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9600000045

第45章 超脱生死的佛家(2)

佛经说:“故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人人本来都是佛,为何还要刻意修行成佛呢?就是因为芸芸众生不能充分意识这一点,故为生死苦恼所缠而叫苦不迭。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亲身去感受去体悟,而不是借重逻辑理论上的推理与认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何况各人具体的苦恼并不相同,其对人生真谛——佛性体悟时的情境亦各相异,因而他人的语言、文字,逻辑上的表达通常是无法直截切入或替代自己的实际感受和切身体验,至多只能起某种启发作用。真正的觉悟唯有通过人们各自的直觉体验。

体悟必须用心,用全身心。它不是一句“万事皆空”或纯粹念念佛号就行的。禅宗提倡的体悟,不仅包涵禅定的内容,努力保持心绪宁静状态,而且特别强调心物一体,以自己的心直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体验世界,并把握永恒。所以,与佛性相通的淡然寂静之妙心即平常之心,关键是能否深切领悟。

佛禅强调佛在心中,不假外求。因此它通常摒除“知”这样的逻辑思维和理论论证,甚至摒除生死轮回见解,出现呵佛骂祖,砸碎偶像等举动。佛禅史上此类故事多不胜举。据说慧海初习禅时,曾为求佛法去江西参拜禅宗大师马祖道一。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不明白,又问:“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别无佛,佛外别无心”。慧海至此开悟。

马祖道一特别强调“平常心是道”。“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平常之心是和“行住坐卧”等平凡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故尤为注重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强调顺其自然,“随流去”,热就热得痛快,冷就冷得彻底。从最普通、最平凡,甚至粗鄙的细微事件中去领悟佛性,体验永恒,把握宇宙人生之真谛。有一位教师请教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答:“用功。”教师又问:“如何用功?”慧海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教师说:“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慧海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后期禅家临济宗也总结道:“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由此可见,最高深的道理,就寓于最平凡最浅近的事物与人生之中。佛禅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性,就是要直接去把握人的生命内核,深切体验心的静穆、充实、自由。

禅宗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体现着佛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他们对大自然也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希望人生就如旷野幽谷、青山白云、晓风晨月、艳阳碧草、电闪雷鸣一般泄畅胸臆,在坦然、自然、多变而生动的生活之中获得永恒。

佛性在人间

小乘教强调出家出世,修戒苦行,求的是个人的生死苦恼解脱。然而这种尽可能逃避俗世的纷扰,严格规戒自身的禁欲苦行,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被动消极的,甚至有违人性。何况,究竟能否完全断灭烦恼,还值得怀疑。因而后起的大乘教尽管不排斥一定的戒律、修行和禅定方法,但十分强调心的觉悟,即自心上的戒、定、慧。它认为,自心能清净无染,便是戒;自心能时时寂然不动,便是定;自心能观照无碍,便是慧。禅宗六祖慧能亦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定慧体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强调的都是心的觉悟。

同时,大乘教又十分强调济人利物救世的思想。具体而言,一是已经觉悟而入涅槃,依然留在人间以拯救众生的菩萨观念:另一是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所以,大乘强调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强调的是在自身觉悟基础上帮助启发他人:在乐助他人的同时坚定地扩展自己的觉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以彻底的人生解脱。换言之,自觉并觉人,利他又利众生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这是个体完善自身并取得解脫和自由的根本途径。明心见性虽然可入佛境,但未必能成正果,还必须不断加以维持和巩固。而最有效地巩固方法无非是在世俗社会的生活与活动之中,通过利他的服务去磨练和经受考验;另一方面佛教认为“佛出人间”,佛性就寓于世俗之中,佛性实际上就是人性的净化及高度升华。所以,佛不能离开人世间,而个人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群体。由此,个人成佛从佛教关于心物一体、人我一体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开悟,并启发他人转迷为觉,多行善事,乐于助人,服务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智慧勃发、活泼自在的佛性体现。

对于生死问题,儒家通常是持回避态度,不予以正面回答。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只是启发人去思索而已。道教则以炼养精神、食服仙丹求长生不死,但最终未能逃脱寿终正寝的归宿。而佛教则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涅槃解脱等教义为世人提供答案,给人们指引解脱途径。

大乘教在中国之所以站得住脚,并转化成中国佛教,是因为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许多方面是声气相通的。它的入世思想与中国儒家历来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相合拍;它的人皆可成佛思想与中国儒家宣扬的人皆可为尧舜的观念相合辙;它的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又与中国儒家“尽心知性”及务实性格相吻合;而佛教各派都提倡的禅定修行方式以及“清净”等观念又与中国道家的“静观玄览”、“坐忘”、“清净自然”等契合。

事实上,当初佛教传入中国时,人们便是以道家的眼光来看待和接纳佛教的。把道家的虚无、炼养及神仙方术等都用来解析佛教义理。不少著名的佛学家,也是由道家理论而转入佛学的。

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传扬,不仅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契的原因,还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崇奉、倡导密切相关。自东汉末以来,佛教大乘空宗的经典编译本已在社会上流行,但因为当时的帝王对此不甚在意,故影响不大。然而,自魏晋始,统治者们大感兴趣,在玄学思想的推波助澜下,大力倡导佛学思想。

到了唐代,其风更盛。除历史上著名的唐僧玄奘在太宗的竭力支持下西去印度取经,历时十七载,取回大量经卷并译为汉文外,还先后有五个皇帝下诏迎法门寺佛骨至宫廷奉养。据史载,在迎佛骨的活动中,许多信徒用香火自烧头顶,自灼手指,还有人割臂洒血,以表对佛的虔诚,百姓之中多有废业破产而求供养,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

下层苦难的百姓和文化较低的官员所受影响通常都是佛教的表层和粗浅的内容。他们一般从事的是建筑佛寺、开凿石窟、吃素念佛、诵经礼拜、水陆道场、剃度僧尼、捐财布施等宗教活动。他们把自身的日常遭际、命运和佛教的宗教仪式、偶像崇拜及因果报应说联系起来。活佛济公像特别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险厄、祸殃灾难,如生病、无后嗣、逢干旱虫灾等,便会想到焚香敬佛、顶礼膜拜,认为这样就可以消弭灾祸,求得平安或降福。所谓“临难抱佛脚”即是此理。而佛教神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能解人所难,多行小惠,能送子,施以甘露,在现实世界中帮助人们解决具体问题,故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深厚的根基。还有济公活佛,也是扶贫济困,深得百姓的喜爱。当然,在禅宗“顿悟”、“以心传心”、“见性即佛”的简洁明了的禅法宣传下,普通百姓中也不乏悟性高者,他们能深窥佛学的深奥义理,真正把握佛禅的真谛。

然而,佛教思想精髓真正被接纳并被融合到中国思想文化中主要是靠那些有较高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尤其是佛禅在中国盛行之后,历代为数甚多的文人士大夫包括不少政治家都热衷于谈禅说法,与禅僧交往密切。他们在人生哲学、生活情趣、精神风貌上都不同程度地烙下了佛禅的印记。

中国的佛禅之所以对历代的文人士大夫,甚至近代现代的知识分子有吸引力,大致是由于它提供了以下几种人生境界、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第一,禅林的清静闲适。佛禅提倡宁静、安谧、恬淡、适意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并突出自然清净、行卧自由的人生情趣。这相当符合文人雅士独善其身、清高超脱的口味。

第二,禅理的深奥玄妙。对于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感悟能力的知识分子来说,下工夫去探幽发微、参悟体验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而且,活泼洒脱的禅风对文人学士的文风、诗论等又具有深远地启发。

第三,佛禅盛行机锋警语。即在传道和学道过程中,问答迅捷,妙语连珠,寓意深长。汾阳禅师曾有偈形容此:“霹雳机锋着眼看。石火电光犹是钝。”禅僧的机锋警语,常为文人学士所倾倒。他们十分乐于与禅僧斗机锋,在活泼的智慧游戏中触机生解、领悟人生真谛。

第四,佛禅强调“心”的开悟,事无逆顺,随缘即应,不留胸中,以时时保持“寂静”之妙境。这在专制社会中实在也是疗治遭受礼教压抑、心灵承受重负的士大夫或屡受挫折、饱经忧患的失意文人的精神病痛的一帖良方。“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此语道出了禅学的妙用。禅机可以启发这些人,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

当然,在更积极的意义上讲,禅学勘破名利等世俗观念的佛理还可铸就“大无畏”的精神,培育出为正义事业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品质。近代参加“戊戌变法”的著名维新人士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际,别人劝其速速逃逸隐匿,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因此,慷慨赴死。谭氏固然具有救国救民、“冲决罗网”的革新者之勇,然而他对佛学的深刻体悟也是他的强大精神力量来源之一。他对佛学深有研究,熟谙其中的经义理,以发菩萨行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畏气概为宗旨,最终在视死如归的光辉人性和民族魂中映射出卓越的宗教精神。

人生确实存在诸多磨难和烦恼,要消除世间的种种痛苦,不能只靠精神解脱,而要积极有为,投入世间生活洪流,完善自我,创造美好的生活。

同类推荐
  • 慧心巧思大赛场

    慧心巧思大赛场

    我们青少年处于兴趣爱好非常浓厚的阶段,同时也处于提高智力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各科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今后职业选择和能力发展。总之,兴趣是智力的火种,是求知的源泉,是成长的动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把智力、知识和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成长中。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本教材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指导篇、第二部分为职业生涯指导篇、第三部分为就业指导篇。
  • 中学生作文辞海(金榜作文通关宝典)

    中学生作文辞海(金榜作文通关宝典)

    提起作文,许多中学生会觉得头痛,不是辞不达意,就是笔下生涩写不出来。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却不尽人意。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呢7古往今来,好文章数不胜数,面对浩瀚的文海,我们该如何撷英含咀呢?人生的风景,生活的感受,该以怎样的笔墨去形容。又该以怎样的目光去审视,以怎样的灵魂去容纳呢?本书正是为此而作。本书是一本以文带句,兼有阅读、品赏和借鉴功能的综合性作文辞典。它涵盖全面,内容系统,选材新颖,体例规范,文字优美,是我国近年来最新最全最实用的中学生作文工具书。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魅力教师的修炼

    魅力教师的修炼

    本书综合了教师的形象魅力、道德魅力、教学魅力、语言魅力、社交魅力、管理魅力,从而弥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在论述与事例中使读者更深层次地认识到魅力的重要性,使读者在教师生涯中的魅力达到极致。
热门推荐
  • 权势破苍穹

    权势破苍穹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乱创仙神

    乱创仙神

    乱中生强,世中生灵。灵修化仙,创世之神。苍茫万物,崛地重生。一名仙族强者,一名凡界常人。一个前世,一个今生。命运的相连,前世的辉煌,今生的奇迹,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航海英雄传之七张碎片

    航海英雄传之七张碎片

    大灾难之后纪元75年,无论是人类对地球过度改造的结果,还是大自然的自我调整,此时的地球早已面目全非。人类的科技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大自然的自我调整后的进化也开始了。不管愿意与否,再先进的科技手段,在自然的进化道路上都显得无能为力。人类也被自然强行推上了“进化或消失”的进程中。虽然进化不可避免,但人类长久以来的过度的自信与自大却让人类想将整个自然的进化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就此展开。
  • 雷霆勇士

    雷霆勇士

    一个元素的大陆,一个隐士辈出的时代,谁能够踏上最后的王座,而谁,又能成为真正的强者,主宰天地,遨游苍芎。
  • 网王之葵向暖阳

    网王之葵向暖阳

    悲催的女孩在网王的世界干着最危险的职业,比如:偷了迹部大爷的玫瑰花,拍了忍足的糗照,抢了芥川的甜点……但她依旧活的逍遥,因为有个傻哥哥替她收拾烂摊子!向日岳人怒:“小葵,你够了!”迹部景吾:“你这个不华丽的女人,别让本大爷看见你!”
  • 银浦月陌花未落

    银浦月陌花未落

    我穿越千年时间,去到各个平行世界,只为寻求你的身影,博你一笑,保你一生平安!这一世,也不例外。我穿越几世,只是想再次见你一面,为你遮风挡雨,这一世我终于找到你,我不会放手!我究竟以谁的身份活在世上,你心中的究竟是她还是我?
  • 北云剑仙传

    北云剑仙传

    厌倦俗世的商人重生异界这一世他要安逸,淡然的生活。但一切会如他意吗,在这个截然不同的,拥有众多修仙求道者的新奇世界,他会找到属于他的爱情、友情和温暖舒情的生活吗?
  • 巅峰至仙

    巅峰至仙

    王轩本是一名没有灵根的凡人,但因救了一名无极谷的长老,对方感激之下让王轩加入了无极谷这个只有三流的小门派,但因为王轩没有灵根,一直遭受同门的冷嘲热讽,但也因为这样,王轩骨子里的不甘和坚毅全面爆发开了,可凡人就是凡人,无论多么努力苛刻,还是无法成功修炼,可因一次意外获得了一把古剑,让王轩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不但修炼成功,还发现古剑有一个神奇的空间,里面不但灵气十分浓郁,而且时间的流逝与外界不同,在里面的时间是外界的十倍。看一个在宗门被人冷嘲热讽的少年如何在修仙界摸爬滚打后成就巅峰。
  • 馋嘴丫鬟斗龙颜

    馋嘴丫鬟斗龙颜

    风暴中魂回古代,馋嘴的她碰到了他,邪魅难知的晨雨,几番相遇,误会迭生,她被逼成为他的侍婢,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在眼前上演,却无力制止她身藏不为人知的秘密,可却无故穿越成了这个不幸的棋子,有人要杀她,掩盖红尘;有人要救她,怜悯惜心。
  • 千道山

    千道山

    人类的科技已经走向巅峰,外星人早已向我们伸起橄榄枝,而地球人类又怎能止步于一颗小小的星球,人类远大的梦想,就是探索无尽的太空,在这片充满神秘的虚空,寻找更高真理的存在。于是,几个国家的科技代表一起上路了,向着无尽的太空进军了,然而就是人类的梦想正在起航的时候,变数来得如此的突然,他们遇到了人生中最悲催的结局,绝望和死亡是这么的接近。他们有着痛苦,有着不甘,一切的一切都在呐喊,可是却改变不了什么,死亡照常降临。可是,正当他们经历死亡后,却让他们看到了科技永远探索不到的事实,他们还有生命的另一面存在,他们还要被迫进行着新的使命,他人生当中的无奈与悲哀,原来都只是一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