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作者说道自己和地坛之间的缘分,搬了几次家依然在地坛的周围,甚至越来越近,仿佛这古园是为了他而历尽沧桑地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看到“历尽沧桑的等待”这句,让我想起和妻子度过的二三十年时光,虽说没有古园的四百多年久远,但是人生又有多少个二三十年呢?用“历尽沧桑”来形容我们走过的这二三十年,我想也不为过吧。回想这坎坷的二三十年,看着默默地为我打点一切的妻子,我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也为自己以前的麻木感到愧疚。
鼠标一直拖动着,思绪也在不停地转动,“它等待我出生,然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句话牵起了我的记忆,车祸那会,我躺在病床上,心里一直担心我的腿会因此而残废,但庆幸的是,老天并没有那么残忍,曾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最幸运的,于是我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关心作者接下来的生活。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于是作者为了逃避,不断地在荒园中出出入入,留意着园中的一切,同时也在思考着死亡,也以同样的耐心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出生。看到这里我对作者产生了几分同情,惋惜,同时也随着作者的思考而思考,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于是我想看看作者思考的结果:“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很不明智的选择。”看了作者的答案,我大彻大悟,上帝是公平的,或许我该把一切看淡一点,生活也许将因此变得轻松一些。
我的心情就这样随着作者的文字不断起伏,我感觉自己看书从来没有那么投入过。在第二章作者写到了自己的母亲。这一章让我特别感动。其中写到作者有一回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他走时的姿势,望着他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他的回来竟然没有反应。这件事在深深触动作者的同时也打动了我,我想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她们不善表达,但是那份爱是那么真实,那样近在眼前却不易察觉。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以及我的妻子。作为妈妈的她们应该都不容易,如今我的妈妈已经去世多年,我能做的,只有好好地弥补我的妻子,为这个家她操了不少心,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儿子所遭的罪,在母亲身上是要加倍痛苦的……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而有些胀痛,但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完全沉醉在作者的文字中。以前看书没什么感触,也很少思考,只是走马观花。但是今天这篇《我与地坛》让我不断思考着,与我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其实,仔细品味一些好文章的句子,那种思想境界,那种作者的心境,所包含的感情,会让你感触良多,并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好书确实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打开网页,继续品读《我与地坛》……
“老马识途”的启示
苏国珍
8岁那年,因家贫,被迫为生产队放牛,以换取一星点微薄的收入。
记得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村里的伙伴一起把牛赶到山坳里,就各自去采摘萱草花(这种花烧起来能当菜吃,根茎可入药)。
太阳落山了,伙伴们到山坳里各自赶着自己的牛回家去。可是我观遍了整个山坳,就是不见我的那头老牛。我急得到处去找,翻过一个山头又转到另一个山头,终于在山的半腰处发现了我那头老牛。我赶紧跑过去,牵上它就走,可是在山中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那条熟悉的山道。我迷路了!这个意识一闪出,恐惧就立刻占满了我的心头。我牵着牛,孤零零地颤抖着,在空无一人的山谷中声嘶力竭地边哭边喊妈妈。可是荒野的山谷中除了我的哭喊声,就是那些不知名的鸟兽的叫声,听起来是那般凄厉,那样毛骨悚然,令人胆战心惊。
暮色渐起,如果再找不到回家的路,说不定小命就会被什么野兽给吞食掉了。不能坐以待毙。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择出一个方向,希望能走出迷谷。向左?向右?正在左右为难时,我忽然想起了大叔公,大叔公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进过私塾读书的人,闲来没事时,村里人就喜欢和他聚在一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因为他肚子里装着很多村民们所不知道的新鲜事儿。他懂“三国”,懂“水浒”,懂“聊斋”,懂“孔圣人”……总之,有他的地方就有听不完的故事。我想起了他曾经讲过的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说是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带领军士去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沙漠里遍地黄沙,山谷险峻,根本辨不明方向,他们迷路了!如若找不到出路,所有人将会被困死在这里。在这危急关头,聪明的管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说:“我知道老马能识途,只要把几匹老马放纵先行,人随其后,必能平安出谷。”齐桓公依其言,果然平安脱险。
老马能识途,是不是老牛也有这样的本领呢?我抱着一线希望,骑上牛背,放开牛绳,轻轻地挥了挥鞭子,老牛迈开步子,朝另一方向走去。我紧贴牛背,任由老牛把我带向哪里。大约走了20分钟的光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前方不就是那条熟悉的山道吗?老牛果然把我从迷途中救了出来!
当然,与其说是老牛救了我,倒不如说是大叔公的学问救了我。从前奶奶总说农村女娃读什么书,学会洗衣烧饭才是正事儿。这话听多了就以为是真理。自“迷途事件”以后,我就认定,学问是个好东西,我一定要上学读书!在我死乞白赖之下,母亲终于答应借钱让我上学,但前提是必须每天早上放完牛以后才能去上课。我知道这已经是生活的底线了,母亲的抉择当时有多难啊!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于是在9岁那年,我终于如愿踏进了学校的大门。每天早上,我天还没亮就起来放牛,但当我到学校时就已经上完一节课了。我的班主任老师不明就里,摇着头挖苦道:“我说苏国珍,你是‘北京人’吗?北京离这是够远的,难怪每天你都是上第二节课了才到校……”
我的功课因此烂得糟糕,唯独语文还算好,拼音字母一学会,什么字都难不倒我。自从识得几个字以后,我便四处地借书看(因为没有钱,买是不可能的),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但凡他们有好的书,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借来一睹为快。由于书看得多,肚子里的故事也就多起来,每到晚上,就有很多邻居家的小朋友挤到我家,缠着我讲故事给他们听。久而久之,他们就给我冠上了一个“故事大王”的雅号,让同龄的小朋友着实崇拜得不得了,我的心里更是喜滋滋的,因为我的故事带给了别人快乐。
初中是姑姑出学费让我上的,照例是放完了牛才能去学校。我的班主任老师号召学生们在操场边种了一块洋葱地,说是以后卖了钱为班里服务。但他规定每天迟到的学生必须为洋葱浇水施肥。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便每天都由我来完成了。
中考时我自然名落孙山,自此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姑,但我对书的执著却是有增无减。书,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它教会我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它教会我在与人发生冲突时要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书还使我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宽大为怀;为人处世应光明磊落,不可阴险狡诈—善恶到头终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书更教会了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过着虽然清苦但却无愧无怨的日子。在我走过的这些岁月,书,成了另一个与我相濡以沫的同路人。在漫漫生活之路上,书,又何尝不是另一匹老马或者老牛,在我陷于迷茫困窘之时,给我辨识人生的方向。
眼见为实
苏国珍
最近看了些有关工行的文章,心里老觉得有点夸张。于是一个心血来潮,便决定亲身去体验一下。
我故意挑了个快下班的时间,心想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最容易跟客户产生矛盾,这样就会让我抓住“把柄”。到了工行进门一看,营业大厅里的一排排座椅上,果然还有不少人在等候办理存取手续呢!我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竟有点无所适从。两个保安见我像傻子似的站在那里东张西望,便笑着问我是来干吗的,我愣头愣脑地回答说是来看看怎么存钱取钱的。原以为他们会嘲笑我或不屑地走开,没想到他们却耐心地当起了讲解员。末了,其中一个还给了我一本《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的小册子。我顺势坐在一边翻看了起来,里面主要讲的是如何识别真伪人民币以及假币对社会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之类的知识。这时已经十一点多了,是该下班的时间了。还真应了那句话: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这节骨眼上,在取钱的那个窗口有个男客户正粗声大气地说着营业员什么,我心想:这下好戏上演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向我意料的方向发展,只见那女营业员不愠不火,脸上挂着的微笑始终没有消失,一如既往地耐心解释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个男客户的火气就这样被那个女营业员的微笑浇灭了,一场蓄势待发的冲突就此避免。我心中的那点不服气,在亲眼见证下也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佩服。
再看看钟点,下班的时间早过了,可是营业窗口还是陆续有人在办理手续,我奇怪地走过去问保安人员这里是几点钟下班的。他的回答竟然是全天候服务,没有下班时间,只有交接班时间。哦,原来如此!这样为客户着想的工作流程,这样温馨周到的热心服务,怎不令人折服?我再也不怀疑所看文章的真实性了。和谐社会的“和谐”二字,在这里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在感动之余,跑回家里拿上仅有的一千元钱,在工行里办了一张卡,这是我有生以来办的唯一的一张银行卡。今后我会努力让这张卡里的钱不断上升。
你若不信,有钱就到工行去存存,我相信,你存进卡里的是钱,而存进心里的定然是工行工作人员的那份热情。那阳光般的微笑会让你久久回味,舒坦而温暖!
小野菊
陈水凤
秋日的周末,和女儿骑车来到新滩乡罗石村,很想到郊外看看美景,来个秋游。一路上,我和女儿唱着只有我们能听懂的歌谣,说着我们两个小女人之间的话语。不知不觉已来到一条阡陌上,只见道路两边的稻田已被勤劳的农民收割归仓了,田里只剩下一片狼藉;杂草也没了夏日的疯长,青黄色的,像没吃饱似的,慵懒着;树叶也像没精神似的飘落着。我和女儿正准备打道回府。“妈妈,快看,那里有很多野花,好美啊!”女儿乍然的惊喜之声,吸引我的眼球。原来是前方小山边,一片小而黄的野菊正怒开着,虽然挤在草丛中,有些不成气候,可是那片草丛因为有了它的点缀,有点美不胜收的感觉。
我们停下车,女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山边,想细看野菊。只见这簇野菊一律是金黄色的,小小的花瓣托着小小的橙黄色的花心,花骨朵小小的,显得那么淡泊,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不像我家养的菊花那般张扬和繁盛地开放。在这荒郊野外,在这秋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时节,最显目的也许就是竞相开放的野菊了,那富雅的气质,豪爽热烈的性情,在貌似谦卑素淡的姿态与颜色中还是表露了出来,无论环境是怎么压迫它,总还不改本色,老远就可以看到它。
“妈妈,这是什么花啊?”女儿问道。
“这种花叫野菊。想不想听野菊的故事啊?”凭着我那泉涌的文思,我脑海想起,曾在哪篇文章看到的一个关于花的故事……
有一年年末,天上的花帝要百花用一个词来形容花帝一年来的业绩,其他的花儿都挑最奉承最献媚的话来夸赞花帝,只有野菊没说奉承话,还指出花帝今后应该注意的地方。花帝听了,很不高兴,并怒斥野菊:“从今以后,你不得与牡丹玫瑰争艳。”野菊淡定地说,可以。花帝更加怒容满面地说:“从此以后,你只能开在百花后。”野菊仍表示可以,花帝有点怒不可遏,说道:“而且花不再富丽一定素淡。”说完,花帝怒容稍退,挥手让野菊到凡间去:“你去与花奴花仆为伍吧。”就这样,野菊被流放到凡间,而且总是等其他的一些花儿竞相开放之后,才开放,不再富丽,淡淡地开着。
“妈妈,我们把它们带回去和家里的菊花一起养吧?”女儿的怜花之心,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泛滥开来。
“因为她太素淡了,也容易活,所以它们也被人类排斥在肥田沃土之外,只能在路旁山涧边悄悄地开放,不与人争地。虽说天气渐凉,但它们如期而至,从不爽约,或三两枝,或一二簇,或一大片,给凉凉的秋天带来些许暖意。要是把它们带回家,就会打扰它们的开放!”女儿双手不由自主地就靠近它们,用手轻轻地托住一朵花,似乎在那里可以得到一些暖意。我想这片小小的野菊给女儿失落的心灵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一点小小的思考。
是啊,野菊不同于家养的那些菊花,家养的菊花犹如深宫的女子,若是得不到皇帝的宠爱,那么她的一生要在孤独中枯萎了。可野菊,它永远是属于民间的、山野的。它绝不会跳上高高的楼房,走进人家的花盆,它所需的是天地的雨露,自然的风霜。在纯净的蓝天下,在寒冷的秋风中,在飘飞的落叶里,在凋零的氛围内,它开着,什么也没说。你看它也好,你不看它也好,它总会开放着。
其实,做人也应该学学野菊,不要过分地追逐名利地位,追逐环境的好坏,只要快乐地生活、工作着,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照样可以活得轰轰烈烈,芳香四溢,无怨无悔。
畲乡绿意
陈水凤
秋日的早晨,我来到篁碧畲乡。很多年来,我一直拒绝来这个偏远的山旮旯里,主要是山途遥远,受不了颠簸。此次来篁碧,是因为上饶的几个朋友的一再邀约,想看看我们铅山美丽的畲乡风情,我是作为主人的,所以难以推却。
当汽车拐进山路十八弯的山道后,我们仿佛置身在一片绿海中,那是一片绿意浓浓的竹子。“太美了,秋日里的绿意赛过春!”朋友发出第一声感叹。幸好,在来篁碧前,我还是备了课的,我便做起了讲解员。“篁碧的竹林绵延有几十里,素有‘篁天赐柱五千丈,碧海竹涛浪万重’的美誉。何为‘篁碧’你们也该清楚了吧!说的就是这种‘碧’。”
于是,汽车停下来,大家用镜头捕捉这绿海滔滔的风景了。秋风拂来,竹枝摇曳,竹林跳起了集体舞,窸窣之声恰似竹乐器敲响的山曲;身着绿裙的竹林,时而轻轻摇摆身姿,时而势猛而倒,时而翻跃而起。几株顽强的枫树高过了竹子,探出红红的身子,站在翠竹之中,同样婀娜着身姿,远远望去着实是珠联璧合,生机勃勃,恰是羞答答的少女蒙着面纱,羞红了脸膛……“这就是畲乡女子和汉子的舞姿!”朋友再次发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