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9600000042

第42章 “忍”、“让”之材

时下谈“忍”之风盛行,也不知是因为人们觉得活得太窝囊,还是准备将来出口恶气,反正《忍经》大受青睐。然而,何谓大“忍”大“让”,人们却未必了然。其实,“历史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很多情况下,忍让往往是制胜的法宝。不管你是真的忍让也好,还是作为一种策略也好,反正,善于忍让的人在官场上往往更容易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正所谓“让”一步海阔天空。在这些“忍”、“让”的历史事例中,最著名的当数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故事了。赵国末期,楚国被秦将白起攻下了郢都,被迫迁都,齐国自被燕将乐毅攻败之后,一直元气难复。秦国越战越强,与其余六国的势力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除赵国外,其余五国均不是秦国的对手了。只有赵国,一方面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将廉颇和国相蔺相如的拼力苦战。若无廉蔺合作,恐怕赵国早就不复存在。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专门为他们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评价之高,足见一斑。

廉颇成为大将,是积攻城野战之功所至,而蔺相如成为国相,则是由于完成了两次重大的外交使命所致。秦国曾接连不断地攻打赵国,可总未得逞,特别是大将廉颇,更难击败。于是,秦王就想采取其他办法来挟制赵国。秦国采取的办法是假意跟赵国交好。再用外交手段把赵国置于被动地位。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稀世珍宝“和氏璧”,就派使者去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的代价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这使赵国十分为难。

赵国倒不是爱惜这块玉,而是因为秦国历来不讲信义,赵国怕白白地挨了骗还要被人耻笑,损害了赵国的形象。如果不给秦国这块玉。又怕给秦国一个把柄,他们要发兵来打,真是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宦官头目缪贤推荐说:“我家有个叫蔺相如的门客,智勇双全,可以让他想想办法。”赵王无计,也只好叫他来问问。

赵王问道:“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回绝。”赵王又问:“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给我们城池,那时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提出要求,若是不答应,是赵国理亏;若是秦国收了赵国的玉璧,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了。比较起来,我看还是后一种办法好。如果大王实在没有人可以派遣,我可以勉强充数。如果秦王把城划给我们,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如果他们不愿交出城池,我就‘完璧归赵’。”赵王觉得蔺相如口才便捷,虑事周密,就派他去了秦国。

秦昭襄王在宫里接见了蔺相如。秦王高兴而又随便地坐在那里,蔺相如只好双手把璧捧上去。秦王看了又看,爱之欲狂,然后随手传给宫女、妃子观看,大家都赞不绝口,齐声向秦王道贺。高声欢呼。

蔺相如站在堂下,无人理睬,过了许久,也不见秦王提起交割十五座城池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存心欺诈,就按预先想好的计策说:“璧上有点小毛病,不经指示,很难看出,请让我指点给大家看。”秦王没有防备,就把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立刻靠近大殿中的柱子,怒发冲冠,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差人去向赵王索要,赵国的大臣们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又不讲信义,只是仗着强大,就想靠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玉璧,所以大家都反对给您送和氏璧来。但我以为普通百姓交往尚且讲究信义,何况大王是一大国的君主呢?而且仅仅为了一块无用的玉璧,伤了秦、赵两国的和气,也是不值得的。赵王听信了我的话,才沐浴斋戒了五天,亲自在朝堂上把国书和玉璧交给我,让我奉送到秦国,这是多么恭敬的礼节啊!可我来到秦国,把玉璧奉献给大王,大王却傲慢无礼,态度随便,而且把美玉交给宫女传观,这是污辱赵国;您绝口不提交割城池的事,这是无意偿还城池。所以,我把玉璧要了回来。现在,玉璧在我的手里,您如果一定要强迫我,那我就让我的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怒气不休,眼睛斜看着柱子,准备猛砸。

秦王生怕他砸毁了玉璧,连忙向他赔礼道歉,并让人拿来地图,指点着说从某某地到某某地的十五座城归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并非出于真心,也就来个缓兵之计。他对秦王说:“秦王既然喜爱和氏璧,赵国不敢不献。只是赵王送璧前曾沐浴斋戒五日,表示恭敬,大王也该沐浴斋戒五日,才能接受和氏璧。”秦王看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

蔺相如回到官舍,连忙做了周密布置,派人穿着麻衣布衫化妆成老百姓,偷偷地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回了赵国。过了五天,秦王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走上秦廷,张开双手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穆以来。已历二十几位国君,从没听说过哪位国君讲过信义。我也怕受了您的骗,连忙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了。赵国是弱国,秦国是强国,只要秦王是真心诚意地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是不敢不答应的,只要派一个使臣去,赵国马上就会送和氏璧来。过去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了楚国,如今,我不愿大王再背上欺骗赵国的坏名声,所以把玉璧先送回赵国。算我欺骗了大王,就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和大臣们听罢,十分愤怒,但蔺相如所说句句是实,无可辩驳。看看蔺相如毫无惧色的样子,也无可奈何,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属无用,反落下个恶名。不如放了蔺相如,倒显得秦国宽容大度,用意并非诈取赵国的玉璧。就这样,蔺相如“完璧归赵”,既保全了赵国的玉璧,又未给秦国落下把柄。还给赵国赢得了一个好名声。蔺相如也因之声誉鹊起。

但秦国并不能因为赵国出了个蔺相如就不再并吞六国。过了两年,秦国又夺取了赵国的两座城池,再过一年,又去进攻赵国,但都无多大成效。秦王一想,这么慢慢地消耗,没有多大的用处,不如索性跟赵交好,等除灭了别国,再想法灭赵。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使者约会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赵王怕像当初的楚怀王做了秦国的“肉票”而不敢去,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既会变得被动,又会被秦王看不起。因此,赵惠文王就准备去一次,让蔺相如跟从,廉颇在国内辅佐太子。平原君赵胜说:“应当带上五千精兵作为随从,再把大队人马驻扎在三十里外,作为接应。”赵王就叫大将李牧带上五千精兵跟随,叫平原君带上几十万大军随后。

廉颇觉得还不放心,就向赵王请求说:“这次赴会,吉凶难卜。去渑池来回不过二十多天,加上两三天的会议,也不过三十天。若是逾三十天未归,我能否像当年楚国一样,立太子做国君,以免秦国挟制大王呢?”赵王也同意了。跟着,廉颇又在边界上做了严密的布置。

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天下大事,似乎谈得很投机。酒酣耳热之后,秦王借酒盖脸,似乎开玩笑地对赵王说:“听说赵王精通音乐,请为我弹一弹瑟。”赵王无法推辞,只得忍气吞声地弹了一下瑟。秦王立刻让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赵王气得脸都紫了。赵国还未灭亡,秦国就把赵国当属国看待,甚至还不如,居然把弹瑟的事记入历史,实在是奇耻大辱。但赵王只是气恼,却想不出报复的办法。

这时,只见蔺相如端着一只瓦盆,走到秦王面前说:“听说大王善于击缶,请为赵王击一次缶。”秦王立刻震怒,不去理他。秦王的卫士想去杀了他,都被蔺相如大声喝退。他对秦王说:“大王的军队虽多,在这里却用不上,在这五步之内,我就可以血溅大王。”秦王看看没有办法,如不击缶,蔺相如就要扑过来厮杀,只好击了一下缶。蔺相如立命赵国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看见伤了秦王的面子,就想法挑衅说:“请赵王割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针锋相对地说:“请秦王割咸阳城为赵王祝寿。”在整个宴会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虽然秦国时时发起进攻,但蔺相如以牙还牙,机智巧妙,毫不退让,秦国始终没有得到丝毫的便宜,同时,秦国得到密报,赵国已在边境上集结了大军,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秦国也就未敢轻举妄动。

在秦、赵两次重大的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甘冒生命危险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未使赵国陷入被动的局面,功劳很大,为了答谢他的功劳,赵王拜他为上卿,位置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到处给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还说如果碰见了他,必定要当面污辱他。在廉颇看来,只有武将的刀枪拼战才算功劳,文臣的智谋勇敢算不了什么,况且污辱蔺相如微贱的出身,到处扬言要当面加以羞辱。这对蔺相如来说,确实是很难忍让的。

但蔺相如好像没有听说一样,几次驾车出门,远远地看见廉颇,为了避免碰见。就早早地躲开了。这样时间一久,连蔺相如的门客从人都觉得太窝囊,忍受不了。一天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背乡离井,不远千里投到您的门下,是因为仰慕您的为人。如今,您的宫位比廉颇要高,反倒这样惧怕他,真不知是什么原因。您这样胆小懦弱,连我们都感到羞耻,还是让我们回家算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问众人说:“各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起来,哪个更可怕?”众人都奇怪地说:“廉将军当然没有秦王可怕!”蔺相如又说:“这就对了。试想秦王那么强大,各国诸侯都畏之如虎,我却敢在朝廷上当众责骂他。我蔺相如虽然没有什么大本领,还不至于如此惧怕廉将军。只是我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赵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能够同心协力地对付秦国。如果我们两人争斗起来,那就必定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我所以这样对待廉将军,是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后恍然大悟,既感动又惭愧。廉颇是个正直坦诚的人,一旦悔悟,就真诚地改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按照古人最隆重的仪式,光着脊梁,背着荆杖,表示任由责打,前到蔺相如的门上“负荆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门前说:“我是个没有见识而又气量狭小的粗人。没想到您能宽恕我,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也很感动,亲自把他扶起来。从此“将相和”,两人更加相互理解尊重,结成生死之交。

就因为有这样的两个人,秦国在其后的十年内,未敢发兵攻打赵国。蔺相如等人以柔和谦制胜,因而名垂青史。在这里,谦让制胜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权术,主要还是由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所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的是,谦让要有一定的条件,谦让者必须有坚强厚实的智能、品德、权位和实力作后盾,否则就成了被迫退让。其次还要看谦让的对象,如果对方是一时糊涂的明理之人,固然不妨谦让;如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或是愚顽不化的小人,谦让就等于逃跑了。

“让”一步海阔天空,然而,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从本质上来讲,它还是一种策略。只是如果运用得高明,运用得不露痕迹,就会使人觉察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只会使人感觉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然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谦让似乎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是为了自保或是将来取得更大的利益,起码是迫不得已。与蔺相如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谦让,岂止是霄壤之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限之幻想来袭

    无限之幻想来袭

    幻想来袭,看他将在无限世界中如何生存.l......生存才是王道,主角会强大,11...(看以后安排)....
  • 御凰天下

    御凰天下

    如画江山,金戈铁马。华宫似锦,却栖离殇燕……她是绝色千姿的风华才女,终也是万民爱戴的倾懿贵妃,只因那琉璃一瞬,那苍茫一眼,从此便是万劫不复,永世沉沦。他是骁勇善战,风流俊气的心机帝王,他不专情,不独情,情爱二字不过是他眼中渺小的烟尘,直到遇见她弯弯眉眼,立水而舞,烽烟战场,傲然决绝。而后,心如磐石,待她蒲苇来。他是才艳天下的枫兰公子,璧山游水,待其终生之付。她是婀娜多姿的绝色美人,却是心难满,终离恨。太多的错综复杂,交织成这盛世荣华背后的爱恨情仇。风华满却,君心仍在。“待你我老去之时,扁舟轻泛,共话斜阳。你说可好?”“到那时……愿到那时……”“会的。”
  • 网游之幸运混混

    网游之幸运混混

    《幻月》开放,曾经在游戏中伤心的陈英本不欲进入游戏,奈何半夜救下了星辰工作室大老板的千金陶昕,机缘巧合之下拿去了陶昕的初吻,无奈之下陈英被迫作为陶昕的专属矿工,进入游戏。
  • 重生之非皇后莫属

    重生之非皇后莫属

    夙霓裳,大夏国母仪天下的皇后,也是夙老丞相的嫡女,与皇上相爱的妻子,但却在皇上登基五年后,因病去世,生下的仅有嫡出的长公主。世下所有百姓都以为她是因病去世的,只有她知道,她是因为被柳嫦茹柳贵妃下毒死的,在死前柳嫦茹是如何在她面前陷害皇上,让她对皇上失望的都一一说了出来,更包括她刚出生的皇儿是如何被她害死的。她恨啊,她那才刚出生不到一天的皇儿突然夭折,她竟然不知道竟然是被柳嫦茹这个女人害死的,她这辈子害得她失去了爱人和皇儿。她不甘,要是能重来一世,她便要柳嫦茹还她皇儿和她的命来!
  • 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本书以男孩要炼着养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分别从培养男子汉气质、“穷”养男孩更出息、承受挫折的能力、炼出责任感、培养独立意识、炼出自控力、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绅士风度以及让他懂得爱和感恩等方面入手,为父母在培养男孩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建议。
  • 豆豆苍穹

    豆豆苍穹

    好吧,我就试一下来打个酱油,看看效果如何!注册也太随意了,应该加强审核力度!正题来了,请看一代小胖子庞晓戈如何在异界引领时代的潮流,用双手打下一片大大的后宫!
  • 南游释厄传

    南游释厄传

    本小说讲述唐朝时期有一书生柳毅落榜回家途中,义无反顾救出小龙女后来舍身保护三界安危其灵魂附在钟馗肉体在阴间效力被地藏法师赏识封为阴间九幽大圣一路南游降妖除魔保南方一带风平浪静
  • 方圆几里你在哪里

    方圆几里你在哪里

    我的爱扩散在方圆几里,却只有你一个人不知道我爱你。
  • 魅力百分百:我和校草谈恋爱

    魅力百分百:我和校草谈恋爱

    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她满脸通红地看着他:“安冉穆,你到底想做什么?”“想干你。”某男轻勾嘴角。“凭什么?”她倔强地抬起脸。他笑了,笑的很危险,轻轻地在她耳边吐气:“凭你不乖,不遵守小时候的承诺。”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他已经把她壁咚了。小时候,她是经常跟着他身后的爱哭鬼,他是她最信任的哥哥,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离开。“你要怎样才肯放过我!”“颜儿,我们谈恋爱吧!”
  • 武逆伐天

    武逆伐天

    杀星少爷,白痴十六年怒起杀人,从此何人不可杀杀出一个未来,杀出一个朗朗乾坤为有杀人才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