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25

第25章 机缘品(1)

本品记叙了六祖惠能大师听到比丘尼无尽藏诵《大涅槃经》后为之解说,并提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表明了南宗禅“不立文字”的思想。接着记叙了惠能得法后,各方学者前往请益的事由,通过惠能大师对僧法海、僧法达、僧智通、僧智常、僧志道以及行思禅师、怀让禅师、永嘉玄觉禅师、智隍禅者和僧方辩等一系列弟子的机缘对话、教化开示,侧面阐扬了南宗禅的诸多思想旨趣:如“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于相离相,于空离空”,“说似一物即不中”等。

原文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①: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②,延师居之,俄成宝坊③。

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注释

①耆德:年高德重者。

②梵宇:佛寺的别称,即佛寺。

③宝坊:寺院的美称。

译文

惠能大师从黄梅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受衣法之后,来到韶州曹侯村,没有人知道他的事。当时有个儒士叫刘志略,礼敬待遇惠能大师非常殷勤。刘志略有个姑姑出家做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惠能大师稍微一听就知道经中所说的玄妙义理,就给无尽藏解说经义。无尽藏于是手拿经卷请教惠能经中的文字。

惠能说:“说到字我是不认识的,如果有义理方面的疑问尽可以问。”

尼姑无尽藏说:“字尚且不认识,怎么能体会经文要义呢?”

惠能大师说:“一切佛法的微言大义,都是与文字无关的。”

尼姑无尽藏听后十分惊讶。告诉了乡里全部的年高德重的长者,说:“这是个有道行的人,应该请来好好供养。”

有魏武侯的玄孙曹叔良和附近的居民,争相涌来瞻仰礼敬惠能大师。当时,有一个古老的宝林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战乱,已经毁废很久了。于是便在旧地址上重新建盖寺庙,请惠能大师居寺住持,顷刻之间,那里便成了佛法圣地。

惠能大师住了九个多月,又被恶党们寻找追踪,惠能大师于是就隐藏在前山,又遭遇恶党们放火烧山加害,大师将身体隐藏在石头中间才幸免于难。今天石头上还有惠能大师结跏趺坐时膝盖的印痕和衣服上的布纹,因此给石头命名为“避难石”。大师想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叮嘱,便到怀集、四会两个县的境内隐藏了起来。

原文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①,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②,离一切相即佛③。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④;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⑤。

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⑥,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注释

①前念不生:念,指意念,又指刹那的时间。过去者称前念,相续者称后念。前念、后念指心在瞬间的变化。前念不生即指前一个念头已经过去,不要再留恋它的再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要执著。下文的“后念不灭”,指将要出现的念头任其出现,不必故意限制压抑自己的认识活动。

②成一切相即心:就是说外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心的派生物。相,形相或状态的意思;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即指诸法之形象状态。

③离一切相即佛:自心不为外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干扰就达到了觉悟。

④习性: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⑤法华经:《妙法莲华经》的略称。《经中法·师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同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

⑥礼本折慢幢(chuáng):指礼本来就是消除傲慢心理的。幢,又作宝幢、天幢、法幢,为旗之一种,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谓圆桶状者为幢,长片状者为幡。慢幢比喻骄傲高慢之心如说法时高耸之幢。

译文

僧人法海,是韶州曲江人氏。一开始他参礼六祖惠能大师。

问:“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希望您能给予指示教谕。”

惠能大师说:“对已生之念不留恋即是心,对将生之念任其显现就是佛;能成万法一切相的是心,能离万法一切相的是佛。我若是给你具体详细地说,可能穷尽无数劫的时间也说不完,你听我的偈吧。”偈说: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立刻全部开悟,用一首偈来感慨赞叹: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人法达,洪州人。七岁时出家为僧,常常念诵《法华经》。他来礼拜六祖惠能大师,行礼时头却不触到地面。

惠能大师斥责他说:“行礼头不触地,还不如不行礼。你心中肯定执著着一个事物,平时都修行什么?”

法达说:“我念诵法华经已经达到三千部了!”

六祖惠能大师说:“你如果念到上万部,得悟经文的大义,却仍然不以为了不起,那么你可以和我一起修行。你现在以这个事业自负自傲,都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听我的偈吧。”偈说: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惠能大师又说:“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回答说:“我叫法达。”

惠能大师说:“你名字叫法达,你哪里通达佛法了?”又说一个偈道: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法达听了偈后,后悔不已,向惠能大师谢罪说:“从今以后,我应该对一切保持谦恭的态度。弟子念诵《法华经》,并没有体解佛经大义,心中常常生起疑惑。大师具有无边广大的智慧,希望大致为我讲说经文义理。”

惠能大师说:“法达!佛法本是十分通达的,你的本心愚迷就不能达到了。佛经原本不存在疑惑,你的自心生起疑惑。你念这个佛经,认为什么是它的宗旨啊?”

法达说:“我根器禀性晦暗愚钝,从来只知道依照文字念诵经文,我哪里还知道经文的宗旨和旨趣啊!”

原文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①。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②。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③。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④,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⑤,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⑥,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⑦。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⑧?

注释

①譬喻品: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三品,出于经的第二卷。

②出世:出世间的略称,即超越世俗、出离世尘的意思,指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以教化众生;也指跳出世间不再受生死。

③佛之知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开佛知见。”即指佛的智慧。知见,指依自己的思虑分别而立的见解。与智慧有别,智慧是般若的无分别智,为离思虑分别之心识。

④尘境:指心的对象,为六尘之心所对者,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

⑤种种苦口: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化。

⑥我慢:视“我”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骄慢心。

⑦众生知见:指会导致凡夫生起烦恼的见解。

⑧犛(lí)牛爱尾:出自《法华经·方便品》。人们不舍自己的欲望,正像犛牛爱自己的尾巴一样。

译文

惠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你先把佛经拿来念诵一遍,我会给你讲解的。”法达立刻大声念诵经文,念到譬喻品的时候,惠能大师说:“停,这部经原本是以如来以何因缘出现于世间为宗旨的。纵然说了许多种比喻,也不超越这个宗旨。什么是因缘?佛经上说:‘一切佛菩萨,都是为了一件大事的因缘才出现在世间的。’这种大事就是佛的真知正见。

“世上的人在外就执著于外境相状,对内又执著于虚妄空寂。如果能在一切相上又超离一切相,在一切空中又超离一切空,那就是对内对外都不执迷。如果悟到这个法门,一念之间,顿然开悟,这就是开悟佛的知见。

“佛,就是觉悟。分为四门:开启觉知之见,显示觉知之见,证悟觉知之见,契入觉知之见。如果听到开示,就能契悟证入,这就是觉知见,本来具有的真如佛性因而得以显现。

“你千万慎重不要错误理解了佛经的大义:听他讲开、示、悟、入四门觉知见,认为这本是佛的知见,与我们这样的人没有关系。如果作这样的理解,那就是诽谤经典毁誉佛祖。佛既然已经是佛了,已经具足知觉正见,还用再开悟做什么?你今天应该正信所谓佛知见,只是在你自己心中,更没有其他的佛。因为一切众生,自我遮蔽智慧光明,贪欲爱憎尘世俗境,外缘浸染,内妄滋扰,因而自甘为此一切尘劳驱策奔驰,更加劳烦我佛世尊,从禅定开始,苦口婆心,劝诫众生使之息心止念,不要向心外求妄,就能和佛没有分别,所以说是开悟佛的知见。我也劝告所有人,在自我本心中,常常开悟佛的知见。世上的人心易生邪念,愚昧执迷,造作业罪。嘴上说善,心中行恶,贪欲嗔怒、嫉妒、谄媚、虚妄、自我、傲慢、害人害物,这都是自己开悟众生世俗的知见。如果能端正本心,常常生起智慧,观察审照自我本心,止断恶念,奉行善心,就是自己开悟佛的知见了。

“你必须心心念念、时时刻刻开悟佛的知见,不要开众生的世俗知见,开悟佛的知见,就是超凡出世。开了众生的知见,就是堕入世间。你如果只是辛辛苦苦白白地执迷众生知见,却仍然以为是在修道立功德,这与犛牛爱护自己的长尾巴,执迷贪恋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①;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②,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③。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④,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⑤,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⑥,亦不作子想⑦,亦无用想⑧,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⑨。

谁知火宅内⑩,元是法中王B11。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

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同类推荐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热门推荐
  • 重生:废物逆天五小姐

    重生:废物逆天五小姐

    二十一世纪世界巅峰的三号杀手,玄月大陆的云家嫡女废材五小姐,一朝穿越,灵魂篡位,看我废材变天才,搅乱玄月大陆法制,骗走妖孽天才王爷,天下唯我独尊。某帅哥说:“沁柔,你是我的,我会给你想要的一切,来么么一个。”某妖精说“:喂,丫头,我和你用一具身体那么多年,你早就是我的了,呜呜呜,不许不要我。”“喂,你们...”某女无奈的扶额...
  • 易烊千玺之年轮

    易烊千玺之年轮

    如果王子真的爱灰姑娘,那他就不会忘记公主长什么样。如果公主的鞋子真的合脚,那鞋子就不会掉。守护公主的是骑士可是娶公主的却是王子。倩雯爱了易烊千玺11年,可得来的,却是。。。。。。。
  • 五行学院

    五行学院

    金木水火土,五行族的人世世代代于大地上繁衍,五族中的年轻后辈汇聚于同一所学校,即五行学院。五行学院不仅仅是五族中人,也有普通的人类。师生同窗之间,爆发一系列的恩怨纠葛。伴随着五行中诅咒一般轮回循环的千年大战的临近,木族的少主七星棠,金族的年轻首领光泽,水族王者坎,土族继承人大力,还有金族的美女化学家薇,充满灵性和传奇的教师队伍,还有,来自火族的火红衣衫的冰冷少年离……聚集于学院的这些人,所有的故事因他们而展开。
  • 穿越成娃娃公主:粉嫩王妃

    穿越成娃娃公主:粉嫩王妃

    本文出版名《淘气俏王妃》她是苗疆的蛊女,在阎王笑得一脸狗腿的样子中,穿了——<br/>是公主。<br/>嗯,可是为什么是亡国的公主啊!<br/>为什么不是温馨的大床,而是死尸遍布的河里?好不容易爬上岸,就看到一个笑得极其邪魅的人,符月童鞋的第一反应是:“美女啊,大美女啊……”<br/>他带兵灭了她的国家,在她的面前逼死了她的姐姐,而她原本应该是他的妻,却沦为他的奴……<br/>几日的恩宠,千载的纠缠,谁是谁的宿命,谁又是谁的救赎??<br/><br/>??????????????????????
  • 幻想三重奏

    幻想三重奏

    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幻想这里给你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幻想世界
  • 闪耀红莲世界

    闪耀红莲世界

    堕入在深渊里的人,内心光明告诉她,黑暗越深光明就越亮!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日更过万字!你要追吗?要追我就写!
  • 阴阳眼之鬼王出生

    阴阳眼之鬼王出生

    最新著作阴阳眼之鬼王出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灵异小说类小说,欢迎爱好阴阳眼之鬼王出生的读者来阅读,如你喜欢小说阴阳眼之鬼王出生,那么请将阴阳眼眼之鬼王出生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专注于阴阳眼眼之鬼王出生小说将第一时间更新阴阳眼之鬼王出生最新章节,阴阳眼之鬼王出生由作者郭颂上传,阴阳眼之鬼王出生版权属于作者郭颂。
  • 佛说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旋风少女之为爱复仇归来

    旋风少女之为爱复仇归来

    在廷皓和婷宜的帮助下来到了韩国经过两年的练习成为新一代的少女宗师
  • 婚婚欲醉:总裁情难自禁

    婚婚欲醉:总裁情难自禁

    婚前,年息说:“你只要给我一纸婚书,我会做好妻子的本责。!”可是婚后,年息却像防狼一样防着他。她以为薄邢言的心很干净,不爱她,心里也没有别人,这样的人容易攻克;可是,当他藏在心尖的爱人归来,她才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妊娠8周,她紧拽着妊娠单,医生温声询问:“是否选择无痛人流?”他将她摁到墙角,“我女儿呢?”她笑“堕了。”第一个孩子,他不知道;第二个孩子,她亲手扼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