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刘秀已经称帝,但天下未靖,赤眉未除,西州战火此起彼伏……刘秀轻蔑地笑道:且看朕兵不血刃。以巧制胜……
长安陷入赤眉军之手,被更始帝封为赵王的刘良处境如何?
刘良还算幸运,赤眉军进占长安后,御史大夫樊崇即下令,不得伤害刘氏皇族。因为他们既拥立刘盆子的汉帝,如果再狂杀刘氏,等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但樊崇除了一纸不准伤害刘氏命令外,再无对刘氏皇族的具体保护措施,赵王刘良的处境依旧不妙。先是没有了经济来源,强大的赵王府坐吃山空,很快就捉襟见肘。其次,府上的仆佣不再把赵王当回事,偷懒耍滑,顶撞主子成了家常便饭,刘良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历史规律,只能忍气吞声,任由他们胡为。
但更可怕的还是赤眉军兵卒,他们随时都可能进王府抢掠。
赤眉军占领长安后,京畿三辅所属郡县为表示对新政权的恭顺,特地组织一支劳军队伍,持牛酒进献慰劳。赤眉军将士闻听,人人欢喜,从各营一哄而出,争相抢夺,弄得酒流遍地,最后竟大打出手,劳军的各县使者大为惊诧,慌忙逃走。本来是专为犒军而来,结果反遭抢劫。长安百姓无不嗤笑。
一小队赤眉将士所得不足,心生怨恨,有人提议说,赵王府财宝甚多,大可掠夺一番。众人赞同,于是,赵王府不可避免的遭到一场劫掠。府上仆佣无人过问。刘良看不下去,略有微词,赤眉军卒大怒,竟把赵王绳捆索绑,百般羞辱。
恰巧大司农杨音巡视路过赵王府,当即斥退军卒,为刘良松绑,并派兵驻扎府上,以保护刘良的安全。
离开赵王府,杨音直接去御史太夫府,向樊崇反映巡视所见,主张约束士卒,务悦民心。樊崇不以为意,说道:
“我义军已占长安,拥立汉帝,便拥有了天下。如此大事,当设宴开庆功会。至于军纪,不过细枝末节,不可因此扫了大家的兴致。”
杨音无奈,又去见丞相徐宣、大司马谢禄,陈说利害,但徐、谢都沉浸在胜利之中,毫不重视。
光武帝建武元年腊月,长安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即便午时太阳照射大地,寒冷也丝毫不会减弱,街上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匆匆而过。
但是,此时,长乐宫里却是春意融融,几十只火盆分散在宫内,燃烧着南山的优质木炭。宫殿正中,一字排开丰盛的宴席,置酒肉,摆珍馐。
今天不是寻常的日子。
赤眉军进占长安的庆功大会正在召开。一向不出宫的傀儡皇帝刘盆子出坐正殿,中黄门持兵器在后。大殿两侧,公卿百官杂乱无章地并坐。
酒宴开始前,刘盆子按照樊崇的吩咐,命人取来竹册,逐人登记众人功劳。功劳最大的,当然是樊崇,排在首位,其次是徐宣、谢禄、杨音等原赤眉渠师、三老、从事等。樊崇、徐宣等首领尚且谦让,但其下将士则相互争功,喧哗吵闹,人声鼎沸。有人突然离座,上前夺过刘盆子手中的竹册,以刀作笔,刻下自己的姓名,以便留名史册。其余人争相效仿,抽出刀剑,抢夺竹册,乱成一团。
杨音大怒,按剑而起,厉声骂道:
“诸位既为人臣,宫廷设宴,当行君臣之礼,反而不知羞耻,混乱更甚,小孩嬉戏,尚不如此,皆当处死。”
但是,嘈杂的争吵声盖住了杨音的声音,也许有人听见也装作没听见,争抢如故,混乱更甚。竟至争斗起来,刀戈使出,有人负伤惨叫。
吵闹喊叫声惊动了宫外各营将士,有人因没能参加庆功宴而不满,于是,鼓噪兵卒闯进宫内,争抢酒肉,大吃大嚼。诸将争相招集部属,乱杀乱砍。
长安宫顿时变为战场,刘盆子哪见过如此阵势,顿时慌作一团,幸亏中黄门机灵,趁诸将争斗之际,挟着他躲藏到后宫的御榻之下,躲过了这场灾难。
御史大夫樊崇没想到庆功宴竟变成一场混战。开始时,他以为这些跟随他征战多年的穷弟兄不知礼仪,所以,没放在心上。但后来的混乱局面越来越严重,他制止都没有人听,或是没有人能听见。
樊崇急得团团转,一边吼叫,一边大骂,杨音冲到他跟前,急道:
“我们既立朝廷,混乱如此,成何体统?请大人下令,诛杀暴乱者,以儆后来。”
樊崇也想到过杀一儆百的办法。但侍卫不在身边,无法下令。见杨音。忙叫道“快传卫尉诸葛雅入宫平乱!”
杨音受命,好不容易冲出宫门,正遇卫尉诸葛雅带兵前来。诸葛雅闻听御史大夫之令,勒兵入内,一气格杀一百多人,宫内方才肃静下来。
长安宫内外,死尸横卧,血流遍地,顿成人间魔窟。
刘盆子虽然躲过灾难,但遭此变故后,吓得日夜哭泣,只与中黄门藏在上观阁里,吃、睡在一起,不敢再见赤眉诸将。
当时宫内尚有不少宫人等,自更始败逃,便躲在各个宫殿,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只好以荒草根填腹,或捕捉御花园池中鱼充饥,更多的人则被饿死,就在宫中掩埋,坟冢座座,冷风凄凄。刘盆子美食的香气引来幸存者,他们叩头乞食,盆子很怜悯他们,便把赤眉供应的粮米分给宫人。
刘恭入宫见盆子,盆子见到胞兄,又是一阵悲泣,哭得刘恭也跟着流泪,只得拥抱着他安慰道:
“只要为兄在,一是会帮你脱离苦海。”
“真的?”盆子拭去泪水,急切地问道,“哥哥有办法帮我吗?我再也不愿做皇帝了。”
刘恭思忖一会儿,叹息道:
“赤眉众乱,不久必败,我兄弟不能与之为伍。为今之计,只有归还玺绶,辞去帝位,或可免祸。”
盆子连连摇头。他本来就是被人家逼着穿上衮服的,想放弃帝位,能如愿么?
转眼冬去春来,正月,长安天气尚寒。
御史大夫樊崇召集赤眉诸将朝会。
刘恭暗暗教给盆子辞让之语。盆子念过数遍,直至熟读能诵。
大碗酒,大盘肉,摆满大殿,与年前腊月之聚无异。所不同的是诸将排班有序,一遍肃静,御史樊崇还亲自恭请皇帝登殿受朝。盆子紧张的心情稍稍安定,在刘恭的陪伴下,登上正殿。
诸臣见皇帝坐稳,一齐跪拜朝贺,恭敬非常。这是樊崇、杨音吸取上次教训,整治后的结果。
但刘恭对他们还是毫无信心,开口道:
“承蒙诸位美意,共立幼弟为尊,德诚天高地厚。无奈愚弟不才,生性愚钝,不当大器,惟有更求贤知,方能复兴汉室,请诸君明察。”
刘恭的话显然是对年前庆功会的不满。诸将皆有羞愧。樊崇性情直爽,坦然谢罪说:
“年前的过错都在我身上,与皇帝无关。谁让我没能约束部下。今天的朝会再不会发生那种事了。请皇帝就座,开席庆贺。”
刘恭却谦恭地道:
“御史大夫何错之有?都是盆子无德,难以服众,以致如此。请诸君更求贤能,承继大位。”
樊崇还要自责谢罪。这时丞相徐宣已明白刘恭企图,愤然站起,厉声喝道:
“我等议立天子,与你何干?若敢乱言干预,休怪我手下无情。”
赤眉诸将也听得厌烦,齐声怒喝刘恭。
刘恭见势不妙,不敢多言,一边低头,一边向盆子使眼色。盆子明白,颤抖着站起身来走下御座,解下玺绶,跪地叩头说:
“诸君立我为尊,我很感谢。如今尊立天子却为贼如故,地方贡献,竟遭抢劫,传扬出去吏民百姓无不怨恨。这都是立非其人所致,盆子自忖无能,愿乞骸骨,避圣贤之路。必欲杀死盆子,上谢苍天,下谢责者,盆子无从所逃。我恳求诸君可怜,让我退位吧。”言毕,哭倒于地,泪水打湿衣襟。
樊崇等诸将皆穷苦出身,最同情弱者,见盆子如此,莫不哀怜,樊崇第一个避席顿首道:
“臣不知礼仪,冲撞陛下。自今以后,不敢放纵,请陛下就座升殿。”说完,亲自扶起盆子,为他带上玺绶,扶到御座上。诸将也纷纷跪拜谢罪。
盆子还是不停哭泣,抽抽咽咽,说不出话来。樊崇也不再为难他,劝解几句,便命人护送回宫。
大会就这样结束。诸将出殿,各个闭门自守,约束部下。混乱的长安突然变得异常安静。三辅吏民闻听,无不称颂天子聪明。逃难的百姓争相返回,东市、西市渐渐人满,商贸米盛。
纯朴、憨厚的农民军夺得政权,却不知如何巩固政权,如何治理天下,这是他们自身的局限造成的。
有能力掌握政权,顺应时代潮流的是豪族地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光武帝刘秀。
具有雄才大略的光武帝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汉朝的中兴之君。
他起用执法如山的杜诗,迅速改变了首都洛阳的混乱局面,稳定帝都的人心。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他的目光看得更远,要顺应民心思汉、民心思定的时代潮流,必须征用贤良儒士,创造清明政治、稳定动荡的时局。
有人向他举荐了伏湛。
伏湛是名符其实的名儒贤臣,字惠公,琅邪东武人,是大名鼎鼎的名儒伏胜之后。(伏胜以传《诗》名震天下,号伏生)。父亲伏胜教授汉成帝《诗》,自成一家。伏湛承继家学,弟子满天下,官为平原太守。新莽灭亡后,各处兵起,天下动乱。伏湛不顾安危,教授不废。夫人请他出城避乱,他却说:“乱世荒年,国君撤膳,百姓饥饿,奈何自己独饱腹?”不顾夫人劝阻,竟把所得的俸禄粮米尽数赈济乡里。伏湛门下督素有勇力,见天下群雄并起,也想借他的名望起兵。伏湛憎其惑众,亲自拘捕问斩,枭首示众。乱世之际,其他郡县尸横遍野,哀鸿遍地,只有平原郡境内,清静无事。东州吏民,敬重地称他为“伏不斗”。
博学尚儒的光武帝自然听到过伏湛的名望,特辞公车,遣使者持节前往征召。伏湛仰慕明主,欣然应召而来,谒见皇帝。
光武帝问治国安邦大计。
伏湛说:“治国安邦最重要的是施行礼乐教仕,人心向善,奸邪不生,举止方有文德。”
光武帝深以为然,当即拜其为尚书,使其典定旧制。伏湛克尽职守,制定朝廷礼信一丝不苟。刘秀以其才可任宰相,旬日之内,迁为司直。因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便使伏湛行司徒事。帝驾每出战,留伏湛镇守,总领群臣。
数月之后,富平告急。
告急文书是偏将军冯孝遣使送来的。
获索渠帅徐少拥兵万余人,劫夺军粮,骚扰地方。偏将军冯孝前往镇抚。冯孝先是招降,徐少说愿归降,但只降司徒伏公,即伏湛。冯孝以为他轻视自己,登时大怒,发兵进攻。徐少熟悉地形,据地固守,并派出人马袭击冯孝,使冯孝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冯孝见难以取胜,才向洛阳告急。
光武帝阅罢告急文书。知道伏湛德高望重,为青、徐吏民所信服。若遣其出使,可招降徐少。可是,伏湛年事已高,自己怎么忍心让年迈之人经受颠簸之苦。
伏湛看出天子之意,欣然请命,愿出使富平,招降徐少。光武帝大喜,褒奖一番,遣其前往。
伏湛一进平原境内,吏民百姓夹道跪迎,欢迎伏公重返平原。占据富平的获兵将闻听伏公来到,军无斗志,皆愿归降。
伏湛到富平,徐少当天就自缚出城请降。伏湛晓以大义,历数其罪。徐少心悦诚服,伏地认罪,与伏湛同去洛阳谢罪。光武帝赦免不诛,褒奖伏湛之功。
大司徒邓禹战败更始帝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乘胜向西推进。邓军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不断,赢得长安吏民的拥戴,归降者日以千数,一时名震关西。光武帝非常满意,数次作书,嘉奖邓禹,并命其诏召已逃归陇西的隗嚣。
邓禹遵命,遣使奉诏至天水,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使其专制凉州朔方之事。
逃出长安的隗嚣,如虎归山,立即复旧部,占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赤眉军攻占长安,更始帝失败,三辅士吏纷纷投奔陇西。隗嚣谦恭爱士,倾身相交。拜新莽时平河大尹谷慕如掌野大夫,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申屠建、杜林为持书侍御史,杨广、王遵、周宗、王捷、王元、马援为大将军,班彪、金丹等前来的士大夫皆为幕宾。隗嚣之名,复震西州,闻于山东。
邓禹使者到陇西,隗嚣麾下将军、大夫纷纷表示,陇西愿归附光武帝。隗嚣见光武帝兵强马壮,政治清明,而陇西刚刚复兴,于是接受西州大将军的封号,称光武年号。
送走邓禹使者,隗嚣私自召见辩士张玄,嘱咐再三,令其出使河西窦融。
河西的窦融,如今已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五郡的大将军,也就是说,上述五郡皆愿受其节制。
五郡太守钦佩窦融之名望才能,一致推举他为五郡大将军的。
绿林、赤眉两大反莽义军火拼时,匈奴趁长安激战,中原内乱时,铁骑越过河水,劫掠犯边,河西危急。
河西五郡,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威成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率彤,见烽烟示警,共聚计议说:
“如今天下纷乱,示知所归,河西陡隘,处在羌胡包围之中,如果大家不同心协力,势难自守,大家权均力齐,互不节制,难以统一指挥御敌,应当推举一人为大将军,统领五郡兵马,逐退胡匪,靖边安民。”
计议已定,五郡互相谦让,窦融素来为众人所敬仰,遂共推其为河西五郡大将军。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年迈,不能治事,自愿解印绶归故里。
于是,窦融自任五郡大将军,领都尉职,置以事吏监察五郡,再以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库钧为金城太守,修兵马,习战射,定立盟约,互为援助,共抗外敌。羌胡犯边,五郡兵马相互支持,合力出击。使羌胡遭受沉重打击,不敢轻举妄动。窦融为政宽和,上下同心,安定、北地、上郡吏士,纷纷归附,河西遂自据一方。
冬去春来,地处西塞的张掖依然寒气逼人,五郡大将军窦融的目光定在案前地图上的洛阳城,决定遣使东去。
入夜时分,一位不速之客走进了窦融的大将府,这个人就是隗嚣的辩士张玄。
张玄谒见五郡大将军,鼓动三寸之舌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