让对手理不清头绪,因而在算计中犯错。这是一种声东击西的有效策略。
运用这套策略要讲究方法,不要闭紧嘴巴隐藏你的意图,这样就会显得鬼鬼祟祟,让人心生怀疑。相反,你还要不断谈论自己的渴望和目标——当然不是真正的目标,如此一来,不但显得友善、开放和信任别人,也隐瞒了意图,从而让对手疲于奔命,做无用功。
如果你的社会地位让你无法为自己的行为穿上一层密不透风的神秘外衣,那么至少也应该学会不要那么清澈见底,还要不时露一手,而且你的行为方式要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么一来周围的入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并开始关注你。
如果你发现在某些场合自己落入陷阱受到围困,或是只有防守之势,试试用一项别人无法轻易理解或捉摸的行动来摆脱困境。
战略要简单,方式要复杂,行事要有多种不同的诠释。然而不要只是令人捉摸不定,要让你的行动没有单一的解释。这将会让你的对手茫然不知所措,产生错误的判断。吐露真言需要极高的技巧,运用得好,可以成就你的一生美名,反之,有可能毁掉所有的计划。
袒露之心犹如一封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要有潜藏隐秘的城府,巨大的空间和微小的沟壑均可让重要的事沉淀深藏。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能够保持缄默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