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密不可分。清代唐彪在其枟读书作文谱枠中对写作能力习得规律作了这样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言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他非常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欲作好文,必多读书。诚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古语所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除了多读书,平时的练笔也是我们尽快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枠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用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并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课外练笔”可谓是摸索写作路子、训练谋篇布局、形成写作特点的有效实践活动。
练笔的态度贵在“恒”和“真”。首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练笔。写作是一项艰苦的思维活动,练笔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日久见成效,功到自然成。历经长久的练笔,你会渐渐感受到手中的笔变得得心应手。相反,如果只凭一学期写几篇大作文,如果只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无异于梦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次是要在认真观察、思考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说真话,道真情,反映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求虚饰矫情,只求真切实在,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写作特色。
练笔的方式则不拘一格,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日记,可以是随笔。如果读到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到有创意、有文采的篇章,可及时仿照练笔,这样能在实践中较快地学到一些表达技巧,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对此,文艺理论家王运熙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作品读得多了,常能注意到古文名篇的构思创意、篇章结构、用词造句等特点,予以学习模仿,也能写得像个样子。开头时显露出刻板模仿的痕迹,以后就比较灵活自如了。我想,这也和小孩子说话一样,开头时机械模仿大人的说话,往往稚拙可笑,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会了话。”
写日记、随笔的好处是有着与大作文不同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它长短不拘、体裁不限、选材自由、表达灵活。身边琐事,街谈巷议,物象变易,世态幻化,只要你有感受、有思索,均可载入练笔之册,只要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就会有言说不尽的内容。这里关键是常写多写,高中学习紧张,不可能天天都写,但需要尽量抽时间写。写的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写内容的应该有所侧重,或记叙一件事情,或抒写一种感受,或阐述一个观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玉不琢,不成器”。器成在于雕琢,文成在于多练。练笔是一种实践,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能力。经常练笔,录所见所闻,记所感所思,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锤炼了语言技法,更提升了思维质量。
对老师布置的作文,则应慎重对待,尽力完成。有的同学往往将作文置于所有作业之后匆匆完成,之前不做材料、构思上的准备,这是一种不良的写作态度,因为“急就章”会流于草率、粗疏、低劣,有违此篇作文的写作要求,不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而教师对此类作文的批评乃至否定又会负面影响作者的写作信心。长此以往,这部分同学的作文习写会循着恶性循环的路子游走,很难在写作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对布置的作文应及早搜寻材料,及早酝酿构思,早一点动笔,以便有时间作修改。懒得修改是不少同学不良的写作习惯,高中阶段应该在作文修改上有所重视。修改时,可从材料如何增删、内容如何充实、结构如何安排、详略如何调整、文字如何润色等方面着手,仔细斟酌推敲,让自己的每一次作文都成为一次在修改中提高的过程。下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修改是如何的重要和必要。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枟复活枠时,苦心构思,六易其稿,仅保留下来的原稿就有7000页之多。他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在法庭出场时的肖像反复写了20个方案,最后的定稿只用了14行字。托尔斯泰对待写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