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要同堂兄弟姐妹们一同去神户同文学校上学,要先从家里走去通往神户的铁路车站。铁路上的售票员都亲切而热情,并且对我们很好。即使我们只有一天没有上学,他们也会担心,第二天一定要问问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徽音忍不住插嘴道:“这样看来,你在日本遇到的可都是些善良的大好人。”
思成点点头,又笑着说:“其实仔细想想——在日本,无论幼儿园老师、铁路售票员、私家女佣,甚至街边卖铜锣烧的老人,似乎都总是很开心,脸上时时挂着笑。”
徽音听了,若有所思。正是一八九五年日本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中国,才使得神州加速沦丧,国民悲鸣。战争与生活,政治与人民——果然是全然不同的事吗?
沉默了一会儿,她问:“梁叔叔在日本,家中可也会有许多客人?我小的时候,总记得父亲的书房里都是源源不断的客人,永不间断地高谈阔论。”
“自然也是有的,”思成回答道,“你可知道康有为先生?”
“当然,康有为先生是你父亲的老师。”
思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微微低下下巴:“正是,康有为先生也曾经去看望我们,却被我们调皮地捉弄了。”
“那时候每到暑假,全家都会去海滨游泳,一位退休的海军军官很喜欢同小孩子们玩,他教会了我们潜泳。康有为先生去看望我们的时候,总是听到他在大声而激烈地同父亲辩论——当然,后来想想再正常不过——那时候却让我们都不喜欢他的造访。趁着在海滨的时候,他正与父亲在一处谈话,我们几个便偷偷潜泳到他的身边,然后悄悄把手伸出水面,这样——”
思成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捏着,笑着比画道。
“这样,从好几个不同的方向,用力地揪他的胡子。”
徽音先是惊愕,又是好笑。想到印象中康有为先生那副严肃的样子——两撇胡子总是工整地摆在嘴角上,更觉得梁家小男孩们的淘气举止仿佛近在眼前。
思成又讲述了几件日本的趣闻,才说到一九一二年,全家回到中国,定居天津。直到一九一三年,梁启超携全家搬至北京,这才在紫禁城边上的南长街上找到一所有许多天井的房子。
“现在的家位于市中心,离父亲团城的办公室也不远。”梁思
成道。
徽音点点头,抬头正想开口,正对上思成含着笑意的目光,脸颊突地有些发热。
不知不觉,就这样了解了思成的成长记忆。眼前这个清俊的少年,也似乎已经不只是与父辈交好的同龄人那么简单。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慢慢向前走着,太阳渐渐落下去,鞋子下面踩着的影子越来越长。
路过一条街道,正看见几个人在一座宅子前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好久没见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徽音道。
“大约是家中有什么喜事吧。”思成说。
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似的开口:“这样说起来,前次还听说你们家也有件什么喜事呢。”
徽音想了一下,轻轻答道:“啊,是我的二娘,生了一位小弟弟,唤作林喧。”
梁思成听了,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黄昏罩在北京的上空,渐渐流出金色的层次。远远看去,只有一条绚烂的暖色金边,静静搭在北京城高高矮矮的建筑边缘。
很快,它就会垂怜每一位孤独者的窗子,像温柔的河流那样轻淌在他们的目光上。
“若是没有城市,黄昏也未见得这样温暖。”徽音突地被眼前这金色笼罩下的北京打动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思成也在她身边停下来,认真地说:“这世界上美妙的事情,大约总是相伴而生,相映生辉的。”
徽音点点头:“就像园林与宫殿,亭与桥。”
“还有云与月。”思成接道。
“湖与树影。”她也立马回应。
“花与影。”两人似乎比着什么似的,越说越快,又都被这渐渐加紧的节奏逗得想笑。
“诗与字。”
“……渔船与鲛人。”思成漏了一拍才道。
“童子与白鹤。”徽音依然气定神闲。
“……算了,”思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下头去,“我只想出一个来,却不好意思说,说了怕你生气。算我输了。”
“我哪里有那么容易生气。”徽音嘟起嘴来。
“你又会生气”、“你总生气”、“怕你又生气了”之类的表达,应该可以位列“最容易让女孩子生气的话”之一。
“思成与徽音。”思成赶忙老老实实地说。
徽音的脸一下子红起来。
口中却依旧说:“这有什么要紧?我们一同在这里聊天,你想到‘我们’,自然也是正常的,哪里值得你这样遮遮掩掩。”
说完却不再看他,只扭过脸去认真注视着一只水边的鸬鹚。
思成轻轻笑了一下,那笑里面没有一点嘲弄她的意思:“徽音说的是,确是我为人太别扭了。”
徽音忍着憋住了笑。听他这样说自己,又显得呆得可爱。
“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去啦。”她向他转过身来,又恢复了那副活泼大方的样子。
“好的。不久清华有一场攀缘比赛,我也会参加,届时欢迎你来看。”思成温和地说。
“攀缘?你竟还有这个本事,”徽音忍不住睁大了眼睛,“我还以为你大约也就在艺术社画画素描,或者至多在体育会里进行个体操比
赛呢。”
思成的脸瞬间红了。
“这可真不好意思,你说的那些……我也都有在参加。”
徽音又想笑又惊讶,问道:“你平时都参加些什么活动?兴许还有些我听都没听过的呢。”
“其实很多时间是在管乐队演奏,剩下也就是在清华艺术俱乐部里画些素描、水彩、漫画,另外对体育很喜欢,跑、跳、攀缘、体操都常常参加。”思成想了想,有些害羞地说。
徽音真诚地点头称赞道:“看来你果真是个通才,我虽一样兴趣广泛,但到底比你见识浅多了,难怪父亲常让我与你交流呢。”
思成笑起来:“你的天才事迹,我才多有听说——我们可别这样互相吹捧了。”
徽音也笑了:“你说的是,这样太滑稽了。”
顿了一下,她又道:“不过,你的攀缘比赛,我是不能去看了,真是遗憾。”
思成摆摆手:“不要紧,你有事就不必过来了,清华校园位于北京西北数英里,来去一趟也确实让你为难了。”
“并不是这样,”徽音脸上写满歉意和怅然,“事实上……父亲不久后就要带我去伦敦了,也许一年内都不会回来。”
这下思成惊讶起来,好半天才开口。
“是吗……”他的脸上似乎有些失落,“这样的话,可真遗憾呢。”
徽音低下头去,注视着那冰凉的街道,心里仿佛被淡淡的忧伤填满。
由于父亲林长民要赴英讲学,为了让徽音游历一番,增长见识,便决定将徽音带在身旁。
在这次来见思成前,她一向是对于这番远行无限憧憬的。可就在当下,她却莫名地产生了一种不舍与遗憾——即便是杭州、上海、北京这几地的迁居,也未曾让她有过这种复杂的情感。如今面对着仅见过两次面的思成竟生出这种怅然来,也让她觉得神奇。
“真遗憾啊!”思成又重复了一次,语气却轻快了起来,“这一年清华会有许多活动,我还想时时让你去指点指点我呢。这样看来,我只有自己努力全面发展,等着你回来检阅了——只希望不要等你回来,眼界大开,看我越发处处可笑才好。”
徽音也笑了:“兴许是你这一年变作了运动健将,脑中忍耐不住地去山间攀缘、水边跳操,在家中一刻都不肯待。待我再回到北京城,都寻不见你的影子了。”
思成窘迫地笑起来:“我又不是猴子。”
黄昏终于落在地表,城市就要换上夜晚的颜色。徽音的白衫沾上了月色,流转出清新的光辉。
“我该回家啦。”她微微歪着脑袋,浅笑着。
“嗯,我送你。”
到了林宅门口,徽音与思成挥了挥手。
“路上小心,祝你接下来一切顺意。”
思成的眼睛里依然盛着微微的笑意:“你也是,一路顺风。等你回来,为我描绘欧洲风情。”
徽音笑着点点头,细长的双眸仿佛月牙。
她转身进门,轻轻甩了甩悠扬的裙边,恍若月色里的美丽精灵。
思成注视了几秒,低头上了车子,向南长街的家中驶去。
他想,没有说太多的离别,只期待相聚的欢喜,多好。
徽音回到家中,林长民正开心地向她展示英格兰的大幅地图。
她换下外套,偎在父亲身边,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很多年后,已经长大了的徽音想起那一年的北海与少年,唇边依然会挂上温柔的笑容。
那段时光中的北京,是此生记忆中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