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段时间组织实施的考核情况看,江山市以“中国幸福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在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后,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具体主要体现在六个同步:
(一)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步跟进
农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致富。201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畅47亿元,同比增加27畅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45元,同比增长12畅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新增6447户,新增比例为21畅18%。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在峡口、凤林两镇规划建设了3畅2万亩的现代农业综合区,2010年7月份列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成功引进8家企业入园发展现代农业。在张村、塘源口等乡镇规划创建2畅1万亩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其建设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编制了《江山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年年内完成了峡口镇、凤林镇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畅05万亩。全市新增垦造耕地4316亩,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2万亩,标准化建设改造鱼塘面积1295亩。成功创建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6个。二是特色农业稳步壮大。积极克服多雨多病虫害等严峻的生产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发展。全市粮油、食用菌、蜂业、畜禽、果菜、茶叶等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总产值44畅99亿元,同比增7畅84%。积极开展农产品推介营销,2010年共组织48家企业、16类500多个农产品参加各级各地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农交会;深化“农超对接”,7家大型超市与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种植、养殖大户签订订单金额达6畅51亿元,全年助农销售农产品同比增长31%以上。积极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引导农业主体对接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产业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宣传蜜蜂文化为主的福赐德蜜蜂大观园被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认定为首批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峡口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山里河马场农业观光园等接待观光游客一万多人次。三是二、三产业提质扩面。广泛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对接、“流动超市”、洽谈对接会、技能培训、技能“大比武“等项目推进活动,充分挖掘网络市场和经纪人协会的作用,加快推进全市来料加工业“扩面、转型、提质”发展。来料加工业实现从无组织向组织化转变,从家庭小作坊向工厂化转变,从家门口向走出去转变的跨越式发展做法,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的批示。全市从事来料加工人数6畅3万人,年发放加工费2畅61亿元。依托江郎山世界遗产地的带动作用和“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成果,积极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娱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目前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28个,农家乐经营户162户,2010年接待游客量105畅33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579畅26万元,同比分别增102%、198%,带动其他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四是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大力推进,结对帮扶、金融扶贫等工作认真开展,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不断加快。召开了“深化结对帮扶·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推进会,完善了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制度,全市172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部安排部门单位结对。2010年共实施帮扶项目146个,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面积14450多亩。清湖镇清泉村等5个村被列入2010年度国家级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468户低收入农户及7个扶贫龙头企业向农村合作银行贷款,贷款金额达1165畅35万元,贴息20畅13万元。重点突出了房屋拆除、整体搬迁、户口迁移、建房报批等工作程序,有序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全年共安置下山搬迁农户885户、3111人,拆除老屋1252户。加快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341期、16516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83期、3667人,“两创”培训67期、3377人。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组织100多名种植、养殖大户、经营业主赴浙江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参加高级研修班,切实提升农民创业带动能力。成立全省首个复退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就业率达100%,得到副省长陈加元的批示。全面开展“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工作,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264个,推荐就业1500人次,实现就业1300人。在6月召开的全省“基层平台建设暨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会议上,江山市作了工作经验介绍。
(二)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步提高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以“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得到发展,建成乡镇社区服务中心7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52个。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社区范围内的党建、民政、计生、综治、卫生等事务全部纳入“一站式”服务大厅办理,实行“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总结”制度,完善代办流程,落实代办承诺,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咨询,各类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凤林镇社区民生365服务站被评为衢州市十大行政服务创新项目。二是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低收入农户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杂费免除率达到100%,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性质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学生住宿费免除率达100%。全面推进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等培训,2010年对1116名农村成人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对518名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的1000名和500名的培训任务。三是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以创建省级规范化中心为契机,推进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贺村镇、双塔、虎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度全市参保45畅7万人,参保率达95畅5%。四是社会保障救助水平稳步提升。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60周岁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在2010年9月召开的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会上,江山市作了经验介绍,并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县。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为9319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74畅4万元,平均救助水平达低保标准的60畅62%,发放春节慰问金101畅2万元,物价补贴164畅2万元。全市1368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1271人,集中供养率达92畅9%,医疗救助金按人均8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启动国有农村环保供养服务机构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3185张,达到上年度老年人口的3畅4%。认真实施残疾人托(安)养工程,309名重度残疾人实行托(安)养,建立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1家,为289名残疾人实施康复工程,残疾人信访工作得到陈加元副省长的肯定和批示。
(三)农村乡土文化和农民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
江山市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入,不断强化“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文明内涵支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综合素质。一是文化活动平台丰富多样。不断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新创建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送文艺演出到农村215次,送电影到农村4047场,送书下乡21228册,为29个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以市图书馆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乡镇、村三级网络体系。全市已经在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立了345个基层服务点,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普及率达100%。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电视2万多户。自办对农栏目8档,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优秀奖,江山电视台《三农前沿》栏目被抽查的节目获得衢州地区唯一的优秀奖,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获得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金牛奖”,是衢州市唯一的当选者。创造性开办“江山大讲堂”、“市民讲坛”、“幸福乡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教育平台,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市乡土能人向农民群众传授现代文明知识,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二是特色文化得到彰显。整合各方资源和文化力量,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创新,积极借助音乐这种“人类第二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江山市被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授予“中国村歌发祥地”荣誉称号,《碗窑美》荣获第二届“中国村歌十大金曲”。从倡导先进文化、培植民间艺术、适应大众需求、形成自身特色出发,加强农村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将一批有价值的民俗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加快清漾、和睦等特色文化村后续项目、廿八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大陈古村落保护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先后开展了南坞“三月三”文化活动、“激情新农村·幸福新农民”中国幸福乡村文艺晚会、虎山街道第四届“睦邻文化节”、第二届礼贤古城文化节、第三届峡里风文化节、大桥镇“三山边界民俗文化节”等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活动,为全市农民送上了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各村积极开展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农民运动会、文化节、排舞比赛等活动186场。三是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深入。被列为全省6个文明县域测评体系试点县(市)之一,建成省、衢州市级以上文明村25个,其中省级以上文明村6个,衢州市级以上文明村比重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畅5%。率先在全省制订春泥示范县(市、区)测评体系,深入推进“春泥活动”,全市208个实施村全部建立春泥讲堂、春泥乐园、春泥书屋,全年共开展春泥活动2000多次,受益未成年人44000多人。2010年6月3日,江山市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幸福家庭等基础性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青年等“四好”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计划,大力推进生育文化园建设,完成峡口镇峡南村、凤林镇株树村、清湖镇浮桥头村等3个生育文化园建设。
(四)农民生活环境和生产基础条件的同步改善
一是村庄环境质量有效提升。通过加强培训、现场督察、注重特色、加大投入等方式,扎实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促进村庄环境质量提升。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200万元,54个待整治建设村全部完成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五大整治建设任务。新增硬化村内道路115畅24公里,配备垃圾箱1344个,垃圾集中收集房264座,垃圾车180辆,完成污水治理7198户,新增完成卫生厕所改造农户8753户,拆除简易厕所、露天粪坑1429个,栽种各类绿化苗木43万余株。“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被评为省级优胜单位。二是农村住房改造全面推进。在2009年试点开展该项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在全市面上推开。在农房改造过程中,注重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大胆探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新机制、新方式,建立村级集体土地收储制度、开展跨镇(村)建房试点,促进了农房改造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共完成农村住房改造5012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险房改造2000户,拆除旧屋6208户,面积60畅68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1526畅89亩。三是洁化、绿化运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农村洁化运动,全市80个村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100%。创新并不断完善“市查乡镇、乡镇查村、村查组、组查户”的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查制度,该项联查制度已在衢州市全市推广。全面完成“811”项目建设,投资881万元完成了31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完成了省下达的乡镇兽医站、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礼贤生猪专业合作社、安山小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312”城乡绿化运动,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的表扬和肯定,在2010年3月10日召开的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上,江山市作了典型发言。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山塘除险加固17座,完成河道整治里程59畅07公里。切实加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被评为省级河道保洁管理先进单位。通过以城市管网延伸集中式供水为主,独立式供水为辅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新增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人数4畅78万人,全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2畅6万人。充分发挥交通服务发展职能,投资1685万元,新浇筑混凝土路面32畅6公里;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7畅05%,城乡客运一体化率100%。创新公路养护机制,建立健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养”的分组管理体制和乡管村养、企业领养、公司化管养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养管模式,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管养的实效性。江山市农村公路养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副省长王建满的肯定和批示,并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市)。
(五)干部工作作风和和谐发展环境的同步优化
一是基层综治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扎实推进“平安幸福连万家”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综治网络规范化建设工作,强化综治维稳的基层基础。全市21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12个社区、295个行政村均已建立了综治室,基本实现综治网络在基层的全覆盖。各行政村都建立了平安促进会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平安促进员队伍,在维稳、信息上报、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全年全市未发生一起恶性上访、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二是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重点的“三民工程”建设。在全市乡镇街道广泛建立民生365服务站,受理政策咨询、困难求助、家政服务和建议投诉等四大类服务项目,构建了服务项目多元化、服务方式便捷化、服务办理高效性、服务对象全覆盖的社区服务体系,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年共解答群众政策咨询4110余次,上门核查群众诉求2667次,群众投诉328次,民生365服务站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在江山市凤林镇试点的“三民工程”工作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等的批示。在总结上余镇试点经验基础上,“党员首议制”在全市进行推广,促进了重大村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内容。以乡镇干部重心下移五项制度、重大村务公决五步法、发展党员全程票决、村民约谈等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三是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夯实。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基础工作“双争先”导向,不断健全部门联村共建“中国幸福乡村”、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各类长效机制;继续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向市委、村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述职考评制度,建立村民小组长向村两委工作述职考评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中争当“五个先锋”的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肯定和批示。全面加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等三支队伍建设,用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抓好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一评两选”后备人才工作机制在大桥镇试点成功后,在全市面上进行推广。通过“一评两选”工作机制,规范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程序,储备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进一步畅通了农村优秀人员入党渠道,为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
(六)短期量化目标与长效保障机制的同步突破
制定出台并认真执行落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行办法》、《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等10多个配套保障政策措施。编制了《江山市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了江山市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布局、开发思路、市场定位、长远目标,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编制完成了《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江山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江山市五大特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土地、金融等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流转服务机构,新增流转面积2畅87万亩,累计流转面积10畅6万亩,流转率达36畅28%,同比提高9畅8个百分点。扎实做好林权流转服务工作,新增林地流转面积7212亩。林权和农房抵押贷款稳步推进,全市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1畅78亿元,农房抵押贷款6302畅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