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9600000040

第40章 积极进取的儒家(1)

儒家的人生哲学,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中,比较能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它早已成了当今世界几种主要精神传统之一。尽管其中也有“三纲五常”等消极的内容,但是它推崇自强不息的精神、重视气节、讲究礼仪、崇尚仁爱,所有这些都能指引人们去创造一个美好的、卓越的、多彩的人生。

仁者爱人

孔子在建构他的人生理论大厦时,将“仁”当做奠基之石。孔子及其后继者曾经提出过多种道德规范,但“仁”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仁是众德之首,众德之纲,它是儒家人生哲学这棵大树的根。

孔子塑像“仁”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既包括礼智义信勇,又包括温良恭俭让,还包括后来的忠孝节义等等。按照《论语》的基本精神,“仁”的核心含义乃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在孔子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的情感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它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而且是处理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社会的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一致,都是靠爱来维系的。这种情感根除任何功利目的,摒弃冷静的理性态度,它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虔诚,无条件地服从心灵的绝对命令。

如果“仁者爱人”仅止于此,其价值就是十分有限的了。事实上,“仁者爱人”还有更深的含义。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仁民”就是爱民、惠民、利民、养民、富民、安民、教民,这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个意思。“爱物”是指把人生来就有的相亲相爱的自然之情,推及宇宙一切事物。由亲子顺亲的自然情感出发,最终达到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在儒家眼里的“仁爱”乃是一种主客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无差别无矛盾的境界。

当然,孔子并没有抽象地谈论“爱人”。孔子说“爱人”关键在于实行“忠恕之道”。何谓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换句话说,为人处世不能仅仅从一己私利出发,光替自己打算。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是,为人处世要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自己不愿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自己想活得潇洒愉快充实,想干一番事业,就应当想到别人也会有类似的追求,所以要想办法帮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努力。

除了内省和外推的办法,孔子还提出了一种“回避”的方法,让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礼的规定,如果遵守这些规定就可以保证“仁”的实现,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礼”本来是一种由人确立的社会秩序、关系和准则,它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与追求内心自觉的“仁”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是,孔子眼里的“礼”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所以循“礼”而行,并不妨碍人提高人生的境界,相反,循礼而行正是人完善自我道德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把内在的自觉的“仁”和外界的强制的“礼”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就可以达到儒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

儒家的人生理论确也有幻想的成分,有不切实际的地方。但是,孔子“仁者爱人”的理论确实表达了人类的永恒关切,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所以不仅在当今中国的普通百姓中,而且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也得到热烈地响应。

自强不息

在孔子眼里“人道”重于“天道”。事情总是人干的,干好干坏责任在人不在天。事在人为,这是孔子为人处世的基本信念,也是他创立的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特点。孔子把事在人为的信念转化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这一精神渗透在他学说的方方面面,又贯彻于他生命之始终。

孔子认为人的天分有高有低,但只要愿意求知,愿意学习,就可以“有为”。只有那些天赋平平,又不思进取者,才是“朽木不可雕”的冥顽。孔子很有自知之明,认定自己是学而知之者,天分并不高,因此,他勤奋好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善于以别人为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以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他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希望成为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积累和思索,三十岁就确立了对人生对社会的基本见解,四十岁时自己的见解更清晰、更坚定了;五十岁时明白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六十岁时学问修养更见功夫,好话、坏话都听得进去,不因为人家说好听的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为人家说不好听的而生气,这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把一切都看清楚的冷静;七十岁时,我的一言一行都合乎道德规范,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这段自述正是孔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生动写照。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提出的极高的人生目标:仁人既要克己,又要爱人;既要己立、己达,又要立人、达人;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否很苛刻呢?孔子认为能不能达到仁人之境界,全靠自己努力,任何人只要依靠主观自觉努力,坚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成为仁人。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都是对孔子这个“为仁由己”思想的发挥。不仅“为人由己”,而且“人能弘道”,把“仁”弘扬光大,推而广之,也是仁者的责任。孔子的一生就是自我竭力求“仁”的一生,又是他力图以“仁”救世的一生。

无论做学问,还是个人修养,治国平天下,都必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就会走向反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孔子看来,可不可为是客观可能性问题,而为不为是主观态度问题。孔子认定,有志者事竟成,努力了,即使没能达到目的,乐在其中;不努力,坐等变化,就可悲可怜了。

孔子倡导并终生躬行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后儒们的身上多有体现。孟子面对混乱的现实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催生了干一番事业的豪迈。荀子的思想是对老庄自然无为思想的反动,因而比孔子更强调有为。重人不重天,这一点孔、荀一致,但荀子不赞成人适应天,而要使天服从人,“人定胜天”就是他有为思想的集中表述,它与西方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惊人地相似。孟子把与天地合流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庄子把与天地并生视为人生的最佳境界,荀子则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是与天地参。所谓与天地参,就是要人主宰自然,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孟荀之后,儒家有重大变化,但刚健有为的经世风格没有变,即使宋儒大谈“格物穷理”、“明心见性”之时,仍念念不忘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儒家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几经波折,不仅显示了儒家人格理想中积极的方面,而且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两个方面概括了这种精神的精髓。前者强调刚健有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后者表明刚健有为并不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天马行空,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刚健与宽容,有为与大度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儒家弘毅进取的人生哲学的真谛所在。

浩然之气

对生的烦恼和对死的恐惧是人类共有的人生体验,这恐惧烦恼一言以蔽之,源于人类自身的有限性。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说“烦、畏、死”乃人生基本的生存情态。如何解脱这困扰人的灵魂的烦恼、恐惧之情?佛家叫人割断尘根,道教叫人修炼成仙,儒家的独有方法是:引导人们跳出狭隘的时空限制,沟通有限与无限,与天地合流,个体在瞬息万变、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中追求超越的真、善、美,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孟子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因此,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这个境界里,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就不再是狭隘的生活视野和短暂的生命流程,而是永恒的、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流和宏伟、绚丽的人生大舞台。平庸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被丰富多彩、生趣盎然的生活所取代,人生就能趋于无限和永恒。

孟子认为,通向理想人生境界的道路尽管漫长曲折,但任何人只要通过一番艰辛地磨练,靠“养浩然之气”,就可以打破壁垒,完成人格的突变,进入人生的理想境界。

“敢问夫子善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语见《孟子·公孙丑上》)

同类推荐
  • 我最想要的朋友

    我最想要的朋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作者与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众多专家对北京大学本科生200个样本、清华大学本科生280个样本,进行了连续6年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品格的优劣、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及学习自觉不自觉、是不是让家长和教师费力操心等,都可以追溯到学生是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来。《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精心选择了其中三个决定他们学习成绩最为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习惯——将课本读活,悟透每堂课内容,用心做题, 进行详细分解与阐述,旨在从根本上为青少年打开一条自我发现之路。
  • 益智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益智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本书针对境外学生对中国地理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而编写,以中国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以区域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机制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区域调查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门推荐
  • 清风浮我心

    清风浮我心

    他揉揉林菀这一头乱发慢慢的说:“长高了”说完她踮起脚来在他面颊上亲了一下他定定地看着她突然眼眶一红双手紧紧环住什么也不说竟是大滴大滴地留下泪来他不在的时候她正忙着长大
  • 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

    小学5年级,我第一次为了初恋打架,导致我妈给我找了后爹。从此之后我的思想和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走上了不良校园之路。
  • 书香国税

    书香国税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书稿从甘肃省国税局开展的“善读书、净心灵、强素质”全员读书活动中遴选出优秀作品,包括读书心得体会和读书感悟等,经汇编成册。凸显了甘肃国税人的知识与思考、智慧与文采;反映了甘肃国税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与精神风貌。
  • 我的平台生活

    我的平台生活

    你的身边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有的在你身边短暂的停留,有的是擦肩路过,有的是青春热血,有的是爱与陪伴。记忆是时间的沉淀,也许那是一种无法抵抗的思念,是让人悲痛后悔,或是满腔热血,还是让人爱憎难分。
  • 霸道总裁之追妻十年

    霸道总裁之追妻十年

    某男“错了吗?”“呜呜呜呜,陆铭宇你欺负人。“某女看着面前的人哭了起来。”不承认啊,那好我们床上谈“某男关上房间的灯将正准备逃离的某人拉了回来。笑话他忍了半个多月现在床上的人儿亲自燎火不做点什么不是有为天理吗?本来以为可以逃过一劫没想到还是被某人吃干抹净,还不带承认的。呜呜呜,自己的命咋那么苦?1v1的宠文
  • 凤倾江山:绝色狂妃倾天下

    凤倾江山:绝色狂妃倾天下

    她,是北辰家族唯一的“儿子”,灵魂却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异能少女,她,横扫天下,平定乱世,凤倾江山。女儿身又如何?谁说女子不能称帝?她偏要傲视群雄,站在世界的最顶端!以天下为局,以帝王为棋,一步错,满盘皆输。这世上,抗争不了的永远是命运。如果上天真的掌控她的命运,那她,就用天下人做赌注,就算是输了整个天下又如何?敢设计他的人,那就用命来赌吧。
  • 寂守一座空城

    寂守一座空城

    修炼者:潜力(十八阶)、潜能(十八阶)、基因(十八阶)、生化、生灵、起源、成道、解锁。随后渡劫飞仙。简介:在学校受够欺辱的谢寒,在一次偶然机遇下获得异能修炼,在那几个奇怪的老头师傅各种折磨下终究修炼成功,下山归来,热血爆发,面对那些家族,他必定要报复,看看我们的男猪脚会怎样吧。QQ群:183981169
  • 超级科技王朝

    超级科技王朝

    94年,苹果面临倒闭,微软如日中天,网景将出未出,雅虎、谷歌还没有影子。一名后世青年穿越到了这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之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网络金童马克·安德森,苹果教主乔布斯……这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这是一个天骄纵横的时代。他将与他们一决高下,同台竞技,最终打造出属于他的王朝。
  • 天才大小姐

    天才大小姐

    看男扮女装的女主如何行天下,收魔兽,练仙丹,连仙器都不放过。1对1,加油一位杀手的坠落,在紫月大陆,一位天才的诞生,帝傲天;我的温悠只为你擅开。火儿,一头七彩麒麟。天儿,蓝蛟龙。童建儿,可爱的小男孩。嫣然,本女主,霸气,无耻,卑鄙,喜欢坑人。幽梦,一个冷漠的女子但是对于然然来说说很好的。一个小球球,他可是一个神秘的对象,拆拆。人物领养,开始,来QQ和我谈谈。本文1对1,嘻嘻,不喜可以不看,盗文者我不会原谅的。
  • 恶魔修士

    恶魔修士

    恶魔,就是天才们的噩梦。越是天才,越有战胜的价值!越是强者,越有征服的意义!天生恶魔体质,战斗,就是唯一的宿命。少年易小羽,天生废灵脉,被宗门抛弃,但却拥有恶魔的力量,每一次战胜强者,都能让灵脉得到进化。从废柴,进化为天才!从天才,进化为绝世强者!唯有战斗,不断地战斗,才能突破桎梏,征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