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6300000008

第8章 航天飞机的辉煌时代(1)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替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初,美国设想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可以节约花费,但结果全然不同,每架飞机的研制费用非常高,而且每次发射费用竟达1亿多美元,因此至今只做了6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以及只用于测试的“企业”号。2011年2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航天飞机的辉煌时代也将宣告结束。

能够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苏、美等发达国家的航天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收益越来越显著,发射越来越频繁。但发射这些航天器所用的运载火箭十分昂贵,而且不可回收,巨大的耗资严重限制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因此,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以降低航天费用,成为继续发展航天事业的迫切需要。

航天飞机的辉煌时代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维也纳人赫费特、瓦里尔和桑格尔等曾提出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飞机,试图使用这种火箭在高空进行高速飞行,并形成以这种飞机进行空间飞行的设计思想。这也可以看做是航天飞机的早期设计思想萌芽。

这种火箭飞机不仅要飞离地球,而且还要能返回地面,并可以重复使用。虽然这是一种更经济、更全面的设想,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的。不过,发展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飞机来飞向宇宙空间的思想却从来没有被抛弃过,研究工作也从未间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许多设计师为了使飞机达到更大的高度和速度,曾尝试用火箭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例如,1939年德国工程师冯·布劳恩利用以过氧化氢和甲醇作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研制了HE-178型火箭飞机,时速曾达到850千米;前苏联也曾于1939年设计过RP-318型火箭滑翔飞机。这类有人驾驶的火箭飞机的设计,对于发展可重复使用的载人空间运输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促进。

二战期间,德国曾计划给V-2火箭配置机翼,以制成一种自动控制的A-9型火箭飞机。另外,还设计了A-10型两级火箭飞机。其第一级就是带机翼的A-9型火箭飞机,它可以使第二级火箭达到35分钟内飞行4000多千米的速度。在这两项设计尚未实现时,战争就结束了。有关的研制人员先后到了美国和前苏联,著名的火箭设计师冯·布劳恩则到了美国。

二战结束后,论述有关可重复使用火箭飞机的设计思想更加活跃,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越来越多。

1946~1947年间,由美国贝尔公司设计的X-1型火箭飞机进行首次超音速飞行。

1947年,美国曾报道过一种往返月球的两级可回收的空间运输系统。

1952年,在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全面论述了大型重复使用的助推器的概念。1954年美国空军正式开始资助这项研究并取名为“保米计划”。1957年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轨道再入滑翔机”的计划,即所谓的“戴纳—索尔计划”,它的目的就是用火箭助推剂将滑翔机送到大气层以上,返回时利用滑翔无动力着陆。

实际上,这已体现了航天飞机的一些设计思想,但为当时技术力量所限,这些设计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对发展航天飞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希望与美国合作,但此时美国正全力以赴地开展登月计划,无暇旁顾,失去财力和技术支持的航天飞机研究只能陷入停滞。直到1972年美国才正式启动航天飞机计划,经过对方案的论证及研制经费、技术能力和时间的权衡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两极式、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折中方案,并将其作为70年代美国航天计划的重点。

20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法国和日本等国也相继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原因,至今只有美国成功建造了航天飞机并实际执行了太空任务。

航天飞机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贮箱三大部分组成。一架航天飞机轨道器背驭了一只巨大的、一次性使用的外贮箱,在外贮箱的两侧各有一只固体助推器。除了外贮箱不能回收外,其他主要部件都能回收和重复使用。

轨道器就是人们所称的航天飞机,外形与普通飞机非常相似。它是最复杂的部分,由洛克韦尔公司承包。轨道器长27.21米,翼展23.79米,机高17.39米,它的中部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6米的载荷舱。在轨道上,载荷舱门从中间向两侧张开,载荷由此发射,或在此进行回收、修理卫星以及科学实验等工作。它最多可载7名宇航员,最长飞行时间30天。

轨道器装有各种仪器设备,单是推力大小不等的发动机就有49台,其中三台是尾部安装的可调推力主发动机,每台推力2058千牛,可重复使用50次。其他小型发动机用于轨道和姿态调整,分布于轨道器四周。轨道器上装有23种天线,5台计算机,各种控制、通信、导航和操纵系统。与宇宙飞船防热层不同,轨道器周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防热瓦,在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表面共安装了24000块防热瓦,重7吨,最高可承受1650℃的高温。

外贮箱是航天飞机系统最大的部件,也是唯一不可回收的部件。它长47.1米,直径8.38米,空载质量34.6吨,可加装液氢液氧推进剂700吨,它由马丁公司承包。

两枚固体助推器由锡奥科尔公司承包。它们长45.5米,直径3.7米,质量584.7吨,单台最大推力1.29万千牛。为方便推进剂加注、清洗,助推器由11段连接而成,可分解和组装。对接处接口用卡口方式连接,四周用螺栓固定,并用两只“O”型密封圈密封。密封圈直径0.71厘米。

组装在一起的航天飞机总长56.14米,起飞质量2040吨,起飞推力34562千牛,最大着陆质量104.33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9.5吨,极轨道运载能力13.1吨,横向机动距离为2035千米。从轨道上返回时,可带回载荷质量14.5吨。

为了实现“普通人也能坐航天飞机”的设想,航天飞机在起飞过程中的最大过载限制在3倍重力以下,在返回时过载限制在1.5倍重力以内。航天飞机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技术问题,包括研制可重复使用的高性能液氢液氧发动机、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的固体助推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防热瓦等。

1976年9月17日,第一架供试验用的航天飞机轨道器“企业”号交付。它经历了几年的各种试验。1979年3月24日,首架用于轨道飞行的“哥伦比亚”号完成了装配,并空运到肯尼迪航天中心。

1981年4月1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7点03.98秒,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从肯尼迪空间中心的39A发射台上起飞,在三台主发动机和两台助推发动机高达340万千克的推力下,轨道器稳稳地进入241.3千米高的圆形轨道。担任轨道飞行任务的是约翰·杨和罗伯特·克里平,主要目的是验证轨道器轨道飞行能力、稳定与操纵特性、再入与着陆特性,同时还试验入轨后货舱门的开闭特性以及机上惯性基准的建立。“哥伦比亚”号绕地球飞行了36圈后,于14日安全返回大气层,并着陆成功。

美国航天飞机经过试验和投入使用后,证明了它在技术上是成功的,能够执行以往航天器和火箭不能完成的任务,如回收、修理卫星、在轨发射卫星,实现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等。

这次的首发成功,标志着人类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知识点滑翔机

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的装置,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它可以由飞机拖曳起飞,也可用绞盘车或汽车牵引起飞,更初级的还可从高处的斜坡上下滑到空中。在无风情况下,滑翔机在下滑飞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获得前进动力,这种损失高度的无动力下滑飞行称滑翔。在上升气流中,滑翔机可像老鹰展翅那样平飞或升高,通常称为翱翔。滑翔和翱翔是滑翔机的基本飞行方式。

美国首艘航天飞机的升空

美国的第一艘航天飞机是“哥伦比亚”号,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截止到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共飞行了28次。

它的名称来自一位美国船长罗伯特·格雷的单桅帆船。1792年5月11日,格雷和他的船员穿过了河口宽达1000英里的危险沙洲,到达了今天的东南哥伦比亚、加拿大和华盛顿—俄勒冈的边界,这条河流从此便以此船命名。格雷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美国人,他和他的船员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并满载着水獭皮到达了法国、中国,然后回到波士顿。后来又有其他的船使用这个名字,所以“哥伦比亚”号这个名字传播开来,以至于“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计划中的指令舱也被命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号长约56米,高约23米,相当于7层楼房高,起飞重量约2200余吨。它包括3个部分:航天飞机本身,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一个机外燃烧舱。

发射台上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分为3段:前段是乘员舱,可乘坐4~7人,紧急情况下可容纳10人;中段是有效载荷舱,用以装载人造卫星及各种科学实验仪器设备,最大载荷30吨,由于装置了遥控操纵臂,可在空间装卸货物;后段装有3台液体燃料主发动机,总起飞推力为510吨,此外,还装有两台机动发动机和制动控制系统等。航天飞机在离地面800千米的高空进入轨道,能连续运行7~30天。在完成任务后,它能经受住重返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靠机翼滑翔降落在约5千米长的跑道上。一般经过两周的检查、维修后它又可以重返宇宙。

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分挂在航天飞机的两侧机翼下,这两个火箭在回收后通常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

机外燃料舱安装在航天飞机主体的腹部,是个巨大的铝合金壳体,装满燃料后重75.6458万千克。它实际上有前后两个燃料箱,一个能贮放150万升液态氢,另一个内装54万升液态氧。它们通过5根管子向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提供燃料。

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发射上升,轨道飞行和返回地球。航天飞机发射时和火箭发射一样,在发射台上垂直起飞。此时航天飞机本身的3台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火箭几乎同时点火,总推力达3140吨。当它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助推火箭熄火,并同航天飞机脱离,利用降落伞溅落在离发射场数百千米的海洋洋面上,由舰只回收。在快要进入绕地轨道运行时,主发动机熄火,机外燃料舱被抛弃、焚毁。此后依靠两台机动发动机使航天飞机进入绕地轨道运行。

轨道飞行不需要动力。当航天飞机昼夜不息地绕地球运行时,宇航员们便可以根据预定目标从事各项科学实验或其他活动。

当航天飞机需要返回地球时,只要重新点燃机动发动机,制动减速,使航天飞机脱离绕地轨道,就能重新进入大气层。当它通过大气摩擦阻力减速后,便和普通滑翔机一样,依靠机翼完成最后的滑翔飞行。当然它所需要的机场着陆跑道比普通飞机的要长得多,因为它的着陆速度是341~364千米/时。

由于航天飞机在发射和返回时的速度比火箭要低得多,这就大大放宽了对宇航员的要求,使普通的健康人都可以参加太空飞行,这就为科学工作者直接进入空间从事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为了保证宇航员有较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航天飞机的设计师们作了很大努力。机舱包括3部分:上舱为驾驶舱;中舱为生活间,有寝室、浴室、厕所、厨房等生活设施;下舱是贮藏室。此外还有密封舱、空间实验室等。驾驶舱与一般喷气飞机的驾驶舱相似,左右各有两个驾驶员座椅,另外还设有两个机组成员的座椅。在正式执行飞行任务时,驾驶舱可坐4人。驾驶员的前方、上方是各类仪表、指示盘和操纵器。在航天飞机里,宇航员不用再穿不便于活动的宇航服,寝室的卧具使用的是睡袋,睡觉时另用眼罩和耳塞。厨房内有冷热水管、橱柜、烤炉和垃圾箱等。食品贮藏箱最多可贮藏7个人飞行30天所需的食品。吃饭已经可以不用像挤牙膏那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能用刀和叉,可食用厨房里做出来的比较可口的饭菜。此外还有经过稳定化处理的冷冻干燥的食品可供食用。

同类推荐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
  •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是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载人的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人类就是乘坐它们飞出地球,摘星揽月的。刘芳主编的《载人航天器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做好多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建成投产后的食品的卫生安全,除了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外,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做好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工作。因此,本书以“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为中心,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的概念、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知识,食品工厂建设前期的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食品工厂公用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食品工厂设计对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和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食品工厂建成后的经济技术分析等。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妖孽夫君请上榻

    凤舞九天,妖孽夫君请上榻

    梦倾城穿了,穿越到了一个废材小姐身上,虐渣男,手撕白莲花,神兽,萌宠,都是我的!可一个大冰山赖上了她,动不动就要娶她,就在一天,梦倾城扶着自己的老腰,咬牙切齿:“帝北冥,今天不准上老娘的床!”“倾儿,今晚你上本尊的床。”第二天,扶着自己老腰起来,欲哭无泪。(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逆天异世

    逆天异世

    在一次巧合之下灵魂穿越异世,遇到绝品邪少纨绔子弟的李家三少爷和魔兽战斗死亡,灵魄注入到了三少爷身体从而引发废材到高手改变命运的逆天之路途是苦是甜只有自己知道,普普通通的他努力改变了一切。
  • 魔法学院:三公主的爱情生活

    魔法学院:三公主的爱情生活

    她,冰冷无情;她,活泼开朗;她,腹黑狡诈。他,冰山一座;他,花心无比;他,热情如火。碰撞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一起来看看吧!(注:女一号以后会变成反派一阵,,,,就是姐妹反目,不喜勿进。)
  • 泪水拼凑的美丽

    泪水拼凑的美丽

    自卑使她不敢靠近,甚至受伤,只是为了盼望他的回头。
  • BOSS来袭:高危警戒请注意

    BOSS来袭:高危警戒请注意

    “叶笙,爱上我,用最短的时间!”“我没有精力去经营一份不确定的感情,我娶你,是因为你合适,而且……我不讨厌你,做我的妻子,我会给你一切,包括我的心,而你,要么离开我,要么爱上我……”她点头,正中下怀啊有木有!从此一宠难收,他把她惯上天,而她只负责……上天!只是,“莫连城,如果你喜欢的人回来了,请告诉我,我一定不会缠着你。”他勾唇轻笑,把她抱进怀里,“那你没机会了,我喜欢的人,不一直在我身边吗?”
  • 幻神

    幻神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知道,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齐聚在幻神手中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r
  • 心间毒药

    心间毒药

    一夜事后,他对她蚀之入骨,竟放弃她妹妹,来娶她!男友劈腿,被人设计,隔天,她从顾厉行床上起来:“昨晚我就当是被狗咬了。”狗?顾厉行权势滔天,万人之上,还没人敢在他面前这样说话!他阴鸷捏住她下巴,这女人,他记住了!从此,她就被他记上。她受欺负,他出面;她被人骂,他解围;前男友找上门,他一拳放倒!他这样记人的方式,让她受不了:“顾总,你在我身边到底想干什么?”“娶你,睡你。”
  • 爱本来就很近

    爱本来就很近

    她是表面坚强,可心里却极为的脆弱,母亲对她不怎么好忽冷忽热的,父亲却是非常的疼爱她......自从遇上了他,她的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而他的身份他却一直瞒着她,直到最后藏不住了才把实情说出来.......
  • 天纵神武

    天纵神武

    武是什么?是他登峰造极的手段!武是什么?是他问鼎天下的过程!武是什么?是他打败强敌的信念!他,不了解武,但懂武,不喜武,但能武!
  • 此不期

    此不期

    这个萌新作者的梦想,就是把自己幻想的故事,也讲给人听。这是一个一本正经的鬼故事,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