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5600000038

第38章 生死名利篇(5)

范仲淹负责全面的改革工作,他选派了一批精明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检查官吏善恶。如果按察使报告哪个官员不合格,经核查属实就毫不留情地免职,枢密副使富弼见范仲淹毫不留情地罢免了一个又一个官员,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您一笔勾掉很容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呀!”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贪官的名字愤慨地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贪官污吏被除名,很多有才能的官员被提拔上来,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暮气沉沉的北宋王朝开始有了起色。但是,这场改革直接触犯了封建腐朽势力,限制了大官僚的特权,因此这些人对范仲淹的新政恨之入骨,于是这伙人集结在一起攻击新政。

曾做过西北统帅的夏辣,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由于贪污横行被免职,他恼羞成怒,蓄意报复。他到处张扬,诬陷改革派阴谋另立皇帝。于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仁宗对这件事也产生了怀疑,同时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最后彻底失去了改革的信心。一年前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仁宗终于在守旧派的压力下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并将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都相继逐出朝廷。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昔日好友滕子京从岳州(今湖南岳阳)来信,请他为重新修缮的岳阳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被贬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好友的请求,于是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洗炼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同时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也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的思想和行动,赢得了后世人的敬仰。

后来范仲淹又辗转在青州、杭州为官。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享年64岁。他逝世的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为楷模,学习和效法他。直到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仍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感悟做人智慧

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处境之下,都能够保持自己高风亮节的品德,不为权势地位所诱惑或束缚,那么,这个人的精神,就可以永垂青史。

8.无名无位其乐最真

【原文】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释义】许多人都认为取得名誉和官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这些人却不明白没有名誉和官位,人生的乐趣是最真实不过的了;许多人都认为饥饿寒冷的滋味是人生最为痛苦难耐的事,而这些人却不知道,不愁衣食的达贵显贵对功名利禄的各种患得患失的欲望,才是一种最为痛苦的精神折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这句话可谓是他一生的写照。在没有辅佐刘备之前,他高卧隆中,每日也就是看书种田,日子过得怡然自得。做了刘备的首席谋士以后,联吴抗曹让曹操数十万大军在谈笑间灰飞烟灭;收服孟获,解决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进而帮助刘备与曹操、孙权周旋,最终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如果没有诸葛亮,很难想象蜀汉乃至刘备是个什么样子。诸葛亮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不为私利,一心为国,他事无大小都亲历亲为,为蜀汉的建立呕心沥血,惟独没有考虑过他自己,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古至今,淡泊名利的人还有很多,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个。陶渊明性情恬静,不爱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爱好读书,有很深的文字功底,每当看书有了心得体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

陶渊明家境贫寒,屋子空有四壁,连遮风蔽雨都成问题,身上粗布短衣,破烂不堪,经常缺吃少喝,他却安然自得,常写些文章自寻乐趣,以展示自己的志向,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

陶渊明第一次做官时,去了一个州做祭酒,可是他受不了官场的束缚,没几天,就自动离职回家了。不久,州里招募他做主簿,他觉得不自由,也就没有去。他只是自耕自种,供给自家生活。

第二次,他被委派做了个小县令,这属于那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官,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他很愉快地答应了。他吩咐属下在官府的田里全都种上秫稻,可是妻子却坚持种粳稻,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一半种秫稻,一半种粳稻。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上边派官员来视察,属下官员告诉他,应当整冠束带、衣帽整齐地去拜见。陶渊明于是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弯腰拜迎乡里小人。”于是辞职挂印而去。

陶渊明淡泊名利、法度自然的心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早已传为千古佳话,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更是自然恬适,成为众多淡泊名利者的生活写照。

克制自己得利之心,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因为有所弃才有所获。有了淡泊名利的心,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在事物的成败面前保持一种平和坦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才能不计较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凡尘中的功利、名誉所左右,让自己的人生回到自然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真正的充实和自由。

感悟做人智慧

《老子》十二章中曾这样写道:斑斓的色彩会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会阻碍人的听觉,美味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驰马打猎使人心中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诱惑人们去偷去抢。所以,高尚的人只求安饱而不逐声色,拒绝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

一些只知拼命攒积财富,身心都沉浸在追逐名利财富中的人,心灵会非常的空虚和不安,因为总是追逐这些外物的东西,就会丧失人的本性,从而使人的精神匮乏,所以,人们要本着“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的淡泊心志,才可以在人世间收放自如,也才能够获得心灵的真正平静,找到真正的快乐。

9.不希利禄不畏仕危

【原文】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释义】如果我不想要荣华富贵,怎么会担心别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如果我不想和别人一争高下,怎么会畏惧官场中潜伏的各种危机呢?

一次,孟子本来已经决定去见齐王,正打算出发,凑巧碰上齐王派人捎话,说是自己不能外出吹风,因为自己的感冒很严重,因此特意派人来请孟子到王宫里去见他。

孟子听了觉得很不高兴,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轻视,于是就对派来的人说:“真是很不幸,我也生病了,所以也不方便去见他。”

但是一到第二天,孟子便决定去东郭大夫家吊丧,他的学生公孙丑连忙拦住他说:“先生昨天故意托病不去见齐王,今天却去吊丧。齐王知道了会对你不满的。”

孟子说:“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是崭新的一天,谁说昨天生病今天就不能好了,既然我今天病好了,我就有权利做我想做的事情。”

孟子刚走,齐王便派人来探病,孟子的弟弟孟仲子怕齐王知道事情的真相,会怪罪于自己的哥哥,就应付差役说:“昨天他因为生病故而没有奉命去见大王,今天感觉病情已经好转,就去上朝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到了没有。”

齐王的人一走,孟仲子便派家丁去路上拦截孟子,让他赶紧去见齐王,不要直接回家。

孟子听后拂袖就走了,到朋友景丑家去过夜了。

景丑问孟子:“齐王召见你,你不去,这是不是太过分了,对他也太不恭敬了,况且这也有违礼法啊。”

孟子说:“哎,你这样说就错了,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是不能赶上,但他们拥有财富是他们的事,那不能阻挡我拥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根本是互不相干的事,即使我们的地位比他低也没有必要去趋奉他?天下公认的最宝贵的三件东西就是爵位、年龄、道德,齐王怎么能因为他高高在上的爵位便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没有必要去奉承他,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同他相交的,否则就是贬低我们自己,我既不为权又不为利,为什么一定要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见他呢?”

庄子历来鄙视富贵功名,在《庄子见惠施》中就有一个辛辣地嘲笑那些追名逐利者的故事:

惠施任梁惠王的宰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为宰相。”惠子听了惶惶不安,派人搜查庄子达三天三夜之久。

庄子去看惠子,对他说:“你知道南方有只名叫鹓鹞的鸟吗?鹓鹞从北海飞到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饮,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鼠,正好鹓鹞飞过,它害怕鹓鹞来争,仰头大喊一声,你难道也为相位来吓唬我吗?”

庄子以鸾凤一类的鸟自喻,以鹓鹞饮醴泉、栖梧桐来比喻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而世俗认为显赫的宰相地位,在庄子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只死掉的臭老鼠。

感悟做人智慧

自古就有“善泳者死于溺,玩火者必自焚”,“香饵之下必有死鱼”的说法。因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官场中,都充满陷阱和荆棘,因此如果不想掉入陷阱,踏到荆棘之中,那就不要把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看得过重。这样,就不会有投机钻营、阿谀奉承,而是无所畏惧,权势也就不再充满诱惑,而陷阱也不再是陷阱。

10.欲有尊卑贪无二致

【原文】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释义】看中道义节操的人,可以把千乘兵车的大国让给别人;而贪得无厌的人,一文钱也不会让与别人。如此看来,人的品德的确有天壤之别,然而,如果一个看中道义的人喜欢沽名钓誉,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喜爱钱财,这两者在行为上没有任何区别。一个帝王治理国家,和一个乞丐乞讨一日三餐,从地位来看,确有天地之别,然而,在皇帝冥思苦想国家大事和乞丐哀声乞讨时,他们的艰苦情形有什么差别呢?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是王莽的父亲王曼的异母姐姐,王曼共有七八个兄弟,都封了侯,只有他因为死得早没有封侯,所以王莽比起叔、伯家的孩子,从小就显得非常寒酸,因此,他少年就立下大志,一定要位极人臣。

于是,他发愤读书,勤学多问,生活上,他勤俭节约,而且不和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交往,专门与京城中饱读诗书的名人结交,他与这些人在一起时,表现得谦恭有礼、温文尔雅。所以,他在京城中名声很好。

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为了爬上高位,他想方设法讨好他做大司马的伯父王凤。在一次王凤生病期间,他精心伺候,请医把脉,煎药喂饭,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前,昼夜服侍,照顾得无微不至。王凤被其诚心所打动,在临死前,特地向皇太后交托好好照顾王莽,王莽因此而得到“射声校尉”之职。就这样,王莽达成了自己初步的愿望,但是他的目的还不仅仅于此,在王凤死后,王莽开始对他另外的几位叔、伯更加尊敬,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忠厚老实,勤劳俭朴。

终于,他的另一位伯父王商被他的表象所打动,心想王家能成大事的人也就只有王莽一个,其他的都是些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没有一个继承祖宗家业的,于是,他上书汉成帝,表示希望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给王莽,让他也封侯,朝中大臣对王商的提议都非常赞成,纷纷上书夸赞王莽德才兼备,应该重用,于是汉成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决定封王莽为新都侯,官职同时也升到光禄大夫。但是,他谦虚谨慎的行事作风仍然没有改变,他虽然官居高位,却不居高自傲,不蓄家财,将全部的钱财都用在资助名士上,表现出一副轻财重义的豪气。

王莽的哥哥死得早,所以他承担其供养嫂子和侄子的责任,王光在大学读书时,他提着酒肉去慰问王光的老师,还带了好多吃的送给王光的同学。由此,大学的先生和学生都对官居高位的王莽感激不尽,于是,他们争相宣传王莽礼贤下士的美德。

在王凤死后,朝中的大司马由王根继承,他也是王莽的一位叔父,在他病重时,多次上书请辞,王莽刚好抓住这个机会,得到王根的举荐,他出任了大司马一职。

王莽当上大司马后,对大司徒孔光非常尊敬,因为孔光是非常著名的儒者,他曾服侍过三个皇帝,连皇太后都非常尊敬他,而且国人都非常信任他,所以王莽不敢对他有半点怠慢,他任命孔光的女婿甄邯为奉车都尉加侍中衔。

同类推荐
  • 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得体说话、高效办事的书。说话办事有学问,有讲究,为了帮助读者尽快成为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本书从实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将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有效,使用率最高的口才技巧和处事方略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处事的本领;让读者懂得如何在说话办事时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说话、办事,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说话、办事的过程中度过一生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要充分依赖说话水平与办事能力。
  •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本书作者在查阅艾米尔·贝科特相关著作中的基础上,梳理了他的教育励志思想,将以往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梳理成99个忠告,通过99则精辟故事,将这些经典思想一一奉献给读者。
  • 做人哲学全知道

    做人哲学全知道

    两千多年前苟子就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做人,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世间的人与事,这样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接受,曲高和寡者终究会因不适应周围的环境而被淘汰出局。做人是大难事,也是一种高深的境界。从普通平凡到鹤立鸡群,从鹤立鸡群上升到超凡脱俗,这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人哲学全知道》对做人哲学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得出人生哲学最精辟的结论:做人就是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自己的心身关系、人与自然的天人关系、人与衬:会的人际关系。愿每一位读者看完《做人哲学全知道》后能够学习一些做人哲学,能够有所长进,在完美的人生道路上潇洒畅游。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沟通技巧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沟通技巧

    人人都要与人沟通,人人都要学会沟通。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沟通也是一种生活更趋完美的补充,良好的沟通让青年人开拓眼界,获取广博的知识精华,良好的沟通也可以让青年人,从他人那里获取智慧与力量。勇敢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你的生活更加美丽无暇,让你的人生更加璀璨辉煌。
  •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永远需要的核心员工?什么样的员工老板不会炒掉?怎样才能在失业的大潮中保留属于自己的饭碗?如何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获得升职与加薪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从从四个方面为职场人士剖析最新的工作理念,讲述了如何正确地做事、快乐地做事,打造高效的工作能力;强调了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老板、同事、下属和谐相处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成为一名让老板离不开的核心员工。
热门推荐
  • 南游释厄传

    南游释厄传

    本小说讲述唐朝时期有一书生柳毅落榜回家途中,义无反顾救出小龙女后来舍身保护三界安危其灵魂附在钟馗肉体在阴间效力被地藏法师赏识封为阴间九幽大圣一路南游降妖除魔保南方一带风平浪静
  • 玄天九变传

    玄天九变传

    玄天大陆,一个玄师的世界,一个被人唾弃的废材,被家族抛弃的人,见证他的觉醒,见证他走向世界的巅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逆阵乾坤

    逆阵乾坤

    这是一个三界分明却如洪荒般动荡的黑暗年代。这是一条以火与血铸就的不朽传奇之路。第四梦境的彼端,是一个用众神尸骨堆砌而起的永恒王座。谁将平步青云,屹立于不朽青天?谁又将陨落巅峰,成为别人脚下的一捧黄土?永夜的背后,点燃希望的烛火,需要莫大的勇气。踏上征尘,这一次,我要——主宰诸天万界!!
  • 九转神龙

    九转神龙

    德罗大陆,异兽纵横,龙族准龙王降临。“臭师傅,老子好不容易从死神哪找回一条命,还没享受生活,就被你给扔到这破地方,还让我功力尽失,封印我龙脉,不过,嘿嘿嘿……”新书出发,有不好的地方多包涵,可以在书评区写出来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圣裁序幕

    圣裁序幕

    光影间,血花绽放,当我露面时,世界欠你最后一眼。奔逃在大街小巷,跳跃于屋檐房顶,换着一张又一张的面孔,追逐着金币的气息。杀手?护卫?还是赏金猎人?不!不!不!我不应被狭隘的职业所束缚,确切说只要有人愿出金币,我必将如他所愿。这无关善恶、光暗、正与邪,只因我的人生信条如此,哪怕是恶魔也没关系哟!这就是我九七或莱特又或者挪亚,总之姓名都是细节,别太在意。——《刺客传记·九十七号自叙》
  • 易烊千玺唯我所属

    易烊千玺唯我所属

    细雨朦胧,少女身份解开,独自伤痛,一个男子偶然看到,家庭破碎,开学第一天,好友!?明星校草偶像,天哪,尴尬场面,爆笑故事,被误会,会如何?
  • 重生美好年代

    重生美好年代

    重生回到十一年前。改善家庭生活当然只是第一步,小网吧,连锁网吧,各种公司都在他的建议下开了起来。前世的青梅竹马,冰山般的校花,双面御姐,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和他纠缠不清,他又该做出什么抉择?感谢起点封面组提供的封面。
  • 第一偶像

    第一偶像

    我来,我见,我征服。在这崭新的泱泱中华,王博的目标是成为全民第一偶像!
  • 废物逆袭:邪王妃

    废物逆袭:邪王妃

    被男友背叛,混穿异世,不学无术?废物?没有?花痴?你确定?传闻他重度洁癖,不好女色,性冷淡?那现在要死要活要扑到她的是谁?某王:“不是谁,就是玉树凌风,风流倜傥的本王。”你确定你玉树凌风?风流倜傥?不是说你重度洁癖不好女色性冷淡么?咳咳那个,王爷看门口,有个自称是你情敌的来了。“哦?是吗?来一个本王杀一个,来两个本王杀一双。”那个,那个,王爷这样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