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3500000003

第3章 易经概论(2)

那么,孔子对《周易》的完善和发展,究竟又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提高了《周易》的社会地位

说白了,《周易》就是一部占卜书籍。虽然在那个“无日不占,无事不卜”的年代,占卜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它作为一种“方术”之计,是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的。正是由于,孔子发现了《周易》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将其纳入“六艺”之列,才能使之一度成为六艺之首。据《史记》记载:“易、书、诗、礼、乐、春秋,此六艺者。折中于孔丘,而当其首者,易也。”由此可见,孔子在提高《周易》的社会地位上,是功不可没的。

另外,孔子所处的是时代,虽然战火不断,战事连连,但却是文化上的黄金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史书记载,孔子有门徒三千余人,其中贤达之人就有七十二人。可见孔子在当时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系辞》曰:“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案。”由于,孔子对《周易》这本书的的喜爱,便经常翻阅,由于每—片竹简之间都有连接的绳子,时间久了,就把韦编的绳子磨断了三次,这足以说明《周易》对他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这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门徒对《周易》的喜爱,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了《周易》社会地位的提高。

促进了《周易》的广泛传播

周文王作《周易》,其文字晦涩难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周易》的广泛传播。众所周知,孔子学识渊博,但是,就这样一位学富五车之人,在捧读《周易》的时也是极为艰难的。《庄子·天运》中说:“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末得也:’老子说:‘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行有二年而未得也。’”由此可见,孔子在对待《周易》这个问题上,也是不敢贸然的。而是在经过相当的阅历之后,并在“老子”这位名师的指导下,方敢鼓足勇气研读《周易》的。试想,连圣人都都不懂的书,更何况是寻常之凡人呢?

有感于此,孔子才收集了当时有关解渎《周易》的一些文献,并且加以系统地整理,使这些文献更适宜人们理解《周易》。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对《周易》所作的辅助说明:

(1)孔子分别对六十四卦之内涵予以了概括。例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通过以上的解释说明,我们便可以从每一卦的称谓上,明确卦象的大致含义,这对初学《周易》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2)孔子把六十四卦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文王作《周易》,重新确定了卦序,但是卦与卦之间究竟存有何种联系,他并没有说明。这这项工作,恰恰被孔子来完成了。他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通过对卦序之间的隐含意义予以说明,不仅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卦象的内涵,更有助于学人的记诵和学习。

曾有易学大家这么说过,孔子对《周易》的最重要贡献,就是“赞”(辅助)。此言是极为准确的。因为,孔子对《周易》的解读,成功实现了《周易》从晦涩到平易的过度,并大大地促进了《周易》的广泛传播。

而且,由于孔子把《周易》列入了六艺的行列,而六艺在当时的社会中,又是每个社会士族之人必学的科目。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周易》的传播。

实现了《周易》向义理方面的转变

《周易》是一部占卜吉凶祸福的典籍,在早期的时候,易学与巫术迷信相互杂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周易》的哲学思想内涵。例如,姜子牙看到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武王提议出兵征纣。可发兵前武王用龟甲、著草进行占卜,龟兆不吉。又恰遇暴风骤雨,随军众臣陡生惧怕之心,不敢发兵。但姜子牙认为他对周殷两方政治、军事的估计是正确的,便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踏碎龟壳对众臣说:“龟壳朽骨,蓍草枯叶,怎么会预知吉凶呢?”他力排众议,武王才决意发兵东进。大军至刑丘,大风把武王的车折为三截,武王的乘马被雷震死,暴雨三日不停,行军十分困难。武王动摇了决心,产生了疑惑。只有姜子牙刚毅果敢,处乱不惊。他说:“折为三,是天示意我们分兵三路进军;大雨三日不停,是在为我们天降神兵;而震死乘马,是示意我们换良马快行。全是吉兆。应顺从天意的安排。”

看完这段记载,我们除了要敬佩姜子牙的大智大勇之外,更值得敬佩的就是,他能准确的区分科学和迷信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在那个巫术横行的年代,能够做到这一点,却是难能可贵的。姜子牙虽然提出了“龟壳朽骨,蓍草枯叶”的至理名言,可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周易》作为占卜之术的窠臼。直到孔子时期,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孔子在学《易》之前,也只是把《周易》看作占筮之书。然而,当他发现《周易》的“德义”之后,便开始用儒家思想对其进行了驯化。孔子认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这样便极大地提高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从而使得《周易》向哲学范畴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那么,孔子又是如何圆融《周易》中的哲学与占筮之间的关系呢?孔子强调以德行仁义来求福求吉,而占筮只是最后的选择:“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意思是说,没有德行的人,神灵也不会去帮助他,所以这种人也不必占筮,正如《论语·子路》中记载:“‘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就是这样在承认《周易》占卜功能的前提下,又充分挖掘和发展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从而使之相互圆融的。

可以说,正是由于孔子的诸多努力和付出,才使得《周易》这本占筮之作,变成了一本包罗万象,内容庞杂的社会和哲学专著。此外,由于孔子在修订《周易》之时,更加偏重于义理说教,因此,这也为以后《周易》义理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周易》的学术流派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记载:“《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只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论端。此两派六宗,已相互攻驳。”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周易》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发生分化,以至于衍生出了两宗六派。

两派指的是指义理派和象数派;六宗指的是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实际上,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则偏向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则偏向于义理派。下面我们就两派六宗的产生和传承情况,予以简单介绍说明。

一、义理派

义理作为易学两大要素之一,主要是阐释《周易》的文义和道理。《周易》经文的“义理”是通过卦名和卦爻辞表现的,主要阐发卦爻象数所象征的物象、事理和吉凶悔吝,因而其“义理”以占筮之理为主,兼含哲理观念。例如:《周易·说卦传》言八卦“乾为健、坤为顺、震为动、巽为入、坎为陷、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即是系统阐述八卦的属性、功用之“义理”。

此外,卦名也是对《周易》本身“义理”的高度概括。但是,历代易学家对卦名的由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如下:

(1)取义说。认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义理为卦名。如乾卦皆为阳爻,主刚健,乾即有刚健之义;坤卦皆为阴爻,主柔顺,坤即有柔顺之义,故此命名。

(2)取象说。认为易卦来源于对物象的观察,因而以某种物象之名命名。如乾卦之象为天,乾本义为天;坤卦之象为地,坤本义为地,故此命名。

(3)占事说。认为卦名同所占问的事件即卦爻辞的内容有关。闻一多先生考证,“乾”本为“斡”,是北斗星的别名,乾卦中的“龙”象就是龙星,龙星的出没表示四时节气的变化。此卦为占问节气变化,筮得乾的卦象,故取名为“乾”。另如“坤”卦乃占问失马之事,牝马驯良,可以求得,筮得坤的卦象,故取名“坤”(驯良、柔顺)。“家人”乃占问家庭之事,“震”为占问打雷之事,“履”为占问打猎之事,等等。

其实,纵观以上的释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对卦名有着异样的理解,但是,他们对《周易》之义理观的认知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1)老庄宗

所谓的老庄宗,指的是用以老庄玄学阐发“易”之义理。代表人物有王弼、韩康伯等。

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国山阳人,撰有《周易注》、《周易略例》等著作。他看到汉易越来越烦琐,不但依象解辞,而且句句都要附会易象,致使八卦之象有三百三十种之多,烦琐至极。他于是提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新观点。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周易略倒·明象篇》)但是,这里王弼所说的“忘象”,并不是不要“象”,而是在得“意”时,不必拘泥于“象”,只有这样,才能“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即紧紧把握“意”(每卦的思想内容)和“义”(同类卦象的核心实质)。例如,乾卦之义在于“健”,就不必拘泥于其卦象一定是马,坤卦之义在于“顺”,就不必拘泥于其卦象一定是牛,等等。

由于,王弼的《周易注》,推翻了汉朝的烦琐象数易,倡导“忘象求意”,用简洁的文字注释《周易》六十四卦,可以说为《周易》的繁荣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为宋人以“理”说易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王弼又被称之为义理派的开山祖师。

(2)儒理宗

所谓的儒理宗,指的是用孔孟儒学阐发“易”之义理。代表人物有孔颖达、朱熹等。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

孔颖达出身官宦人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曾从时之名儒刘焯问学,以精通五经称于世,对南北朝经学之“南学”、“北学”均有颇深造诣。入唐后,被李世民聘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重要人物,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锐意经术”的唐太宗,有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且繁杂而歧见纷出,颇不利于政治上的一统。乃命孔颖撰《五经正义》。其中有《周易正义》,采用魏人王弼注本和晋人韩康伯注本,由孔作疏。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第一》提出了八论:“第一论易之三名;第二论重卦之人·第三论三代易名;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第五论分上下二篇;第六论论夫子十翼;第七论传易之人;第八论谁加经字。其中,第一论最为重要。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据《易经·乾凿度》和郑玄《易赞》,重申易有变易、不易和易简三义。其二是,同意《易纬·乾凿度》关于“有形者生于无形”的原则,认为“易理备包有无,而易象唯在于有者”。于是,他把《同易》分成有形的易象和兼论有形无形的易理这两部分。《周易正义》于永徽四年(653)三月,正式颁行天下,作为钦定的全国性的教科书。

《五经正义》的颁行,一扫了东汉以来纷纭矛盾的儒经师说。如今古文学之争、郑王学之争、南北学之争等,这些各行其是的学术宗派从此失势,它们之间的争论也就不劝自息,经学的汉学系统至唐初而得以统一。

宋代是理学繁盛的时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大家,开始把理学思想融入到了《周易》的研究之中,开创了《周易》研究的新局面。他们主张以象数明义理,又以义理释象数,相互发明,相得益彰。

(3)史事宗

所谓的史事宗,指的是以史证易的《周易》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有杨万里、苏轼、李光等。

杨万里(1124—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是南宋初年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时人称作四大家。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同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最能表现他哲学思想的著作就是《诚斋易传》。

杨万里在研究《周易》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引史证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是书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以证之”,清代学者全祖望跋杨万里诚斋易传时也曾指出该书以史事证经学,尤为洞邃。以史证易的研究方法主要特色是“对各卦和各爻义理的解释,几乎皆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加以论证,以说明《周易》乃圣人通变之书”这与那些空谈天道的方法相比,更具有实在的价值。

在杨万里眼里,《周易》具有强大的推理功能,一方面,它可以从主体形式(天、地、人)方面进行纵向推导;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从内容方面由正及反进行横向推导。例如在《观》中,六三的爻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那么,它相反的一面,即进退失道是何种情况呢?诚斋解释说:“必进忘其身,必退忘其君,皆失其道也。”这种从否定的知识界域中,突现失道的行为,足以给人的道德修养划定最低限度的边界。

总而言之,“引史证经”的方法,不仅是《周易》研究史上创新,也为更多《周易》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方向。

第二、象数派

在《周易》经文中,“象数”指卦爻符号和奇偶之数。《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首次提出“象”“数”的概念和说明“象”与“数”的关系。由于卦爻象数是出于占筮及“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需要而制作的,因此为以后占筮、哲理的解说提供了最佳范式,成为占筮、哲理二大流派的原点。

我们这么所说的象,其实指的就是易象。象不仅是《周易》重要构成因素,同时,也是易学的重要范畴。《周易·系辞》说:“易者,象也。”《左传·昭公二年》有“见《易象》与《鲁春秋》”的记载,其中“易象”即指《周易》。孔颖达疏:“《易》文推衍爻卦,象物而为之辞。……是故谓之《易象》。”而所谓的数,指的就是易数。《系辞》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下象。极数知来谓之占。”《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说明“数”可以定卦象,推衍“数”可以预知未来。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
  • 书写一生

    书写一生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飘来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 阴阳玉两将臣

    阴阳玉两将臣

    所谓江湖,常伴着悲伤与痛苦,离弃与背叛过往如云烟,只盼初心莫忘书名问题,故新开《阴阳玉之将臣》
  • 为人处事的超级技巧

    为人处事的超级技巧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 少爷你中招了!

    少爷你中招了!

    【已完结】“我喜欢你!”站在落地窗前的少年已经习惯了她了无数次说的这句话,狭长的丹凤眼轻佻的眯起:“收起你那无用功的话。”字字冰冷带刺。但她仍紧紧跟随他左右,脸上的笑容依旧。那时,他不知道,那句话就像符咒一样紧紧的跟着他,一旦消失,失去的痛苦也随之而来。待她出现时却是万众瞩目,他像疯了一样跨过大洋寻她,在华丽恢宏的皇宫里,他猛地踹开殿门,大步走向欧式复古桌旁怔然的她,低头霸道一吻,“惹了我还想逃吗!”【男主霸道宣言:你既然喜欢我这么长时间,那就不要放弃,要一直一直的喜欢我,而且只能喜欢我,不准喜欢上除了我之外的男人。】
  • 无尽道渊

    无尽道渊

    在万族林立的时代,一个神秘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不是深渊恶魔,不是灵族人,不是人族之人!他,是一个奇异的存在!召唤,会!炼器,会!还有他不会的吗?!你说血脉力量?你的看起来不错,我融合!【ps:新人多多关照,以后会一直保持1——2更,若有打赏会爆更的哦】
  • 妖娆弃后:惊世谋妃乱天下

    妖娆弃后:惊世谋妃乱天下

    前世,她助他平步青云,他吻住她的额头,宣誓此生非除她不可。哪知新婚夜,却撞到他与她的好姐妹交欢。虚情的面具撕破,她被他生生毒哑,制成人彘,丢在乱葬岗任野兽分瓜。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乱葬岗内,她以魂代祭,此生誓不轮回。当前世怨魂注入今世之躯,一代狂女耀眼重生,她发誓,拼尽一切也要手刃该杀之人,守护该护之人。她低调隐忍,素手拈花,步步为营,斗转与宫廷贵族之间,不择手段。若不是爱的太深鬼迷心窍,这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都不过是她手中提线的木偶。直到,在宫宴上与那个男人的惊鸿一瞥,她才发现,她惹了这天底下最无耻,最腹黑,最尊贵的男人……
  • 血族启示录

    血族启示录

    一个平凡的学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去,从死亡中苏醒,居然成为了吸血鬼,而一位神秘的女孩交于他承担起唤醒沉睡的血族,而一代暗夜之皇从此诞生,在无尽的黑夜之中,我便是皇。
  • 洛克王国之恩佐雪莉文

    洛克王国之恩佐雪莉文

    这本小说是洛克王国恩佐雪莉这对师生恋的续文,关于雪莉究竟有没有死?恩佐有没有弃暗投明?欢迎大家家前来阅读
  • 星海神帝

    星海神帝

    当你在地府中获得机缘,以为可以返回地球,却误入修行界时,你会怎么做?当你发现自己身怀五系杂灵根,只能在凡人城镇摸爬滚打时,你该如何面对?当你的新婚妻子被家族强行送入山门,当你被人毁约冷落之时,你又将如何选择?是保持沉默,还是……逆天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