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6200000028

第28章 甘露寺的龙象

2010年11月7日,我接到妻的电话,她告诉我她弟弟的孩子因病现已从加拿大回到北京治疗,问及是什么病,她开始抽泣,接下来是哽咽无语。妻和她弟弟一家感情很深,她的这位侄儿正在多伦多大学读四年级本科,是位很优秀的孩子。我非常理解此刻妻的心情,又感到爱莫能助,心里也很着急。回到家中,妻和她的姐姐要求马上去北京,我和她们商量道:“北京的医院和治疗方案都已落实,我们去了也帮不上忙,倒是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不如先寄点钱去表示一点心意,再上九华山的寺庙中,给孩子许个愿,请菩萨保佑。”人在万般无奈之时,想到神灵是非常自然的事。妻和她的姐姐听后欣然同意。

我请朋友封学文帮助联系。封学文是位画家,他和甘露寺的住持很熟悉。朋友联系后告诉我,甘露寺接待没有问题,只是住持藏学大师外出云游尚未归来。他希望我能和藏学大师见上一面,他说那一定是很快乐的事。妻许愿心切,我也妇唱夫随,决定不等藏学大师回来立即去甘露寺。

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在薄薄的晨雾中上路。当车上高速公路后,雾却越来越浓。原来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行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甘露寺。这时,九华山已云开雾散阳光明媚。等候我们多时的寺庙和尚,领着妻和她的姐姐,烧香拜佛许愿。当我知道甘露寺是药师菩萨的道场时,安慰妻道:“这真是一个好的兆头,心有所求,拜佛许愿找对了地方。也许这就是天意,正如我们这一路上虽然遭遇浓雾,终将是云开雾散,又见阳光灿烂。”人是需要精神来支撑的。这么一说,大家心情好起来了。

妻子的功课做完后,陪同我们进寺的朋友封学文、周迎春领我们去参观藏学大师日常起居和办公接待的禅房。禅房名启圣楼,是一座两层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进入门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木质小屏,上书“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字体天真古朴,又不失流畅遒劲,落款为“藏学”。左转至接待厅堂,堂内有佛有案有藤椅。佛是大师供奉的菩萨,藤椅是为来客准备的,案是一张巨大的原木条桌。桌前是一张没有油漆的木制椅,这桌椅为大师自己所用。桌上放置有许多书刊,其中有甘露寺佛学院院刊和大师自己所著书籍。椅子背面的一方墙上,是大师自己用樟木板条制作的木匾。上面是大师自己书写剪贴的字“有朋友来自远方不亦乐乎”,字的下方是一件木质大象浮雕挂件。整个背景墙,乍一看有稚拙感,细细一品味,是一件现代艺术品。朋友介绍这些都是大师自己设计的。在这禅房中休息喝茶,我感受到禅房的主人是非同寻常的住持,产生了一种想了解他、并与他交流的冲动,遗憾的是大师不在,于是我从他的案几上带走了他的一本著作《转眼看世界》。

《转眼看世界》是藏学大师所著的一本散文集。甘露寺归来的当天晚上,我迫不急待地打开这本书。细细研读之后,甘露寺中这位年青住持的大师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地清晰起来了。

藏学大师出家的初衷并不是因为信仰所致。他生在农村,那一年他20岁,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雪夜里,他披着月光离开了老家,去九华山寻找他的母亲。冬天的九华,虽然大雪封山,但山上的九华街依然有高僧在云游。藏学望着雪花轻扬的街市上,飘然而去的世外高人的身影,感到非常美丽。可是,见到母亲后,又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出家多年的母亲,在山上的寺庙中,照料着两位老尼姑。母亲的衣着和神情已象是一个陌生人。藏学要接母亲回家,母亲拒绝了,她要为佛门做功德,为自己消业障。何为功德?何为业障?藏学并不关心,他要的是母亲和他一道回家。令他想象不到的结果是,母亲没有回家,藏学也没有下山。他在一个叫做西竺庵的小庙里,剃掉头发,成了一个小沙弥。寺庙很小,只有他和师傅,一老一小两个和尚。

小沙弥虽然剃掉了头发,可是他并不喜欢寺庙的生活。每天凌晨3点,老和尚即起床,给菩萨敬上三柱高香,然后将寺庙中的钟磬鼓钹弄得叮叮咣咣地响。这夜半钟声每每将小沙弥从梦中惊醒,使他感到很不爽。白天,老和尚去菜园劳动,他要小沙弥去背诵功课,“出家就要放下,不要再想家了”,老和尚叮嘱他。小沙弥装模作样地拿起《课诵》,走出寺庙,他手持课本躺在草丛中四处仰望,天蓝蓝、山青青。小沙弥将《课诵》扔得老远,他想起了远方的家,家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还有他曾经放牧的老牛,都让他难以割舍。老和尚有时要下山办事,这时小沙弥就自由了。他整日游荡在山中田园里,将老和尚留给他的饭菜——那些变了味的饭和苦涩的咸萝卜叶全都扔了。做完这些他意犹未尽,又将老和尚不知哪一年留下的几缸臭菜全部倒在山林中。恶作剧做完,小沙弥很开心,也很得意。接下来,一种莫名的伤痛爬上心头,他在山林里痛哭了一场。小沙弥真的不想出家,母亲说的佛门功德、自身业障,他也真的弄不明白。他常常遥望山对面的甘露寺,那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的皇家古寺,他不知道大寺庙的和尚每天在做什么。他也很想了解大寺庙的佛门功德是如何消除世俗之人的业障,使他们义无反顾地皈依这佛门寺院。

小沙弥不想出家当和尚。可是,命中注定他与甘露寺有佛缘。上山第二年,在众多的小沙弥中,他以第二名的考试成绩,入学九华山佛学院。佛学院设在甘露寺内,小沙弥就是这样走进了甘露寺。佛学院不仅开设六祖坛经、八宗概要、金刚经、戒律学等20多门佛学课程,还开设古汉语、医学、写作、书法、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通过两年“学修一体化、学院丛林化”的正规学习和修行,小沙弥彻底离家出走了,他受具足戒,他的心皈依了佛门,他的脚步再也回不了世俗的家了。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他有幸在首任院长仁德大和尚和首任副院长圣辉法师的具体指导下,从事弘法利生的使命。仁德大和尚是九华山大方丈。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当选主持中国佛教协会日常工作的副会长。在两位德才兼备的大师呵护下,这位佛学院中的年青教师自强不息、学修并进,他步入了佛教丛林中的新境界,完成了由小沙弥到甘露寺住持的华丽转身。

藏学大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朴实流畅的文笔,淡泊率真的情感,将一个农家弟子转眼看世界的心路历程,至真至善地表露在他的书中。藏学大师内心世界的情感是如此丰富细腻,这也许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因此佛门内外都有人说他书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无益于修行解脱。大师说他听到后感到很难过,我想难过之外还应该有压力。幸运的是藏学的身边有一位恩师在护佑他。这位恩师是九华山方丈仁德老和尚。老和尚让藏学独自走过国内的许多山山水水,又领着他走向国外,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事故。老和尚看过藏学写过的文章,但是从来没有阻拦和责怪他。老和尚是高僧,他当然知道情为何物,但只管领着藏学往前走,从来都不说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悟”。藏学按着老和尚指定的方向走了十多年,他甚至走进安徽大学中文系去进修,常常在电脑的键盘上敲打着自己的梦。他有时也走出海外,在新加坡的佛教居士林中作“药师经与现代生活”的主题演讲。藏学就这样一直在往前行走,在行走中感悟,终于有一天他感悟出来了:“出家仅仅是种信仰,更重要的是对出世生活的真情投入”。

读完这本散文集子,藏学大师转眼看世界的感悟,我也似乎感受到了,我期盼着有一天能和他面对面交流。

这样的机会竟然来得非常迅速。

妻弟的孩子经过治疗,效果之好、恢复之快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事隔七个月之后,妻弟一家分别从北京、宁波、加拿大齐聚马鞍山,坚持要上九华山还个愿。这一次朋友封学文、周迎春选定了一个藏学大师在寺庙的日子,安排我们上九华山。还是在清晨的薄雾中出发,却一路顺行,车程仅2个半小时,我们已上山进入了寺庙。

入坐启圣楼的客堂后,周迎春陪着一位清瘦的年轻僧人匆匆进来,他僧衣芒鞋,汗流浃背,揖手弯腰道:“我正在多宝台上练拳,没想到你们这么早就到了,衣服还没换呢。”此时我们才知眼前的这位青年僧人就是藏学大师,赶忙站起来打断他的话道:“打扰大师了。”藏学更衣后返回客堂,给我们沏上一壶香茶,接着他又领着我们去大殿,将妻弟一家的还愿功课安排妥善后,我随大师回到启圣楼。客堂中人影稀少,茶香四溢,正是向大师赐教的机会。我说感谢大师的佛缘、药师菩萨的保佑,这也是妻弟一家此次来寺庙的本愿。大师低头道:“这是佛家的本分。”我说,曾经认真拜读过大师的《转眼看世界》,很喜欢大师那种率真的情感。大师抬头灿然一笑回答道:“喜欢就好。”我说自己也喜欢在工作之余爬点格子,日积月累下来,现在准备集册出一本散文集,想请大师题写书名,书名是《行读的快乐》。大师与我目光对视片刻道:“写书好,给你写一幅字没问题。”我的心情开始亢奋了,想和大师交流一点研究佛学的体会,为此,我在上山前还认真准备了一番。我说世俗对“看破”和“放下”的理解,大师不语,我请大师赐教给我一些学修的体会。大师拎起那壶茶缓缓从座椅上站起给我续茶,他边续边说道:“其实喝茶就是为了解渴,渴了才知茶香,这是喝茶之根本,至于选茶、洗茶、品茶仅仅是一种形式。这就如佛法的本质是保佑人的健康和平安。至于那许许多多的理论和人们的各种见解,都是附加在这个本质上的形式,所以研究佛法要靠各人用真情去悟。”大师放下茶壶,我亦忽然顿悟。大师不愿过多地和我们交流他研修的体会,不是他故作高深莫测,更不是他学识浅薄,就像当年仁德大和尚领着他一路往前走,只是给他指出了一个前行方向。而行走过程的悟性,靠的是自己的真情。大师能告诉我们的研修真谛,就是用自己的真情去“悟”。接下来,话题转到往日的朋友,他的话语逐渐多起来了。他似乎很喜欢小孩,与周迎春的儿子嬉戏逗乐得不亦乐乎。眼见时辰不早,我欲起身告辞,大师赠送给我他的著作《愿我来世身如瑠璃》,并在书上签名留念。之后又邀请我们在寺庙用午餐,并亲自去安排。朋友领我去参观寺庙,留下时间让大师去书房为我们写字。中午在“五观堂”中与大师共进斋饭。归来后,大师已将赠予我们的墨宝写好,送给我的是“行读的快乐”。大师很谦和地说:“写了两幅,选中一幅送给你,不知是否满意?”我们十分感激地收下并向他告别。大师将我们送出启圣楼,我们执意要他留步,当我走出十余步后回首,看到大师还站在启圣楼门口向我们挥手,脸上绽放着亲切而又平和的笑容。

藏学大师曾在新加坡讲学《药师经》,在讲学稿的基础上,他著述了《愿我来世身如瑠璃》。药师经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本佛家经典我们读不懂,即使从文字上读懂了,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是,藏学大师却用浅显的文字,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触及的古老文化和智慧,作比较和对应,使我们读起来兴趣盎然,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藏学大师说功德,有红尘中人到寺庙,常常要往功德箱中塞些钱;有历史上的梁武帝,建寺供僧、累积功德,被人称为菩萨皇帝;甘露寺中也有老修行,礼佛诵经,过午不食,无有懈怠地去修行功德,可是身边的自来水龙头坏了,水流满地,他却念着佛,宁愿踮着脚步从水中来回走过,也不闻不问不报告。大师说“功德”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与状态,是一种服务社会、超越自我的真诚与坦荡。没有这种心与行的统一,就修练不出功德。

藏学大师说他主持九华山佛学院的工作体会。刚开始,法师队伍稳定不住。后来他从出家人讲的“身安则道隆”中悟出一点道理,于是从改造并改善生活环境入手,开辟活动广场,开放藏经楼,外请大德长老和学者来此讲学。结果不仅法师队伍稳定了,远游的法师也回来了。大师说,这个道理用药师菩萨的话说:“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而中国古人早已阐述得明白“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可治也”。

藏学大师坦言他修行中的苦恼。“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这是他刚出家时对这诗句的切身感受。后来通过学修,消除了业障,终于把九华山的寺院当作家了。可是多少年后,他又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了。因为他的家变成了一个舞台,一个被旅游和经济冲撞成喧闹的世界。比如这几年上海房地产老板和开矿的老板因为发了财,认为地藏王是管土地的,便常常来九华山敬香还愿。可是政府加大房地产和矿山开发的管理力度后,这些老板们又抱怨地藏王不灵了。这些老板们不知道,菩萨是绝不会和商人搞权钱交易的。家在何处?藏学大师道:“家是我们永远的眷念”,“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向”。

藏学大师用通俗的语言和我们熟悉的事情讲解《药师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他告诉我们,“博大精深”的不是佛法,而是众生;化繁为简才是佛法,才是一种大智、一种真正的博大精深。

读《愿我来世身如瑠璃》,我常常掩卷遐思。我想到坐落在九华山半山腰的甘露寺,比起山上的大寺庙,似乎是游人不多、香火不旺,但它名列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应该是当之无愧。甘露寺是清朝玉琳国师开创的一个道场。当年玉琳国师朝觐九华山时,在山北麓的半山腰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他感叹道:“此处幽篁蔽天,清泉漱石,宜构兰若,必代有高僧”。此话传到正在对面山洞中面壁禅修的洞安禅师耳中,他立即放弃了自己的禅修生活,化缘建庙。寺庙开工那天,漫山遍野的林木正挂满露珠,故寺庙命名为甘露寺。那位玉琳国师我们也许不知道,可是许多人都知道电视连续剧《再生情缘》,剧中的主角“万金和尚”,就是甘露寺的开山祖师玉琳国师。如今他被供奉在甘露寺中。寺的山门前,至今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笔赐匾“勅建大九华山甘露寺”,说明甘露寺还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寺院。甘露寺不仅因为它的古老,还因为它秉承开山祖师的心愿,为培养佛教高僧,养育法门龙像,正在兴办九华山佛教学院。佛门办学,并非大寺院都是愿意承担的。一批批原本佛相浅显的小沙弥,走进这里时,感到佛门近在咫尺又很遥远神秘;走出学院时,已转身为佛门中栋梁之才,其中不乏龙象大师,藏学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

甘露寺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庙中不乏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古林木。但是当我阅读藏学大师著作掩卷遐思时,眼前浮现最多的是佛学院中简陋的教学桌椅、仁德大和尚的雕像以及新建的龙象台。站在龙象台上,抬头可见左右青山拥抱;极目远眺山林前方、空旷无垠的山谷中好似有龙象飞出;回首身后,圣辉法师手书:“药师道场甘露古寺佛教学院养育龙象”赫然于山水天地之间。我想藏学大师,正是这甘露寺中的龙象,他必将会飞出这山林,走向更广阔的丛林。

同类推荐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

    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

    《名家散文典藏·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丰子恺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作品风格雍容恬静,亲切率真,幽默风趣,构思精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热门推荐
  • 赤镰英雄传说

    赤镰英雄传说

    穿越到充满奇幻色彩的欧洲中世纪,成为了好汉罗宾汉舍伍德森林基地当中的军师。更令人惊讶的是,英格兰的国王还是著名的亚瑟王,而且因为神秘的战气,他貌似真的和传说中一样能够一剑劈开山峰。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英法大战,他能做什么?在那些有名的英雄面前,他又能搞出些什么名堂?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将欧洲历史著名英雄们齐聚一堂的舞台。而这个故事也将是他——克莱德?罗斯的赤镰英雄传说。
  • 虫虫来了

    虫虫来了

    二十一世纪的小混混楚昊天,因买了一个不知名的珠子而遭雷劈,穿越到了修真大陆,又在修真大陆偶得天地奇宝万祖虫令,从此开始了一场不一样的征服之旅......
  • 冷颜知己,自家红颜绝色人

    冷颜知己,自家红颜绝色人

    “哥哥,你的公主掉了……”“掉了吗,我的公主不就在我身边?”慕柳萧第一百零一次被这个自己拐骗回来的哥哥嘟住嘴,拐回来那时还有些兴奋,到后来才发现,他是个人精啊!本文一对一,不喜勿喷。每周不定期更文,请小伙伴们要多加等待(@ーεー@)么么爱你呦~么么哒!不过这个图嘞,暂时还没有。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怒破穹天

    怒破穹天

    腾龙大陆,广袤无垠,万宗林立,群雄争霸,谁主沉浮!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少年却出现在了这个世界,天赋逆天,体内却有着强大的封印。十年以来,低头做人,受尽屈辱,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直到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从此逆天而上,他的传说,从这里开始!!!番外话,梦幻是新人作者,你们的支持对梦幻而言是莫大的动力,《怒破穹天》书友群:552775805
  • 万象之劫

    万象之劫

    天地生人,皆无大异。除大仁者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 源数

    源数

    修道世界,几乎所有大道皆为混沌大道,唯有源数大道的修道者出现,才能打开一界的大门。出生于苏杭柳家的柳明修炼古武无门,却因偶然得到的原始晶坠,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修炼之路……
  • 四叶草陪TFBOYS一辈子

    四叶草陪TFBOYS一辈子

    用青春去赌一切未知,用初心去伴漫漫十年.
  • 凯夏源

    凯夏源

    她与他相恋后结婚,她是千金大小姐,他是帅气校草。结婚后,他对她不再像当初那样温柔,她努力让他回到从前。但却在她的背后却有一个人守护着她。他的哥哥,保护她,她却心里只有他,直到后来才发现。。
  • 狂尊帝皇

    狂尊帝皇

    三千年为皇,五千年成帝!古往今来最年轻的帝皇,也是太初纪元最强的帝皇!却因一朝红颜而散尽功力……机缘巧合得以重修,他能否再续前缘,能否再证为帝?且看一代狂人,如何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