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5400000002

第2章 文明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人类自250万年前诞生后,地球正处于地质史上的第四纪。第四纪是一个冰期、间冰期交替的地质时期。随着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循环,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动物分布、海平面、地质地貌都发生巨大变化。地球上许多地区在第四纪曾多次被冰川所覆盖。冰期来临时,地球陆地面积的32%为冰川和冰流所盖,大陆冰川从南伸到北纬40°一线。冰期中,气温平均较现在低4—6℃,高中纬度地区达8—13℃。形成冰流所需的水量使海平面降低近200米。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的一部分曾经是内陆盆地。间冰期中,冰川后撤或消融,气候变暖。人类形成后,其生存繁衍、自身体质形态的继续进化,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文化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一方面,人类的各种活动,受生态环境诸因素综合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人类并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他以自己的生产劳动作用于外部世界,影响、改变外部世界。

人类诞生后至今,约99%以上的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经济为生,或采集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果充饥,或捕捉动物为食。以血缘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生活和劳动,任何个人如果脱离群体就会成为猛兽的牺牲品。与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的是人们过着流动的生活,寻找附近有食物资源、水源的地方为住处。从最初的露天圆圈堆石,发展为洞穴和岩棚,再发展为建造半地下或地上窝棚。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而不断地发展着生产力。

约公元前1万年至8000年左右,最后一个冰期结束。严寒气候消逝,气温逐渐升高,出现类似今日的气温,动物群和植被也发生变化。猛犸象、野牛、野马等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动物,要么北移,要么最终绝灭。原来的苔原变成森林,适应温暖气候的林间动物大批繁殖。生态环境的改变,促使原始人的狩猎经济从猎取大动物转为猎取单个的小动物。为适应这一转变,生产工具相应有了改进,发明了弓箭和细石器。在考古文化上,把打制细石器和使用弓箭,作为中石器时代的标志。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其文化特征的表现程度在各地不尽一致,持续时间也有不同。

约公元前9000年起,开始了从旧石器时代食物采集转变为新石器时代食物生产的过程,按传统的考古学理论,新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磨光加工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使用,磨光石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但当时只是对一块石器的一部分磨光。磨制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用打制的粗坯在石磨盘上加水和砂子磨制而成。它有较锐利的刃口,有的在和刃口相对的一端上钻孔安装上木柄或动物的骨、角制成一把手斧。最常见的早期陶器是陶罐,是用泥条迭制经过高温制成,用于煮熟食物、贮藏食物和饮料。随着人们对农业、畜牧业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发现存在农业、畜牧业但尚无陶器的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已把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当作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已故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1892—1957年)指出,新石器时代是以“粮食植物,特别是谷物的有意识的耕种”为标志的,提出“新石器时代革命”或“第一次革命”的概念。把新石器时代的动物驯养和谷物栽培称之为“食物生产的革命”,认为是人类自掌握用火以来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美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家布雷伍德又把“新石器时代革命”和“食物生产的革命”简括为“农业革命”。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亦即“新石器时代革命”或曰“农业革命”,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最为重要,有着深远意义、长久影响的文化创造,是导致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前提。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从采集狩猎经济发展而来的。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动物生长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开始集中采集一定的野生作物,捕猎一些较易驯服的动物。同时,约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全球逐渐形成今日的气候、地理环境。在最早产生农业、畜牧业的西亚地区,日后成为重要农作物的大麦、小麦的野生祖本的大籽草,生长茂盛,还繁生许多日后成为重要家畜的野生山羊、绵羊、猪、狗等动物。一定的生态环境和人类长期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显然是农业畜牧业产生的必要条件。另一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旧石器时代末,一些地区的采集狩猎经济已达到某种生产和人口的平衡或饱和。人口的继续增长会造成对生存的压力,迫使部分居民迁移到新的地区,在采集狩猎经济已达到相当水平的条件下,人们有可能把已熟知的野生动植物带到新地区,并尝试人工培养、驯养,这就是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过程,最终形成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完成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从依赖自然界以采集现成的天然食物为生,转变为主动利用自然界资源,靠人类的活动来创造生产食物。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在此以前在获取食物的方式上,人跟动物并无本质区分。所能从事的只是某种“滥用资源”的纯动物性的生存活动。一旦有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劳动同动植物的生物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它变成财富”的物质资料生产。

农业革命不仅仅是一次经济技术革命,它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居住方式,带来了新的劳动分工,并引起往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逐渐转入永久性的定居生活,并建立永久性定居农耕村落,结束了数百万年之久的居无定所的游荡生活。虽然在农业出现以前,人类已有定居,但永久定居以及定居聚落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以至城镇,是以农业生产为前提的。伴随着定居生活,人类的饮食习惯也发生变化。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将猎获来的野兽、捕获的鱼类和软体动物,只要放在火上烧烤就能为食,采集来的果子、茎叶块根,可以直接食用,加之过着流动的生活,并无制造和使用陶器的需要。人类发明农业后,开始以谷物为食,有了使用炊煮谷物性食物器皿的需要。陶器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普遍使用的生活器皿。陶器作为一种炊器,变直接用火为间接用火,变烤食为煮食,变杂食为谷食。

农业革命使人类原有的劳动分工发生变化。在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经济条件下,妇女主要从事采集,男子主要从事狩猎。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男子逐渐成为这两个新的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力。

农业使人类第一次过上获得无限制的食物的生活。收获的农作物可以长久储存,牲畜也可长久饲养,食物的来源不仅可靠得多,而且可以维持更多人的生存。据估计,每100平方公里面积内所能支持的人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12个人,增加到农业村落出现后的2500多人,总人口中直接从事获取食物劳动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对减少,一部分人的劳动就能维持全体的生活,所空出来的人力与时间,有可能用到人类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的活动。人们开始对各种天然物予以加工,如用泥土烧制陶器,把兽毛及植物纤维织成布匹,等等。还从事建筑(泥工、木工)、冶金(冶炼铜)等劳动,出现最初的手工业活动。但这时手工业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还处于亦工亦农的生产状况。

随着农业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起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革——社会大分工。这种社会性大分工共有3次。第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赖的生产部门。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出现脱离农牧业劳动、专事手工业生产的居民,手工业成为社会上独立的生产部门。第三次为商业的出现,形成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层——商人。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达到繁荣时期。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组织单位。它的基本原则是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公有,集体劳动,平等消费。因为生产力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剩余产品,所以还不可能有剥削和压迫,也不存在阶级。曾经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母系氏族制度具有各种地方特点,但都共有以下基本特征:

(1)母系氏族实行族外婚,严禁氏族内部的婚姻,氏族世系以母系计算,一个母系氏族包括一位女性祖先,她的子女和她的女儿的子女。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属于其他氏族。

(2)氏族议事会是母系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一切重大事务。凡成年氏族成员都可以参加议事会,男女成员有平等的表决权。

(3)氏族议事会选举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各一名,如不称职可以随时罢免改选。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受到氏族成员的普遍尊敬,但没有强制的力量。

(4)除氏族成员个人拥有的生活用品、武器、工具外,所有财产都属氏族集体所有。氏族成员集体劳动,共同消费。

(5)氏族成员必须相互援助,当本氏族人遭到外族伤害时,为血亲进行复仇是每个氏族成员应尽的义务。

(6)氏族都有一定的名称。通常以一种动物或植物来称呼氏族。这一代表族名的动物或植物就是图腾,受到全氏族成员的崇敬。

(7)每个氏族有共同的墓地。

(8)每个氏族有自己的信仰和宗教仪式。

(9)氏族可以接纳、收养外族人,入族后可享有氏族成员同等的权利。

母系氏族是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制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氏族组织不断繁衍,维持氏族之间的群婚已经很困难,于是群婚逐渐为对偶婚所取代。对偶婚已经有一对比较确定的夫妻,但他们的结合并不牢固,婚姻关系很容易解除。夫妻和子女可组成对偶家庭,但对偶家庭并不是独立的经济生活的细胞;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仍是以女系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母系氏族。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母系氏族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生产力的增长是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基础。过去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女子的劳动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她们在氏族中受到高度的尊敬。现在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无论在锄耕或是犁耕的农业中,还是在有一定规模的畜牧业中,男子的劳动在生产中占了统治地位,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女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却日益下降,扮演了主要从事家务劳动的角色。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并不困难,男子依靠新取得的社会地位,打碎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把自己的妻子带到自己的氏族。这样,原来对偶婚制下夫随妇居的对偶家庭变为妇随夫居,子女也就属于父亲的氏族。同时,婚姻本身也过渡到新的更高的形式,家事的发展要求夫妻间有持久的结合,需要把妻长久地固定在夫的家族之内,婚姻制度也就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制。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由一夫一妻以及他们的子女组成的个体家庭就出现了。父权制终于取代了母权制。原来的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家属及亲属也由从母系的计算法改变为从父系的计算法。

人类社会在很长的时期中,并不能生产出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私有观念。农业革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能生产出较多剩余产品,除维持劳动力需要外还可支持供养一定数量脱离生产的人员,有了剩余产品,剥削成为可能。氏族部落的酋长和少数家长,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进行交换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支配权,想方设法攫取更多财富,进而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慢慢在氏族内部产生私有财产和私有制。氏族内部开始了贫富分化。

由于氏族内部财富的积累,部落间的战争由血亲复仇变为掠夺财富的战争。战争中俘获的俘虏从原先加以杀害而变为奴隶。随着个体劳动需要增加劳动力,和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奴隶在生产中的地位上升,逐渐从辅助劳动力转变为主要劳动力,与此同时,主人对奴隶的剥削和奴役也日益加深。

氏族内部财富的积累还引起各个家长制大家族之间财产的分化。有的家族占有优良的土地、大群的牲畜和大量的奴隶,他们在部落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氏族部落贵族,而另一些家族却日益贫困。“除了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差别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

在氏族内部出现的上述一系列经济关系的变化,也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氏族制度。原先把氏族、部落联合起来的血缘关系纽带逐渐松弛,失去了它原有的力量。凡是穷人和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血缘关系不再成为维系的力量。另一方面,某些家庭或家族离开原来氏族居住的地方,到别处与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共同居住,对土地的共同利用,集体完成某些公共工作的必要,又以共同的利益把住在一起的各家庭、集团联合起来组成一定的统一体,这就是不按氏族血缘关系而是按村居地缘关系构成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内存在着公有制和私有制。一方面耕地、牧场、森林、草地等归集体公有;另一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私有经济,如房屋、农具、牲畜以及少量宅基地。农村公社标志着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的过渡形态。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公有制进一步被破坏,农村公社迅速瓦解。但在古代东方各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农村公社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仍长期存在。

在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到国家产生的过程中,上层建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既可以氏族为单位,也可以部落为单位,但以部落为多。军事民主制的特点是:一方面在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上保留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但是这种权力还没有达到国家统治权力的程度。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全族成年男子参加的人民大会、氏族贵族和长老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长。军事民主制的产生是和频繁的战争紧密相关的。由于私有财产和奴隶劳动的发展使掠夺邻人的财产和奴隶变得有利可图,导致经常发生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私有制和奴隶制愈是发展,社会的贫富分化愈是加剧,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也就愈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产生为掠取财富、奴隶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分化。掠夺战争带来的战利品,首先被军事首领和其他有权势的氏族贵族所占有。他们逐渐从平等的利益一致的公社成员中独立出来,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并且结合成一个统治阶级。那些军事首领,为了巩固自己和贵族的势力,纠集武装青年作为自己的亲兵,让他们忠于贵族奴隶主。经过长期复杂的斗争,以军事首领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终于夺取了全部权力。以剥削压迫奴隶为特征的奴隶制取代了平等民主的原始公社制,氏族部落的机构被国家军政机构所取代,最终形成国家。国家和氏族有着根本的区别:

(1)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社会集团。

(2)国家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各种强制机关。而氏族是一个利益共同的血族集体,除了舆论以外没有任何强制手段。国家的权力是靠暴力和强制来维持的,而氏族机关却受到氏族成员普遍的尊敬和拥护。

作为人类智能文化、物质文化发展结晶的农业革命,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技术变化,作用于社会组织、制度、政治等规范文化诸内容,最终导致原始文化本身进步到文明的阶段。

通常把国家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

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和考古证据,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以下一些地区首先产生发展的:

(1)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2)西亚的两河流域;

(3)欧洲南部的爱琴地区;

(4)印度河流域;

(5)中国的黄河流域;

(6)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

(7)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尽一致,进入文明的时间也有先后之差。埃及和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便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克里特则时间上晚一点,大约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进入文明时代;中南美洲则更晚一些,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进入文明时代。

同类推荐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 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热门推荐
  • 重生异世:毒医嫡公主

    重生异世:毒医嫡公主

    魂穿异世,在庄子里养伤排毒。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只为了能保护母后和心不在朝堂的哥哥。当她杀父轼兄助哥哥坐上皇位,天下即大乱……
  • 陈小若的传奇人生

    陈小若的传奇人生

    在这个结婚需要门当户对的时代,在这个需要钱权势才能保护好在乎的人的时代,陈小若,一个出身贫寒的草根,如同一头老黄牛般痴痴不倦的吸收着这个时代的养分,然后以一种君王的姿态,厚积薄发般的将所有敢于阻挡他前进的人挑翻,宣告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
  • 穿越之唐书

    穿越之唐书

    穿越到乱世的隋末唐初,郑器不能改变历史的车轮,否则将是恐怖的“蝴蝶效应”!当回去已成妄想,生存、保护姐姐才是第一目标。于是各路英豪成好友。李建成,李世民,窦建德,哥舒季通,李靖,李密,单雄信……红粉知己最痴情。观音婢,白舞娘,子殇,公孙清雪,哥舒月……一切都是历史的进程!这一年,“车轮”滚到了武德九年……本文为历史流,有戏说,有加工,也有部分评书演义的题材介入,只是没有穿越后的万能术。新人写作,诚求收藏!诚求推荐票!
  • Lost Face

    Lost F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娇神画之幻界王者

    天娇神画之幻界王者

    第二部作品,有第一部作品的影子存在,但更多的是平淡的生活。
  • 斗星神

    斗星神

    金木水火土,万物皆五属。阴阳生克变,生死常有时。汇天地玄黄,破宇宙洪荒。享万古长存,却唯有星光。茫茫如大波烟海的宇宙,浩瀚如云的星空当中,拥有着许多未知的神秘,从而这一切,使得我们不得不肯定,在偌大的一个宇宙当中,并不是没有可能有高等生命的存在?
  • 紫曼珠华

    紫曼珠华

    她堂堂第一杀手却被至亲之人暗害至死,重活一世,成为灭世之人?被世人追杀?既然天不容我,那我逆了这天又如何?
  • 二次元不停传越

    二次元不停传越

    对于朋友的背叛,她不愿伤害别人,可终究还是被伤。她并没有生气,因为......
  • 鬼夫临门:老婆,求降火

    鬼夫临门:老婆,求降火

    一夜春梦,傻子大伯哥爬上了她的床,一怒分手,竟然牵扯进一桩灵异谜团。千年孤坟,坟头有血,敢问村子里哪个女人昨夜骑了男人?“老婆,求降火?”“等等,喂饱你儿子再说!”“老婆,我也饿!”“放肆,拿开你的手,先回坟里趴着……洗干净等我!”
  • 仙域龙尊

    仙域龙尊

    一个梦想成仙的少年,背负一块板砖,离家出走,寻找所谓仙域,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一条坠落的龙,一条龙,一个人,踏上修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