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返程的渡船上,回首“天堂”,我突然明白,其实,世上没有幸福的地方,只有幸福的人。如果你能无欲无求,坦然面对、珍惜眼前的所有,幸福也就不期而至了。
郭靖“伴我”走“江湖”
陈万民
小学四年级时,小人书渐渐成为我阅读的“附件”,我读书的兴趣开始集中到那些人物丰满、内容跌宕起伏,读起来荡气回肠的大部头上,时下风靡的港台武侠小说便占据了我大部分的阅读时间。
五年级时,我好不容易借来了梦寐以求的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虽然只有上部,但就是这样的残本,竟令我为之神魂颠倒。我忍痛放弃了滚铁环、打陀螺、射弹弓等游戏,无论是课间,还是上学、放学路上,我都捧着细“啃”。后来发展到上课,《射雕英雄传》的诱惑力也会战胜我的恐惧,让我情不自禁地开始与老师“斗智”,在重重伪装下诚惶诚恐地阅读。郭靖的形象也就这样在我脑海里日益丰满起来。就我当时那样慢的阅读速度,不到两个星期,这本书竟被我急匆匆地“啃”到了尽头。我意犹未尽,一边四处找寻下册,一边又贪婪地重新“啃”上册。不想,重读不仅不乏味,还读出了更多的内容。这样,《射雕英雄传》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以致我在上班主任的课时看入了迷,连班主任走到我身边提问我也不知觉。于是,我借来的“宝贝”就成了班主任的“俘虏”。幸好,班主任没在一怒之下将它“光荣”掉。
放学后,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主任办公室,准备接受一道暴风雨般的“教育”。班主任见了我,一如既往的亲切。我机械地将半个屁股搭在板凳上。“我也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我至少看了两遍以上。”班主任的开场白让我一头雾水。“你觉得郭靖这个人怎样?”班主任问。“很好啊!是个大侠!”我嗫嚅地回答。“对!郭靖还是个认定目标就决不放弃的人。他的天资并不出众,可他勤奋、不怕苦、不怕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照样成了一代大侠。你呢?你给自己定了目标吗?你朝着目标努力了吗?”班主任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我没有躲避班主任的眼睛,大声说:“老师,我错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班主任没再说话,把书还给我就让我走了。小升初考试,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升到了初中。同时,我也明白了,既然认定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去实现,不能半途而废。
1992年,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全套的《射雕英雄传》也被我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我对郭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郭靖对朋友讲义气,不说假话,不贪生怕死,不贪图钱财。更让人敬佩的是,郭靖有着一颗宽容、真诚的心。对梅超风、对欧阳锋,他的所作所为处处都显出一个铮铮男子汉应有的风度与襟怀。
刚开始,我分在鹅湖镇一所公路边的小学教语文。这里的群众赚钱很有一套,全国各地都有他们赚钱的身影。或许有了钱的缘故,也或许见的世面多,他们对教师没有我想象中的真诚和淳朴,更不用说尊敬了。一次,班上两个学生闹矛盾,其中一个姓谢的要动手打人,我闻讯及时制止了他,将他暂时留下,让另一位先回去,以免回去的路上再起冲突。不想,这名学生的母亲下午就急匆匆地赶到学校,人没进校,骂声就充斥了整个校园。我应声而出,刚想向她解释,没等我开口,她就连珠炮似的朝我“开火轰炸”。好不容易歇了口,她就拉着儿子跑进教室,抓起儿子的书包转身就走。临出教室门还不忘冲着与她儿子发生矛盾的学生咒骂几句。第二天,这位家长就缠着学校将他儿子换了班。
第二学期,我调到鹅湖中学任教,拿到分班名单,姓谢的学生两姐弟的名字赫然在列。第一节课,他们姐弟那种惶惶不安的神情成了那节课最奇特、最不和谐的一幕。虽然对他们的母亲仍心有余悸,但我觉得孩子是无辜的。郭靖对仇深似海的欧阳锋尚且饶其三次不杀,这点小事都计较,怎么当老师?怎么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课后,我找他们谈话,真诚地与他们谈心、交流。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母亲来到学校,向我表达了歉意。虽然最终这两姐弟没能考上好的学校,但初中毕业后,每年教师节,他们都要给我寄来贺卡。此后,待人真诚,常怀一颗宽容的心就成了我行事的准则。
再后来,我离开了教书岗位,从事媒体工作。时间一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就像当年郭靖行走江湖一般。郭靖是个侠者,他凭着一腔爱国热情、一身凛然正气、一副侠肝义胆,在行侠仗义、抵抗外族入侵中成就了他一代大侠的风范。一个媒体工作者,既能感同身受着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艰难和心酸,又可直面各条战线楷模、先进的汗水与辉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没有强烈的正义感,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怎能做到?从教师到媒体工作人员,我经历了环境的变化,身份的转变,思维方式的改变甚至是生物钟的调整。恶劣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因为有郭靖一道“行走江湖”,也自得其乐。
2008年2月2日至7日,葛仙山景区大雪封山,将几十名工作人员困在寺观。7日(正月初一)一大早,葛仙山景区管委会党员义务小分队便自带工具,在游步道破冰铲雪开道;将大米、蔬菜、液化气等生活用品肩挑背驮运上寺观;义务帮助村民修建售货棚……如此感人的事迹,怎能视而不见?踩着积雪、踏着冰块,我三天内两上葛仙山,拍下了《葛仙山景区党员小分队》的工作画面,发出了六幅新闻照片、以《党员为景区开路》为题采写报道了葛仙山景区管委会党员义务小分队……
郭靖让我明白,在生活这个“大江湖”中,到处都是“门槛”,而所谓“门槛”,跨过去是门,跨不过去就成了坎。
与郭靖一道“行走江湖”,真好!
又见水果车
陈万民
已有半年没见过他了。问过妻子几次,她也说不知道。
他是个独腿汉子,也就四十岁左右。至今我仍不知道他的姓名,更不知他一条腿怎么就没了。
不知是哪一天遇见独腿汉子的。只记得那次我提着一手的菜走出市场,就听见一串洪亮的吆喝声。扭头一看,我惊呆了,只见一络腮胡子、中等身材的男子,右手毫不费劲儿地推着一架农村人常用的平车。车里满是水果,一块木板横放在车上,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香蕉、苹果、葡萄等水果。男子左肋撑着一副拐杖,他的左腿自大腿根部十公分以下竟是空荡荡的。瞧男子脸上虽尽显沧桑,却不见一丝沮丧。
好一条汉子!
我拦下独腿汉子,没问价钱便挑了十几个苹果,几挂葡萄。汉子秤尾翘得高高的,一算钱,竟比别人要便宜几角。我递过钱,说道:“你应该是多称了给我,零头就别找了。”
汉子一脸笑意:“谢谢!我这小买卖政府照顾不用交税,还是正打正算好。”看着汉子诚挚的脸,我感到了几许惭愧。
此后,一见独腿汉子的推车,我便要称上几斤水果,不为同情,只为尊重。
不久,我换了工作,回家的时间少了。采买的任务便落到了妻子身上。不用嘱咐,她就很自然地也常去买独腿汉子的水果。
一天,妻子告诉我已半个多月没见那汉子的水果车了。我很纳闷,难道他有了更好的谋生方式?还是……我不敢也不愿再想。渐渐地,我对独腿汉子淡忘了许多。
再见独腿汉子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明媚的阳光舔得人很是惬意。汉子就坐在一段并不繁华的街角与人甩扑克。他嘴里叼着烟,左腿顽强地支在横放着的拐杖皮垫处。他面前仍是那辆水果车,只是车右把手黯淡黯淡的,已没了往日的光泽。平车架子上也只是随意地堆放着香蕉、苹果、梨,品种远没以前丰富。
这就是那位让人一见就平添敬意的独腿汉子?一股怅然从我心里无端探出头来。
我向独腿男子打了个招呼,他眼皮一翻,笑道:“呵,是你!随便挑,自己称,水果下面写了价钱,称好后你算钱就行了!快!快出牌!”
我挑了几个苹果,果然看见水果下压着一张硬纸壳,上面的字竟是漂亮的隶书。
付钱时,我没要他找零,他也没客气,想必现在是他更需要钱了。
说不清忙些什么,一天我猛然记起已好久没陪妻子上街了。
逛了一个又一个商场,妻子却不知疲倦。她欣喜地拉着两手满是物什的我到处钻。
趁着妻子看服装的空闲,我提着东西坐到了店门口。刚落座,我又呆住了:前方二十多米处,靠着墙角晒太阳,身旁横一拐杖,屈右腿,伸出半截左腿,面前摆一瓷盆的,不正是卖水果的独腿男子吗?我怕认错人,忙进店叫上妻子,来到这人面前。果然是他!
我奇怪地问道:“你怎么不卖水果了?”
他抬头瞧了我一眼道:“没本钱了,才……”话未说完又急急地低下头去。我似乎看见一丝愧意飞快地从他脸上掠过。
妻子同情地放了十元钱到男子的瓷盆里,男子忙不迭地直道谢。
为什么要放弃自强不息,不愿活出自己的尊严?我心中叹息。唉,可惜!世间又少了一条汉子!
这天,我下乡去采访,车子从天鹅镇路过时,一排排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新农村建筑物扯住了我的视线,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进了进来,独腿、拐杖、水果车瞬间一掠而过。
是那个独腿汉子!我隐约记得他曾说过是天鹅镇人!
大山深处的村庄
杜维民
身居闹市,常常使我想起武夷山坳里那宁静的小山村。几栋木瓦屋散落在山坡上,四周山峦起伏,翠竹连绵。这里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是竹子的海洋,连史纸的故乡。这里空山幽谷,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如一泓碧水,微风吹过,竹海掀起阵阵波涛。
城市是流动的风景,大山是静止的画廊,一年四季美不胜收。小山村恰似一位待嫁的新娘,薄雾是她的面纱,彩云是她的衣裳,溪水是她的血脉,山泉是她跳动的心脏,一簇簇火红的杜鹃花映红了她羞涩的面庞。小山村朴素无华,景致浑然天成,土壤里孕育着勃勃生机。
春天,你抛开尘世杂念,漫步在竹林里,静得能听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拔节声。突然,厚厚的落叶里钻出一条四脚蛇,“嗖”地从你脚跟蹿过,吓得你从沉思中惊醒。
夏天,桐木江溪水丰满,竹排牵着竹排,绕过暗礁、躲过险滩,跟随排工的号子走出大山,实现她生命的价值。
秋天,枫叶红了,硕果满枝。
冬天。清晨,雾锁山坳,村庄浮动在云海里,山峰变成了海上孤岛。一群鸡在能挤出水来的空气里围着柴垛觅食,其中一只大公鸡站在残缺的磨盘上伸长脖子“喔喔喔——”地打鸣。几株光秃秃的柿树,就像警惕的哨兵,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守卫在村前屋后;树梢上两片残留的枯叶迎风起舞、摇摇欲坠,树丫上鸟儿衔来枯枝垒起的鸟巢,就像村庄的瞭望哨卡,一对喜鹊站在枝头翘首眺望,不时发出“喳喳喳”的叫声。
一会儿,日出雾散,万丈光芒透过村前古老的樟树,把村庄照得斑斑点点。山民们懒懒散散地陆续起床,宁静的小山村渐渐有了生气,大山的汉子到水缸里舀瓢用毛竹从屋后引来的山泉水洗把脸,坐在屋檐摸出竹烟筒悠闲地吸着旱烟,然后起身把柴刀别在腰上进山伐竹。一只大黄狗东嗅嗅、西跑跑,随主人跑前跑后。村姑们在禾基坪上一字儿排开簸箕,晒着山里人丰收的心情……
山里的夜黑得早。晚上,一轮满月挂在树梢,给竹影婆娑的村庄增添了几分宁静和神秘,劳累了一天的山民们枕着亘古不变的“哗哗”溪流进入甜美梦乡。
宁静的村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村庄,她拥有大山最美的风景和一座座绿色金库。寂寞的大山生长竹子,大山的气候滋润竹子。毛竹是上苍赐予大山最丰厚的礼物。小山村开门见竹,你走进竹林,一根根翠竹仿佛在向你叙述那古老的故事。竹子虽然没有树木的伟岸、挺拔,却有少女般的坚韧和温柔;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生生不息,赋予了大山的美丽、宁静。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一批批竹雕、竹编工艺品远销海内外,为国家赚取外汇,人们用竹子削成篾片扎起一只只大红灯笼和长长的龙灯庆祝大平盛世和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春节……
小山村宁静致远,因为有竹和一串串竹的故事而更加韵味无穷。
古井与深巷
杜维民
炎炎盛夏。勾起了我记忆深处童年生活在古井、深巷清凉世界的片断。那时,我才八九岁。全家人租住在古镇河口一栋大屋上厅的二间木板房里,与邻居共用厅堂,一栋屋有十来户人家,甚是热闹。屋后有一条十几米长青石板小巷,巷口便是河口镇有名的祝家井,井边居住着几十户育豆芽的人家。
祝家井是一座古井,深约十余米。虽然年代不详,但从被吊水绳磨成四个U型的青石井圈上看,足以证明她历史悠久。祝家井水质清澈甘甜、冬暖夏凉,老远的人都喜欢来这里挑水喝。每天蒙蒙亮,这里就响起了木桶撞击石板的“咚咚”声和打水的“哗哗”声,直到深夜,响声不断。有儿女为年迈父母担水的、有担水浇豆芽的、有担水卖的,等等。也时常有木桶铁箍、手表、钢笔落井里的小插曲发生,常常引得众人围观,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捞东西的搞笑声,后来担水的人见井水被铁钩搅浑,只好把扁担搁在木桶上坐,一边悠闲地吸着烟,一边与人聊天,等井水沉淀变清。祝家井用大地深处母亲般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代生活在古镇的人们,大叔、大伯们还用她清凉的甘露浇灌一缸缸水泠泠的豆芽。我也是喝这眼井水长大的,井边有过我快乐的童年生活。
暑假,天气炎热。那时没有电,更谈不上电风扇、空调等。有时母亲买菜回来,竹篮里带只西瓜,我高兴地把西瓜抱到井沿,央求正在吊水的叔叔帮忙吊桶水洗西瓜,再用网袋把它吊入井水中浸泡。吃过中饭,我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用竹床、门板等在巷子里抢位置,然后再叫大哥或大姐从井里吊一桶冰冷透骨的井水来抹竹床、门板;给我洗黑炭似的脚丫,再在大人们的催促声中躺下假装睡觉。窄窄的小巷很少有阳光光顾,青石板地面潮湿、凉气逼人,赤脚踩上有股透骨的凉意传遍周身,非常凉爽、舒服。我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等大人熟睡后,又悄悄起床,溜出去在大树底、巷子口打牌、走棋、滚弹珠、粘蝉。由于嘴馋,心里老惦记井里的西瓜,玩了一会儿,我招呼小伙伴们跟我回家。这时,父母也起床了,我不顾大人怕我落井里的叫骂,使劲从10余米深的井里扯上吸饱了井水凉气的西瓜,用菜刀切成“木梳片”,分给小伙伴吃。被井水浸泡过的西瓜,就像现在的冰西瓜,凉爽好吃。
有时,我们也加入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学雷锋行动,晃晃悠悠地抬桶水送给居住在下厅堂的五保户春香婆婆,老人捧着锃亮的铜质水烟筒,迈着“三寸金莲”来到我们跟前,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夸我懂事,并奖给我们每人一粒糖果,使我好一阵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