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浩天撒过泼,打过滚,更加凶残地暗害过裴元基,都没能使外祖父改变主意,最后不得不跟裴俊贤和裴运祥一道,走进了学堂。不过,他可不会轻易就范,不仅不会认真读书,还跟裴元基讨价还价,要利用不上学的时间继续到兵工厂去造枪造炮。
孩子们都能进入学堂读书,裴元基感到很欣慰。主要目标已经达成,闲暇时间造枪造炮,培养一点个人的爱好,说不定长大之后,都能走上制造军械之路。裴元基自然不会拒绝。
忽一日,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一直交恶不断,段祺瑞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向徐州的张勋发出了请求派兵进入北京的信函。张勋于这年夏天率领辫子军从徐州北上,进入北京,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拥护宣统复辟。
“宣统又当皇帝了?”裴元基显得十分震惊。他虽说不关心政治,更不关心谁当总统,但是,再一次出现了皇帝,怎能叫他释怀!
“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啦?辛亥革命到底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让罪恶源源不绝地往外冒,还是一场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欧阳锦亮巴巴地跑到裴府,牢骚满腹。
欧阳锦华已经赌错了一把,再也不敢随意挪动脚步,生怕一脚踏空,自己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也跑来找大舅子,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该怎么办呢?”裴元基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反问一句。
裴元基一时心乱如麻,真的搞不清楚该怎么办。他原以为革命之后,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却国家连年战争不休。是向列强派驻中国的侵略军宣战还能让人看到国家全面复兴的希望,然而,发动战争的人却是为了争权夺利!他们怎么没有孙中山先生一样的胸怀,为了国家,不计个人名利呢?
“我真的期盼着一个明朗的天空,期盼着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这些制造武器装备的人能够潜心研究武器装备啊。”欧阳锦华感慨地说道。
“孙中山,只有孙中山先生才能给我们一个明朗的天空。”裴元基突然说。
“可是,孙中山先生每一次出马,虽说都能力挽狂澜,却坐不稳江山,怎么能给我们一个明朗的天空啊。”欧阳锦亮说道。
“纷纷乱世,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才是国家复兴的希望啊。”裴元基说:“不出两天,孙中山先生必然会有所行动。我们要一道追随孙中山先生,帮助他打牢坐稳江山的基础。”
“我们可以像当年追随张之洞一样追随孙中山先生。可是,孙中山先生自己尚且不能有一个安定的地方,我们怎么去追随他啊。”欧阳锦华说道。
“稳坐兵工厂,等待机会,把整儿兵工厂全部送给孙中山先生。”裴元基脑海深处划过了一道闪电,说道。
裴俊贤深受父亲的影响,一听说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马上对伯伯说道:“我也要去北京,打响把洪宪皇帝再一次赶下台的第一枪,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大英雄大豪杰。”
侄子有远大的胸怀,裴元基欣喜不已。但是,弟弟的变化犹如一道魔魇,在裴元基心里挥之不去。
裴元基说道:“你有远大的志向,伯伯很欣赏。但是,做一件正确的事很容易,一生都做正确的事就很难了。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应该先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并具有为实现理想而不惜牺牲的奋斗精神。偶然做成了一两件事,决不是大英雄大豪杰,至多只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我父亲不能算大英雄大豪杰吗?”
“他不是。”
“谁是大英雄大豪杰?”
“现在的天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中山先生。”
“我要做孙中山先生一样的大英雄大豪杰。伯伯,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大英雄大豪杰?”
“首先,你得分清是非,知道哪一些事情可以做,哪一些事情不能做;其次,你得一直做下去,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有勇气和毅力战胜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又不能做呢?”裴俊贤扑闪了两个眼睛,又问。
裴元基越来越高兴了,说道:“只要是救国救民的事情,都能做。为什么只有孙中山先生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因为他有救国救民的胸怀,他视权力和地位为粪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中华民族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他是一个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人。”
侄儿是不是明白,裴元基觉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侄儿灌输这样的思想。他不仅一再拿孙中山拿黄兴等等革命志士作例子,向裴俊贤说明这一点,也用袁世凯开始逼迫宣统皇帝退位,后来自己却想当皇帝的事情教育侄儿,志向要坚持下去,就要抵得过任何诱惑。
事情正如裴元基所料,孙中山先生果然是第一个作出反应的人。孙中山先生的《讨逆宣言》一经发出,段祺瑞立即响应,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的复辟梦仅仅做了一十二天就破灭了。
事情到此为止了吗?不,孙中山先生依旧无法操控国家的局势,引狼入室的段祺瑞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个国家不知道还会在什么时候爆发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欧阳锦亮说道。
“孙中山先生好像永远也控制不了局势,我们真要稳坐兵工厂,等待机会,把整儿兵工厂全部送给他吗?”欧阳锦华不得不为兵工厂的前途考虑。
“是的。”裴元基简单地回答。
“可是,执政的人会不停地要从兵工厂索取武器装备,我们怎么能为孙中山先生守得住呢?”
“暂时只生产已经定型的成熟武器装备。潜心研制新式武器,找到改进已经制造出来的武器技术性能的办法,却不公布,不制造,不改进,作为技术积累,留待孙中山先生需要的时候,我们才把它抛出来。”
张勋复辟的闹剧演完了,中华民国重新恢复了。但是,由段祺瑞把持权柄的中华民国,已经完全背离了临时约法的精神。
孙中山十分震怒,一面谴责北洋政府,一面誓言护法。秋天,赞成孙中山护法主张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护法运动正式开始。
护法需要武器,需要制造武器的人帮助护法军解决装备上的问题。裴元基得知消息,心里马上燃起了一团烈火,觉得率整个兵工厂投奔孙中山的机会来了,马上对欧阳锦华说道:“你在兵工厂负责生产改进型重机枪,我去一趟广州,跟孙中山先生接洽投奔他的事情。”
“整个兵工厂都去投奔孙中山先生吗?”
“是的。”
“广州跟武汉相隔遥远,关山重重,你单独一个人去投奔他,或许还行,要把整个兵工厂都带过去,恐怕很困难。”
这一段时间,欧阳锦华好好地回顾了一下自从湖北枪炮厂建成投产以来的经过,虽说兵工厂经历了无数的风雨,遇到过不少的麻烦,但是,最后总能逢凶化吉,平安度过,他的心里不由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想道:不论谁当总统,不论谁执政,也不论国家实行什么体制,跟一个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做得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那就是号召力,那就是本钱。何苦要为一个仅仅只是耍嘴皮功夫的人卖命呢?
裴元基很警觉地望着妹夫,问道:“你是不是又动摇了?”
“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跟大舅子融洽相处了一段时间,欧阳锦华一下子放不开情面,掩饰道。
“心中有理想,纵使前路漫漫,艰难甚多,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裴元基顿了一顿,继续说:“再说,你我是谁呀?在率领兵工厂去投奔孙中山先生之前,岂有不把一切事情都考虑周全的道理?”
“我还是觉得这个事很玄。”
“你确实动摇了。”
“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我只好认了。但是,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你我的家庭。请你好好想一想,你家成什么样子了?宁儿疯了。她怎么疯的呀?还不是因为你今天拥护孙中山,明天反对袁世凯,好像全国就你一个人是清醒的!我就跟你不一样。我不参与政治,只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谁当皇帝,谁当总统,是不是把国会抛弃在一边,都不关我的事。袁世凯当总统,我听他,袁世凯当皇帝,我也听他,我就是造武器的,吃这碗饭就干这件事。袁世凯倒了,我还在造武器。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折腾来折腾去,会连累一家人跟着受罪;不折腾,就有塌实日子过。”
枉你在德意志帝国高喊过拥护科学拥护民主,枉你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比自己还要先拥护革命党人的主张,却说出这种不要脸的话来。裴元基很想大声对妹夫喊叫道。可是,他不能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冷冷地注视着欧阳锦华,说道:“既然如此,你我道不同,不相与谋。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
“我不是干涉你,而是在劝说你。”欧阳锦华既然已经跟裴元基撕破了脸皮,就只有继续向前冲,振振有辞地说:“除了我,没人会劝你。我已经想清楚了,希望你也想清楚。人家西方国家崇尚科学,人家西方国家崇尚民主,人家西方国家发展成非常先进的国家,那是人家的事,跟我们的国情大不一样。宣统不是被赶下台了吗?孙中山不是也当过临时大总统吗?最后还是让袁世凯替代了。袁世凯死了,黎元洪也好,段祺瑞也好,都是在为他们自己捞取权力和地位,何曾想到过要科学要民主呢?这就是中国人的秉性,谁上台都一样。我们不必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理想,太把孙中山的话当真了。他是妙手空空,他是空口说白话,是在用嘴巴鼓动别人去赴汤蹈火。他成不了事,永远也成不了事。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就不必节外生枝,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他的身上。”
裴元基终于没能成行。倒不是欧阳锦华的话打动了他,而是他得到了可靠消息:由于南方军政府的各路军阀心怀鬼胎,不听调遣,孙中山无法舒展抱负,只有发出一声“所有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的感叹,愤然辞去大元帅职务,带着他的追随者去了上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