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3500000064

第64章 用兵如神(4)

冯异明白他的心情,不便拒绝。只得让他指挥兵权交接前的最后一仗。

将军邓弘请命愿为先锋,邓禹依允。于是邓弘率万余人马离开大军,发起进攻。

赤眉军丞相徐宣向右大司马谢禄面授机宜,道:

“将军如此用计,可破汉军。”

邓弘杀来,赤眉军厮杀一阵,忽然败走,尽弃辎重粮车。汉兵大喜,欢呼雀跃,围住辕车,扔下兵器,争相抢夺。不料,车里装的全都是土,只在上面覆盖一层粮食。邓弘得报,方知有诈,急令退兵。哪里来得及,赤眉军返身杀回,喊声震天动地。邓弘大败,狼狈奔逃。一直在观阵的邓禹见状,慌忙招呼冯异,两人并驱驰,催动大队人马,截杀赤眉军。

赤眉军也是全军出动,人多势众,与汉兵展开厮杀。徐宣见不能取胜,向樊崇耳语几句,樊崇遂命而退,丢下无数尸首。

冯异见邓禹人马饥乏困顿,面有怯敌之色,忙向邓禹劝谏道:

“赤眉军未败先退,必然有诈。我军饥疲暂宜歇息,不可再进。”

邓禹不听,愤然说:

“贼寇败退,正可乘胜追击,雪我败师之耻。”遂率大军再进追击。

行不到四十里,两旁树林里突然一阵鼓响,杀出无数赤眉军,把汉军包围进攻。邓禹、冯异人马寡不敌众,先已怯战,狼奔豕突,四处溃逃,损失惨重。邓禹身边也只剩二十四骑亲兵将士,保护着他,拼死杀开一条血路,逃往宜阳,总算保住了性命。冯异则边杀边退,连坐骑也受了伤,只得弃马步行,退到回溪阪。

回溪阪是一条狭窄、幽长的深谷。两边山壁陡峭,树木丛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冯异与部下数人,攀登山壁,躲进树林。赤眉军大军难以进山。他们也不敢出去。

躲过几天,几个人终于在一天夜里,绕过赤眉军营地,逃脱回营。

这一仗,完全改变了关中的形势,汉军由主动,变为被动。

光武帝围困赤眉军,或决战宜阳,或决战新安的战略企图。恐怕难以实现,刘秀的浓眉又凝成“一”字形。

冯异逃回老营,下令关闭营门,坚守不战,派出专人收集溃兵,并招募士卒。半个月后,又聚集了七八万人马。但敌众我寡,如何破敌?

他针对赤眉军新胜生骄,急欲寻路东归的弱点,决定改变原来“敌势强盛,不可力取”的作战原则,定下破敌之计。

征西大将军不顾诸将劝阻,亲自手书战书,派人送往赤眉军大营,约定三日后决战。

赤眉军御史大夫要应战,丞相徐宣劝谏说:

“冯异新败,损兵折将,多日坚守不战。突然主动求战,必有奸计。”

樊崇笑道:

“丞相太小心了。冯异连坐骑都被俘获,就是用计,又奈我何。三日后出战,一定活捉他。”毫不迟疑地在战书上按上手印。他不会写字。

会战的前一天,冯异召集全营将士作战前动员。

“赤眉贼势虽众,但久战在外,军心离散,不足为惧。明日决战,便是报效国事的时候,诸将士务必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誓杀贼喊寇。”

将士精神振奋,尤其新招募的兵卒,多是三辅子弟,皆受赤眉军侵暴之苦,人人摩拳擦掌,等待杀贼报仇时刻的到来。

当晚,全军三更造饭、喂马、做好临战准备。冯异挑选万名英勇善战的壮士,命他们饱餐战饭,带足干粮,全部换上赤眉军的衣服,乘着夜色悄悄出营,埋伏在道旁,准备会战时,以鸣金为号,夹击赤眉军。

天刚放亮,两军就列好了阵势,准备厮杀。赤眉军势众,黑压压一片,不见首尾,将士一个个赤气腾腾,傲气十足。而汉军则显得人数寥寥,兵力不足。樊崇打量着汉军,向身旁的徐宣笑道:

“冯异打了败仗,脑筋不好使了。就凭这点儿人马能抗住我十万大军么?”

徐宣也在观察着汉军阵势,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有什么高明之处,于是,放下心来,对樊崇道:

“冯异真的糊涂了。悉数冲过去,把他活捉,正好回营吃早饭。”

樊崇点头。赤眉军全军出动,杀向汉军。冯异早已待敌,传令出击。两军相向奔驰,越来越近。终于相遇,立即传来戈矛撞击声。

战尘蔽日,天昏地暗。

杀声阵阵,地动山摇。

时间在飞逝,流血在增加,越积越多的是尸体,是丢弃的刀戈。

赤眉军势众,争相冲杀,恨不得一口吞掉汉军。

冯异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人和马身上沾满鲜血,分不清是敌人的血,还是自己身上的血。汉军受到鼓舞,人人拼命,誓死杀敌。人马虽少,却不落败势。

从拂晓杀到日上中天,未见汉军败退。赤眉军没吃早饭,拼杀半天,早已饥肠辘辘,士气渐渐衰落。冯异见时机已到,突然大声吼道:

“鸣金。”

“口当啷啷……”

铜锣声响起,传出老远。

古时作战,鸣金通常为收兵的信号,正在厮杀的赤眉军听到锣声,以为是自己一方收兵的信号,一个个跳出战圈,准备退走。这时,埋伏在道旁,养精蓄锐大半天早已憋足了劲的汉兵听到出击信号,个个跃马杀出。

赤眉军士卒以为来了援军接替他们,纷纷靠拢过去。没想到,这支“赤眉军”竟举起大刀,挥舞长矛,反而杀向自己。眨眼之间,真赤眉军死伤无数。樊崇方知中计,传令截杀。

两军搅在了一起,汉军以帽上白巾为识别,赤眉军不知,分不清谁是汉军,谁是自己人。无从厮杀,惊慌溃散。

冯异挥师追杀,同时谕令,降者免死。

直追到崤底,大破赤眉军。俘敌八万多人,其中还有女眷在内。余众十万兵马,向宜阳逃去。

汉军打扫战场,财物、兵器堆积如山。

冯异一扫愁容,捷报上奏洛阳。

初闻邓禹、冯异败绩,光武帝对冯异能否平定赤眉军已无信心。看来,只有亲到宜阳,堵住赤眉军东归之路,再另谋良将,徐徐图谋。

光武帝车驾来到宜阳。

只带二十四名亲兵逃奔宜阳耿弇大营的邓禹,满面羞愧,拜见光武帝,呈上大司徒、梁侯的印绶,自谢其罪。

光武帝没有责怪,坦诚地说:

“仲华长于治世,短于征伐。当年随朕执节河,劝谏朕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三业,救万民之命。此汉室复兴大计,朕受益匪浅。仲华之功,在诸将之右。”

邓禹羞愧地说:

“臣有罪,何功之有!”

光武帝收敛笑容,正色道:

“功归功,过是过,功过各自一论。朕不会搅和在一起的。

着即免去大司徒之职,收归侯印。”

“臣谢主隆恩!”

邓禹如释重负,叩头谢恩退出。

光武帝正欲召集耿弇等将共议堵截赤眉军东归之计,冯异的捷报送到,顿时,喜气洋溢在上至皇帝下至士卒的每一个人的脸上。刘秀欣赏不已,说道:

“赤眉遭受重创,正向宜阳奔逃。我军可盛兵列阵,示以兵威,逼其归降。”

耿弇、关汉等将深表赞同,立即调动兵马,遵旨执行。

被冯异杀得大败的赤眉军惶惶如丧家之犬狼狈东奔。逃到宜阳境内时,忽然,前锋慢了下来。一名裨将神色惶然,奔到御史大夫樊崇的马前,结结巴巴地说:

“禀大人,前方刘……刘秀阻住去路。怎……怎么办?”

此话一出,众皆失色,有人当时就掉落马下,身经百战的樊崇也变了脸色,半晌,方向徐宣、谢禄等人说:

“走,到前面看看!”

数十人策马向前,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一座小山前下马。裨将引领着爬到半山腰。众人已听到战马的嘶呜声。

突然,裨将用手一指,颤声道:

“你们看——”

众人拨开一人深的蒿草,向东一看,全都骇然变色。

山前的驿路上,整整齐齐,排满了汉军人马。前面的突骑精兵肃立,队首飘扬着“吴”字大旗,显然是大司马吴汉所率,紧接着是中军大营。当中黄色的大纛下,光武帝刘秀披甲执锐,威风凛凛地端坐马上,骁骑、武卫分列。

旌旗猎猎遮天蔽日,兵戈闪闪似竹如林。

距离太近,赤眉诸将看得越清楚,越感到头晕日眩。

引他们前来的裨将,让他们靠近观看,自有一番用意。

兵卒们久战力疲,军无斗志,岂有投降之意。裨将让渠帅们亲眼见见光武帝兵威,以决定是战是降。

他的目的达到了。

樊崇呆立半晌,一言不发,一屁股坐在蒿草丛中,双手抱头,连声叹息。

这是勇猛刚烈的樊崇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众人看在眼里,心里更加慌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说话。

好半天,樊崇才抬起头,说:

“你们都看到了,怎么办?有什么见解尽管说出来。”

诸将摸不准他的态度,都怕说错了话惹恼了他,不敢开口。还是一片沉寂。

最后竟是一向文弱的刘恭首先开口,试探着说:

“大军已陷绝地,将士们的性命方是最要紧的,不如投降,保全性命。”

话音未落,右大司马谢禄忽地站起,怒斥道:

“男儿大丈夫宁可战死疆场,岂有投降之理?姓刘的,你惑乱军心,我当斩之。”说着,拔剑在手。刘恭吓得脸色灰白。

樊崇上前,按住谢禄宝剑,劝说道:“刘恭乃忠义之士,所言实为我赤眉弟兄着想,谢贤弟不必计较。”

谢禄只得恨恨收剑,丞相徐宣揣测樊崇之意,起身说:

“我赤眉大军自起兵以来,辗转征战在外,将士有思乡之情。如今兵败绝地,恐怕今生今世难回故土,难见亲人。”说着,泪洒衣襟,众人听着心酸,不约而同,放声大哭。

大司农杨音拭去泪水,沉沉道:

“思乡之情倒在其次。眼下,前有刘秀大军阻挡,后有冯异追兵。我军再也无路可走。刘恭说得对,这么多人的性命方是最紧要的,要保命,只有投降。”

其余人也止住哭声,议论纷纷。

“败就是败了,何必拼得一个人不剩。”

“咱们起兵本为百姓,可王莽灭后,咱们都干了些啥?在长安干的那些事要是让老娘知道,非骂死你不可。这样的仗,打得招人恨。”

“……”

谢禄软了心,顿足说:

“投降能保性命,可是却让刘秀笑话咱们赤眉军贪生怕死,名声尽难听了。”

樊崇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说:

“我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什么阵势没见过,从来没怕过‘死’字,可是,为了十多万弟兄的活命。我同意投降。要那些虚名何用。”

他的话等于一锤定音,全军投降。

但为了慎重,必须先派人向光武帝乞降,让汉军保证投降后将士们的安全。作为刘汉宗室的刘恭是当然使者。

刘恭来到大军前,向光武帝跪拜施礼后,问:

“盆子将率赤眉将帅兵卒归降,不知陛下何以处置?”

光武帝威严答道:

“朕早有诏令,降者免死。愿从军者可留用,愿去者赠资返乡。”

刘恭返回,如实禀报。樊崇知道刘秀一向诚信,放下心来。便令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名首领,皆肉袒归降。其余将士全部脱下甲衣,放下兵器,向汉军投降。

刘盆子跪拜光武帝,呈上象征权力和武力的传国玉玺和兵甲。

赤眉军交出的器械兵甲堆积在宜阳城,高与熊耳山相齐。

投降的赤眉军将士已有多日没吃到东西,好多人走路都摇晃。光武帝命县厨赐给食物,酒肉管饱,十万饥卒,总算吃上了一顿饱饭。

建威大将军耿弇私见光武帝,说:

“赤眉军降卒甚多,恐其叛乱,反复无常。如何是好?”

光武帝深思良久,轻轻点头。

“无妨,朕自有办法使其心服口服。”

次日,旭日东升,霞光万里,又是一个晴好天气。

汉军在洛水岸排练大阵,朝阳下,戈矛熠熠生辉,闪烁寒光,透着杀气。光武帝检阅大军,令刘盆子与樊崇等君臣随同观看。赤眉诸将见汉军严整有序,兵强马壮,无不惊骇,相视无语。

光武帝扫视盆子君臣,含笑说道:

“你们投降是否后悔?朕今日放你们回营勒兵,约期再战,以决胜负,决不恃强压服。”

众人一听,慌忙跪倒叩头,樊崇直爽地说:

“败就是败了,我等心服口服。樊某本为草民,为王莽所逼方造反。如今陛下宽恩,准樊某归农,宁愿再当默默农夫。”

“说得好!”光武帝赞赏地说,“国家久经战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百姓谁不盼着战争早日结束,早日建设家园。诸位主动放下兵器投降,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盆子君臣颇为感慨,伏地赞叹道:

“陛下胸怀天下,体恤万民,真是有道明君。”

回营之后,光武帝训谕降将,说:

“诸位于了很多无道之事,所过之处暴虐地方,污溺社稷井灶。不过,还有三大善处:攻城破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妇无所改易,是一善也;语能用宋室,是二善也;余贼立君,迫急皆持其首归降,自以为功,诸位能保全交付朕,是三善也。所以,朕法外施恩,诸位可与妻小居住洛阳,赐田宅一处,由二顷。但愿以后安心本业,共享太平。”

降将叩头谢恩。

光武帝信守前言。降卒愿归乡的,赠给盘缠钱,愿从军的,发给军饷。十万降卒山呼万岁,欢天喜地。

赤眉已灭,光武帝车驾离开宜阳,踏上新的征程。

赤眉军虽降,但是吴中之地远未平静。贼寇并起,各霸地方。王歆据下都,等州据新丰,蒋震据霸陵,张邯据长安,公孙述据长陵……拥有兵力多者万人,少则数千,相互攻击,永无宁日。

但这些零碎的割据势力已难成气候,有留守长安的冯异,平定只在早晚之间。光武帝审视的目光已从关中移到了关东。

定都洛阳之后,汉军也仅占有黄河南北的中原地区,周围是林立的割据势力。东都有梁郡的刘永、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庐江的李宪,其中,已称天子的梁王刘永势力最强;西部则有天水的隗嚣,占据陇右之地,毗连巴蜀,靠近关中,兵多将广,他的去向是守住长安的关键;西南有成都的公孙述,结交三辅豪强,窥视江陵;北有彭宠,占有广阳、上郡、右北平等郡,并和匈奴、张步等联合在一起;南有田戎,占据着南郡、夷陵。

这些势力形成了对中原地区的包围之势,威胁最大的是靠近洛阳的关东豪强,而其中刘永首当其冲。

光武帝欲讨伐关东,又恐天水的隗嚣、蜀地的公孙述图谋长安,冯异孤力难支,身后不稳,如何全力出兵关东?

同类推荐
  • 白宫200年内幕

    白宫200年内幕

    本书记述了历代英王及王室成员的政治活动、家族背景、家庭生活、性格爱好、婚姻恋爱以及宫廷轶事等。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热门推荐
  • 灵撼星斗

    灵撼星斗

    千年前第六代妖星降世大陆无人能降伏.百姓民不聊生,大地千疮百孔,世界的毁灭就在眼前,在所有人绝望时刻一位天才横空出世,耗尽修为才将妖星再次封印,那位天才也就此陨落,妖星的灵魂也被震碎,那位拯救了大陆的救世主名为轩辕,而千年已过,第七代妖星再次现世,不过却是寄宿在一个仅有十七岁的少年身上,可是这代妖星因为千年前的那场战斗丢失了魂魄,成为了一股无意识的力量,少年究竟会如何掌控这股力量,千星漏残,万星亦残,孤月欲坠,独我星辰,千万孤独便是你这一世都无法挣脱的命运,而我便是无法忍受这份孤独,陨落在这轮回之中,这个坏掉的世界就由我来改变,而你便是我的同路人!
  • 美容美肤妙招1668

    美容美肤妙招1668

    本书第一章讲的是肌肤的特殊养护,如保湿、美白、控油等;第二章讲不同人群肌肤养护小窍门;第三章按照一天的时间来分类,分为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四个小节。
  • 爱丁街

    爱丁街

    在爱丁街里住了很多的人,他们是时间的代表,不会死亡。可是他们都是拥有心酸故事的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看看吧,说不定前世的你就是其中一个人的过往。
  • 萌徒来袭:师父大人,请接招

    萌徒来袭:师父大人,请接招

    一朝穿越,误入歧途,本是一个穿越了的普通学生,却摇身一变大陆天才,是巧合,还是机缘?她本是一个21世纪的学生,却阴差阳错穿越至此。回忆起前世种种,她爱的人,从来只有他,可他在哪里?她受困于深渊之下,昏迷不醒,再次睁开眼,便是他满眼的笑。他说:“拜我为师,我护你一世周全。”她却不相信。虽拜了师,却还是忧心忡忡。他护她入微,甚至让她渐渐爱上他,朝夕相处三年,她鼓足勇气向他表白,他却只是说:“你我只是师徒。”谁说师徒就不可以相恋了?!她偏要追他:“我不管,你都说护我一辈子了,那万一我嫁给别人被欺负呢?”“那我娶你”
  • 爱的路上不止你和我

    爱的路上不止你和我

    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浓浓的喜欢。当浓浓的喜欢遇上淡淡的爱,结果似乎显而易见。林宇浩,一个算是被爱伤过的人,在选择爱的道路上,就算没有悬念,也免不了各种纠结。乔依依,一个完全没有恋爱经验的人,在遇上自己喜欢的人时,真是无主见。在爱情的道路上,爱,会很爱,不爱,会很不爱。在爱情的道路上,谁先认真,谁就先输了。在爱情的道路上,不论对与错。
  • 如果巴黎没有我

    如果巴黎没有我

    爱情,有的时候未必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个人去坚守,更需要另一个人来出现;当爱情来的的时候,有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心甘情愿;当丘比特射箭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因为只射中了一个人的心;爱情,有的时候会在突然出现的时候便杳无音信,也会在相遇的几年里突然的一下子出现,然后便一不小心的爱上了你。
  • 万物由来的故事(走进科学丛书)

    万物由来的故事(走进科学丛书)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色彩斑斓,但五颜六色是从哪里来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不同的颜色是由于照射到物体上的亮光和暗光按不同比例混合所造成的。中世纪时,随着显微镜的发明,掀起了一个“玩光”的热潮。人们利用各种光学元件观察五花八门的光学现象。你看,凸透镜能将小字放大;凹透镜能使大字缩小;三棱镜更是好玩,一束太阳光经过它折射后,会形成一条色带,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奇怪!白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为什么会变成七彩色带了?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牛顿亲手制作了两个光学质量很好的三棱镜,并设计了一个“判决性实验”,来判定太阳光谱的形成原因。
  • 一个七零后的挨踢经历

    一个七零后的挨踢经历

    混来混去--一个70后的IT经历
  •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文人一生深感寂寞,内心隐藏着难言的孤独与悲凉。在时代的漩涡中他们一直试图保持自己的个人独立性。然而他们的努力常常是徒然的,历史大潮有它自身客观的逻辑,挟裹其中,如同一片树叶,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直奔某种归宿。
  • 幽梦续影

    幽梦续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