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来邀请你出席某次活动,如果你没有拒绝,欣然前往,对方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会想反生疑问:这个人是不是没有外界说的那么优秀?是不是能力有限?是不是最近事业不顺?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降低给他开出的条件?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拒绝是一个人提高身价的标志,它向外界传达了这样的消息:你开出的条件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标准;另外,我不是什么活动都参加,我不是你们随便就可以请到的人。
钻石法则22:如何艺术的拒绝他人
说“不”字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能够灵活地掌握拒绝的艺术,也说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强。如果你因为不善拒绝他人,结果自己烦恼缠绕,总叹息无辜受累而别人怨恨不断,结果导致双方人际关系的紧张。
当然,说“不”字有技巧,语气尽量要委婉。当自己拒绝别人时,应当有勇气予以艺术性地表达,至少应把握如下几点原则:
⑴诚恳、灵活地去拒绝
如果对方的邀请或馈赠是出于诚意,而在权衡利弊之后,如果你决定不接受,那他就应当诚恳地向对方解释不能接受的理由,以免对方由于他的拒绝而抱怨或误解。或者视对方情况采取一点灵活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⑵寻找恰当的借口
有时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某个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从而使对方放弃努力。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观实际,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令人相信;表达时态度应诚恳,不能装腔作势,忸怩作态。
⑶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注意力专一时,如果另一种新的刺激参与,那么人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转移到这种新的刺激上去。在社交中碰到对方提出自己一时难以答复的难以满足的要求时,不妨让学会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把对方吸引到另一件他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去,既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又能满足对方,使其不因他没能解决那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怪他。
4.保持一点矜持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德国]黑格尔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2005年开始向李嘉诚请示,希望可以让商学院的“中国企业CEO课程班”学员去拜见他,当作对学员们的一个奖励,可得到的答复是如果在香港就没有问题。直到2006年4月8日,李嘉诚才让他们如愿的见到自己,已经历时一年之久,即便是这样,也是会见前一个月才定下来的,而且是因为长江商学院是李嘉诚投资创办的,所以才能拥有这个便利。
李嘉诚是商界的领袖,是众所周知的大企业家、大忙人,没人会怀疑他这是在故意拖延,但即使很多人没有他那么忙,也照样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才能见到。
一个小公司的业务总监张明给他的客户公司总经理打电话询问合作事宜:“您好,我是××公司的张总监,请帮我接一下林总,我想和他谈一下合作的事情。”
电话那头的服务人员接了电话:“对不起,林总出国考察了,要下个月才能回来。”
张明问清楚了林总具体的回国日期,于是一个月后再次拨通了电话:“您好,我上个月打来电话找过林总,请问他在吗?”
服务人员说:“对不起,林总在开会,可能要开三四个小时,您下午再打来吧。”
下午,张明又拿起了电话……
直到半个月后,张明才见到了林总,这中间他又给林总打过几次电话,可人家一直在“没时间”,没办法,只有等了。
其实这种等待接近于一种为会谈所准备的仪式,从中就可以显示出谁是重要的人物。
很多老总通知下属什么时间到会议室开会,可他自己却总是姗姗来迟。某老总和下属一起到酒店吃饭,突然说自己有急事要去办,可这去就是两个小时,大家从六点多等到将近九点,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可没有人敢先吃东西,终于等到老总办事回来了,并且带头吃菜,这些饥肠辘辘的下属才敢跟着吃起来。所以说,在企业内部的这种等待表明了一种权力和等级关系。
2006年6月17日,美国藏传佛教僧人、《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的作者麦克尔·罗奇格西到某大学商学院作演讲。演讲时间开始后,学院有关负责人对麦克尔的传奇人生和商业成就进行了隆重介绍,在全场几百名听众按要求关掉手机,耐心等待这位传奇的“洋和尚”大驾光临时,他的助手却说让大家再稍等,麦克尔正在休息室静修,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给大家演讲。经过了长时间的等待,助手两次请示之后,麦克尔双手合十,一脸谦逊的笑容走上台来,全场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麦克尔·罗奇格西让听众长时间等待,但他有能让别人理解的、合适的理由,并且,让听众等待的时间也在他人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是,他让别人知道了,他很重视这次演讲,要为此做充分的准备,所以他的迟到不但没有让人反感,还进一步激起听众对他的崇拜和敬仰。
这种等待一方面是在告诉对方我不着急,我有的是时间,你提供的条件不符合我的要求,如果你想合作,就要拿出更优厚的条件来;另一方面,是要让对方知道我有实力,我是值得你等待的,要看清楚我的价值,我的价值远高过你给我的价值,让对方等待的时间越长,在对方眼里自己的信心越强。
斯大林是一个强权人物,不管在苏联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是一样,让别人等待是他的习惯。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谈判。每次开会的时候,斯大林都是最后一个到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不得不站起来迎接他。有一次,两人商量好要报复他一下,故意迟到了15分钟,以为这次轮到斯大林站起来迎接他们了。可他们到了以后才发现,斯大林仍然没有到,两人十分沮丧,于是等到斯大林进来时,他们故意装做没看见,斯大林进门后,不马上就座,却在门边停下,目光威严地逼视着罗斯福和丘吉尔,丘吉尔终于沉不住气,站起来向斯大林问好。
这种策略,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被动,好像是延误商机、丧失机遇的做法,但实际上,却是占据了主动,让自己成为相对优势的一方,因为人们的骨子里都认定,只有重要的东西才值得等待,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会从容不迫,不怕让别人一等再等,通过这种有意地拖延时间、让别人等待自己的方法,既是一种耐力的较量,也是地位和实力的宣示,它可以强化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或许对方在等待中会变得更加急迫,最终愿意做出妥协。
钻石法则23:一个有助于提高忍耐力的游戏
劳伦斯?沙皮罗在《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介绍的“取棍子”游戏,是一种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控制的传统训练方法:
在游戏中,一个叫迈克的孩子全神贯注,要把绿棍子下的红棍取出来。因为太专心,手有些发抖了。他只有在不过半数到绿棍的前提下,移动红棍,才可以把红棍取出来。这时另一个孩子对着迈克做鬼脸,对着他的耳朵吹气,还说他是塌鼻子,屁股脑袋,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
迈克全然不为所动,慢慢呼吸,放松肌肉,眼睛紧盯着目标。他知道要想赢得这场游戏,必须排除他人恶作剧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他在内心克制着自己,终于,他成功地把红棍子取出来了。
这项游戏内容很简单,但需要参加者能集中注意力,具备很好的动作协调能力,目的是教会孩子控制情感,提高忍耐力。
5.稀缺的往往更珍贵
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晋]葛洪
自称是“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从2005年11月开始,在北京天桥乐茶园、广德楼剧场的演出大受观众欢迎,门票也是一票难求,到了周末,想来听他的相声的人就要在这里排六七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票,剧场的工作人员声称,即使是早晨四五点钟来排队也只能买到一张加座的票,只能装二百多人的小剧场里,经常得装五六百人。人们爱往这里跑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票价低,天桥乐的票价都是几十元,而郭德纲在天桥剧场专场和保利的贵宾票都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比较之下,票源不紧张都难。
在郭德纲成名之后,虽然很多人建议他走进大剧场,可他还是公开表示,会将小剧场的演出进行下去,并且门票不会涨。
那么郭德纲为什么非要死守着这个只能容下几百人的小剧场而不移到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剧场,还要让观众排几个小时的队来买票呢?叶茂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成就郭德纲的一条重要渠道就是坚守小剧场,他说:“这是一种促销手段,人们看到一票难求的现实存在,就会感兴趣,吊起更多观众的胃口。”所谓物以稀为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他在大剧场里的票价才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
在人们的意识里,好的东西都会出现稀缺,所以精明的成功人士才会有意加剧这种稀缺,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现象,加剧紧张局面。
很多成功人士口头语都是“我很忙”,“有应酬”,在很多人看来,终日忙碌是成功人士日理万机的表现,工作越忙、应酬越多,就越能说明你是个人物,并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总,最近忙不忙?”客户单位的熟人打来电话。
“忙死了啊,一大堆事等着处理,到现在饭还没吃呢!”
“今天晚上有没有安排?”朋友在吃饭时问起。
“还有三拨人等着我呢,推不掉,至少得去露个面,”
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大家都喜欢摆出一副满腹委屈的样子哭诉着“太忙、太累”,就算不是真的忙,也要装做自己时间很紧,还有事情等着自己去做的样子,“我要赶到国外参加一个会议,要赶三点的飞机,先走一步了,”或者以迟到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繁忙:“真对不住,公司的董事会议刚结束,我就急着赶来了,”人们对这种迟到和早退是不会责怪的,只会对这样有身份的大人物“拨冗出席”备感荣幸。
有一位策划人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幸运地与四川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见了一面,经过多次托人预约和几个月的漫长等待之后,倪润峰终于答应见面,并且说好只谈15分钟,见面后谈得非常投机,早就过了预定的时间,就在这时,秘书进去对倪润峰说:“倪总,会谈的时间到了,您得赶紧过去了。”这位策划人临走前,秘书告诉他:“今天倪总对你真是特殊待遇了,他跟别人谈话,很少超过半小时的,”策划人立刻受宠若惊,心中对倪润峰万分感谢。
这几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旅美作家薛涌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不得不多写文章,他写的专栏文章在数家媒体上出现,还有很多约稿,题目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读者对此非常反感,报社也对此非常发愁,如果有水平相近的文章,绝不愿再用他的,为此薛涌很不服气,他认为那些批评他的人除了说他写得太多太广外,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意见。
其实薛涌的学识和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却忘记了人们心中“物以稀为贵”的习惯思维,人们会本能地认为,如果你真的是个水平极高的人,怎么会这么不珍惜自己的文采,轻易就答应为别人写稿,再高的水平,如果写得太多,读者们也会对他的价值产生怀疑,再有名的作家,如果约稿太容易,人家也会慢慢地把他不当一回事。
公关公司总是喜欢这样告诉外界:“某某将在某一日到本市停留两天,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为你安排一次采访,你需要吗?”这样的天赐良机当然要好好把握啊,但是天知道,这个某某人平时来了本市多少次,说不定长年都在这里呆着呢。
在销售楼盘过程中,销售人员经常会告诉你,你中意的那几套房子都售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给你制造出一种“物以稀为贵”、“奇货可居”的气氛,让你觉得他的房子是非常抢手的。
供应越多,人们越不珍惜;机会越少,东西越值钱。这是经济学的规律,也是人的思维方式,为了维护形象、提高身价,无论哪行哪业的成功人士都会有意减少供给的次数,当紧缺的信息向外界传播后,就会使自己的身价进一步上升。
钻石法则24:向别人传递自己“很忙”的信息
在日常交往的细小方面,也可以用心地向别人传递自己“很忙”的信息,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⑴只作选择性的倾听。装着关心地问别人:“家里怎样?”但只要对方一开始回答,你就立刻从对方的肩膀上看过去,似乎在思考比与他交谈更加重要的问题;或是在自己的笔记本、PDA上为要做的事情列个表,或者用手机发个短信。
⑵不修边幅。重要人物的衣着打扮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极度时尚和昂贵,要么极度邋遢。后一种情况是实在太忙了的表现,有时候他甚至没有把衬衫塞到裤子里的时间。
⑶简单草率的回复电子邮件。这里有三种选择:第一是让助手代发电子邮件;第二是除了基本内容之外不回复任何无关紧要的东西;第三是即使亲自回复,也要尽可能的简短,而且不在乎回复的内容是否有实际意义。
6.给自己制造点神秘感
一个人应该永远保持一点神秘感
——[英]奥斯卡·王尔德
神秘的东西,在人们的眼中总是玄妙莫测的,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对那些从不轻易见到的大人物充满崇拜和敬畏。
一位俄罗斯问题专家深有感触地评价俄国前总统普京:普京的一大优势是他的神秘。一方面,他使很多人都感到平易近人,胸怀坦荡;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看不透他,感觉他身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而普京也非常善于吊人胃口,总是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事情说给大家听,每次都是定量供给,决不多讲,正因为这一点,他才可以在叶利钦时代极端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平步青云,并在就任总统之后倾倒了整个俄罗斯。
戴高乐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要幽居、超脱,要神秘,有时则要沉默寡言,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戴高乐和普京的政治智慧非常符合大众的心理特点:对感到神秘的事物,人们总是心怀兴奋、好奇的心情;人们会利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对吸引力的个性进行积极地想像;这些个性的最细微的言行举止和活动都会得到人们热情的注意。
神秘感的影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由于不知道他的说细信息,才会对他产生浓厚兴趣。如果是本地的和尚,人们都知道他出生在哪个村儿,是谁家的儿子,说不定还经常有人看到他像普通人一样买米买菜做饭,这样无论他的佛法修行如何,都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