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6200000010

第10章 革命圣地井冈山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的灯就亮了……。”这是我曾经背诵过的小学经典课文,它描写的是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的故事。“罗霄山脉的中段,有一座雄伟的高山……”这是我少年时代传唱过的《井冈山之歌》中的歌词。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曾经在我胸中激荡起崇敬和向往之情,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去朝拜这座中国革命的圣地。2005年6月,在“保先”教育活动中,我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井冈山。

(一)

黄洋界,是井冈山北端的天然屏障。它与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一起构成护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五大哨口。当年毛主席一首《西江月·井冈山》诗词,使名不见经传的黄洋界举世闻名。

来到这个当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哨口,是要寻找当年战火硝烟的遗迹。果然,哨口前山有红军简陋的营房,后山有堑壕和石头垒成的掩体。眼前这残存的工事是当年防御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半山腰到山顶,第一道防线是竹钉阵地,第二道防线是竹篱笆网,第三道防线是擂石滚木,第四道防线是沟底安置竹钉的壕沟,第五道就是我们脚下的工事,也是现存唯一可见到的战争遗迹。如今,整个防御阵地已被茂密的树林覆盖,看不见旌旗飞扬,远去了鼓角争鸣,惟有风起处,阵阵林涛声,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红军战士如何凭借险要的地势,依靠少量武器弹药和竹钉、石头等原始武器,与白军一次又一次搏杀的悲壮场景。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军事上围剿、经济上封锁是敌军围困的主要手段。所以红军战士除了打仗,还要解决吃饭问题。站在黄洋界哨口远眺,依稀可见一条羊肠小道穿山林、绕悬崖、崎岖险峻,这就是当年毛委员、朱总司令和红军挑粮食上井冈山的小路。山上山下,来回一百多里,红军领袖和战士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一起翻山越岭,挑粮上山。如今,羊肠小道已与盘山公路衔接,路边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是当年挑粮食的红军经常在此休息的地方。休息途中,红军领袖常常给红军战士讲述革命的道理、革命的前景。受革命理想薰陶的红军战士深爱着自己的领袖,不愿让他们遭受挑粮之苦,于是他们将领袖挑粮食的扁担藏起来,执着的朱总司令又自制了一根新扁担,并将名字刻在扁担上。在黄洋界哨口望险峻的羊肠小道,听“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我恍然感悟了“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深刻内涵。

黄洋界上曾经有过许多次战斗,最精彩的一次是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白军四个团的兵力轮番攻击。“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就是这次战斗。其实红军当时拥有的仅是一门追击炮和三发炮弹。第一发炮弹落地未响,第二发腾空后同样未响,惟有最后一发落入敌群爆炸。这一爆炸声震慑了白军,鼓舞着红军端起刺刀,手持梭镖杀入敌阵。在红军的进攻面前,白军不知道红军还有什么秘密武器,吓得连夜撤退。如今,在前山哨口营房和后山工事之间的山上建有一个小小的广场,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一并镌刻在花岗岩横碑和竖立的纪念碑上。纪念碑耸立在黄洋界上,与哨口工事和营房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一块历史的丰碑。

黄洋界哨口,风景优美,尤其是观赏云海、日出的绝好境地。此地气候多变,云雾缭绕,形成的云海与峰峦、峡谷相映成趣。有云海处,或静如练、动如烟、或平如镜、白如絮……而向阳处,则见群山巍巍陡峭,峡谷蜿蜒幽静,村庄错落有致。至于日出日落和四时之景只能凭想象了,我想那一定是瑰丽多姿的图画,集风景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黄洋界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红色旅游”。

(二)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井冈山除了黄洋界等五大哨口,还有大、小、上、中、下“五井”并称的五个小山村,其中大井是五个小山村中最大的一个。青山翠竹,绿水环绕,一条小河穿村而过,风景怡人。这里是朱毛红军的主要活动场所,现仍保存毛主席等红军领导人的旧居。井冈山绿林武装王佐最早以大井为活动中心,接受红军改编后,王佐将他居住的这一片青瓦白屋让给了毛主席。这外观看似一片的大房子,走进一看,每间房屋狭小、阴暗,毛主席居住办公的陈设非常简陋,而警卫战士只能打地铺。

大井内的毛主席故居,是1960按原貌修复的,其内有一堵弹痕累累的残墙镶嵌在旧屋中。当年,白军将毛泽东旧居烧毁,只剩下这堵残墙,大井人坚信毛委员总有一天会回来,于是自发地将残墙保护起来。解放后,残墙重见天日。在修复故居时,大井人有意将残墙镶嵌到旧居中,让它作为历史的见证。残墙后有两棵饱经风霜的老树。根据介绍,当年白军烧毁老屋时,殃及这两棵树;直到1949年,枯木逢春,重新吐出新芽;1976年,毛主席逝世那一年,老树又一次枯萎;后来起死回生,现在更加傲然挺立、根深叶茂。旧居陈列着一些毛主席在井冈山用过的床、桌、桐油灯、箩筐和扁担等日用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那盏小小桐油灯的介绍。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宣布一项规定:连以上各级机关办公时,只用一盏灯,可以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必须熄灯。而作为最高领导的他,却始终坚持点一根灯芯办公。就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他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和重要文件。旧居前有一块“读书石”,毛主席当年常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文件、思考问题。他要思考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他要思考根据地政权的建设;他要思考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理论问题……他思考的问题一定很多、很难,也可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问题。他思考成熟了,回到屋中那盏小小的桐油灯旁,就着微弱的灯光奋笔疾书。那灯光虽然微弱,却是一座灯塔,它照亮了井冈山斗争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国民党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围剿和经济封锁,给红军和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生存和打破封锁,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许多的“第一个”。

其中,第一个红军医院建立在小井。这是一栋木质结构的二层楼房。设有门诊、手术、办公室和32间病房。没有砖瓦,木质结构的屋顶盖的是杉树皮;没有医疗器械,手术刀用理发刀经简易消毒后代替;没有药品,翻山越岭寻找中草药替代。在这样简陋的医院里,一批批红军官兵伤愈归队。1929年2月,红军医院被白军烧毁,100多名重病伤员来不及转移被俘虏,面对利诱无一人投降,最后全部被枪杀。我们所看到的是解放后按原样恢复重建的红军医院,在他不远处的红军殉难地建有烈士墓和纪念塔。

第一个红军造币厂建立在上井。为了解决货币和流通问题,红军从广东请来铸造师傅,利用打土豪没收的各种银器作为原料,熔化后铸造成币。通过反复试验,最终使红军铸造的银元与国民党造的银元无法辨别,从而使它也能在白区市场中流通使用。后来为了有区别,红军造币厂制造的银元中间凿了一个“工”字,称“工”字银元,意为“工农兵”。

在井冈山上这些小山村落中参观,我深深感受到当年根据地建设的艰难困苦。“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是当年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白军的封锁,红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们自造武器,自制衣服,自熬硝盐,自采草药,他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智慧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从地形上看是四面高山之间的一块盆地。由山头俯瞰山村,犹如在井口看井底一样,既深又陡,故称之为“井”。但是,活动在大小五井中的红军并非井底之蛙,他们的武装割据、分田分地活动也绝对不是坐井观天的“山大王”行为。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朱毛红军从容退却到井冈山。朱德读书,留下眉批“乱也有大志,无力者,均远避”,“养力以待,后分成功”。毛泽东在此扬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大旗,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预言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变成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有毛泽东的远见和胆识,也有人动摇怀疑,提出“红旗能打多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不足为奇。伟大和平凡常常就是那一步之遥,一念之差。但是,错了还要翻案,说什么“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那就连平凡的人格也没有了。

(三)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由纪念堂、碑林、雕塑园和纪念碑四部分组成,于198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创建60周年之际落成。

进入六边形的纪念堂,立刻产生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15447个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牺牲的烈士姓名,一列列镌刻在一块纪念碑上,一块块纪念碑组成一面墙。五面墙上的烈士英名犹如不朽的壮丽诗篇。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听到一阵阵悲壮的军号。军号声起,为有牺牲多壮志;军号声落,从他们身边走出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走出5名元帅、3名大将、15名上将、21名中将、15名少将。想一想默默长眠于此、与青山为伴的先烈,“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出纪念堂往陵园左山脊上,掩映于茂林秀竹之中的是170多块碑刻组成的碑廊。碑廊内有毛主席诗词三首,除我们熟悉的《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外,还有一首未公开发表的《念奴娇·井冈山》:“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年烽烟,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这首词也是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回想九死一生的井冈山峰火岁月,回忆长眠于此的战友的遗愿,毛主席一定是心情激动,诗兴大发,长夜难眠。“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天终于亮了,毛主席又在思考什么呢?

由碑林往陵园右山脊上可见雕塑园。园中塑造了井冈山时期军委、前委、特委主要领导和著名人物的塑像19座。他们中间有我们熟悉的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贺子珍、滕代远、何长工、罗荣桓。还有两位出乎我们意料之中,这两位曾经是井岗山的绿林,后来是共产党内的悲剧人物——王佐和袁文才。

王佐和袁文才是井冈山地区的客籍人,最早占山为王的绿林武装。《井冈山的斗争》有一句“地方武装只有袁文才、王佐各六十支枪在井冈山附近。”大革命时期,这两支绿林武装改编为农民自卫军,袁文才还加入了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这两支武装又潜入深山老林。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湘赣边界后,在如何处置这两支武装的方针上,工农革命军内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确立了团结改造的方针。毛泽东写信给袁文才,袁文才顾虑重重,与他们副官商量了一夜。那一夜“他们嗑了一斤瓜子”,袁文才的妻子回忆说。后来毛泽东与袁文才会面长谈,消除了他的顾虑和戒心。袁文才又介绍工农革命军和王佐联系。于是毛泽东派何长工上山去改造王佐,何长工问:“去多少人?”毛泽东说:“就你一个人派去给王佐当长工。”单枪匹马的何长工接受了命令,他成功地改造了王佐的武装,并帮助王佐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这两支队伍被编入工农革命军,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们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袁、王二人不仅是毛主席井冈山时期的战友,还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结为夫妻的媒人。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后,袁文才、王佐不幸被共产党人错杀。这里有中央“左倾”政策的影响,有土客籍矛盾和红五军领导人的偏听偏信,也有袁、王自身的一些绿林武装消极因素。不管如何,这是一场历史悲剧。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专门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毛主席心情特别激动,握着两位老人的手说:“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度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天,王佐、袁文才又重新回到毛委员身边,和他的战友朝夕相处。

井冈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在陵园的顶端,碑高27米,富意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呈“山”字形,用镀钛不锈钢材料制作,近看似钢枪林立,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远眺似一团火焰,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登临于此,旦见依山而建的整个陵园气势宏大,遥望葱笼峻峭的井冈山最高峰——海拔1438米的五指峰,云海翻卷,不禁脱口而出“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陵园碑林中陆定一的题刻,概括得非常精炼、形象。浪漫诗人郭沫若可能感慨更深,他说:“井冈山下后,百岭不思游。”

(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中心,依山傍水,上下两层的楼房中设有7个陈列室,1个影视厅,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和朱德、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的电影资料。

在第一展厅的正中,陈放着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沙盘模型,由模型可完整地了解到井冈山根据地险要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江西的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酃县四县之交界处。东起井冈山的拿山,西到湖南酃县的水口,相距约180华里;北起宁冈的茅坪,南列井冈山黄坳,相距约90华里,四周全程约550华里,“五百里井冈”由此而来。山上有大小“五井”五个自然村落,周边有五大哨口护卫。毛主席说:“整个罗霄山脉我们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岗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最有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他的依据是:首先这里反动势力薄弱,距大中城市较远;其次,它地处湘赣西省交界,政治、军事上一举一动影响到两省及下游;第三,这里受过大革命洗礼,党的群众基础较好;最后,是它的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部队提供给养。

置身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真实生动的革命文物的展示和介绍,我们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画卷有了全景式的了解,而记忆犹为深刻的是毛主席1965年5月下旬重上井冈山的资料介绍。

5月21日,毛主席乘专列从长沙到株洲后改乘汽车上井冈山。22日,毛主席在永新县委招待所午餐,他品尝了当年在永新吃过的腊肉、青菜等,感叹道:“味道都不错,比当年吃得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的。”午饭后,毛主席继续乘汽车向井冈山方向前进,为了傍晚赶到目的地,一路风尘仆仆没有停车。途经茅坪八角楼,毛主席让车缓慢地绕楼转了一圈,他眷恋着喃喃自语:“哦,茅坪!”到达黄洋界,毛主席显得很激动,快步下车走向山顶,满怀豪情地指着周围山峰向随行人员介绍黄洋界,兴致勃勃地主动提出与随行人员在此合影留念。当晚,毛主席到达井冈山宾馆。此时,茨坪山城灯火辉煌,毛主席下车后颇有感慨地向随行人员说:“这和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1000多里路走了半个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井冈山,还是机械化快!”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居住时间长达一个星期,他在这里参观、访问、调研。旧地重游之余,主席向随行人员介绍了当年井冈山红军的来历与组成情况,回忆了井冈山斗争历史的艰难困苦,告诫他们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井冈山革命传统不能丢。虽然革命成功了,可以坐汽车,住楼房,吃饭是四菜一汤。从主席和他的随行人员的谈话中,还可以看到毛主席个人感情的一个侧面。他谈到当年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战士,以及袁文才热情欢迎他上山的情景,谈到当年牺牲的和现在仍健在的一些井冈山老同志。每当谈起这些人和事,心情显得激动。他会见井冈山的革命老人并合影留念,还专门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心情显得特别激动。

弹指三十八年过去,毛主席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他对这块土地充满深情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在这里,他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军事根据地,缔造了第一支工农武装,制订了第一部土地法,第一次成功改造了绿林武装。在这里,他为红军创立了第一所军官学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向瑞金、延安,终成燎原之势,井冈山的红旗翻越千山万水,终于赤遍神州大地。正如毛主席在井冈山向随行人员所说的那样“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井冈山,中国革命第一山,当之无愧。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

    本书收录“一种精神”、“兴隆之本”、“从吴起开始”、“山林的界碑”、“大地震:卧龙人和熊猫”等报告文学。
  •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人称“弘一法师”,是我国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我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创作透露着“情”与“佛”相互交融的真性情。他的诗词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他的联语具有极高鉴赏和创作水平,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艺术功底,是警示后人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热门推荐
  • 春秋古道

    春秋古道

    春秋末期,各诸侯战争不断,但是于此不同的却是文化的极端发展,造就了一个黄金时代,孔子泣麒而笔绝春秋,老子骑青牛走函谷关,墨子口拦公输班之战,三教九流各显神通,一直很向往那个时代,故而有此书——春秋古道。
  • 神奇宝贝之神兽冠军

    神奇宝贝之神兽冠军

    小辉!踏上创世神的位置,去挑战联盟冠军吧!
  • 位面旅游者

    位面旅游者

    修《千机变》渡劫身死,临死前以无上神通破开次元壁灵魂穿越。占领无数位面再临现世,一手遮天!ps:除去第一次是魂穿剩下的都是人穿
  • 小叮当的奋斗

    小叮当的奋斗

    贫困大学生小叮当尝尽荣辱、历经磨难后,离开所有助其成长的公司,最终凭借一个交友APP较件自主创业,获得“重生”,开始了纵横世界商业大征程……
  • 绝世无双:凝若倾国颜

    绝世无双:凝若倾国颜

    靠!让她穿越了,那好,看她素手翻风云。什么?丹药师很稀有?4品丹药就是无价之宝?为毛她碰到炼丹炉的第一天就练出了6品丹药?;什么?有几千紫色晶石的人家就是富有了?连皇家都区区10块银色晶石?那谁能告诉她她随身空间里的几个源源不断晶石泉是肿么回事?;什么?XX天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生了一阶,那她睡了一觉就生了三阶是肿么回事?…
  • 放手的爱

    放手的爱

    妈妈告诉我,我有个姐姐,叫“冰琳霜”。得知男友纳殇宁有外遇,我绝望了。男友生日聚会上,我遇见了他的外遇“冰琳霜”,天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巧合?我哭着挣脱男友的怀抱,跑上街去,遇见了小混混,这几天好惨!一个叫“葛妊鑫”的陌生男子救了我。我紧接着被冤枉开除?冰琳霜难道是我的厄星?
  • 天际囚

    天际囚

    当世俗的险恶灰飞烟灭,我便能挣脱世间的囚牢,化作一只年老的鹰,翱翔在辽阔的天空,向永恒的太阳飞奔,直到死去。
  • 服务精神

    服务精神

    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水平、意识、方法,素养、品质和标准?服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着无穷的价值,而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规范和方法又是创造企业利润的价值源泉。本书的读者定位为中国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客户服务经理及其管理层;一线服务经理和一线服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与客户接触的其他服务人员或业务人员。
  • 古剑残阳

    古剑残阳

    数十年前,鬼宗宗主习得魔门至高密典,祸乱江湖,武林盟主古剑秋率领武林豪杰攻上鬼宗,以无比惨重的代价平息了战乱,鬼宗灭门之后,魔门无上密典燃魂图谱不知所踪,武林盟主古剑秋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数十年后古家幸存独子古清风突然出现在江湖之中调查古家灭门之事,以一身精绝剑法威震武林,闯下了浪子剑出寸草不生之名,只是谁也没想到,三年后,古清风却凭空销声匿迹,当阴谋再次席卷武林,古清风又重新回到了江湖……
  • 魂至尊

    魂至尊

    莫棋自琉璃岛走出后,便只想在帝都,找到解开“黑棺”的方法。在此前提下,他才想要生存下去。看似毫无关系的帝都各大势力修行者,在他来到帝都后,尽皆纠缠碰撞在了一起。而后再也理不清,解不开了。这场由左相亲自布下的“占卜星阵”,看到的数年后的情境,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已然触碰到长生境界的寒幽王,是否真的只是为了避过星辰天象上显现的凶难,而选择禅位?继位的大离王,与螭龙凶星天象,的确有关?而莫棋的出现,与天象有何关系?左相看到的那颗无名赤星,说的是否是他?——匹夫的超混乱剪辑片段类小说《魂至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