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和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规律,我们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准备好一桶水,才能保证考试时需要的一滴水。“学慎始习,功在初化”,小到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字词的读音意义,中到理解词句和识记各类常识,大到分析、鉴赏一篇文章,我们要力求扎实掌握,不放过任何一点知识,不忽视任何一种能力。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语文水平就是在积累这些不起眼的点滴知识中渐渐得到收获,得以提高。“积学以储宝”,除此之外,别无妙法。而“积学储宝”的方式除背诵外,勤作摘录是极为有效的一种。
高中学习伊始,我们应准备一本或几本摘录本,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分门别类予以摘录。摘录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文学类,如生动精辟的句段、古诗时文的名言、名著中的警句等等;2.知识类,如字词熟语、文言词句、文学知识、文化常识、术语典故等等;3.材料类,如名人轶事、寓言故事、典型事例等可供写作之用的内容;4.练习类,主要是对平时练习中的重点、难点、生疏点、易错点按基础知识、文言阅读、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分别归类。
这种摘录大都应该是概要式的,如一篇你读后很有感触的人物事略,摘录时可择其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加上人物的精妙语言,以及摘录的出处。再如文言词句的摘录,可将所学课文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整理。词法一般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含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这几类整理;句法一般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省略句这几种整理。这些概要式的摘录既培养了你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你对摘录内容的把握和识记。摘录的内容隔一段时间应该翻开看看,费时不多却能加深印象。
上述内容归类摘录,概括摘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就会取得良好的收益。高中摘录三年,会有数以万计的文字积累。到了高三,你会从摘录本里看到自己几年来语文学习的足迹,发现自己几年来语文学习的收益,感受它为高考语文复习所带来的便利。这好比聚沙成塔,语文的点滴知识就如一粒黄沙,如果每天积聚,日积月累,语文的大厦会在你的手中建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学习如果浮光掠影,囫囵吞枣,不作摘录,“不著一字”,则好比沙漏注沙,进去又漏出,无所积存,最终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