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0500000009

第9章 一束灵魂的火焰(7)

嘎牙河畔的黄昏

一路上我们很少有交流,出了百草沟小镇,过了不远处的一座桥,鹏山把车子停了下来。一跨出车子的门,我被西边天际的景象惊呆了,望着天上的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形容。河上空的火烧云,激烈地变幻着色彩,笨重的黑瞎子,气势汹汹地扑来,一条红鱼儿在游走,追逐前面的小鱼儿,两条狗张着大嘴,吞吃一朵朵彩云。

黄昏来到嘎牙河边,水中静悄悄的,倒映着天上多彩的云,河滩上挖沙子的挖掘机,还在机械地工作,带钢齿的斗,把沙子装进载重汽车中。秋天是嘎牙河的枯水期,露出大片的河滩,掠夺般的开采破坏了河两岸的资源。过去的百草沟,到了这个时间,筏子靠岸,拴在岸边,不再往前漂流了。筏夫们准备过夜,还要由木税局验筏征税,这一套手续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行程。历史上放木筏的情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在文献资料中查询。嘎牙河发源于老爷岭山脉,途中接纳了多条大小溪水,最终注入图们江。嘎牙河的名字很有地域特点,它在辽金时代被称为“蠢水”,而到了清朝称为“噶哈哩河”,以后又改叫嘎牙河。全程216千米,流经途中,百草沟是重要的必经之地。

嘎牙河沿岸有着丰富的森林,地下埋藏着金、铜、煤、石灰石多种矿产资源。尤其是嘎牙河丰沛的水量,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它也是运输上的一条黄金水道。清朝它不仅改名“噶哈哩河”,而且作为满族发祥地被列入封禁之地,为皇家奉献过“东珠”。清代的采珠是有组织的专业性劳动,在东北的各条水域都有固定的采珠队伍,不是任何人都能捕捞的。

采珠,每年春季江河解冻始,直至深秋结束,亦有延后至结冰之前者。珠丁有近大半年时间抛家舍业,露宿荒野,苦不堪言。

采取方法比较简单,用具也比较少,主要是船只、撑杆以及小刀等。

首先将船只驶往指定的江河口岸起点处,安扎帐篷,船头固定一长绳,顶端拴个石头坠子。当船只驶达稳水处后,将石坠抛入水中起固定船只的作用。之后,珠丁们才各自撑杆潜入水底,若摸到或脚到蛤蜊时,即将其捧至水面,扔入舱内,若天气寒冷,每下水一刻后,须摸船帮饮一口烧酒。若船只载满蛤蜊时,可将船靠岸就地将蛤蜊逐个剖脊开膛。往往上千个蛤蜊中,难得一个成珠。尹郁山编着:《吉林满俗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8页。

冰凌解化,但水寒扎骨。一个血肉之体很快被寒气消耗热量,他们从寒冷的河水中辛苦地采出蛤蜊,挑选一个成珠,最后碰一下的资格都没有。从史料上看,珠丁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嘎牙河采出的珠子,是送往京城的贡品,不是什么人都能捕捞的。我在嘎牙河边,没有发现采“东珠”的珠丁,扶着船帮喝烧酒的样子,在山野粗口声中,木筏停泊嘎牙河边的情景。却只看到挖沙的机器不断地采挖,河滩上留下伤痕的沙坑。鹏山说:“照一个相,这是难得的纪念。”调整情绪,背对着火烧云,快门响动的时候,思绪却在历史中游走。

我向河边走去,想捧起彩色的河水。童年看到火烧云,在姥姥家门前的溪水上空堆积变化,姥姥说:“天狗来了,小孩子要听话,不然天狗把你吃了。”长大了,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她在写家乡的火烧云,充满了深情的爱意: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萧红着:《呼兰河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38页。

写《呼兰河传》时,萧红住在重庆的北碚。她乘船渡过嘉陵江,在江边常常看到天际的落日云霞,思乡之情一股股地冲了出来,想到家乡的呼兰河。火烧云在童年的萧红眼中,是一个欢乐的动物园,她找到了大自然给予的快乐。当她说道:“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萧红用了几个动词,把内心的感伤表达出来,找不着的情感击疼了我的心。在城市里生活,很少看到这么灿烂的火烧云了,童真的情感,竟然涌了出来。

走下陡斜的河岸,不顾野草和藤蔓的纠缠,一心只想奔到河水,掬一捧水,再看它从指缝间滴落。

鹏山邮来《延边朝鲜族史》,书中有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长长的、弯曲的嘎牙河,水面宽阔,岸边的杏树开着白花。筏夫操纵木筏,水顺流而下。这是长白山区美好的季节,寒冷的冬天退去,杏花尽情地开放,筏夫开始劳作。黑白照片保存得完好,清晰的画面把那个时代留了下来。摄影师站在岸上,俯瞰嘎牙河上放筏的排队,山野之水中劳作的筏夫,打动了他的心,拍照片时的心情一定激动。“照片与被回忆的东西都依赖于时间的流逝,但也对抗着时间的流逝”。约翰·伯格着:《延边朝鲜族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251页。

在时间和时间的相对抗中,照片上留下的画面,呼吸出真实的气息,它和绘画不同,不是临摹模特儿。当我们的情感穿越时空,捕捉到了那个年代人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的风光。延边作家通过文字,描写了嘎牙河畔的风情,他和照片中的情景一样,都发现了春天的杏树:“离家很近的后山山杏花开得蓬蓬勃勃,树枝伸进了一家家的院子里,山杏同家杏比翼怒放。远处的田野里,农民们正在这山花烂漫的时节播撒春天的希望。”陈化鑫着:《舂到嘎牙河》,《延边日报》2011年3月24日。一个置身于家乡土地上的写作者,记下了大自然的变化,从每个字中感受到热爱的火焰,点燃了创作的激情。秋天了,嘎牙河边的杏树吸足了养分,叶子泛出了金黄色,用不了多久,它就要落下了,等待冬天的到来。我捡起一块卵石,它被河水洗磨,变得光滑可爱,卵石在手中有奇妙的感觉,似乎触摸到记忆的心跳,我想在石的纹理中,寻找一条历史的通道。

1879年,清光绪五年,沙皇俄国木材商早就盯住了嘎牙河畔丰富的森林,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强行开发优质木材,通过嘎牙河的水路,编筏运往海参崴。1910年,大批队伍进山,采伐大汪清和百草沟一带的林木了。大量木材的流送,主要依靠嘎牙河的水运。每年5月开始,大小把头召集“斧子手”和“爬犁手”,把木材编成筏子,组织顺水放排。把头在筏子上刻下特殊记号,如果在水中散筏,便于寻找失落的木材,重新拢在一起归序。编排不是简单的事情,面对漂浮的木材,不知从何着手,完全凭多年的经验和眼力。每个季节嘎牙河的流水量大小不一,筏型不同。筏子第一节称“头子”,中间的一节像人的腰部,筏夫们习惯地叫它“腰子”,最后一节是尾部,所以形象地叫“尾子”。它们联结起来,各筏的尾部设一掌握方向的筏橹。

一切事物准备妥当,编好的筏子停在嘎牙河中,这时要举行祭神的仪式。双膝跪地,头磕在大地上时,乞求神的保佑,他们相信神的存在,神统治着森林和河水。在他们哼唱的古歌声中,充满了虔诚的敬畏,还有原始的向往和理想。在莽莽的林中,每一次祭神的仪式,都是庄严无比的,这是人和神的对话,人和天地的对话。持香炷的手,被清冷的河水泡洗过,水冲走了皮肤中的尘垢,把灾难推得远远的。

把头是受人尊敬的人,他是跑遍嘎牙河畔的老江湖,熟悉调动筏夫,还要应酬沿岸的税员。他说一不二,在筏上要绝对听从他的指令,在大山阔水的运送途中和筏夫同生共死,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木筏、烈酒、野歌、女人和大水,一个旧的习俗沿袭下来,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积攒的产物。独特的地理环境,人的生存状态,构成了文化的背景,形成了特殊的远规则。朴达洙在考查嘎牙河的书中写道:

筏子到百草沟停下,由木税局验筏征税。常年干旱,河水少的年份,经常发生搁浅,流筏被迫中途停流,木材当年送不出,只好在第二年涨水期流送。河水大时,经由今满星台城(筏夫们称“满台石”或“满天星”)水电站堤坝附近河段时,因河道窄,流水急,河中露石多,往往发生撞筏、翻筏,筏子被冲散,筏夫淹死的事故。流筏顺利时,在嘎牙河与布尔哈通河汇合处的合水坪,将两筏合成一个筏,进入图们江口,便无险阻,顺流而下了。从小三岔口往下,每个筏场间约5公里。流经珲春西湾子(珲春西部15公里处)后,木材就从木把头转到财东或木商手里,流筏便告一段落。新木材主们在水中检尺记账,按合同付款或按市价购买。尔后,把头发给各木帮和筏夫们应得的工资。至此,这一期木帮们解散。新木材主则另找一批人,把原木筏编成大筏,流送到朝鲜土里。筏夫的工钱,一般采用承包的计件制支付。从嘎牙河上游流送到百草沟,每3人16元;百草沟到西湾子,每3人亦16元;西湾子到土里每4至5人42元。朴达洙着:延边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194页。

一个多小时前,我路过满天星水电站,就是在那湍急的水流中,发生了很多撞筏的事件,一条条生命消失了,而失散的木排重新归拢在一起,编排新的行程。粗野的山歌在水上响起,筏排带给人希望。水上的生活和陆地上不一样,寂寞了,就扯开嗓子大声地喊几声,让声音在水面上跳跃,落在岸边的草窠子里。阴云堆积的日子,筏子顺水而行,下起了大雨,他们无处藏身,凭着结实的身体,抵抗密实的雨水。人一上了筏子,命就拴在上面了,信天由命。筏子在历史的水中流走,我在倾听,想听它诉说一个个远去的秘密故事。嘎牙河是一条河,也是一段流动的历史。

手中攥着卵石,黄昏的秋风,一阵阵地拂来,野草的气味冲劲十足。嘎牙河的水拍击岸边,哗哗的水声塞满了耳中。水面映着天空的彩云,天际的火烧云,渐渐地暗下去,黄昏浓重了。

2011年9月5日,回家乡探亲的火车上,在16车的卧铺车厢里,我对面铺位是一个中年人,闲聊中他说是嘎牙河边的人。小时住的地方,相距嘎牙河只有几百米。他几乎每天长在河边,只有母亲的呼喊声,才能唤他回家。夏天孩子们整天泡在嘎牙河里,捞蛤蜊,捉蛄,打水漂,学狗刨。一条旧的汽车轮胎扔到水中,孩子们奋力地向它游去。他特别喜欢吃母亲做的“蛄豆腐”,在嘎牙河里抓到的蛄,拿到石磨上碾成浓稠的液体,然后盛入碗中,兑入调料和油,放到屉上蒸,熟后就可以吃了。这是嘎牙河独有的吃法,他走遍很多地方,都没有见过类似的做法。现在滥捕乱捉,蛄越来越少了,人们也懒了,石磨几乎绝迹了,餐桌上难得见到蛄豆腐了。火车向着家乡疾驶,人的心早已回去了,游荡在嘎牙河边,寻觅童年的自己。

黄昏在水面越来越厚重了,我的手插在水中拨动,撩起的水花,瞬间让水冲走,连同记忆走向远方。手中的卵石向河中心抛去,一声闷响,砸出一个水的花朵,波纹向四处推去。来嘎牙河之前,读关于它的资料,我在延边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它的了解太少,只是通过一些零星的口传,很多记载的事情,是我无法想象到的。面对这样的河流,促使我有了回家乡看它的愿望。

现在阅读嘎牙河,不是纸上的文字,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当年地图和资料上记下的森林、屯子和嘎牙河,已经发生了大变化,森林消失了,土地开垦了,河水萎缩了。我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云彩,秋天的嘎牙河变得瘦弱。长长的筏子,筏夫的粗门大嗓在历史中漂流。我调动遐想,编排一组组形象,让他们在嘎牙河上走过。我们仅凭阅读过的资料,是无法想象出清晨的景象:把头一声令下,筏夫们走上筏子,开始新一天的航程。排橹摇动嘎牙河水,筏子撞出的水花,瞬间被上游下来的水吞噬,清爽的风,拍打着筏夫休息过来的身子。我想请筏夫停下,坐在岸边喝一杯烈性酒,在酒的燃烧中,讲一讲嘎牙河上的老人老事儿。看着把头抽着烟袋,望着脚下流动的水,他眯缝的眼睛里,藏满了心计。

我拔了一棵野艾投入水中,望着它被冲向远方,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消失了。这一情景,很快变作记忆中的事情了,只有手上残留的气味,还是那么浓烈。

鹏山坐在车上,发动了机器,我将进行下一段的旅程。

透过车窗,注视天边的火烧云缓慢地散开,浓烈如火的燃烧后,变成淡淡的色彩的灰烬,向山后坠落。嘎牙河在等待夜的降临,我的目光在河面不肯离开,心已经向它告别了。我在观看嘎牙河,嘎牙河也在看着我,相视中,记忆中多了一份回忆和思念。

同类推荐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沧海啸

    沧海啸

    十年苦乐心意表,虚空海上仇皆抛。海渊谷上浪涛涛,立教混元真情告。沧海笑,沧海啸,向天一啸仇皆消。恩怨了,债难消,返本归源任逍遥。
  • 薄荷青光,青春路上

    薄荷青光,青春路上

    有人说,不经历高四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有人说,高四的意义,是让你明白什么叫做努力。高四,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经历时的刻骨铭心,结束时的牵怀缠绕,刻画成了这一段特殊的时光。站在高四的末尾,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执笔,以小说的形式,回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青春蜕变,我们始终都在路上。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最后的终点。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谨以此书,献给县二科技部高三理科<21>班全体成员,以此祭奠我所走过的高四年华。
  • 城市罪恶之大地的裂变

    城市罪恶之大地的裂变

    霓虹擦亮我的唇彩,香水里弥漫着醉人的味道,今夜月色撩人,一刻千金。迫不及待想看我的魔术秀?代价不菲哦,成为我的傀儡吧!你是打算主动臣服,还是,想要玩儿硬的?
  • 异界幻境录

    异界幻境录

    我只是一个在最初级村落的小魔法师11C,守着我的道具店看着冒险家们来来去去的。我仅仅是个11C,我和大家一样无法离开村子。不过当我所居住的世界发生异变的时候,在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不得不拿起法杖,离开村子。然后我发现真实,而真实是什么呢?我这个小法师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
  • 千年修恋:腹黑太子娇蛮妃

    千年修恋:腹黑太子娇蛮妃

    别人穿越都是因为各种意外她却是生生被人招魂招来的而且还是不小心招错了!喂!那个妖孽太子是怎么回事?这个呆萌正太又是什么情况?说好的距离产生美呢!你们你们……距离呢?呢?呢?呢……
  • 异世恋人【全四卷】:缱绻三界情

    异世恋人【全四卷】:缱绻三界情

    ——初始的梦中相遇,命运之轮已经开启,千年的缱绻,三界的追寻,原来只为遇到你……第一卷《魔鬼契约书》第二卷《黑白羽翼爱》第三卷《魔王守护星》第四卷《缱绻三界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江湖有雪容我等

    江湖有雪容我等

    我音容未改,这些那些还是我的吗?风很乱,心不宽
  • 十二鼎地

    十二鼎地

    清朝末年,有十二家在孩子出生时接到了十二分神秘的贺礼,第四代之时这十二家组成了上海古玩界的十二平鼎地,由臧家老太太主掌重权,家中收到宝物后,连连不断的出现诅咒,但家中人却迟迟不肯将这份诅咒转给他人背黑锅,这究竟是为何?眼看着十二世家的权利就要失手,未来的接班人们却都不肯按部就班,作为臧家的第四代,该如何做选择?