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脊椎动物有39000多种,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6个类群。分布在地上、地下、空中、水中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几乎包括了现代生存的全部中型和大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本章讲述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活动,以鸟类、两栖类、淡水鱼类、爬行类为例介绍了各种动物标本制作的方法,并且在最后介绍了局部标本的制作以及动物标本的保存。
鸟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一、我国鸟类分布概况
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全国有许多适合鸟类栖息的环境,所以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现今全世界的鸟类有8616种,我国就有1116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8。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农田、居民点和各种水域中,现分述如下。
(1)森林
在我国东北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常见种类有斑翅山鹑、黑啄木鸟、红交嘴雀、旋木雀、太平鸟、大山雀、煤山雀、沼泽山雀等。到林缘沼泽地带度夏产卵的有天鹅、鸳鸯、丹顶鹤、鸿雁、豆雁、灰雁、绿头鸭、绿翅鸭等,其中天鹅、鸳鸯和丹顶鹤是本地区的稀有鸟类。
在华北落叶阔叶林地区,以雉科、鸦科较为常见,如雉鸡、勺鸡、石鸡、喜鹊、灰喜鹊、红嘴蓝鹊、红嘴山鸦、小嘴乌鸦、星鸦等。其他常见的鸟类有黑卷尾、紫啸鸫、北红尾鸲、黑枕黄鹂、鹪鹩、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黑枕绿啄木鸟、白背啄木鸟等。
在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地区,鸟类呈南北混杂现象;主要分布在北方的禽鸟也在本区繁殖,如银喉山雀、黑尾蜡嘴及一些鹀类等。本区与其南方共有的种类更多,如白鹭、牛背鹭、八哥、发冠卷尾、鹧鸪、竹鸡、噪鹃、粉红山椒鸟以及画眉、鹎等。冬寒时许多野鸭、雁类以及鹌鹑,迁到长江流域越冬。
(2)草原
草原上鸟类种类和数量均不多,广泛分布的常见种有云雀、角百灵、蒙古百灵、穗鹏、沙即等。在沙丘地区的沙百灵也相当多。草原东部的鸟类组成比较复杂,有些季节性迁来或过路的鸟类,如黄胸鹀、灰头鹀等。它们在某些生境中占有重要地位。猛禽有鸢、金、雀鹰、苍鹰、大等。草原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鸨和毛腿沙鸡,它们善于在地面奔走和长距离迁飞。草原的水域及其附近,是鸟类最多的地方。夏季,常大量聚集着白骨顶。其他如大苇莺、凤头麦鸡、田鹨、各种野鸭、疣鼻天鹅、大麻鹭、凤头等也迁来繁殖。
(3)农田和居民点
农田中常见鸟类有喜鹊、寒鸦、黑卷尾、灰椋鸟、珠颈斑鸠、红尾伯劳等。猛禽方面常见种有红脚隼、鸢等。沿河边常见的有白鹡鸰、戴胜、黑脸噪眉、白头鹎、绿鹦嘴鹎等。
居民点的常见鸟类有家燕、金腰燕、白鹡鸰、楼燕、喜鹊、火斑鸠、黑枕黄鹂、黄胸鹀、鹊鸲、斑头鸺鹠、麻雀等。
(4)水域
水域中常见鸟有小、凤头、红骨顶、白骨顶、大麻鹭、豆雁、针尾鸭、绿翅鸭、凤头潜鸭、普通秋沙鸭以及各种鸥类等。
常见于南海诸岛的有红脚鸥、红脚鲣鸟、褐鲣鸟、金鸻、翻石鹬、小军舰鸟;在东海还有中贼鸥。我国沿海一带还有白额鹱、银鸥、黑嘴鸥、黑尾鸥、海鸥、普通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三趾鸥等。
二、鸟类的采集
(1)用具用品
①网具:用于捕捉灌丛中和树上小型鸟类。常用的网具为长方形,分为张网和挂网。网眼大小和网线粗细,根据捕捉对象不同而有区别。捕捉小型鸟类的网眼直径多为18厘米,网的长度为2~5米、宽度15米。在网的上下两个边和中部贯以较粗的绳索,以便于张挂。
②鸟笼:用于暂时盛放捕捉到的鸟类。
③圆规、直尺:用于鸟体测量。
④照相机、记录本、铅笔:用于拍摄和记录被捕鸟类特征。
⑤鸟类检索表和鸟类彩色图谱:用于鉴定鸟的种类。
(2)采集方法
采集灌丛中小型鸟类,用张网采集。选择林缘或林间空地上布网。将网的两端系在树干或事先带来的竹竿上。为了不使鸟类发现,网具最好安放在背后有灌丛或小乔木的地方。网具安放好后,组织同学们从远处将鸟群向安放网处哄赶,使鸟触入网眼中,然后进行捕捉。
采集树上鸟类用挂网采集。选择枝叶茂密的树木,将网具悬挂在树上,等到鸟飞落到张网附近时,组织同学们在树下进行哄赶,使其触网被捕。
对捕捉的鸟,按种类每种选留几只,放入鸟笼中,带回学校进行鸟体测量和种类鉴定。其余悉数放归山林。对触网受伤的鸟,应全部放入笼中带回治疗。
三、鸟类的识别
用网具采集鸟类,只能采集到灌丛和树上的少数鸟种,为了认识各种各样的鸟类,应该在鸟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对鸟类从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用这种方法去识别鸟类,既保护了鸟类资源,又培养了同学们从事鸟类研究的基本能力。
(1)野外识别前的准备工作
①提出一份本地区的鸟类名单。名单应包括在观察期间本地区可能存在的全部鸟类,包括留鸟、候鸟和过路鸟,以作为同学们野外识别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本地区”,不是行政区域,而是指进行本项活动时要去的某座山、某片森林或某个湖泊等。这样的鸟类名单,就会有针对性,能基本做到按名单上的种类一一进行观察。
②观看有关鸟类标本。可按上述鸟类名单内容,组织同学们观看鸟类剥制标本。如果本校有这方面的标本,可在校内观看,如条件不具备,可组织同学们到自然博物馆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标本室观看学习。如果有鸟类活动的录像片或鸣叫的录音带,可组织同学们进行观看和收听,但这种录像片和录音带必须针对性很强。总之要力求在野外活动开展以前,先使同学们对要识别的鸟种有一个初步了解,为野外识别打下基础。
③准备好野外观察识别的用具。这方面主要有望远镜、照相机、收录机、海拔仪、指北针、记录本、铅笔以及生活用品等。
(2)野外识别鸟类的根据
①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是识别鸟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身体形状和大小、喙(嘴)的形状、尾的形状、腿的长短等4个方面。身体形状和大小方面,为了使同学们容易识别,老师应将观察地区的全部鸟类,按其形状、大小,分为若干类,每一类举一个同学们熟悉的鸟种,作为该类的模型,如麻雀、喜鹊、老鹰、鸡、鸭、鹭等。在野外遇到一种不认识的鸟种时,老师可用与该鸟种同类的模型鸟,引导同学们进行观察、对比。这样去识别鸟类,就会认识深刻、记忆牢固。至于喙、尾形状和腿的长短,也应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同学们进行观察识别。
②羽毛颜色。
观察羽毛颜色时,应顺光观察,以免因逆光观察而产生错觉。观察时,除了整体颜色外,还应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的颜色。此外,如时间允许,还应观察头顶、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尾端等处是否有异样色彩,因为这些部位的颜色,也都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③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
当鸟类在空中飞翔或逆光观察以及距离较远时,很难看清它的形态和羽毛颜色,此时可根据它飞翔和停落的姿态进行大致判断。
④鸣声。
鸟类一般都隐蔽在高枝密叶之间,很难发现它们。此时如果鸟类正处于繁殖期,由于发情而频繁鸣叫,而它们的鸣声又因种而异,各具独特音韵。这样,就可以根据其鸣声特点来判断种类。用鸣声来识别鸟类,常常可闻其声而知其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野外识别鸟类的方法
到达观察地点时,为了能对当地鸟种进行充分观察和识别,应尽量不被鸟类发现。行动应该轻捷,说话声音要小,衣着应与环境色调接近,不要穿红色和白色衣服,活动小组的成员应相对分散行动,尽可能保持宁静状态。这样,鸟类就不会被惊动而飞走。
发现鸟类后,可以用望远镜搜索和观察,并且及时选择角度进行拍照。对于鸟类的鸣声,在根据声音进行识别的同时,应进行录音,为返校后进一步判断提供资料。
在一个地点观察完毕准备转移前,应及时做好记录。
四、鸟类标本的制作
鸟类的身体结构较为复杂,一般制成剥制标本。剥制标本的制作是动物学标本制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技巧。剥制标本不仅常被用到鸟类动物、脊椎动物科的研究分类上,如借助各种剥制标本查对分类检索表等,而且在教学上也有重要意义,经常作为直观教具和实验观察材料,进一步理解动物各目、科、种的基本形态特征。
剥制标本的制作,通常可分7个步骤,即观察选材;处死清理;测量记录,皮肉剥离;防腐还原;支架填充;固定整形。深入掌握这七个步骤,真正做出一件合格的剥制标本,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动物学基础知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这些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也许有些偏高,但如能细心钻研,勤做多练,按序施术,要掌握初步的剥制技术也不是很难。刚开始做剥制标本可能不太成功,不是神态不像就是填充的体形失真,因此,学做剥制标本的关键就是多学、多观察、多练、多做。
现以家鸽为例,具体讲述动物标本制作中剥制标本的详细制法。
(1)主要材料和工具
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小烧杯、软毛刷、针、线、棉花、麻刀(或碎锯末)、新鲜石膏粉、纱布、仪眼(直径为6~8毫米)、木板(长15厘米、宽10厘米)、铅丝(14~16号)。
(2)药品及防腐剂的配制
①药品:硼酸、明矾粉、樟脑、三氧化二砷、肥皂、水、甘油等。
②防腐剂的配制。
a.三氧化二砷防腐膏:取4克切成薄片的肥皂放入烧杯,加10毫升水浸泡几小时后隔水加热使其融化;然后加入5克三氧化二砷及1克樟脑,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最后加进少许甘油调匀,冷却成糊状即可使用。这种防腐剂具有保护羽毛不致脱落、防止皮肤腐烂和虫害侵袭的作用,所以特别适用于鸟类。
b.硼酸防腐粉:具有防腐和保护毛发的功能,无毒,使用安全。将硼酸5克、明矾粉3克、樟脑2克,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磨成粉末,混合调匀后即可使用。
(3)观察选材
制作标本前,先要对制作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果是用活体家鸽做标本,就要看看这只家鸽的羽毛是否完整?啄脚是否齐全?皮肤有无损伤?然后对它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包括身体各部分比例和凹凸情况、行走时的姿势、停下时的神态、起飞时的动作等,并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以便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整形。
如果用死的家鸽做标本,首先要检查这只家鸽是否具备制作标本的条件。比如,如果死了的家鸽躯体已经腐败,那么制成标本后羽毛就极易脱落。检查鸟体是否已经陈腐,可以用手揿拉一下它的面颊和腹部羽毛,如果不脱落,其他的羽毛也完整,那就可以使用。
(4)活鸽处死
因为大量血液的凝固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在使用活体鸟类作剥制标本时,为使血液不污染鸟体,羽毛干净整洁,就得在剥制前1~2小时将鸟体处死,待血液凝固后再行剥皮,这样不仅可使做出的标本美观整洁,而且能避免虫害蛀蚀。
处死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窒息法:用手掐捏胸部两侧的腋部,压迫胸腔,使它无法呼吸而致死。
②气针法:用注射器往翼部内侧肱静脉管中注入少量空气,形成气栓以阻断血液循环,造成脑大量缺氧而使鸟体死亡。
③乙醚法:往玻璃缸中放进浸有乙醚的棉花球,接着把家鸽也放置缸内,不久便可使它昏迷致死,也可用装有少量乙醚的小玻璃烧杯扣住家鸽的头部,或者把乙醚打入家鸽的胸腔使它致死。不过要注意,用乙醚麻醉的鸽肉一般是不能食用的。
④切颈总动脉法:一只手抓住家鸽双翅的基部和两条腿,并使其泄殖腔口朝上,另一只手将解剖剪伸进口腔剪断颈椎处的颈总动脉,从喙处向外放血。待家鸽发生痉挛肌紧张而死亡后,即清理掉血及污物,并用棉花填堵在口腔中,以防污物流出。
总之,处死家鸽的方法很多,应该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痛苦的方法。一般来说,采用乙醚麻醉使动物昏迷致死的方法比较文明。另外,用电处死动物速度快,不会造成动物长时间的疼痛,也比较可行。
(5)死鸽清理
有些受伤或被打死的鸽子,羽毛常被血或污物弄脏。清理的方法是:用棉花团将伤口、口腔、泄殖腔处的口堵住,用毛刷蘸水刷去羽毛上的血渍;如果是白色鸽子的羽毛被染上血污,还需用少量肥皂粉洗涤,然后用干布拭去水分,并在洗涤处撒上新鲜石膏粉。当石膏粉因吸收水分而结成块状时(一般约半小时后),可用刷子刷去粉块;如果羽毛尚未完全干燥,还可重复一次。
(6)测量记录
工艺品用的剥制标本与教学科研用的剥制标本有一个重要区别:前者没有什么量度记录,只有观赏价值;后者必须有详细的量度记录,包括采集时间、采集地点、体重、长度等,越是稀少、名贵的标本,这方面的要求越严。
①量度。
体长:自上喙先端至尾端的自然长度。
体长嘴峰长:自上喙先端至嘴基开始生羽部位的长度。
嘴峰长翼长:自翼角(腕关节处)至最长飞羽先端的长度。
翼长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先端的长度。
尾长跗蹠长:自胫骨与跗蹠关节后面的中点处至跗蹠与中趾关节前下方的长度。
跗蹠长此外,有些鸟类还需测量爪长、趾长、翼展长,如图所示。
爪长
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