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21

第21章 定慧品

本品讲述了惠能大师认为南宗禅法之法门,是以定慧为本,并用灯与光之关系喻示定慧一体、体用一如,“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主张修行之时不可定慧两分,偏执一端。接着指出本宗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外离一切相叫做无相,对所有外境均不沾染叫做无念,对于一切时间善恶好坏、不思酬爱、视为空幻的人之本性即是无住。力倡“于一切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教人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①。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②,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③,直心是净土④。莫心行谄曲⑤,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⑥,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⑦,却被维摩诘诃⑧。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注释

①四相:我、人、众生、寿者。

②一行三昧:是一种实相念佛教法。修习这种禅定时,要以法界(即真如、实相)为观想对象,专心念佛,即可以见到佛,离开心没有别的佛。神秀北宗禅倡导这种禅定,强调静坐安心。惠能反对守心看净,并对一行三昧作了新的解释。三昧,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正受、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又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以“三昧”称之,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当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

③道场:一般所谓的道场,系指修习佛法的场所,故道场可作为寺院的别名。又作菩提道场、菩提场,专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上佛陀成道之处。这里指的是禅宗所谓的成就菩提动机的发心、修行等。

④净土: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又作净刹、净界、净国、净方、净域、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刹、佛国,指以菩提修成的清净处所为佛所居之所。对此而言,众生居住之所,有烦恼污秽,故称秽土、秽国。

⑤谄曲:谄媚不正。

⑥法相:与“法性”同义。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或指其意义内容。又指真如、实相。

⑦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归佛后,常随从佛陀,辅翼圣化,为诸弟子中之上首;复以聪明胜众,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宴坐:坐禅或静坐的意思。

⑧维摩诘:菩萨名。略称维摩,为佛陀的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

译文

惠能大师开示众人说:“善知识!我所讲的法门,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迷误,认为定、慧二者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二分的。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功用,就在智慧显现的时候,定存在于慧中,在入定的时候慧存在于定中。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平等同体。各位学习佛道的人,不要说须先禅定再生发智慧,或先生发智慧才能禅定,认为二者有别。有这种观点的,就是认为佛法也有两种相状。嘴上说着善语,心中没有善意,徒有定慧的虚名,定慧却不是一体之学。如果心存善意,口出善言,心口相应,内外如一,定、慧即成一体。自我开悟依此修行,不在于争执名相,如果执著于争执定、慧孰先孰后,即与愚迷之人等同无异。不断绝胜负高下的心念计较,就会不断加重我执,无法超离对‘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

“善知识!定、慧的关系好比什么呢?好比灯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即是黑暗,灯是光的本质,光是灯的功用。两者名称虽不同,本质却是同一的。定、慧关系之理,也是如此。”

大师开示众人说:“善知识!一行三昧,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或行或住,或坐或卧,都直接依照本心修行。《净名经》说:直现本心就是佛的处所,直现本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心中进行谄媚邪曲,口中却说直心,口中宣称一行三昧,却不奉行直心。要奉行平直心念,对一切事物现象没有执著。愚迷的人执著于法相,执著于一行三昧,直接宣称只要经常静坐不动,妄念不从心中起,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样解释的人,就和无情草木一样,是障碍修道的。

“善知识!道必须是通达流动的,为什么却是滞塞的呢?心中不执著于法,道便通达。心中若执著于法,这叫做为法所缚。如果说应该常常静坐而不动,那么只会像舍利弗当年在树林中长久静坐,却被维摩诘呵斥一样。

“善知识!有人教人静坐,守着心,观看静,身体不动,长久不起,根据这个来建立功德。愚迷的人不能体会定慧的道理,一再执迷,乃成颠倒虚妄,像这样的人有很多。像这样的教导,是大错特错的。”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①,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②。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③。

注释

①酬害:报复。酬,报答。

②系缚:又作结缚,拘束之意。指众生之身心为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间流转于生死之中。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如绳子能系缚身心,使人不得自在。

③第一义:至高无上的真理。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

译文

惠能大师说:“善知识!原本真正的教法,没有顿渐之分。人性本来有聪明和愚钝罢了。愚钝的人渐次修行,聪明的人顿时契悟,自我识见本心,自我识见本性,就没有顿悟渐悟的差别了。所以顿悟渐悟只是权且设立的假名而已。

“善知识!我所宣讲的法门,从佛祖以来,一直是首先立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本体,以无住为本根。所谓无相,基于一切相状而超离一切相状;所谓无念,生起心念而不执著于心念;所谓无住,乃是人的本性。对于世间一切善恶好丑,甚至冤家对头,亲朋好友,在言语上发生攻击、刺伤、欺谎、论争的时候,一并将这些看成空幻,不去思索报复伤害,时时刻刻,不追思拘泥于以前,这就是以无住为本。如果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的心念,念念相续,思量不断,这叫作自我系缚。相反,对于一切法相,念念之间毫不执著,就是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超离一切外在形相,叫作无相。能超离于形相,就是自性法体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

“善知识!在世间万事万物中不被浸染,叫作无念。在自我心念上,时常超离一切事物现象,不在所遇到的事物现象上生执著心;假如只是什么都不思维,心念除去灭尽,一念断绝就是死,以为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再去受生,这是极大的错误,参学佛道的人应该仔细思维!如果不能识见佛法大义,自己错误迷妄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再去劝行他人;自己迷误不能识见本性,又毁谤了佛教经典。因此要立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为什么说要立无念为宗旨呢?只因为口头上声称识见本性的愚迷之人,在事物上生执著心念,产生邪见。一切尘世错误妄想,从此而生。自我本性本来并不是可以通过某种具体方法能够获得的,如果有所得,就胡乱声称是祸福果报,这是世俗邪见。所以这个法门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无,无的是什么?念,念的又是什么?无是没有差别对立的二分之相,没有执迷尘世之心。念是心念与佛性相一的自我本性,真正的如来佛性是心念的本体,心念是真如佛性的效用。真如佛性由自我本性中升起心念,并非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能起心念。真如佛性是自我本具的自我之性,从中能够生起心念。如果真如佛性不是自我本具,那么眼睛、耳朵等六种感觉器官就应该是坏死的。

“善知识!自我真如本性生起心念,六种感觉器官虽然能看见、听到、觉察、了解,但不被外在一切事物现象所浸染,真如本性就是永恒自在的。所以佛经上说:真如佛性能够正确地了知各种事物和现象,在根本上是没有生灭,不会动摇的。”

同类推荐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热门推荐
  • 快穿:女配逆袭攻略男主大人

    快穿:女配逆袭攻略男主大人

    叶汐在娱乐圈中沉浮十五年成为一代影后,可是十岁的记忆却是空白。一次意外获得系统,从此踏上了攻略各种男主大人的道路......冰山校草√邪魅总裁√娱乐天王√青梅竹马√......可是为何每一位男主自己总觉得是如此的熟悉,到底“他”与自己遗失的记忆有什么联系?
  • 极品娘亲太妖娆

    极品娘亲太妖娆

    一个出生在权利家族的官家小姐冷曲意,父不疼,姨娘不爱,姐妹使坏,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最糟糕的是,人都被嫌弃成这样了,还玩带球跑!这下可好,婚约被毁,还被生父逼下悬崖,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当然有!天降宝宝,带子寻夫,还得报灭门之仇!曲意:涣禾殇什么时候成了你爹了?曲笙:你刚刚睡着的时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渊域界

    龙渊域界

    怂逼易希影的爷爷病逝不到三天,未婚妻就投入他人怀抱。在离开伤心之地后给人谋害,坠崖而死,发现自己被鬼差带入冥界,遇到另一个自己,贿赂鬼差,抢夺冥火,复活后,得到上古大神传承。开始走向强者之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 恶魔之心:天使蜕变

    恶魔之心:天使蜕变

    她从未想过在平凡人家出生的她真实的身份竟然会如此让人吃惊。她从未想过在无数人嘲讽下的她有朝一日会蜕变的那般完美。她从未想过原本丑陋不堪的她竟然会与王子般的他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从未想过她辛苦得到的一切竟然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她再也不敢想象自己的结局。
  •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见到她的第一面,他就想这个女孩子很特别。而后他与她的纠纠缠缠,只不过是两厢情愿。谁入了谁的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梦的结局是什么?
  • The Man of the Forest

    The Man of the For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带着武功到现代

    带着武功到现代

    望山古道,一袭黑衣一柄长剑。楚风望着天边,想着那众多人都想得到绝世宝物。既然是绝世宝物又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么......
  • 欢乐宝藏

    欢乐宝藏

    这是一个少年变地鼠,地鼠变地精的故事,这是一个混迹于都市,异世,位面,游戏空间,四处疯狂偷盗的故事,这还是一个探究地精该不该泡美女,或者被美女泡的故事,总之呢,一切为了宝藏……
  • 血月宿命

    血月宿命

    我知道我胆小又懦弱,你能不能不要放开我。
  • 摄政妃万万岁

    摄政妃万万岁

    凤语卿,一朝穿越成立凤溪国长公主,皇上和皇后的掌上明珠,上得了朝堂下的了战场,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草包”。帝千绝,天澜国九王爷,天澜国摄政王,即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却是一个“断袖”。片段一:“本公主的驸马怎么可能是你!”某女怒了。“本王认为草包和断袖是绝配!”某男奸笑。片段二:“卿卿~我们滚床单吧~”某王爷邪恶了。“滚!”某女怒吼。某王爷立即俯身压了上来。片段三:“卿卿~你嫁我做皇后可好?”某皇帝一脸讨好。“嫁你妹夫!”某女暴走。第二天某皇帝的准妹夫失踪了。片段四:“皇上,慕容贵妃说皇后娘娘是青楼出身的婊子!”某侍卫说。“把慕容氏的封号换成婊子,并将其姐妹都送进青楼!”某皇帝不紧不慢的说某侍卫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